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检测标准

二氧化碳检测标准

二氧化碳检测标准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浓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于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二氧化碳的检测和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检测的标准和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碳的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1000ppm。

这一标准是为了保障室内空气的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因此,在室内环境中,我们需要对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其不超过国家标准。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二氧化碳检测方法有红外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和气体敏感电阻法等。

其中,红外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利用二氧化碳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场合的二氧化碳监测。

除了检测方法,我们还需要关注二氧化碳检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在选择二氧化碳检测设备时,需要考虑其检测范围、准确度、响应时间等指标。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设备的布置位置,避免受到外界干扰,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二氧化碳检测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二氧化碳的浓度分布规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为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对于保障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加强数据分析和处理,共同致力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推动二氧化碳检测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一、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1.菲涅耳碱化法:通过将室内空气中的CO2与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再用酸进行滴定测定CO2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结果可靠性较低,常用于测定CO2的相对含量。

2.石蕊酸法:通过将室内空气中的CO2与石蕊酸反应生成可检测的产物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比色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等进行测定。

但该方法需要独立标定,操作较为复杂,且总的反应量较小,灵敏度较低。

3.改性硅胶管法:将改性硅胶管暴露在室内空气中,CO2会与硅胶表面的改性剂发生反应生成产物(如颜色变化或产生荧光),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浓度变化来测定CO2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受到湿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结果可靠性有一定差异。

二、现代的仪器分析方法:1.红外吸收法:利用红外光谱仪测量红外光通过和受光之间的差异,从而测定CO2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快速、稳定等特点,能够在线连续监测CO2的含量,广泛应用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仪通过将室内空气中的样品分离成各个组分,并通过与标准气体进行比较,从而测定CO2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可靠性高等特点,但需要专业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

在实际测定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如果只是做个大致的判断,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较为适用;如果需要更为精确和准确的测定结果,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是较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测定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都要控制环境条件,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

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

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是指在室内空气中允许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

CO2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高浓度的CO2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人们会感到头晕、口干、乏力等不适症状。

因此,制定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对于维护室内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的制定依据于环保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室内CO2浓度标准要求室内CO2浓度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标准数值范围、测量方法、应用范围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

首先,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的数值范围指的是允许的CO2浓度范围。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一般情况下室内CO2浓度不应超过1000ppm。

在特殊情况下,如剧院、图书馆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CO2浓度不应超过800ppm。

这些数值范围是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制定的,旨在保障人们的健康。

其次,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的测量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和定期抽样检测两种方法。

实时监测是指利用CO2监测仪器对室内CO2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状况。

定期抽样检测是指定期抽取室内空气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CO2浓度检测。

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确保室内CO2浓度达标。

此外,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的应用范围包括各类室内空间,如办公室、教室、餐厅、医院、图书馆等,以及各类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这些室内空间和环境控制系统都需要符合国标CO2浓度标准的要求,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

综上所述,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是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们健康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室内环境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使大家更加了解国标室内CO2浓度标准,共同致力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提升。

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探究案例8-16 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赵欣然吕文滨王思竹马丹指导教师——贺玲玲前言: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常常能看到有的同学打瞌睡。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关窗时打瞌睡的同学较多,因此,我们对教室内的CO2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二氧化碳是一种对人类生存起着特殊作用的气体,环境中的CO2浓度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3%时,人体会感到呼吸急促,当浓度达到10%时,就会丧失知觉、呼吸停止而死亡.因此,创造适宜的环境,降低教室中的CO2浓度,必将对我们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二、试验原理和计算公式教室内的CO2浓度可由单位体积内的空气中所含的CO2量表示。

本试验采用滴定法测CO2浓度,将单位体积的空气通入锥形瓶中的NaOH溶液,用NaOH 吸收空气中的CO2,然后用已知浓度的草酸溶液滴定NaOH,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所含的CO2的量。

