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的策略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随着语文教学的变革,教育者们也越来越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策略,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

本文旨在分析现有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便小学教师能够利用提问策略的力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一、有效的提问策略1. 引导式提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得出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2. 关注式提问提问需要集中关注学生最近学习的内容。

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3. 联想式提问教师提出一个观点、一个事物或其它事情,以此启发或建立学生的联想链。

通过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思维,引导他们在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慢慢地提升。

4. 协作式提问这种提问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含义丰富,尤其适合语文作业方面的探讨。

由此可以看出,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出发,提问也可以从不同的策略入手,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有效的提问策略带来的好处1. 对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

学生在参与课堂提问后会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能理解每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教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答案,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问策略能够培养学生比较系统和立体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大量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建立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三、如何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1. 视情况调整提问形式学生对不同形式的提问会有不同的反应。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提问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答案。

2. 建立互动学习环境提问桥梁可以产生互动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更加流畅地学习语文,形成有效学习。

3. 合理安排提问时间提问时间需要契合追求学习目标之外的整体活动,不能过多影响整堂课的进度。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 写写帮文库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 写写帮文库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 写
写帮文库
作为一名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提问和回答是十分重要的技能。


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有效的回答
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以下是几种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有
效提问和回应的策略:
1.开放式问题
教师在提问时应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
思考,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探究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问:“这个问题
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这种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本质。

2.为问题设定目标
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应该给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例如,“请你
们在5分钟内思考某个问题,并且给出你的答案和解释。

”这可以帮
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

3.鼓励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起点来引导学生开
始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想一想这个问题,它和我
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4.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模拟等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5.鼓励学生提问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提问,还应该鼓励学生提问。

这可以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认
真听取并给予回答。

最后,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提问和回答时,应该注重方法和技巧。

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老师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有些老师在提问方式和策略上并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提问效果不佳。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老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策略,提高提问的效果,使学生学得更透彻、更有深度。

1. 定期提问与随机提问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定期提问和随机提问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提问是指老师有计划地在每节课的特定时间段内提问学生,例如在引言部分、案例分析部分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好答案。

而随机提问则是在课堂上突然提问学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紧迫感,鼓励他们主动关注课堂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的结合使用,可以使学生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鼓励思考而不是追求正确答案在提问学生时,老师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而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启发性问题,从而推动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鼓励学生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3. 多种形式的提问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包括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引导式提问等。

开放式提问是指让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闭合式提问则是让学生给出明确答案,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引导式提问则是通过特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答案。

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且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4.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提问学生之后,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问题和给出答案。

有些学生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给出自己的观点,因此老师应该耐心等待,不要急于要求学生立刻回答。

老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师提问的八大策略

教师提问的八大策略

教师提问的八大策略教师通过提问,能帮助学生掌握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各个步骤和完成教学任务等,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要在课堂提出有效的问题是一门学问,提问的策略包括:一、采用提问的方法鼓励思考。

教师应抱着具体问题的思考去激发学生脑海中的灵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想性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实际问题或小情景,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增强他们自己针对一定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假设提问。

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分析情况,探讨解决途径,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

四、采用反向和非人类形容词提问。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多种可能性,发掘学生的思考潜力。

五、提建议提问。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作深入思考,进行比较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六、采用质疑提问。

可以有效地同步学生的学习步调,帮助学生被动性的学习,将复杂的知识讲解的清楚明白。

七、采用数学问题提问。

数学问题提问是一种灵活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复习,运用逻辑性。

八、提供分组提问。

这是一种提问的形式是通过分组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们应该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有效提问的特征及策略分析

学生有效提问的特征及策略分析

学生有效提问的特征及策略分析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习十分关键,而有效的提问是培养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效的,有效的提问需要具有一定的特征和策略。

本文将详细探讨学生有效提问的特征以及相应的策略。

1. 针对性强:有效的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问题,而且针对性强,突出重点。

提问应该具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应该模糊或者笼统。

2. 探究性强:有效的提问应该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究,而不是困惑或者迷茫的表现。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感到迷惑或者困惑时,可以通过提问来寻求答案,但是这个提问必须能够将问题的焦点置于教师的回答方向上。

3. 个性化强: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即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这种个性化的提问不仅能够加强学习者的自信心,而且能够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 全面性强: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全面性,即将问题从不同角度或者维度上进行探究。

这种提问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能力。

1. 学会准确表达问题:学生在提问时,必须准确表达自己的问题,并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问题。

如果学生对一个问题感到迷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被问出来,可以反问自己:我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困难?这一点也可以看作是提问前准备的必要条件。

