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综合治理_谭铁安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改善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改善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改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改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治理策略和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农村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农村环境污染是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首先,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严重影响水质。

其次,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化肥农药的滥用导致土壤和水体的化学污染。

此外,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也给农村环境带来了严重压力。

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策略为了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其次,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检测体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措施农村环境污染的改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广农村集中式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于农田灌溉等用途。

其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工作,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倡有机农业发展。

此外,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效评估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的成效评估。

评估工作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对于定性评估,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整体情况。

对于定量评估,可以通过基于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治理措施的具体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治理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困难与对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如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等。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创新环保技术。

农业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改进方案

农业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改进方案

农业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改进方案一、农业行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概述在农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

农业行业中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土壤污染、水源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方面。

这些污染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来减少农业行业中的环境污染。

二、改进农业行业中的土壤污染问题1. 积极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依靠自然循环、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了农业对土壤的污染。

因此,政府应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2.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优化施用方法,防止过量施用引起的土壤污染。

同时,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环保型、高效低毒的产品,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3. 加强土壤修复和治理: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采取适当的措施恢复其肥力和生态功能。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研究和实践,加速土壤修复和治理的进程。

三、改进农业行业中的水源污染问题1. 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合理规划和修建农田水利工程,优化灌溉技术和管理,减少水源污染。

科学施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确测定水量和施肥量,避免过度灌溉引起的农药和化肥流失。

2. 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对农田排水进行规范化设计和建设,减少因积水带来的农药、化肥和农业废弃物的流失。

建立排水沟网,采用分层、分区、分批的方式排水,尽量减少对周边水源的污染。

3. 实行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避免农田面源污染的发生。

推广农田覆盖技术,如秸秆覆盖、膜覆盖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四、改进农业行业中的空气污染问题1. 促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减少人力劳动,减少农用柴油机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

同时,推广清洁能源替代柴油机,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加强农牧业废弃物的处理:农牧业废弃物中的氨气和甲烷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粤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粤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地 为主 7 山地 A 丘陵约占陆地 面积的 > # 6 B 长期 以 来 由 于 特 殊的自然 条件以 及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过 程 中 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 粤 北 山 区是 广 东 省 集 老 A 少A 边A 穷 于 一 体 的 贫 困 地 区7 因此 7 改善生态环境 7 加速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 7 促进 农 业 生态和农业 经 济 持 续 协 调 发 展 7 早 日 脱 贫 致 富7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B
1 +年代 末期 ! # !
? +年代中期 ! $ # 1
0 " # $
"次 @ * 4 $ # * " 1 " 0 # + ! " # $
D * $ ! # +
注 ED 以武水上游罗家渡的输沙模数为例 (
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2 # F 农田水利设施不足 ) 粤 北 山 区 水 资 源 较 为 丰 富) 年 降 雨 量 "0 + + G 但 水 资 源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产业配置又与之 " 5 + + ..) 不相应 ) 存在供求矛盾 ( 水利设施不足 ) 骨干工程少 )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 0 低于 + %左 右) 全省平均水平 ) 部分在建 / 已建的工程配套不齐 ) 老化 失修 ) 蓄/ 调/ 供能力不足 ) 造成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 抗御旱 / 洪灾能力薄弱 ( 如不采取积极措施 ) 可以预见 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 将成为制约粤北山 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一、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业环境主要受到农药、化肥、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影响,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壤污染我国的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中残留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超标。

特别是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土壤中毒性物质残留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据统计,我国约有1/4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2. 水体污染农业养殖业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废水和畜禽粪便中的有机废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和水产品的质量。

由于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也会导致地下水和饮用水受到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 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喷施和施用,会带来大量的氨气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农业废弃物的露天焚烧和堆肥,也会释放废气和气味,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二、防治措施农业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 推广生态农业应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有机肥料和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

建立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鼓励农民转变种植方式,倡导一种健康、环保的饮食理念。

2. 强化废弃物处理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进行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露天焚烧和填埋方式,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网,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业环境污染事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措施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措施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裙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农业部门一直在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系统地介绍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整改方面的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1.土地退化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农业开垦和耕作方式,我国农村土地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2.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和养殖业的废水废弃物排放,严重污染了农田和水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农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影响了人民裙众的身体健康。

3.生态平衡失调农业的大规模开展给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草原退化等问题逐渐凸显,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丧失,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整改措施1.加强土地保护与治理(1)推动农业种植方式转变,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体。

(2)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复和加固水土流失区域,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3)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和流转制度,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遏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行为。

2.严格农业生产环境管理(1)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减少养殖业废水的直排,降低农业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2)大力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食品安全法规,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人民裙众的健康。