有关的化学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2NaOH+H2C2O4===Na2C2O4+2H2O计算公式为:CO2浓度==CO2体积/空气体积三、实验设计㈠材料用具:500mL集气瓶、烧杯、200mL锥形瓶,漏斗、导管、玻璃棒、铁架台、铁夹、滴定管、50cm3吸量管、蒸馏水、0.0225mol/L的草酸溶液(相当于1mg的CO2)0.2mol/L 的NaOH溶液、1%酚酞指示剂。

㈡方法步骤:1、取样:分别在门窗全部打开一节课的教室,与门窗全部关闭一节课的教室和门窗全部打开但无人使用的教室进行取样。

取样的方法是:将集气瓶中装满水,带入取样的教室中将瓶内的水倒掉,待瓶内的水全部倒掉后,用胶塞将瓶口塞紧,小心保存。

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用吸量管向锥形瓶中注入20mLNaOH溶液,然后在锥形瓶和集气瓶上塞好带导管的胶塞,形成收集装置。

用烧杯通过漏斗将蒸馏水注入集气瓶直到瓶内的气体全部被排出,并全部通过锥形瓶中的NaOH后(吸收过程),用胶塞塞住锥形瓶瓶口,准备进行滴定。

二氧化碳检验的方法是

二氧化碳检验的方法是

二氧化碳检验的方法是
二氧化碳(CO2)检验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用气体分析仪检测:这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量空气中CO2含量的方法。

气体分析仪能够准确地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并将结果显示出来。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还可以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测量等。

2. 酸碱滴定法:这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适用于测量二氧化碳含量的水溶液。

通过向待测液体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然后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直到颜色发生变化,从而推算出二氧化碳的浓度。

3. 化学吸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待测气体通过含有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中,使CO2发生吸收的方法。

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气体经过溶液后溶液的浓度差别可通过某些化学反应确定。

4. 红外线吸收法:这是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分子能够吸收红外线的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

红外线吸收光谱仪能够测量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的强度,从而推算出CO2的浓度。

5. 质谱法:这是一种高精度的气体分析方法,通过将待测气体离子化,然后基于质量-荷电比对分析物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气体成分的确定和定量分析。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来进行选择。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检验方法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检验方法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检验方法1、采样:采样器为质量量程范围在1-10克之间的气体流量蒸馏箱。

把采样器放到风口或排放口,用气阀调节排气流量,保持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差别。

采样器应连接上排气管,流量和温度定时记录。

同时应使用空气过滤器和吸收器,以防止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和湿气污染采样器。

2、检测: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气相色谱仪一般采用FID 法(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火焰离子化检出器),与气相色谱仪一起使用检测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3、实验和数据处理:气相色谱法检测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实验须制定检验程序,控制浓度和重复度。

在色谱仪上计算,还应仔细检查色谱图的真实性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然后,结果应最终以二氧化碳浓度的百分比计算,以实验室的报告中来标准化。

1、采样:采用吸收瓶或开口采样器收集小气量的金属烟囱等烟气或大气量的排放岗。

首先要用接头安装采样器。

烟气采样器可用锥形接头装在金属烟囱或钢管上,也可用布滤管连接在排气管上。

收集的海气量越多,分析的仪器及样品测定的精度就越高。

2、检测:二氧化硫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限光束汞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及元素分析仪等。

限光束汞分析仪检测原理是测量反应金属汞生成时获得的汞蒸气,通过对汞蒸气强度的测量可以测定空气中SO_2的浓度。

元素分析仪检测原理是用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被检样品中SO_2总质量分数,也可以用取样汞(IJA)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SO_2释放量。

3、实验和数据处理:把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细致的检查,首先检查取样计量的准确性。