2. 学会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在提问时,必须同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对一个问题没有答案,可以考虑从手头的教材、参考资料以及网络等途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 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时间:学生在提问时,必须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时间。

要禁止不礼貌、耐心性差、有冷漠敷衍倾向等不适当的言辞和提问方式。

此外,学生还要注意提问的时间,要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发言,及时发问,不要让好的问题被遗失。

4. 学会学习记录:学生在提问时,要学会记录自己的提问和解答过程。

这种记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描述问题和交流思想。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引导性问题法
引导性问题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把握语言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思维和表达活动。

该法引导孩子们从问题中自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的答案,补充完善问题本身,形成自主学习。

2.提问与解释相结合
提问与解释相结合,能有效地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们的参与式学习。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等到孩子们把问题提出来之后,再讲解其中的知识点,以搭建孩子们的认知框架,让他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并主动学习。

3.思维导向性问题法
思维导向性问题是以孩子们认知水平为基础,根据孩子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逻辑关系,采用将答案隐含在问题中的方式构建问题,使孩子们通过理解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技能。

4.辩论式提问法
辩论式提问法强调学习者们的准备,以及在课堂上的互动沟通,培养孩子们的辩证思维、阐述能力和思维发散性,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发现成果的能力,借此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5.挑战性提问法
挑战性提问法激发孩子们思考,以问题的形式唤起孩子们的积极
思考,利用错题来活跃课堂气氛,以有趣的方式提供学习机会,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学习潜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 开放性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究。

例如:“你认为这
段文字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2. 封闭性提问: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回答是“对”或“错”。

例如:“这个字是什么字?”“什么是形容词?”
3. 层次性提问:分层次地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这个事件为
什么会发生?”“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个事件的发生?”
4. 课外引申提问: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可以拓宽学生
的视野和思路。

例如:“你们生活中有哪些情况跟这段文字中描写
的相似?”
5. 应用性提问:即将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你怎么样运用这个生词描述你的家人?”
6. 对比性提问:对比不同的情况或现象,帮助学生思考。

例如:“这篇文章头尾的结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7. 推理性提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演绎。

例如:“根据文章
的先后顺序,你可以推断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1. 引言1.1 为什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学生被老师提问时,他们会思考问题的答案,积极寻找答案的线索,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提问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思维的转换、分析、整合,这种思维活动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问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有利于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升教学效果。

1.2 提问对学生的益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提问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误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通过不同形式和层次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合理运用提问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3 本文探讨的内容本文将探讨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包括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提问技巧、巧妙运用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注意提问的节奏和分布,以及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揭示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提问策略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牛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提问在思维发生障碍时。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

教师要敏于捕捉、善于把握,也需要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如,在引导学生解答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子数头共10个,数脚共30只,鸡和兔各有几只?”时,因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可以点拨提问:“你们觉得有难度是不是因为这里既有鸡又有兔呢?如果把这10只动物都看成鸡,该有多少只脚呢?为什么少了10只?”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因为把4只脚的兔子也当成2只脚的鸡了,所以少了10只。

每只兔子少算2只,最后少了10只,说明有5只兔子,用除法计算。

这道难题就较为容易地被解决了。

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提问在思维产生“模糊”时。

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

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
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如,一位教师教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后,要求学生做25x32等于多少。

有的学生把32变成4x8之后,又用25x4+25x8,得出100+200。

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

在分析这些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适时引问:如果要使答案是25x4+25x8,那么前一步应该是什么?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进而释然。

这一问题恰恰把乘法运算定律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问在思维缺乏深度时。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

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5x0.8和5x1.8谁的积更大?一位学生答:“我发现乘零点几的数积就变小,乘一点几的数积就变大。

”很明显,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这时,老师只要启发性地引导就可打开学生的思维。

如问:如果乘1呢?怎样表述更准确?最终得出结论:一个数(0除外),乘上大于1的数积就变大,乘小于1的数积就变小。

这样的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得到拓展。

4、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
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教师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
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

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
上述教学中教师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4、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

“大问题”首先要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教师在引入学习时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说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40米。

教师:你去游泳,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在浅水区。

学生:安全,可以,带救生圈。

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叫家长陪同。

……
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最深处1.6米,最浅处1.2米,中间1.4米。

教师:1.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教师提出的“你去游泳,安全吗?”这个问题,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是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

笔者认为当出示主题图后,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2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

精彩的课堂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要实现有效的提问,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心中有目标——做到“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心中有策略——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锋中闪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让我们挥动“有效提问”这一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在数学教学的时空里,与学生一起振翅翱翔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