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导游词

合集下载

2022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

2022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
2022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1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现在我带领大家来游览剑门蜀道上的一处奇特景观——窦圊山。展现在我们面前拔地而起的山峰就是蜀中奇山窦圊山。窦圊山以险、奇名闻天下。其实窦圊山并不高,海拔高度仅1140米,由于它地处龙门山脉及四川盆地的结合部,从成都平原往北行,经过德阳、绵阳的浅丘、低山地带,就进入了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江彰平原(俗称中坝),窦圊山在江彰平原的边缘腾空而起,直耸云宵,山虽不高,却有险峻、奇特之胜。窦圊山为典型的砾岩丹霞地貌,山峰岩体裸露,在阳光照射下,更是丹赤如霞,三峰矗立,似一道画屏。少年时代的李白在游览窦圊山时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绝句,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窦圊山的神韵。
棠棣联辉厅
(展厅外)张大千在他的故居曾撰书对联一福"细注虫鱼笺尔雅,广收草木续离骚"。这体现了张大千的一个重要艺术思想。作家李准十分敬仰大千先生,故而重新将这幅对联"拜书"于此。此外,启功先生对张大千也十分推崇,亲自撰书一"山川自逊神工笔,魂梦长悬故宅心。"
(展厅内)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自幼随母习画,后得兄姊教诲。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苦学力行,精进不懈。二十年代,因临摹石涛作品而声名大震,被艺苑誉为"百涛专家"。30年代,被徐悲鸿推崇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敦煌行之后有"南张北溥"(溥心禽)之说。 50年代世界艺坛又有"东张西毕"(毕加索)之赞,1958年被国际艺术学会公推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其实,他一生不仅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包括山水、人物、走兽、花卉等题材的中国画,而且还是书法家、金石家、收藏鉴赏家、诗人、摄影家,可谓全才通才,多方面发挥着他的才能,为弘扬并传播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川剑门蜀道剑门关导游词

四川剑门蜀道剑门关导游词

四川剑门蜀道剑门关导游词剑门蜀道位于中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是秦岭山脉最东端的出口,连接巴蜀和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

剑门关作为剑门蜀道的入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也是旅游景区中备受游客青睐的地方。

在导游词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剑门蜀道剑门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让大家领略这个古老与现代融合的地方的风采。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剑门蜀道剑门关!我将为大家带领游览这座历史悠久的关口,让我们一起探寻这里的奇迹和传说。

一、剑门关的历史剑门关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那时的剑门关被称为“渡口”或“秦关”。

它是连接巴蜀和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在汉代,剑门关成为了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之一,也是军事防线的要塞。

剑门关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险关。

唐代诗人戴叔伦有“破还战疑弱,吠起敌何险”的名句,形容了唐代剑门关的威力。

宋代时,曾经有大量的烽火台,直至明代,修建了更多的关墙和烽火台。

二、剑门关的地理环境剑门关位于秦岭的东端,是巴蜀和关中的分界线。

它坐落在剑阁县西南部,紧邻乌江两岸,距离巴中市区约150多公里。

剑门关的地势险要,群山环抱,交通便利,是往来四川和陕西之间必经之地。

三、剑门关的建筑现在的剑门关由两座城门和城墙组成,这里的建筑是在明代修建的,保留了大部分古建筑风格。

游客们可以看到两座城门上有巨大的门楼,门洞拱形,门框用着重石质,尽显古朴之美。

四、剑门关的传说剑门关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关口,也有很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帝杜鹃”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剑河边有一个叫杜鹃的飞禽,它的歌声美丽动听,引得四野鸟雀争相和它合唱。

后来,这个地方开辟了农田,杜鹃失去了自己栖息的树木,只好飞到剑门岭上的一棵白杨树上。

由于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杜鹃以此为食,所以这里的白杨树叶子纷纷落下,从山谷间淤积成堆,形成积雪般的景观,所以这里被称为“白帝杜鹃”。

四川剑门关导游词

四川剑门关导游词

四川剑门关导游词【篇一:剑门关关楼解说词】各位嘉宾:大家好!古人道:“天下山水在蜀”,而蜀之山水又以“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险,剑门天下雄”著称。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天下雄关”——剑门关景区。

我是你们的专职导游人员***,大家可以叫我***。

接下来我将陪同各位朋友一同游览剑门关关楼。

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的旅行更加愉快;如果我有服务不周到的地方,诚挚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大家的剑门之行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各位朋友,剑门关原称剑阁,为蜀北屏障、两川咽喉。

眼前就是世人感叹了上千年的天下雄关——剑门关。

需要说明的是,诸葛亮所建关楼早已不存,近代所见到的剑门关楼系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修建,上大下小,上约150米,下宽50米,巍然屹立在两道如剑直立的峡口之间。