3.重视生态保护和恢复(1)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对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湿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

(2)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努力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几点思考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几点思考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几点思考
谭铁安
【期刊名称】《中国农药》
【年(卷),期】2014(010)004
【摘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出:“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

本文谭铁安同志就此发表了意见,供大家思考。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出“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这就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我们既要积极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又要做好相当长的时期内病虫害的防治离不开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思想准备。

对化学农药的研发一点也不能放松,而且更应加强。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谭铁安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大农工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3
【相关文献】
1.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 [J], 杨普云;赵中华;朱景全;单绪南;
朱晓明
2.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2011至201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
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要点评述 [J], 杨普云;任彬元
3.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 [J], 杨普云;赵中华;朱景全;单绪南;
朱晓明
4.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2011至201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要点评述 [J], 杨普云;任彬元;
5.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J], 沈晓萍;洪友青;孙云;朱晨磊;周丽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乡村振兴成为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实现农村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路径。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发展的核心措施之一。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问题的背景和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占据国土的绝大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重要障碍。

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境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协调统一。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传统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模式。

1. 环境规划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治理首先需要进行环境规划和生态修复。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农田治理等,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同时,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治理和防止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恢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 农业生产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农业生产是一个重要环节。

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农村工业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也需要关注农村工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绿色农村工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建立环境友好型农村工业园区,引导农村产业向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等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 农村社区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还需要注重农村社区和农民的参与。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吴勇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5期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农村环境作为生态文明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重视,要求有所行动。

本文试以湖北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例进行探讨分析。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一)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乏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属于高投资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最终实现。

尽管近几年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上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但是面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人员工资等需求巨大的持续“资金缺口”,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点多面广,分摊到每一个乡村的建设使用资金十分有限。

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也成为一大难题,目前各地广泛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乡镇每年为此支付的费用高达十几万、几十万不等,部分乡镇由于资金缺乏,垃圾压缩站或垃圾中转站建设进度不快,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满足不了村一级收集上来的垃圾处理,环境卫生治理效果难以提升。

(二)部门本位思想严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受限于体制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所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包括农业、环保、住建、水利、卫生等部门,各自单位申报获得的治理项目,难免会出现类似或重叠的建设内容。

虽然多数项目地方政府都立足于部门配合、整合资金、统筹推进,共同着力打造“精品点”,以此来发挥拉动、带动和辐射效应。

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并未产生连锁反应,往往受本位观念、本位意识、本位思维、本位利益、本位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各持己见,各行其是,都看重自己的业绩,担心整合实施难以凸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难以得到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肯定,存在“为别人做嫁妆”的想法,致使整合流于形式,导致整合整而不合,没有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群众老旧观念未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效果很难持续从湖北省各地农村来看,虽然都建有垃圾收集箱、田间废弃物收集箱甚至村湾绿化带,但是大部分农户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有效同步,陈规陋习和不良习惯没有改变,生活污水仍然乱泼乱倒,生活垃圾依旧乱丢乱甩,田间废物照样乱堆乱放,绿化带的花草也没人管理、没人补种,杂草丛生、无人管护,使用偏低、损毁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报/2014年/4月/7日/第002版
对话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综合治理
谭铁安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大农工委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

然而,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水、土壤、大气等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受到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析造成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过度开发,无限制、无规矩地盲目引进企业,对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带来破坏,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给水质、土壤等带来严重影响。

二是在追求农产品量的思维驱动下,形成了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农药化肥过度依赖性,造成地力条件下降,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得保障。

三是秸秆随意焚烧、污水灌溉等不良的生产习惯应用于生产环节,农地有机质缺乏,污染严重。

四是农业功能区定位不明确,耕地保护措施没有落实,生态红线强度不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做好规划,源头防治污染。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划分标准。

结合区域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实际,划分出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规范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制定科学的涉及重金属的排放限制标准和管理办法,结合农业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有重金属排放的涉农企业专项检查,禁止乱排放重金属超标或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和废弃物,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重金属污染。

建立污染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源,保障生态安全。

做好普查,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能力。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群众监督等手段,严格控制污染区的扩展与蔓延,用生态、科技等手段化解和消除已发生的污染。

动员和组织多方面的力量,对污染发生区及相邻地区域,进行缝隙的土壤质量普查,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宜农区和禁农区,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分类使用和积极治理。

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倡导秸秆综合利用。

推行秸秆沼气、秸秆气化、微生物腐秆剂、生物能源等生产技术,减少秸秆焚烧等不良生产习惯带来的环境污染。

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农业生产者使用有机肥,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坚守两条红线,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