行人过街特性
基于行人过街速度的临界间隙特性

进行统计分析。 4.1 不同性别行人速度特性分析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不同性
别的行人过街时速度有一定差异。不同性别 的行人步行速度统计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以看出,女性步速的极小值是 0.800m/s,极大值是 2.133m/s,均值是 1.270m/ s;男性步速的极小值是 0.941m/s,极大值是 2.000m/s,均值是 1.322m/s。在统计量当中速 度的极大值为男性行人的统计样本,因为男性 和女性自身的身体状态存在着差别。男性的平 均步行速度比女性平均步行速度高,说明男性 行人的步行过街速度普遍大于女性。
2 行人交通流速度
行人交通流特性是指不同行人个体聚集 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的,一致的宏观特 性,通常以速度、密度以及流量这三个参数 来描述,本文主要研究过街行人速度特性。
2.1 速度特性 对于行人过街速度特性的探讨,有助于更 好地发现行人流运动的内在规律。国内外学者研 究行人过街速度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人 过街速度的特征和分布,二是行人过街速度的影
Key words:signalized intersection, across street velocity, raff, critical gap
1 引言
信号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组成的重要部分, 现阶段对于信号交叉口的研究大多关注机动 车交通流,对行人交通的研究较少,同时相 应的交通控制也主要是针对机动车流的,一 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行人交通的控制和管理, 造成了交叉口处不同类别的交通流在同一时 间互相穿行、彼此严重干扰的现象。这样不 仅引起延误的增加和通行能力的下降,而且 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行人在交叉口的交通事 故中受害机会也加大。深入研究行人的交通 特性,特别是速度和行人穿越机动车的临界 间隙特性,对完善行人交通流理论和保障行 人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道路行人交通的特点

城市道路行人交通的特点
城市道路行人交通是指在城市中进行的步行交通。
城市道路行人交通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口密集:城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人口流动量大,使得城市道路行人交通量也相应较大。
二、路面狭窄:城市道路相对较窄,而且在城市中心区域,道路更加狭窄,行人交通空间较为有限。
三、复杂的路况: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复杂,交通工具种类多,例如机动车、自行车、电动车等,这些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会对行人交通造成影响。
四、行人交通繁忙:城市道路上行人交通流量大,尤其是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人流量更加密集,造成行人交通拥堵的情况。
五、安全隐患:城市道路上行人交通安全隐患较大,例如没有红绿灯控制的路口、没有人行横道标志的路段、路面不平或者有障碍物等都会造成行人安全隐患。
六、需求复杂:城市道路行人交通需求复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的出行需求,这对城市道路行人交通规划、设计、管
理、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上是城市道路行人交通的一些特点,要想更好地管理城市道路行人交通,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依据交通需要和行人需求,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则和管理制度,确保城市道路行人交通的安全、有序和便利。
东南大学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与交通设计

行人过街 待行区
行(人a)过街待行区的设(计b)
行人安全待行区的设计
➢利用机非分隔带设置安全岛
机非分隔带延伸至人行道横 线之前,使右转车的行车轨 迹相对固定,提高了行人对 行车轨迹的判断。
➢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相位设置
四、交叉口人行天桥或地道的设计条件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1)横过交叉口的一个路口的步行流量大于5000人次/h,且同时进入 该路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大于1200辆/h时; 2)通过环形交叉口的步行人流总量达18000人次/h,且同时进入环 形交叉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到2000辆/h时; 3)行人横过城市快速路时; 4)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道口,因列车通过一次阻塞步行人流超过 1000人次或道口关闭的时间超过15min时。
✓当进口道右转车比例接近于进口总流量的1/n(n为进 口道车道数)时,将当前本进口道总流量按有右转专用 车道的情形重新分配,如果右转专用车道的饱和度不小 于其它车道的饱和度,则考虑设置右转专用车道。 (结 合信号配时考虑)
当每个进口道均设置有左右 转专用车道时,可以采取:
➢行人随平行方向直行机动车 放行
➢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是, 确定绿灯间隔时间,改善行人与邻接相 位机动车的冲突, 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行人通过冲突点的距离、行 人步速、车辆启动损失等
➢右转专用道设置建议
✓右转300veh/h,相邻直行超过300veh/h/ln
✓当非机动车超过500pcu/h或人行横道上行人超过 800人/h时,右转车流受到很大的影响
Y型交叉口
T型交叉口
Y型结合导向岛设置行人横道
行人流量较少时,A段或B段×
C>6.0m
第2章人车特性

第二章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交通中的人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
人是交通系统的最主要部分,驾驶员是人中最重要的。
在道路交通要素中,驾驶员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为除了行人和自行车交通以外,其他客、货运输都要由驾驶员来完成。
驾驶员既要保证将旅客和货物迅速、顺利、准时送到目的地,又要保证旅客安全、舒适及货物的完好。
同时,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受到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因此,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直接、间接地与驾驶员有关。
