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旅游地理提纲
高二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旅游地理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入结合数量方法、系统工程,模型研究,参与旅游区(点)布局和开发规划。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二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旅游地理复习提纲一、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2.旅游业促进文化繁荣: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办法(一)优选欣赏位置和角度景观类型景观举例观赏位置选择高大雄伟的山脉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远眺、俯瞰地貌的酷似造型路南石林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石老人特定的观赏位置山中的峡谷、溶洞长江三峡、科罗拉多峡谷、桂林芦笛岩洞、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瀑布尼亚加拉瀑布、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适当距离仰观大江河湖海洞庭湖、长江、滇池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上俯览远望[来源:学_科_网]小湖沼池塘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杭州西湖低临水面建亭榭廊小路近观山水有机组合景观漓江山水、长江三峡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二)把握观赏时机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孪化的自然景观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红叶——金秋季节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松花扛、太阳岛——夏季;海南岛——每年11月前后;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缭绕,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观赏;浙江的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人文景观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三)品味文化内涵(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自然风景区中的人文景观:因势、得体,人地协调并突出自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并突出自然(如自然风景区的寺、塔等)(2)非自然风景区中的人文景观体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基本准则.表现: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的园林和江南的园林的建筑风格有很大不同.(3)风俗民情:一方山水一方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五)要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鉴赏项目鉴赏内容山的内在意蕴鉴赏力量之美力量之美使得人们时常将某种崇拜以山水来比喻,如“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山,这力量是海”刚毅之美“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者,刚毅、沉静、果敢、稳固、坚忍不拔文化之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名岳大山由单纯的自然景物升华为“人文山水”精神之美名山经常表现为其与宗教的融汇结合,由此而诱导游客萌发人生哲理层面的精神飞跃和意念升华。
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旅游地的类型与特征:旅游地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型、人文景观型和综合型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吸引力。
2.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动植物等,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
3. 旅游地的开发与规划:旅游地的开发与规划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4. 旅游交通与交通网络: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和航空交通等,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5. 旅游产业与旅游经济: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体系,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等各个环节,旅游经济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有着重要的作用。
6. 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需要达到一个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上是高中旅游地理的主要知识点,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述及发展1、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交通;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4、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2)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提纲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定义:(关键词)2、三大基本要素:(1)旅游者:主体其他要素都是服务于这个主体(2)旅游资源:客体基础、消费对象(3)旅游服务业:中介体三大支柱: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3、近代旅游的产生(1)蒸汽机车的改良。
欧洲成为近代旅游兴起的地方(2)开创者:(3)1845年,历史上第一个旅行社成立(4)20世纪初,旅行活动成为世界性活动二、旅游的基本类型1、按旅游区域分:国内旅游:地方性、区域性国际旅游:跨国、洲际旅游2、按旅游目的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购物(麦加:伊斯兰教第一圣城;香港被称为购物者的天堂)三、现代旅游1、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旅行者自身条件的变化)旅游方式和内容多样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食宿是基本条件,也是旅游业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行是基本条件,绝大多数旅游者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活动游是旅游的核心购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第二节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定义:1、定义:2、类型:具体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娱乐中心抽象的:风土人情节庆活动二、旅游资源的特性1、位置的相对稳定性(自然旅游资源较明显)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2、物质景象组合性(较常见的是山水与生物多样性组合,古建筑与地方文化组合)注意保护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协调性3、美学属性旅游资源必备美学属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4、历史文化属性人类的文化能“凝聚”在一定区域的山川景物上,具有非常强大的区域和民族特色(例如石刻)5、非消耗性(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三、旅游资源主要类型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简称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山水组合景观:壶口瀑布生物景观: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气候和其他自然景观:东北雾凇、夏威夷海滨、极光2、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嵩山少林寺、拉萨布达拉宫、麦加大清真寺古代遗存: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风土民情:圣诞节、复活节、狂欢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3、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相得益彰【阅读黄山,注意结合岩石部分知识点】(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四、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一、旅游资源的形成(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自然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1、名山旅游资源(不同岩石形成的旅游资源类型不同)(1)玄武岩山地:一般是岩浆出露地表的地方,形成火山地貌,例夏威夷群岛的火山(2)花岗岩山地:表现出明显的“球状风化”,形成独特的地貌,例华山、九华山、黄山(3)砂岩山地: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风景名胜的核心,例武陵源天子山、武夷山2、山水组合旅游资源往往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例九寨沟、黄龙、三峡、玉龙雪山、虎跳峡等(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1、人类活动对有没旅游资源的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提纲(保继刚、楚义芳)