关楼督建人是当时四川总督陈谟(字开泰)。

当时南来北往人马必踏步石阶而上,经关楼方可通过。

关楼分上中下3层,高约9米。

底层为石砌基座,正中有拱券门洞,呈高约3米、长约8米的隧道状,并有两扇木门为禁。

门扉护以铁皮,有突起乳钉九九八十一颗。

底座上置剑楼两层,重檐歇山顶,翼角凌空,气宇轩昂,开窗户8扇,檐下匾题“天下雄关”四个金色大字。

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1935年(现108国道)修川陕公路时被国民党政府炸毁,关口地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隘口比过去扩大了五倍左右,路基比古路降低了7米多。

由于川陕路穿关而过,大大破坏了剑门关“天下雄关“的形象。

1959年,剑阁县人民政府在距古关楼10米处,依石临溪,新建仿古凉亭一座,专供游人休息。

1963年,朱德委员长来川视察,路过剑门关时,就曾在亭上与剑阁县党政领导亲切座谈。

1966年,郭沫若、于立群来剑门,也在亭上休息,郭老即兴题诗一首:“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

蜀道难解说词300字

蜀道难解说词300字

蜀道难解说词300字“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篇开头的一句绝叫,绝不是萎缩懦弱冷漠沉沦之徒所能写出的。

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的李白,才能从心底油然呼来,叫板而出!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风卷残云般气魄的李白,才能让蜀道上连天的群峰,壁立的悬崖,汹涌的恶水,凄凉的丛林,还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气磅礴的长轴画卷,才能凸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空间上难度上的极度扩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这一切的一切,在诗人如椽巨笔的挥洒下,没有一个不是突破景物常态的,没有一个不是宏大壮阔的,没有一个不是粗拙奇谲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令人心动魂悸的!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百字”,正因为情感的狂放不羁,酣畅淋漓,李白才要一唱三叹,回环跌宕;正因狂放不羁,情不由己,李白才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上天入地,才能奇特的想象,斗胆的夸张。

正因为狂放不羁,全诗才能在情感的旋律线上,在的整体气势上,在篇章的布局上,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急骤奔突;才能呈现出风驰电掣般的运动美,变幻莫测的迅疾美!才能给人以长风之出谷,雷电之惊闪,万马之奔腾的强烈的震撼力!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

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

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当李白迷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图画时,他的“狂放”“洒脱”,可谓发挥到了极致!《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品那一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剑门关导游词

四川剑门关导游词

四川剑门关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元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1、剑门蜀道现在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已有3070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翠云廊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觉苑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划定的范围,它从陕西宁强进入四川,经四川广元、剑阁、梓潼至绵阳,全长600余公里。

剑门关是剑门蜀道风景区的核心。

这条古道始建于先秦,不仅是古代由陕入川的交通要道,而且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它悠久的历史和保存完好的遗迹远远超过了享誉世界的古罗马大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观,因为古罗马大道中最早的亚辟大道始建于公元前320xx年,距今只有2820xx年,如今只有遗址,已看不见遗迹。

从时间上看,剑门蜀道至少比古罗马大道早出253年,远远超出了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剑门蜀道至今原貌依旧,全长百余公里的青石路面宽敞平坦,挺拔于道路两旁的8005株千年古柏莽莽苍苍,气势磅礴,成为了这条古道最有力的见证和重要的标志。

2、剑门关形成的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剑门雄关。

剑门关所在的山称为大剑山,大剑山两边陡峭的石壁连绵数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关口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崖石壁高耸,有如刀砍斧劈,这道关隘成了入川的必经之道,人称“天下雄关”。

更为奇特的是,尽管山上绿树葱茏,但整座剑门山其实是一座石头山,从裸露在外的关口两崖的石壁看,这座石山全系小颗粒卵石凝结而成,这种卵石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绝无二样。

各位想一想,剑门山海拔一千余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呢?据专家考证,完全是沧海桑田变化的结果,剑门山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三叠纪属扬子海盆的一部分,是个大海洋,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距今七千万年的白垩纪末又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使这里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剑门关导游词

剑门关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剑门蜀道剑门关景区参观游览。

我是此次剑门蜀道剑门关景区的导游员XXX,欢迎各位,欢迎你们。

剑门关景区位于广元市剑阁县北部,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组成,融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集雄、险、奇、幽于一身,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

常言道:“天下山水在蜀”。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比古罗马大道还早的七条古蜀道之一的剑门蜀道中心景区,被史学家称之为金牛道的中景点--剑门关。