因此,要求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熟练的驾驶技术。
充分认识和掌握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于保证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目的:车辆适合操纵、标志便于识别、道路宜于驾驶、规划合理、驾驶员身体、心理、技术、责任心要求高。
§2-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一、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己的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环境接受信息,产生感觉(视觉和听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的综合反应产生知觉,知觉才能判断物体的性质。
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和时间等。
最后,驾驶员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从而指挥操作。
1.感觉感觉是对客观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等。
2.知觉知觉是对事物的综合认识。
是可以理解物体和现象之间联系的过程。
3.信息处理感知: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行车的环境、条件和信息。
如道路线形、交通标志、其他人、车状况等。
判断决策:驾驶员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驾驶经验和技能,经过分析,作出判断,确定有利于汽车安全顺畅地行驶的措施。
操纵:驾驶员依据判断决策所做出的实际反应和行动。
具体指手、脚对汽车实施的控制,如、加速、制动、转向等。
二、视觉视觉给驾驶员提供80%的交通信息。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知识探索]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知识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10102e377232f60dccca11e.png)
峰谷文书
23
峰谷文书
24
(6)立体视觉:人们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 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一种感知能力。
峰谷文书
25
峰谷文书
26
三维立体画的成像原理:
看画时把视点落在立体 画后面合适的位置,使 左眼看到的画面与右眼 错开一个单位块。左、 右眼也就看到不同的图 案。
峰谷文书
27
峰谷文书
28
当物体的图像落在视网膜的盲点部分,我 们就会产生“视而不见”的错觉。(生理 因素)
峰谷文书
16
峰谷文书
17
峰谷文书
18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峰谷文书
19
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峰谷文书
20
是静的还是动的?
峰谷文书
21
据说能看见9张脸的智商有 一百八十
峰谷文书
22
那个女人是真实的还是 拼图里的?
左 眼 视 野
右眼 视野
一般正常人两眼的综合视野在垂直方向约为 130º (视平线上方60º,下方70º),在水平方向 约为180~210º。确认色彩的区域70º左右。
峰谷文书
14
不同车速时视野和注视点的关系 图
峰谷文书
15
(5)视差(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感知。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以及“风摇花 影动,疑是玉人来”等等这些和主观情境相 关联。(心理因素)
峰谷文书
32
②颜色的心理作用
明亮度高的颜色,显 大,例如黄色,容易 产生警戒的感觉,常 用于警告类标志。
峰谷文书
33
②颜色的心理作用
蓝色、绿色:使人产 生宁静和平与舒适的 感觉,多用于指示、 指路的标志。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心情闲遐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紧张时比较集中
街景丰富时注意力分散,单调 时集中
拥挤时,速度放慢
拥挤时,个人空间变小
拥挤时,注意力集中
城市人生活节奏快,步行 速度高;乡村人生活节奏 慢,步行速度慢
城里人步行时注意力比较集中, 乡村人比较分散
针对视觉适应的特点,道路照明设置应予以考虑。
(3)眩目
为防止眩目,可采取设防眩板、植树等交通工程措施。
与眩目有关的另一种现象是消失现象。
(4)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良好是安全行驶的重要条件,立体盲是比夜盲、色盲更有害的眼病。
(5)视野
分动视野和静视野
视野大小与行车速度有关,速度越快、视野越小、注视点越远。
(2)支撑通过性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Pt G
车轮接地比压(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
5、机动性
指车辆转弯、转向的能力。常用最小转弯半径表示。
6、行驶稳定性
指行驶中车辆抵抗侧滑、侧翻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轴距,重心高度、位置, 转动惯量,轮胎特性,外廓形状,路面状况等。
二、自行车交通特性
1、自行车的基本特性 (1)短程性
Pt
Pw
W(
f
i)
W g
a
令: D Pt Pw ( f i) a a
W
g
g
D 称为动力因数
D ~ v 关系曲线,称为动力特性图。
(1)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最高档位上的Vmax 即为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 各种车型的最大速度是确定道路设计车速的依据。
(2)加速能力
由 D f i a 取 i 0
P n2 (n 1)(n 2) 6