1.旅游地: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2.旅游区: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包含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3.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5.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RBD(城市游憩商业区):建立在诚镇与城市里,由各种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7.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8.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9.旅游地的地域社会容量:指旅游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社会开放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接受的旅游者数量。
在一些落后地区开发之初地域社会容量问题比较明显,比如夏威夷开发之初当地居民具有排斥性。
10.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11.逗留型线路:同一游客重复利用同一线路的可能性大,游客一次在目的地国家停留和活动范围较小,所要求的社会总投入相应减少。
12.旅游宾馆微观选址:1.交通因素:交通条件是宾馆选址的重要因素,交通方便或发达的地方不仅利于宾馆的推销和经营,而且便于旅游者增加可达性。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旅游景点小结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旅游景点小结一、概述:旅游景点是指具有一定旅游价值和吸引力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以及人们为了获得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而前往的地方。
旅游景点的特点包括独特性、吸引力、可达性、价格性和安全性等。
二、分类:1.自然景点:-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
-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
-湖泊:贝加尔湖、维多利亚湖、尼加拉瓜湖。
-海洋:大堡礁、加勒比海、南极海洋。
2.文化景点:-古迹遗址:埃及金字塔、希腊雅典卫城、中国故宫。
-城市地标:法国巴黎铁塔、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意大利比萨斜塔。
-宗教圣地:以色列耶路撒冷、印度恒河、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
3.主题景点:-游乐园:美国迪士尼乐园、日本环球影城、香港海洋公园。
-名胜古迹:中国长城、巴西里约石矶、瑞士少女峰。
-自然保护区:肯尼亚马赛马拉保护区、澳大利亚大堡礁保护区、加拿大洛克山脉国家公园。
4.特色景点:-美食:法国巴黎蓝带餐厅、意大利佛罗伦萨面馆、中国四川火锅。
-艺术家村庄:法国蓬皮杜艺术家村、中国乌镇水乡、巴西奥斯卡尼恩特艺术村。
-自然奇观:冰岛极光、美国大峡谷、泰国兰儿海滩。
三、旅游景点的评价指标:1.自然环境:如景观的美和多样性、气候等。
2.人文环境:如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等。
3.旅游设施:如交通便利性、住宿餐饮等。
4.安全性:如治安状况、自然灾害等。
5.价格性:如门票、住宿费用等。
四、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1.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2.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
3.社会融合:促进旅游业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和发展。
4.经济效益:提高旅游景点的经济效益,创造就业机会。
5.文化交流:通过旅游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五、旅游景点的案例分析: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历史。
2.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旅游地理提纲

旅游地理考点一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与欣赏1、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3、分布(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4、欣赏(1)自然美形象美:雄、奇、险、秀、幽;色彩美:春翡、夏翠、秋金、冬银;动态美:山为水动、水回山转;朦胧美:烟、雨、云、雾(2)人工美古典园林美:不出城郭,享山林之美;民俗风情美:民间风俗和传说;古建筑和古遗迹美:透过时间看历史;书画、雕刻艺术美:人造景物。
(3)旅游景观的欣赏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4)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考点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划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基本内容2、旅游规划(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23、旅游活动设计(1)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2)收集旅游信息。
①途径: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②内容: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费用等。
(3)确定旅游目的地。
(4)选择旅游线路②旅游安全防范措施:a、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当地治安安全;b、外出旅游购买保险;c、加强自我医疗保护和防范意识。
考点三旅游与区域发展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①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②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2)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最新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教学提纲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②科学价值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2.地理位置与交通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四、旅游景观欣赏(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选择观赏位置①距离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②角度③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2.把握观赏时机3.抓住景观特色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知识提纲
一、旅游活动
1、基本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三大支柱:旅
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社)。
2、分类:⑴区域:国内旅游: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
国外旅游: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⑵目的: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购物
3、意义:①增加外汇收入;②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③提供就业机会;④加速第三产
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⑤促进区域文化交流;⑥有利于社会稳定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大气污染加重;②固体废弃物的污染;③文物古迹遭到毁损;④
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⑤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⑥良性的生
态平衡受到破坏。
二、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异地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相对性
1、特性:位置相对性(根本属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相对属性)、历史文化属
性、非消耗性(前提:合理利用)
2、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3、分类: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
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遗存、风土民情景观
3、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的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①火山地貌景观:美国夏威夷的火山景观、冰岛的火山景观、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