剑门风光险者,千仞峭壁拔地而起,绵亘如城,无二径上山。

奇者,七十二峰层峦耸翠,如城郭剑戟,至于石笋、石虎、姜维天然头像惟妙惟肖;大剑、二剑关隘,气势雷同。

又如仙女桥有桥难渡,雷神峡无雷自鸣。

秀者,翠云廊千年古柏,蜿蜒古道三百里,梁山寺十万苍松,堪称松海与去山;翠屏峰四季如春,淡淡含笑;金光洞世外仙境,溪水桃源。

幽者,后关门绿色坠道,苦竹葱郁,芳草靡靡,野香掩掩,如入虚幻之境;金牛峡曲径漫衍,纵横相错,雀鸟阵阵,鸣声喈喈,胜似洞天幽雅。

剑门雄关,史称天剑,东抵嘉陵,西至涪江,远属荆衡,近接岷山番,北望秦川八百里,系巴蜀门户;南控天府第一关,乃四川咽喉,群峰插汉,如剑之置,如门之劈,两崖相向,其状若门,史称剑门,剑门关南距成都 304 公里,北距广元 58 公里,东临嘉陵江 20 公里,西接五指山 50 公里,东京 109 度,纬度 31 度,海拔最高峰 1260 米,关口海拔 750 米,森林覆盖率 70%。

它以山险,石怪,景奇,柏翠,峡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而闻名于世,换句话说:剑门之精神在于险峻,剑门之骨气在于崔嵬,剑门之风姿在于细雨,文物历史是剑门的灵魂,古柏是剑门的精髓。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们正处在剑门关的关口,位于正上方的就是天下第一雄关的剑门关了。

剑门关是我国著名的天然关口之一,险要的地势使剑门关名扬海内外,走过剑门关口,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小剑山,可以看到这两座山像两把利剑直插云天,形成了一扇天然的门,中间是一条细小的通道,难怪李白会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难怪这里成了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蜀道今昔对比解说词

蜀道今昔对比解说词

蜀道今昔对比解说词
蜀道,古称蜀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连接了中国内地和西南地区。

蜀道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对比今昔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说。

首先,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来看,古代的蜀道是一条极具挑战性的道路,长途跋涉、崎岖险峻,交通不便。

而今天,随着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蜀道已经成为了一条便捷的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行车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

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古代的蜀道曾是连接中国内地和西南地区的重要贸易通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蜀道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了连接西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者,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古代的蜀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传播。

而今天,蜀道作为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总的来说,蜀道的今昔对比,展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发展变化,也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蜀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的脉络,也更加深入地认识
和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

四川剑门蜀道导游词(精选7篇)

四川剑门蜀道导游词(精选7篇)

四川剑门蜀道导游词(精选7篇)四川剑门蜀道篇1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天下第一关——剑门关。

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杨。

剑门关位于广元市剑阁县境内,居于大剑山中断处,南距成都 304 公里,北距广元 58 公里。

在这儿呢小杨得提醒大家了,景区地势险峻 , 道路湿滑,所以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脚下,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的游览线路是关隘口、石笋峰、望云坪、小穿洞、仙女桥、皇洞。

大约需要 4 个小时。

剑门关位于剑门蜀道的咽喉地带,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剑门蜀道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想吞并蜀国,苦于无路进蜀,他谎称赠送五头金牛、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的五位大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因此才有了这条蜀道,称之为“ 金牛道” ,又称剑门蜀道。

此地集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融雄、险、奇、幽、于一身。

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历史上有:“ 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 之说。

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赞叹道:“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仅一语道破了剑门关的险要地势,更突出了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剑门关曾发生过一百余次战争、十多位帝王莅临并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近四千幅作品。

好了,各位朋友,那么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呢便是剑门四奇观之一的剑山石笋。

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这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是不是非常像一根刚出林的竹笋呢?因此啊,当地人把它叫做竹笋峰,也叫石笋峰。

它高60 米左右,底宽约27 米,前后左右四面临空,而又稳若泰山。

相传呀它是韩湘子做笛子所遗留的一截竹子所化。

大家注意到了吗,这座石笋峰通体不长一草一木,独独在它尖顶上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看上去是不是很像一名怒发冲冠的守卫守护着剑门雄关呢?关于这石笋峰啊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话说啊这清雍正年间,各地反清复明的浪潮尚未停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导游词
篇一:剑门蜀道导游词
09酒馆2班—刘德青—29号—剑门蜀道导游词
剑门蜀道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刘德青,很高兴今天由我来担当大家的导游。

今天,我带大家去游览的就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女皇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

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

民间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给她建庙命名“皇泽”,是祈望“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而且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广元人民要去皇泽寺前乌龙潭一带划舟竞渡、游河湾纪念武后生日。

皇泽寺内现保留有则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楼、小南海、吕祖阁、五佛亭、望江楼,新建有女皇山庄,宋代墓室浮雕墙。