对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数据量程应当适应检测范围。

所有检测数据均应以excel文件格式量交付。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一、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大气组成成分,其浓度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地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仪器设备、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介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二、仪器设备1.激光吸收光谱仪激光吸收光谱仪是目前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激光束穿过样品室,被样品中吸收后剩余的能量被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处理电信号得到样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红外线分析仪红外线分析仪也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样品中二氧化碳对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吸收而产生信号,并通过处理信号得到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其他设备除了上述两种主流设备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设备可以用于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例如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这些设备通常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复杂的样品处理过程。

三、样品采集1.室内空气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通常较高,可以通过简单地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吸管将空气直接吸入到采样瓶中进行分析。

2.室外空气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采集过程。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专业的采样器或者自行搭建采样装置进行采集。

四、样品处理1.液体吸附法液体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碳浓度样品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将空气通过液体(如薄荷油)中,使得其中的二氧化碳被溶解在液体中,并通过后续操作将其转移到检测设备中。

2.固体吸附法固体吸附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二氧化碳浓度样品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定材料(如活性炭)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然后通过后续操作将其转移到检测设备中。

五、数据分析1.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标准溶液,并将其分别用于测定,得到一组标准曲线。

然后将待测样品所得到的信号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从而得到样品中二氧化碳含量。

2.计算法计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容量滴定法等。

E.1 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E.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E.1.2 原理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

E.1.3 测量范围0~0.5 %;0~1.5 %两档。

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E.1.4 试剂和材料E.1.4.1变色硅胶:在120C下干燥2h;E.1.4.2 无水氯化钙:分析纯;E.1.4.3 高纯氮气:纯度99.99%;E.1.4.4 烧碱石棉:分析纯;E.1.4.5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0.5L或1.0L ;E.1.4.6 二氧化碳标准气体( 0.5%):贮于铝合金钢瓶中。

E.1.5 仪器和设备二氧化碳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测量范围:0~0.5 %;0~1.5 %两档;重现性:<± 1满刻度;零点漂移:<3%满刻度/4h ;跨度漂移:<± 3满刻度/4h ;温度附加误差:<± 2满刻度/10 C (在10C ~80 C);一氧化碳干扰:1000mL/m3 CO<± 2%满刻度;供电电压变化时附加误差:220V±10% <± 2%满刻度;启动时间:30min ;响应时间:指针指示到满刻度的90%的时间v 15s。

E.1.6 采样用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 次,采气0.5L 或1 .0L ,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

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E.1.7 分析步骤E.1.7.1 仪器的启动和校准E.1.7.1.1启动和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后,稳定30min~1h,将高纯氮气或空气经干燥管和烧碱石棉过滤管后,进行零点校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容量滴定法等。

E.1 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E.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E.1.2 原理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

E.1.3 测量范围0~0.5 %;0~1.5 %两档。

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E.1.4 试剂和材料E.1.4.1 变色硅胶:在120℃下干燥2h;E.1.4.2 无水氯化钙:分析纯;E.1.4.3 高纯氮气:纯度99.99%;E.1.4.4 烧碱石棉:分析纯;E.1.4.5 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0.5L或1.0L;E.1.4.6 二氧化碳标准气体(0.5%):贮于铝合金钢瓶中。

E.1.5 仪器和设备二氧化碳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测量范围:0~0.5 %;0~1.5 %两档;重现性:≤±1%满刻度;零点漂移:≤±3%满刻度/4h;跨度漂移:≤±3%满刻度/4h;温度附加误差:≤±2%满刻度/10℃(在10℃~80℃);一氧化碳干扰:1000mL/m3 CO ≤±2%满刻度;供电电压变化时附加误差:220V±10% ≤±2%满刻度;启动时间:30min;响应时间:指针指示到满刻度的90%的时间<15s。

E.1.6 采样用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

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E.1.7 分析步骤E.1.7.1 仪器的启动和校准E.1.7.1.1 启动和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后,稳定30min~1h,将高纯氮气或空气经干燥管和烧碱石棉过滤管后,进行零点校准。

E.1.7.1.2 终点校准:用二氧化碳标准气(如0.50%)连接在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刻度校准。

