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试模工作的八大内容

合集下载

橡塑模具行业公司制品成型部试模工工作内容职责

橡塑模具行业公司制品成型部试模工工作内容职责

橡塑模具行业公司制品成型部试模工工作内容职责
1.严格遵守、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2.自觉遵守公司安全、品质等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工作安排;3.增强效率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确保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4.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5.按生产要求的品种和生产时间及时地把模具安装在机器上;6.负责模具保管,填制模具台账,登记模具明细账,并定期进行模具盘点;
7.负责模具保养,按规定对模具进行维护;
8.负责调试机器运行参数,生产合格产品;
9.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或汇报反映;
10. 服从上级安排的其它任务。

试模操作规程

试模操作规程

试模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试模操作是模具创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试模操作可以检验模具的设计和加工质量,确保模具在实际生产中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试模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试模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试模操作区域清洁整齐,无杂物堆积。

b. 检查模具和试模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无损坏或者漏洞。

c. 准备所需的试模材料和工具,如模具开启工具、模具润滑剂等。

2. 模具安装a. 将模具放置在试模设备上,并确保固定坚固。

b. 检查模具的开启和关闭机构,确保正常运行。

c.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要求,调整模具的开合距离和速度。

3. 试模前准备a. 清洁模具表面,确保无杂质和残留物。

b. 涂抹适量的模具润滑剂,以减少磨擦力和延长模具寿命。

c. 检查模具的冷却系统,确保冷却水通畅。

4. 试模操作a. 打开试模设备的电源,确保电气系统正常工作。

b. 按照试模操作顺序,挨次进行模具开合、注塑、冷却等操作。

c. 观察模具运行状态,注意是否有异常声音或者震动。

d. 根据试模结果,调整模具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5. 试模后处理a. 关闭试模设备电源,断开电气连接。

b. 将试模产生的零件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c. 清洁模具和试模设备,避免杂质积累和腐蚀。

d. 记录试模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问题,以备后续参考。

三、试模操作要求1. 安全第一:在进行试模操作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操作规范:按照试模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顺序或者参数设定。

3. 环境整洁:保持试模操作区域的整洁,确保无杂物干扰试模操作。

4. 设备维护:定期对试模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质量控制:对试模产生的零件进行严格检查和测量,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6. 参数记录:记录试模操作中的关键参数和问题,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四、注意事项1. 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更改试模操作步骤或者参数设定。

试模岗位简介

试模岗位简介

试模岗位简介
试模岗位是模具制造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负责对模具进行试模、调试和优化,确保模具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试模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试模岗位的主要职责包括:
1. 对模具进行试模、调试和优化,确保模具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2. 对模具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解决模具故障,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寿命。

3. 对模具进行改进和升级,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 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协调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试模岗位需要具备以下技能和素质:
1. 具备一定的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试模设备和工具。

2. 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模具故
障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

3. 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协调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4. 具备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能够承担工作压力,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

试模岗位是模具制造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素质,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试模设备和工具,快速准确地判断模具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协调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保证模具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果的达到。

试模工作流程

试模工作流程

试模工作规范:
1.试模前准备工作:(试模信息表),若客户来参观,试模环境和试模时间是否合适
⑴模具检查工作(运水、尺寸等)《试模前检查表》;
⑵材料准备工作,材料性能表,试模所需要的配件是否有;
⑶是否外协试模,做好准备;
⑷提供客户试模要求(材料、颜色、数量等)
2.试模中注意事项,试模师傅可以帮忙照片或录像,做到照片清晰整洁
⑸运水,模温控制OK,检测,需要照片或录像存档;
⑹热咀OK,炮筒升温OK,需要照片或录像存档;
⑺若有油缸,油缸OK,需要照片或录像存档;
⑻若有安全开关,安全开关OK,需要照片或录像存档;
⑼缺胶板(10% →30%→50%→80%→95%→100%),需要照
片存档;
⑽协同调机,拍一模成型录像,能清晰看到产品顶出过程;
3.试模后工作
⑾试模成型参数报告
⑿样品包装,寄样板给客户,样板注意事项
⒀ISIR-5啤产品送到品质部做测数报告
⒁PFU模具产品问题点报告给客户
⒂问题点讨论会议/解决方案/下次试模时间;
⒃寄样板给客户,样板注意事项。