过街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过街行人交通特性分析摘要:过街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对行人安全及机动车通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本文在分析行人过街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别就行人的交通共性,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及无信号交叉口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行人过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就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措施提出建议关键词:行人;交通特性;交叉口;安全保障Abstract: the cross the street pedestrians and vehicle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common occurance, safety and motor vehicle traffic on pedestrians caused extensive dam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edestrians cross the street, and some basic issues of common pedestrian traffic respectively, signal intersection pedestrian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and no signal intersection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destrian crossing the street,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measures across the street are proposedKeywords: pedestrians;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Intersection; security虽然现今城市交通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步行交通仍是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之一,相关调研表明,在淄博市,步行出行占所有出行的46.7%。
第二章人车路交通特性

—
8.8 10.3 22.8 14.2 21.4
13.1 18.6 36.7 8.00 7.14 13.3 18.4 18.4 18.1 18.1 16.2
城市名称
指标
上海
北京
天津
沈阳
武汉
广州
哈尔滨
重庆
南京
西安
成都
大连
长春
太原
济南
兰州
昆明
郑州
长沙
杭州
南昌
石家庄
乌鲁木齐
深圳
平均
表 4.3-2 我国主要城市道路用地
2.摩托车的分类
摩托车的结构虽然比汽车简单,但其种类却很 多。我国参照国外的分类方法和国内摩托车的 生产、使用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摩托车的基 本分类方法:
(1)轻便摩托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50km/h, 发动机总排量不超过50ml的两轮机动车。
(2)摩托车:整车质量不超过400kg,最高设计 车速超过50km/h、发动机总排量超过50ml的两 轮或三轮机动车
• 1)轿车
乘坐2—9人(包括驾驶员),主要供个人使用。轿车按发动机排 量分为5种:
(1)微型轿车:发动机排量在1L以下,如天津夏利。
(2)普通轿车:发动机排量为1.0—1.6L,如一汽高尔夫和捷达、 二汽雪铁龙。
(3)中级轿车:发动机排量为1.6—2.5L,如上海桑塔纳和广州 标致505以及一汽奥迪100。
•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视 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与车速 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志牌等的依 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点越远;与颜 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大,白色 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 力视锥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通过平时对道路交通环境的观察,以及网上相关资料反映,目前行人过街主要存在以下现状:行动速度缓慢、随意性大、群体过街、无视交通信号灯、过街时注意力分散,部分有隔离栏的路段还存在行人随意翻越护栏的状况,这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二线一下的一些乡镇行人甚至没有使用人行横道的习惯,左右看看是否有车辆通过,便很穿马路;在大城市中,因为道路上车辆较多,直接穿越马路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过节路口往往会形成人群聚集的现象,当人数聚集到了一定的数量或是到了一定的等候时间,行人就会不约而同的集体穿越马路,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三、
1小时内行人过街数量
青少年
壮年
老Hale Waihona Puke 人外国来客中心医院无(无红绿灯)
87
164
132
0
国际商贸城一期大门口地下通道处
23
78
13
18
人才市场门口(无红绿灯)
14
83
6
0
一小时内车让人情况(次数)
青少年
壮年
老年人
外国来客
中心医院无(无红绿灯)
16
12
28
0
人才市场门口(无红绿灯)
6
28
3
0
一小时内人车冲突,行人强行过马路情况(次数)
青少年
50
1.3
壮年
50
1.25
老年
50
1.18
无延误情况下(18s)
平均行人过街时间
(义乌市中心医院)
车辆冲突情况下(30s)
无延误情况下(20s)
平均行人过街时间
(人力市场)
车辆冲突情况下(28s)
四、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现场的调查,在以上三个路段上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与安全隐患。
首先是义乌市中心医院门口,虽然该路口已经进行改造,将原本的丁字行路口用防护栏进行封锁,令从医院出来的人员及车辆不能直接直行通过路口,而需要左转进入横向的车道,这已经大大改善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但是在斑马线的设置上任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该路段通过的行人年龄段主要分布在壮年和老年,行人的交通反应能力较弱,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比较严重,但是在此路段中国式过马路却成了老年少年们通过马路的一种较为安全的方式。在这种特殊人群容易聚集的路口应当设置相应的信号灯、减速带、交通标志等的设施,但实际上都没有。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由于各种设备欠缺,我们采用的是最基本的人工测量的方法。我们对以上三个地点分别进行调查,以两人一小组分为两组分别站在斑马线的两侧记录单位时间(1小时)内不同年龄段(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少年;壮年;老年)来往行人的数量、步速、过街延误时间以及形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分析。