E.1.7.1.3 零点与终点校准重复2~3 次,使仪器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E.1.7.2 样品测定将内装空气样品的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并显示二氧化碳的浓度(%)。

如果将仪器带到现场,可间歇进样测定。

并可长期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E.1.8 结果计算样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从气体分析仪直接读出。

E.1.9 精密度和准确度E.1.9.1 重现性小于2%,每小时漂移小于6%。

E.1.9.2 准确度取决于标准气的不确定度(小于2%)和仪器的稳定性误差(小于6%)。

E.1.10 干扰和排除室内空气中非待测组分,如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影响测定结果。

红外线滤光片的波长为4.26μm,二氧化碳对该波长有强烈的吸收;而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不吸收。

因此,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但水蒸气对测定二氧化碳有干扰,它可以使气室反射率下降,从而使仪器灵敏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使空气样品经干燥后,再进入仪器。

E.2气相色谱法E.2.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E.2.2 原理二氧化碳在色谱柱中与空气的其他成分完全分离后,进入热导检测器的工作臂,使该臂电阻值的变化与参考臂电阻值的变化不相等,惠斯登电桥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信号输出。

在线性范围内,信号大小与进入检测器的二氧化碳浓度成正比。

从而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

E.2.3 测定范围进样3mL时,测定浓度范围是0.02%~0.6%,最低检出浓度为0.014%。

E.2.4 试剂E.2.4.1 二氧化碳标准气:浓度1%(铝合金钢瓶装),以氮气作本底气;E.2.4.2 高分子多孔聚合物:GDX-102,60~80 目,作色谱固定相;E.2.4.3 纯氮气:纯度99.99%。

E.2.5 仪器与设备E.2.5.1 气相色谱仪:配备有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E.2.5.2 注射器:2mL,5mL,10mL,20mL,50mL,100mL体积误差<±1%;E.2.5.3 塑料铝箔复合膜采样袋:容积400~600 mL;E.2.5.4 色谱柱:长3m、内径4mm不锈钢管内填充GDX-102高分子多孔聚合物,柱管两端填充玻璃棉。

新装的色谱柱在使用前,应在柱温180℃、通氮气70mL/min条件下,老化12h,直至基线稳定为止。

E.2.6 采样用橡胶双联球将现场空气打入塑料铝箔复合膜采气袋,使之涨满后放掉。

如此反复四次,最后一次打满后,密封进样口,并写上标签,注明采样地点和时间等。

E.2.7 分析步骤E.2.7.1 色谱分析条件由于色谱分析条件常因实验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应根据所用气相色谱仪的型号和性能,制定能分析二氧化碳的最佳色谱分析条件。

E.2.7.2 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校正因子在作样品分析时的相同条件下,绘制标准曲线或测定校正因子。

E.2.7.2.1 配制标准气在5支100mL注射器内,分别注入1%二氧化碳标准气体2mL、4mL、8mL、16mL、32mL,再用纯氮气稀释至100mL,即得浓度为0.02%、0.04%、0.08%、0.16%、0.32%的气体。

另取纯氮气作为零浓度气体。

E.2.7.2.2 绘制标准曲线每个浓度的标准气体,分别通过色谱仪的六通进样阀,量取3mL进样,得到各浓度的色谱峰和保留时间。

每个浓度作三次,测量色谱峰高(峰面积)的平均值。

以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平均峰高(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线的斜率,以斜率的倒数Bg作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

E.2.7.2.3 测定校正因子用单点校正法求校正因子。

取与样品空气中含二氧化碳浓度相接近的标准气体。

按E.2.7.2.2项操作,测量色谱峰的平均峰高(峰面积)和保留时间。

用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式中:f——校正因子;c0——标准气体浓度,%;h0——平均峰高(峰面积)。