试模操作规程

试模操作规程

试模操作规程一、引言试模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试模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而制定的操作指南。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试模操作人员,包括试模操作前的准备工作、试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试模操作后的清理工作等。

二、试模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试模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包括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电气系统等。

2. 检查试模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如防护罩、安全门等。

3. 确保试模机械设备周围的工作区域整洁无障碍物,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 准备所需的试模材料、工具和辅助设备,确保其符合试模要求。

三、试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在试模操作前,确保试模机械设备已经停止运行,并且断开电源。

3. 根据试模工艺要求,调整试模机械设备的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4. 将试模材料放置到试模机械设备的模具中,并确保固定牢固。

5. 启动试模机械设备,并根据操作要求进行试模操作。

6. 在试模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部或其他身体部位靠近试模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7. 注意观察试模操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异常噪音、异味等,及时停止试模操作并报告相关人员。

8. 在试模操作完成后,将试模机械设备停止运行,并断开电源。

9. 等待试模机械设备冷却后,谨慎取出试模制品,避免烫伤或其他意外伤害。

四、试模操作后的清理工作1. 清理试模机械设备周围的工作区域,清除杂物和试模材料的残留物。

2. 检查试模机械设备的模具和其他部件是否有损坏或磨损,如有需要及时更换或修复。

3. 对试模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4. 将试模材料、工具和辅助设备归位整理,妥善保管。

五、安全注意事项1. 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进行试模操作。

2. 在试模操作过程中,严禁酒后操作或疲劳驾驶。

3. 在试模操作过程中,严禁将试模机械设备用于非法用途。

4. 在试模操作过程中,严禁拆卸或修改试模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

5. 在试模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部或其他身体部位伸入试模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

试模操作规程

试模操作规程

试模操作规程一、任务背景试模操作是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模具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试模操作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制定本试模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试模操作流程,提高试模效率和模具质量。

二、试模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1.1 确认试模时间和地点,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

1.2 准备试模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起重设备、试模机、模具、测量工具等。

1.3 检查试模机和起重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1.4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其适合进行试模操作。

1.5 安排试模操作人员,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2. 试模操作流程2.1 将模具安装到试模机上,并调整试模机的参数,使其适应模具的尺寸和形状。

2.2 使用起重设备将试模机上的模具移动到模具安装位置,确保模具与注塑机的接口对齐。

2.3 检查模具的固定装置,确保其牢固可靠,避免在试模过程中发生意外。

2.4 将模具与注塑机进行连接,确保连接口密封良好,避免漏料和压力损失。

2.5 按照注塑机的操作规程,设置注塑机的参数,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

2.6 启动试模机和注塑机,进行试模操作。

2.7 观察试模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模具的开合速度、注塑机的压力变化等,及时调整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8 在试模过程中,注意观察模具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停机检查并解决问题。

2.9 试模结束后,将模具从注塑机上取下,并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下次使用时的良好状态。

2.10 记录试模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指标,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三、试模操作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试模操作,不得擅自改变试模流程和参数。

2. 在试模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在试模操作前,对试模机和起重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4. 在试模过程中,及时观察模具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停机检查。