②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河南嵩山、云南石
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
③花岗岩山地(中高山为主):西岳华山、黄山、九华山等
④砂岩地貌(中低山为主):丹霞山、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武夷山等
⑤山水组合: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玉龙雪山、虎跳峡等
⑵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识、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①自然和文化旅游景区:山东灵岩寺,南岳衡山(佛教、道教圣地),孔庙、孔府和
孔林,平遥古城。
②“红色旅游”:沪浙红色旅游区(上海)、湘赣闽红色旅游区(韶山、井冈山、瑞金)、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百色)、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遵义)、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滇北、川西)、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延安)、东北红色旅游区(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皖南、苏北、鲁西南)、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鄂豫皖交界地域)太行红色旅游区(山西、河北)、川陕渝红色旅游区(渝中、川东北)、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北京、天津)、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②有利于保护和有效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③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培育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5、旅游资源分布:
⑴自然地理因素:地质基础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分布在深
大断裂上)自然地理条件例:断层湖(主要分布在高原的构造带上):维多利亚
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滇池、洱海
⑵气候条件(分布具有地带性)
例:寒温带、中温带冬季的“白色旅游”,“吉林雾凇”
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日本的札幌、中国的哈尔滨齐齐
哈尔
⑶海陆地形和气候因素(海景旅游资源受影响最大)
例:度假和观光型的海滨旅游,即“三S”旅游
分布:亚热带和热带的海滨地带:美国夏威夷、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欧洲西
班牙沿海、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地区、中
国海南等
⑷人文地理因素:①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影响
例:中国八大古都、俄罗斯圣彼得堡、意大利罗马、弗洛伦萨、威尼斯
②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的地理“痕迹”,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例: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等
③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例:《岳阳楼记》提高岳阳楼知名度
⑸社会认知因素
6、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①分布广泛;②集中分布于东南部;③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个片状或带状分布;④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三、旅游景观欣赏
1、欣赏方法:①培养审美情趣
②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
⑤品位文化内涵
美学小知识: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
2、中国名景:
⑴中国名山:
①五岳名山:东岳泰山(山东)、南岳衡山(湖南)、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
西)、中岳嵩山(河南)
②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山西)、峨眉山(四川)、九华山(安徽)、普陀山(浙江)
③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湖北)、青城山(四川)、龙虎山(江西)、齐云山(安徽)
④其他名山:庐山(江西)、神农架(陕渝鄂交界)、鼎湖山(广东)、黄山(安徽)
⑵中国的溶洞
堆积形态: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①桂林溶洞:芦笛岩、七星岩、冠岩
②北京溶洞:云水洞、石花洞
③云贵高原名洞:九龙洞、织金洞
⑶中国的园林
①北方园林:多皇家园林,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
例: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②南方园林:多官、商、文人的私院,一般规模较小,秀水奇石,院树庭花,清雅
恬淡,玲珑剔透
例:苏州园林(苏州四大古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名园:虎丘、网师园)
⑷中国的石窟
四大名窟:云冈石窟(山西)、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甘肃)、龙门石窟(河南)
中国世界遗产简表P44~45
3、国外名景欣赏
①亚洲名景:泰姬陵、吴哥窟、特洛伊考古遗址
②非洲名景:孟菲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肯尼亚山国家公园
③欧洲名景:阿波罗神庙、比利牛斯——珀杜山
④美洲和大洋洲名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大堡礁、加拉帕
格斯群岛、复活群岛国家公园
四、旅游规划
1、类型:⑴旅游发展规划(以行政地域或特定区域为对象,年限5年以上,与国民经济发
展规划同步)
①概念性规划
②近期规划
③中长期规划
④重点旅游区域发展规划
⑵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具体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时间跨度一般3~5年,也有10
年或15年的中长期规划,更具体,实践性、可操作性更强)
①概念性规划
②总体规划
③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旅游资源评价:⑴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⑵评价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环境价值
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①游览价值
②市场距离
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④地区接待能力
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⑷客源市场评估
3、旅游规划内容:P70.
3、旅游规划目标:①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②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
③加强法
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4、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
①旅游吸引物和活动。
(能够吸引游客的一切自然、文化资源和旅游相关的活动)
②住宿设施。
(宾馆、饭店、汽车旅馆、野营地等)
③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
(旅行社、旅游信息服务、餐馆、旅游纪念品商店、银行、医疗保
健、公共安全、邮政服务等)
④交通条件。
(进出旅游区和旅游区内部的交通)
⑤其他基础设施。
(供水、供电、污水与垃圾处理、排水系统及同性网络等)
⑥社会因素。
(市场营销计划和促销方案、相关的立法和法规、旅游组织机构、招商引资措
施、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旅游业的认识的计划、生态环境保
护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
5、旅游开发优势条件:
①景观独特,游览价值大
②旅游资源分布较集中
③旅游资源种类多样,自然与人文景观皆备
④交通便利,通达性较强
⑤宾馆等配套设施完善,旅游的接待能力较强
⑥距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近
五、文明旅游
1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①一定的文化素养。
②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③必要的闲暇时间。
④适合出游的身体条件。
2出游前的准备:
①了解景观的主要特点。
途径:书报、电脑网络、电视广播、旅行社广告、询问有经验的旅游者或亲朋好友。
②明确景观的文化定位。
③旅游路线的选择。
④考虑和选择出游方案。
3旅游常识:
①结伴出游,要有团队精神。
②学会在野外活动中自我保护。
③要善于社会交往。
4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①地形与旅游安全。
②气象、气候与旅游安全。
③交通与旅游安全。
④景区与旅游安全。
⑤旅行社与旅游安全。
5旅游安全的防范措施:
①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当地治安安全。
②外出旅游购买保险。
③加强自我医疗保护和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