E.2.7.3 样品分析通过色谱仪六通进样阀进样品空气3mL,按E.2.7.2.2项操作,以保留时间定性,测量二氧化碳的峰高(峰面积)。

每个样品作三次分析,求峰高(峰面积)的平均值。

并记录分析时的气温和大气压力。

高浓度样品用纯氮气稀释至小于0.3%,再分析。

E.2.8 结果计算E.2.8.1 用标准曲线法查标准曲线定量,或用下式计算浓度。

c=h×Bg式中:c——样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h——样品峰高(峰面积)的平均值;Bg——由E.2.7.2.2项得到的计算因子。

E.2.8.2 用校正因子按下式计算浓度c=h×f式中:c——样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h——样品峰高(峰面积)的平均值;f ——由E.2.7.2.3项得到的校正因子。

E.2.9 精密度和准确度E.2.9.1 重现性二氧化碳浓度0.1%~0.2%时,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为5%~3%。

E.2.9.2 回收率二氧化碳浓度在0.02%~0.4%时,回收率为90%~105%,平均回收率为99%。

E.2.10 干扰和排除由于采用了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空气、甲烷、氨、水和二氧化碳等均不干扰测定。

A.9容量滴定法E.3.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E.3.2 原理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钡沉淀,采样后剩余的氢氧化钡用标准乙二酸溶液滴定至酚酞试剂红色刚褪。

由容量法滴定结果除以所采集的空气样品体积,即可测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E.3.3 测定范围当采样体积为5L时,可测浓度范围0.001%~0.5%;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E.3.4 试剂和材料E.3.4.1 吸收液E.3.4.1.1 稀吸收液(用于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15%时采样):称取1.4g氢氧化钡[Ba(OH) 2•8H2O]和0.08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800mL水中,加入3mL正丁醇,摇匀,用水稀释至1000mL。

E.3.4.1.2 浓吸收液(用于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在0.15%~0.5%时采样):称取2.8g氢氧化钡[Ba(OH) 2•8H2O]和0.16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800mL水中,加入3mL正丁醇,摇匀,用水稀释至1000mL。

上述两种吸收液应在采样前两天配制,贮瓶加盖,密封保存,避免接触空气。

采样前,贮液瓶塞接上钠石灰管,用虹吸收管将吸收液吸至吸收管内。

E.3.4.2 草酸标准溶液:称取0.5637g草酸(H2C2O4•2H2O),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1mL相当于标准状况(0℃,1第二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为无色无嗅的气体,分子量44.01,沸点-78.5℃(升华),固体二氧化碳称干冰;相对密度1.524,标准状况下1L纯二氧化碳质量为1.977g。

城市边远郊区,山村、原野的洁净空气中含有0.03%~0.04%(按体积比)二氧化碳,人呼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5%,煤、柴、油、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保持平衡。

近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氧化碳浓度有缓慢上升趋势。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人呼出气和燃料燃烧产生的。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0℃时1体积水能溶解1.7体积二氧化碳;20℃时1体积水溶解0.9体积二氧化碳,60℃时1体积水溶解0.36体积二氧化碳。

它也极易被碱吸收。

二氧化碳是评价室内和公共场所环境空气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测定低浓度二氧化碳(0.03%~0.5%)的方法有红外线吸收气体分析器法、气相色谱法、容量法、检气管法、被动式采样容量法等。

准确度高、使用方便的红外线吸收气体分析器已广泛用于公共场所监测。

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1)(一)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抽入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基于其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测定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仪器(1)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充气的容积为0.5~1L。

使用前应检漏。

(2)不分光红外线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结构原理如图7-7所示(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GXH-305型便携式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见图7-8)。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量程:0~0.5%(或在0~100%范围内任选一档)。

重复性误差:小于或等于±1%满刻度。

零点漂移:小于或等于±3%满刻度/4h。

量程漂移:小于或等于±3%满刻度/4h。

干扰误差:1250mg/m3CO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小于或等于±1%满量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