5. 试模结束后,对模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下次使用时的良好状态。

新模试模步骤及重点注意事项

新模试模步骤及重点注意事项

新模试模步骤及重点注意事项1、试模步骤及动作2、试模重点注意事项3、如何提高试模成功率1、试模步骤及动作A.试模前,先检查模具是否组装完成及原料是否烘干.B.换模前,生产中模具喷防锈剂在要下模具内,换下模具并归位及填写记录表.C.上模时,应对对准模具中心点,再进行架模具工作,模具必须锁紧并检查高压锁模是否有效,锁模力依模具大小而决定,大模具所需高压力80~90 PMa;小模具所需高压力40~65 PMa;锁模高压调整后进行开关模调整至正常速度,进行低压时间.距离,压力.速度调整工作,在正常生产时低压工作很重要,模具损坏原因是低压工作做的不完整所致模具损坏.D.清除料管工作,应清除料管内其它颜色原料及杂质,降低射出压力.保压压力.射出时间.保压时间.降压至50PMa;再依产品状况升高.调整至所需压力,并做低压成形状况样品及中压力成形状况样品与高压力成形状况样品相比较,分析流道方式.E.试模前先用手动方式试模,确认好脱模动作是否顺畅,回位状况.并在试模射出动作时先喷脱模剂至母模情形,成形后再调整脱模方式位置.F.每次试模数量依生管通知单,每次试动前必须通知模具部一起确认试模动作;试出产品后至客户进行检讨. 检讨完成后填写成型条件记录表与模具状况表.G.试模完成时,模具先喷防锈剂,下模到模具部进行修改工作,H.每次试模必须依照以上项目方可试模,准确试模时间及上级派人员试模,未经准许切勿试模.2、试模重点注意事项当我们接到一副新模具需打样试模时,我们总是渴望能早一些试出一个结果且祈求过程顺利以免浪费工时并造成困扰.但在此我们必须提醒二点:A.模具在机器一打开就对模具进行检查,确认模具所有的机构是否顺利,如果问题立即停止动作以免不必要的严重后,没有问题往复动作多进行几次,进行下一个动作.B.进行射出动作前,对模具锁力确认,第一模成品只能射到八成饱模.没有问题时以正常条件试,确认样品符合客户标准,再进行下一个动作高低压测试,高压在正常的条件下高20PMa低压在正常条件下低10 PMa.来进行模具的分析,请记所有的动作一定低压低带开始进行.3.如何提高试模成功率试模前的注意事项1. 了解模具的有关资料:最好能取得模具的设计图面,详予分析,并约得模具技师参加试模工作。

试模作业指导书

试模作业指导书

试模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试模作业是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验证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和制造工艺的合理性。

为了确保试模作业的顺利进行,需要编写一份详细的试模作业指导书,以指导操作人员进行试模作业。

二、试模作业指导书的目的试模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试模作业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它提供了试模作业的具体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信息,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试模作业,避免事故和错误发生。

三、试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1. 试模作业的目标:明确试模作业的目标,例如验证产品设计的可行性、调整模具尺寸等。

2. 试模作业的准备工作:列出试模作业前需要准备的材料、设备和环境条件,例如试模材料、试模机器、试模场地等。

3. 试模作业的步骤:a. 准备工作:包括清洁试模机器、确认试模材料的质量等。

b. 安装模具:详细介绍模具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模具安装正确、牢固。

c. 调整模具:说明如何进行模具的调整,例如调整模具尺寸、调整模具的开合程度等。

d. 进行试模:指导操作人员如何进行试模操作,例如启动试模机器、调整试模参数等。

e. 试模结果的评估:说明如何评估试模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例如检查试模产品的质量、记录试模参数等。

4. 试模作业的注意事项:列出试模作业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试模机器的维护情况等。

5. 试模作业的常见问题解答:提供常见问题的解答,帮助操作人员解决问题,确保试模作业的顺利进行。

四、试模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求1. 确保语言准确、简明易懂: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技术术语,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理解并正确执行试模作业。

2. 详细描述每个步骤:对每个试模作业的步骤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操作方法、操作顺序、注意事项等,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指导书正确进行试模作业。

3. 提供示意图和图片:在指导书中提供示意图和图片,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试模作业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试模工作的八大内容
模具的好坏,直接关系了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这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异议。

而模具的好坏需要通过试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试模工序对于注塑企业来讲非常重要。

关于试模方面的要求与资料,大家都比较容易查询得到。

那么,国外试模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下面的文章就是介绍外国人是如何试模的,对于文章所介绍的内容,我绝大部分是持肯定态度的。

说实话,有些地方我没有看懂,有的地方则存在异议。

这里我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来个彻底的“拿来主义”,原汁原味地把它介绍给大家的好,大家可以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异议的地方再探讨、交流。

国外试模工作的八大内容
(一)模具空运行测试——验证模具的动作
A.模具低压下的开合模状况检查:
1.模具分快、中、慢各3次开合,在开合过程中有无异常声响,有无阻滞现象;
2.模具开合动作顺畅,有无干涉发生。

B、模具顶出系统的检查(低压下)
1.顶出动作分快、中、慢各顶出3次,检查有无异常现象;
2.平面处的顶针(司筒)顶出后,是否会发生松脱或卡死;
3.斜面顶针或司筒装置,是否加定位销(防止松动或转动);
4.顶出系统(顶针或顶块)顶出时是否有异常响声以及振颤
C.模具复位的检查
1.模具分快、中、慢速度各复位3次,观看是否能回到位(复位);
2.复位后,斜顶针端面不高于模芯0.1mm或与模芯平齐;
3.复位用限位咭掣接触是否良好;
4.顶针顶出时是否与行位的动作发生干涉(滑块是否回到位);
5.模具是否装有顶针复位装置(机械式)。

