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和支流1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确保信息来源可靠、权威,避免受到虚假或误 导性信息的影响。
多渠道收集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如新闻报道、社交媒 体、专业机构报告等,以全面了解问题。
记录关键信息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注意记录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信息,以便 后续分析。
分析信息
核实信息真实性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实,判断其真实性, 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社会问题分析
总结词
在社会问题分析中,分清主流和支流有助于把握社会 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趋势,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合 理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描述
社会问题往往复杂多变,需要准确判断其本质和发展趋 势。分清主流和支流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 矛盾和趋势,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方 法。例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需要关注大气、水 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问题,同时也要关注一些具 体的环境问题,如噪音污染、光污染等。通过分清主流 和支流,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 策和措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观察问题时,应关注主流的变化趋势,以更好
地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
02
支流
避免主次不分
重要性和影响力的
区分
在分析问题时,应区分各个因素 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认清主要矛 盾和次要矛盾。
优先级的确定
明确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根据优先级进行决策,避免在次 要问题上浪费时间和资源。
02 技能提升
参加培训和学习课程,提高自己在分析问题方面 的技能和水平。
03 跨界融合
借鉴其他领域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拓宽自己的视 野和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选择题

绪论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3.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5.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理论性B.阶级性C.逻辑性D.实践性7.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8.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9.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0.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12.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1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李嘉图 B.马克思和圣西门 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马克思和恩格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下列科学发现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有()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4.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C
• 2、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 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 ”。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 •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容 •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已经限定答题角度,从矛盾的基本属性,即斗 争性与同一性关系角度分析,分析时要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 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个基本属性。城市文明 和乡村文明是对立统一关系。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 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 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 ④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 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考点二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矛盾的概念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关系,既指事物内部 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 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双方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 “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 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 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对立,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它与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一般 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 向和趋势。
• 1、“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 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 事物是( ) •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 C.相反相成 D.相互渗透
2022至2023年年高一5月月考地理(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选择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 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 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 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 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① 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 河流水位降低④ 土壤肥力下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答案】【1】A【2】D【3】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涉及到自然环境地理要素的判断、森林的作用、洋流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原理、赤潮的发生条件等,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熟练掌握,并能迁移应用到题目中。
【1】观察图中所示,①在山地地表,为地形要素;②在植被上,为生物要素;③在大气中,代表大气要素;④在河流中,为水文要素;⑤在土层中,为土壤要素。
故选A。
【2】如果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则森林固土能力下降,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调节季节变化增大,①对;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动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对;森林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河流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③不对;森林固土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④对。
故选D。
【3】大气降水无法驱动洋流,洋流得罪主要驱动力是盛行风,A不对;海洋温度高,则近海面大气温度高,气流上升,反之,气流下沉,B对;赤潮是人类往海洋中排放硫磷过多,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C 不对;信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D不对。
故选B。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如植被破坏会造成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土壤侵蚀加剧;涵养水源作用减弱,对河流的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植被减少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减弱,同时会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课件(部编版浙江专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作队队长,无缝衔接担任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面临从以前管好“每棵
苗”到现在抚育“一片林”、从以前作答“客观题”到现在应对“主观题”、
从以前“串门多”到现在“出门多”等一系列挑战。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
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确的是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形而上学的缺陷之一是只见“事物”忘记联系
④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认识的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辩证法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 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这说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 限,①正确。 联系具有条件性,②错误。 形而上学的缺陷之一是孤立地看问题,③正确。 辩证法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界的认识,而且有唯物辩证法也有唯心辩证法, ④错误。
“分析个人体质就能彻底实现强健体魄”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科学健身,而不是强调开展“精准医疗”为健康赢得主动 权,④不符合题意。
课时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专精定律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个领域专注研究,达到精通的境界。专精 定律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的行业和事情,都要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于一个 领域,并将这个领域内的最顶尖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 时候,你所做的事物和领域才会有成绩和突破。这主要体现了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答案 F。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三、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五、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如:气者,理之依也;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七、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八、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2.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3.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4.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的唯物论)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对立统一规律

明
危机转化为机会
矛盾双方依据 一定的条件相 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 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学术争鸣
战场厮杀 批评与自我批评
市场竞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 而存在。
△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的辩证关系 职业
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护士……
年龄
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1、矛盾的共国性籍 是无中国条人、件日本的人、、美绝国人对、英的国;人…而… 矛盾的个性
是有条件的、民族相对汉的族、。回族、壮族、苗族、蒙古族……
人 时代
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
2、普遍性与肤特色 殊性白种相人互、黄依种人存、黑;种人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
答案:ABDE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举一反三 农村税费改革从试点到推广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矛盾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辩证统一
相互联结
相互转化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没有特 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三种矛盾分析法
1.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 点)
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包含着矛盾 社会运动充满复杂矛盾 人的思维领域充满矛盾
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充满矛 盾
事事有矛盾
矛 盾
具
有
普
时时有矛盾
遍 性
矛盾的普遍性
在自然界中,机械运动包含了连续性和间断 性、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矛盾;化学运动包含了 化合和化分、酸性和碱性、阳离子和阴离子的 矛盾;生命运动包含了同化与异化、遗传和变 异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主要矛盾
2、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其哲学寓意是:
主次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 白俄罗斯一名患病男孩正在看书。核事故 对儿童健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B、紧紧抓住了主要矛盾 C、忽视了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D、混淆了问题的主流和支流
部分共产党员的腐败问题
2005年11071名中共党员因贪污贿赂行为被开除党籍
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李亚杰 魏武)在26 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共中央纪委常委、 秘书长干以胜说,2005年因为贪污贿赂行为受到开除 党籍处分的中共党员有1107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的有7279人。 2005年中共1 . 1万名共产党员受到处分,占党 员总数的1.6 ‰。 干以胜说,真正属于腐败分子 的确实是极少数。尽管是极少数,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 重视,要不断地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保持查办案件的 势头,有一个查处一个,保持党的纯洁性。
某一 矛盾
重 点 论
复杂事物 —— 着重把握 主要矛盾 某一矛盾 —— 着重把握 主要方面
不矛盾。因为事物性质的变化有好向 坏的变化,也有坏向好的变化前者是指矛 盾转化后,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 我们要促进矛盾转化加速事物的发展;而 后者是指矛盾转化后会使事物向坏的方向 发展,所以我们要防止这种转化。 在实际生活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
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
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பைடு நூலகம்
矛 盾 的 次 要 方 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复杂事物
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
立统一的。
(1)对立:二者相互排斥
矛盾的主要方面 规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___________ 资本主义社会
主要 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相 同
主要 矛盾
资产 阶级
主要 方面
资产阶级与无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
性 质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与无产 无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 主要 阶级
性 质 方面
社会主义
不
1、要事物,就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正确地分析
也就是说要把握事物的( B)
A、主要矛盾
C、矛盾的统一性
B、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普遍性
2、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工作搞好了, 人民生活改善了 思想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 无。这种认识 ( C )
A、恰当处理好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2)统一: 1、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2、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
(2)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 持 两 点 论 和 重 点 论 的 统 一
复杂 事物 两 点 论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既要看到主要方面 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看问题、 办事情既 要全面, 又要善于 抓住重点 和主流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 坚持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 务来抓。
同
在只包含一个矛盾的简单事物中,事物
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复杂事物中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
的地位、作用也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 这时,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所规定,不是由其它矛盾的主要方 面所规定。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
立统一的。
(1)对立:二者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