则天殿是皇泽寺的中心大殿。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殿堂正中的武则天石雕像,神态安详,头戴着嵌有一小佛像的宝冠,身着缨络彩褂,袒露胸臂,一身佛门圣母打扮。

相传,唐朝武德期间,武则天的父亲武仕彟在利州任都督,每年端午节他与夫人杨氏都要参加利州老百姓组织的龙舟盛会。

公元623年武德六年端午节,武仕彟携夫人杨氏乘坐官船,在嘉陵江上观看龙舟竞赛。

当官船行至黑龙潭时,一团乌云罩在江面,天地一片昏暗,随着一道闪电划破天空,江中突然跃起一条乌龙,扑进官船。

刚才还是眉开眼笑的杨氏夫人,随
着闪电雷鸣,乌龙进船,骇倒在船上,不省人事。

稍过片刻,乌龙冲出官船,纵身腾空,在官船上空盘旋一周摇头摆尾地向西山飞去。

几乎同时,一只凤凰也伴着彩霞飞来,在官船上空翱翔长鸣,飞向东山。

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惟有同船的袁天罡仰天惊呼:“龙凤呈祥,此地必出贵人。

”武都督见夫人昏睡在船上,急忙叫随从人员驾船送夫人回府。

回到府中,夫人杨氏一直卧床不起。

一月有余,医生再次诊视,方知有孕。

从此,金轮转世、乌龙感孕的传说便不径而走。

第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武都督的妻子杨氏生下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两岁时,袁天罡再次到利州府上,武都督请他给孩子看相。

当时武则天身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端详一会儿后惊叹道:“伏羲之相,贵人之极。

”当得知是女孩时,袁天罡断言:“若是女,当为天下主。

”这话很快在利州传开,武都督也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藏龙的西山、隐凤的东山唤名为乌龙山和凤凰山。

人们便把黑龙潭视为神潭,把利州视为灵地。

每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家便备办香烛供品,带上人马到嘉陵江上祭祀黑龙潭,感谢上天。

“乌龙感孕”传说流传自今,为武则天的出生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这也是广元女儿划凤舟起源的传说。

参观完一代女皇的故里,览得女皇真容后,我们将来到有“中国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之称的千佛崖摩崖造像;千佛崖摩崖造
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

清咸丰帝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
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

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

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

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

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

《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

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

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

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行走在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栈道上,聆听车辚辚、马萧萧的历史回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栈道遗址群——朝天明月先秦栈道。

明月峡集古今六道于一峡,有“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之称。

朝天明月峡史称“连云古栈之脊柱”,素有“秦蜀重镇”、“出入咽喉”之称。

古栈道又称蜀道,是古代由中原入蜀,进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

三国刘备进取汉中时对这段栈道进行了大力整修,从朝天出发沿嘉陵江北上,经清风峡至阳平关,上达兴州(今略阳)一线也是诸葛亮北伐”平走陇右”的一条重要线路。

蜀汉末年,蜀王朝放弃了对蜀北重要关隘的防守,致使钟会顺金牛道南下,攻克明月峡,直破晋寿,近临剑州,使邓艾奇袭阴平,直取成都。

南宋时宋将刘子羽强守潭毒关、明月峡,以击溃金军,保住西南半壁江山。

如果朝天明月峡的险还不能令你惊叹的话,那么剑门关“剑门天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绝”一定会让你折服。

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

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

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峡谷的幽深、翠云廊
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

这些胜迹和传说,给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

在剑门关游览,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

现在大家所来到的就是翠云廊了。

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是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

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最大的须7-8人合
围,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

翠云廊---当之无愧的蜀道明珠!这个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说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

但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古柏是历代开成的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历时2000余年。

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

俗语云: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

剑门关豆腐宴:草船借剑、大战七板坡、三足鼎立等丰富多彩。

说起剑门豆腐,还流传着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哩!相传三国蜀汉景耀六年,魏将钟会、邓艾领大军分十路杀入蜀境,蜀主将姜维兵败,退到剑门天险拒守。

当时,姜维营中兵士疲惫而不能再战,马乏而不能骑。

而魏将钟会全力夺关,眼看剑门关危在旦夕。

此时董厥向姜维献计,号令剑门百姓家家磨豆腐、做豆腐,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军马。

数日后姜维兵马体力恢复,遂引兵杀出关去,直杀得钟会、邓艾大败而走。

从此,剑门豆腐名声远扬。

剑门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点出的豆腐不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来上口。

品完美味佳肴,上精神食粮。

梓潼七曲大庙是海内外文昌宫观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运动中,张亚子由人七曲山大庙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辉宏。

到神被历代皇朝追封至“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

七曲山大庙现存元、明、清古建筑23处,被著名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