D.行位(滑块)动作的检查
1.模具按快、中、慢各3次开合模,观察行位动作是否顺畅;
2.行位回位是否正常,与顶针是否发生干涉;
3.行位定位是否牢靠;
4.液压抽芯装置动作顺序先后情况;
5.行位在空运行中有无拉伤、“卡死”现象。

(二)型腔进胶平衡性的测试
1.连续依次打5模,称量其重量;
2.记录各模中每个产品的单件重量;
3.减少注塑量,依次充满20%、50%、90%的样品各3模;
4.称量并记录上述每个产品的重量;
5.如果产品最大的重量与最小的重量差异小于2%的重量则可接受——若重量波动误差在2%以内,则表明型腔进胶平衡,否则进胶就不平衡;
6.如果是单型腔模,也要做进胶平衡性测试(观察实际走胶情况)
(三)保压时间(浇口冻结)时间的测试
1.保压时间先设定为1秒时,每次成型3模产品;
2.如表格所示,依次增加保压时间,减少冷却时间,使整个循环周期不变(一直到浇口冷冻封胶,产品重量不增加为止);
3.如下图所示设定多个不同的保压时间,每次成型3模产品,称量指定型腔的产品重量,把数据依次记录在表格里;
4.根据图表确定最佳保压时间。

(四)最佳锁模力的确定
1.当保压切换位置/保压压力设为最佳时,锁模力设为最大锁模力的90%以内,成型3模,记录每模产品的重量;
2.锁模力依次减少5Ton,每次成型3模,记录每模产品重量,直到产品重量突然变大,重量增加5%左右产品周边开始产生飞边时为止。

(五)最佳冷却时间的确定方法
1.在注塑工艺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产品打饱后),估算冷却时间(初选一较长的冷却时间,使产品完全冷却),打3模产品,测量其尺寸;
2.在下表中记录产品尺寸,观察胶件变形情况;
3.产品冷却时间逐一减少1秒,打3模;
4.减少冷却时间,直到产品开始出现变形,尺寸开始减小时为止;
5.每个冷却时间所注塑出的产品,应在胶件充分冷却后(约15分钟时间),才能测量其尺寸;
6.确定最佳冷却时间的依据——考虑产品尺寸稳定性。

一般冷却时间的估算公式:
1.经验冷却时间≥t(1+3t)……模温60℃以下;
2.经验冷却时间≥1.5t(1+3t)……模温60℃以上;(t表示成型品的最大肉厚)。

3.理论冷却时间的估算公式:
s=最短的冷却时间(s)
t=塑件厚度(mm)
α=材料的热扩散系数(c㎡/每秒)
Tk=塑件的脱模温度
Tm=模具温度(℃)
Tc=料筒温度(℃)
(六)冷却水流动状况的测试
1.使用压力表与流量表进行测量,把测量出的数据填入表中;
2.测量并记录冷却水管直径;
3.根据冷却水温度,查出运动粘度;
4.按如下公式计算出其雷诺数;雷诺数(Re)=3160×冷却水流量/冷却水直径× 运动粘度
5.冷却水的流动在紊流状态下,才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Re <2000为层流状态;Re >4000为紊流(湍流)状态; 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

(七)模具冷却均匀性的测试
1.用模温测量仪测量型芯、型腔各选10个点的温度,记录在下表中;
2.各测量点得实际温度与平均值的差异应小于2℃,如果与平均值的差异超过2℃,则表明模具冷却效果不均,应改善冷却系统。

(八)溶料的粘度分析——确定最佳的注塑速度
1.记录液压油温度、溶料温度和模具温度;
2.先设定好溶胶终止位置,只用一级射胶;
3.将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设定为零,确定射胶起始位置后,逐步增加注射速度;
4.调整注射速度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观察是否有垫料,留5-10mm的垫胶量);
5.记录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时所达到的最高注射速度;
6.将注射达到的最高注射速度和射胶峰值压力记录于“注射速度分析数据表”中;
7.逐步降低注塑速度、增大射胶压力,观察并记录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时所对应的射胶峰值压力;
8.从曲线图中确定最佳的注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