我们分为两人一小组,一人负责记录不同年龄段过街行人的数量,一人负责测量不同年龄段行人过街的时间,(过街时间主要为抽样调查,最后分年龄段求取平均值)当行人过街时遇到车辆通过延误过街时间的另外记录求取平均值,与相应年龄段的平均过街时间相减得到行人过街延误时间。
青少年
壮年
老年人
外国来客
中心医院无(无红绿灯)
7
13
23
0
人才市场门口(无红绿灯)
2
24
0
0
一小时内中心医院行人过街使用手机情况
青少年
壮年
老年
32
37
5
一小时内距离国际商贸城一期大门口地下通道处200M斑马线过街情况
青少年
壮年
老年
外国来客
31
93
8
27
各地段不同年龄段人过马路的平均速度
人数
步行速度(m/s)
行人过街特性研究
摘要: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义乌市各地段无交通信号灯的路断的行人过街的特点来研究行人在无交通信号灯的情况下的过街特性。以此来针对性得对各个城市道路建设提出确实有效的意见。不论在什么时代,步行永远不会被完全取代,因为步行作为人们日常行动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动作,在短距离,短时间的行动中,步行永远是人们的上上选。但是在交通发达的当今,步行却成为了道路交通中最脆弱的因素。首先是因为步行者的不确定因素高,限制因素少,在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出现步行者,步行者的保护措施少,与机动车相比是相当脆弱的。通过此次研究,就是为了给步行者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在该路口的前方一百米的交叉路口处,设有专门的地下通道,这样就阻断了行人在路面上通行的道路(如下图),也增加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但是任然有部分行人会觉得从地下通道过街显得麻烦,而直接穿过马路跨越护栏过街,显然也是因为管控力度不到位。
第三个地点,我们选在了义乌市人力市场前(如下图),在此处聚集的人群主要为一些无业人员,以外地人口偏多。人力市场中的人员主要有以下特点:随身带着包裹、心情低落、散漫无目的性。这样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也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下图中就有两个行人站在马路中间的斑马线上闲聊,还有一名行人拿着手机打电话,可见过街时注意力不够集中。
我们选择测量的时间都是各个地点的高峰时间段,义乌市中心医院门口我们选择在8点到8点进行调查,该时间段通常为老人、小孩就医的高峰时间段,人流车流都比较大,得到的数据比较完善。国际商贸城出口处,我们选择在11点到12点进行调查,该时间段大多为商贩的午餐时间,通过马路进出商贸城的人员明显增多,具有代表性。义乌市人力市场外我们选择在下午13点到14点进行调查,该时间段也是无业人员在人力市场逗留的高峰时间段,可以体现出人群的特点。
在本次调查中除了研究行人的交通特性以外,我们还发现不论是行人还是机动车驾驶人都还没有养成让行的习惯,机动车驾驶员只要在行人还没有挡在车前就一搬不会停车,行人只要看到车速较慢的车辆就会强行通过马路,这样的通行规则存在着很大的交通隐患,不论从哪方面讲都有过错,希望政府能够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法制建设,建设一个像杭州一样在斑马线前驾驶人都能做到停车让行的城市,增加行人与车辆的和谐感,改善目前行人过街所反映出来的一些不良现象。
说到义乌, 那国际商贸城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国际商贸市场作为义乌标志性的存在,可以说义乌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全靠这国际商贸城的带动,因此,此次调查我们也前往了国际商贸城A区前的无信号灯路口(见下图)在该路口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服务性的餐馆之类的店铺和国际商贸城。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设有专门的红白相间的人行横道和减速带,但过往的行人与车辆的冲突任然十分严重,在该路段通行的人群主要为商贸城中的店家和国外的商人,因此交通十分混乱,主要特点为步速快、过马路时交谈的现象严重、过马路时使用手机等。
在国际商贸城,发现的问题是人车冲突非常严重,在该路段通行的行人大多为中年人,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反应能力,因此常常出现车不让人、人亦不让车的现象,最终导致部分交通拥堵。该处的行人特点是人数多,外国商户将近占了四分之一的人流量,由于对面是餐馆,因此行人来回都十分匆忙,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甚至是涉外的交通事故。
二、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我们在义乌市的主城区内,挑选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无交通信号灯路口进行研究,分别是义乌市中心医院门口的马路、国际商贸城前的马路及地下通道和义乌市人才市场前的马路。
义乌市中心医院门口的马路上不论什么时候都人来人往,过往的基本都是来回医院看病的人群,但是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门口却并没有红绿灯(见下图),在医院大门口偏左处设有一条供行人穿越马路的人行横道。人群分布主要以青少年和老年居多,这两类人群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步速慢,行动力较低,不安全因素高等地方。考虑到行人过街时的心理特征,医院门口的行人大多都行色匆匆,手里或多或少的提着些东西也会对交通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素。
人力市场穿越马路的行人较少,但是马路边聚集的人群非常多,而且存在着路边人群在马路上闲聊、等待的现象,该处机动车车速较慢,但行人的注意力却非常不集中,边走边吃午饭、边走边打电话等现象非常严重。
五、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初步掌握了目前小城市中的一些基本的行人交通特性,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目前道路交通当中的步行者主要还是分布在壮年这个年龄段,由于他们在穿越马路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反应能力可以在尽量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前提下穿过马路,因此大多数人车冲突的现象都集中在壮年,老年和青少年则显得更加谨慎一些大多数在确保能够安全通过的前提下穿越马路。而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壮年和老年上,通常中国式过马路会在道路旁集中一定的人群,数量在12到18个人左右,然后由一名壮年男子带头穿越马路后集体穿越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