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含作业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材简析】《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从内容编排上分为四大部分:第1课,大致地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第2课,概略地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第3~7课,探究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
第8课,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
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
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旨在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本课在最后部分涉及到“外部力量”的因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近年来地震频发,让学生对地震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学生则缺乏认识。
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难以察觉,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思维特点,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火山、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会引起地表地形迅速激烈的变化。
2.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从而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
知道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和模拟实验,经历大胆推测、寻找证据、尝试解释的过程,了解地球内部具有力量,会影响地壳运动,进而影响地表地形的变化。
小学科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7)

小学科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7)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别易觉察的。
过程与办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么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明白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妨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别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别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妨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预备】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妨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表面的地貌地形会不可能是一成别变的呢?是啥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相信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和探索,同学们就会有一具明确的答案。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1、懂火山和地震吗?能把课前收集到的以及懂的和大伙儿交流交流吗?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对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经过刚刚的交流和学习,大伙儿都差不多懂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这么是啥缘故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学生推测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过渡:想懂地球内部是怎么样的吗?同学们用自个儿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本第49页的前两段。
三、探索地球内部的运动1、教师介绍。
(课件演示)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我们懂,地球内部能够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懂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别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二课。
本课内容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理解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并且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
3.知道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
科学能力:1.学会阅读资料并分析来了解火山和地震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它们是怎样改变地形的。
2.能利用实验材料,小组合作模拟地球板块运动实验,探究体验地形的行程过程。
科学态度: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养成遇到灾害时沉着冷静的态度,培养和发展探究自然现象的热情和兴趣。
三、发展点、创新点和切入点发展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火山、地震资料,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收集和分析火山地震资料,模拟大陆板块运动的实验活动,以及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个人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发展。
创新点:引导学生把毛巾和橡皮泥想象成大陆板块,用毛巾模拟大陆板块的碰撞,橡皮泥模拟大陆板块的分离、平移,观察运动结果,体会领悟山脉、裂谷等地形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切入点:借助模拟实验、多媒体课件等途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便于学生识记与理解。
四、教法和学法1.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根据《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的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a.资料阅读法b.分组讨论法c.模拟实验法d.多媒体辅助法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多思考回答问题。
第2课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三、探究地球的内部运动
(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震和火山喷发与地球内部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多数同学认为),那地球内部的结构是怎样的,你知道吗?(学生介绍)
教学准备
课件、科学课本、瓶装可乐、橡皮筋、保鲜膜、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观看汶川地震前的图片(PPT)。思考:汶川主要是什么地形?
在2008年的5.12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美丽的汶川地震后成了这个模样。学生观看地震后的汶川(PPT)。说说汶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有时变化是剧烈的,有时变化又是非常缓慢的。
3.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遇到灾害时沉着冷静的态度,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的热情和兴趣。
核心价值观:地球内部运动的认识。
重点
难点
重点: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它们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板书设计
剧烈地震地形发生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
火山
缓慢
四、拓展与应用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而更多时候它的运动是缓慢的。
(一)提问:学了本节课的知识,你能解释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教科版《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本课继《地球表面的地形》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之后,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
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通过事例介绍了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和重塑地形地貌的。
;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让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的运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了解,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对岩浆岩、沉积岩、化石成因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因此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
借助一些火山、地震形成的典型地貌的照片、课件等多媒体的展示,学生是可以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的。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一、导入出示地球模型,教师介绍: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是非常平坦的吗?当我们行走在地球的表面,你可以看到哪些地形地貌?这些地形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变化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二、认识火山和地震。
1、教师引导:地球内部运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火山和地震。
同学们从电视上或电脑上看到过火山或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吗?对于火山和地震,你有哪些了解?我们来看看书中的事例。
找出地形发生变化的句子或词语。
2、学生自由读教科书中的三个事例。
3、汇报结果。
4、教师提问:对于火山和地震,你有什么疑问?5、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6、师:为了解开这些疑团,我们来看两段视频,亲眼看看火山和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7、播放视频。
三、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师:很明显,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一层坚硬的外壳,下面是一个软流层,里面有炽热的岩浆。
那里的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停的翻滚着。
地壳的岩石层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在不断地运动着。
许多科学家认为地壳原来是一个整体,在地球内部运动力量的驱动下,地壳被分裂成了几块,也就是我们说的大陆板块。
这些大陆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哪些变化呢?2、学生阅读书中的资料。
3.用课件展示地表的六大板块以及运动方式,比如碰撞、拉伸、平移等。
4.出示板块模型,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5.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1)折叠的不同颜色的毛巾表示不同的地层。
学生上讲台用手从两端向中间挤压,可看见形成凹凸不平的“地层”。
教师展示图片——山脉剖面上弯曲的褶皱和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指导学生认识这是大陆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山脉。
模拟实验(2)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学生从两端往中间用力挤压,泡沫断裂。
教师展示断层和地震照片,指导学生认识这是大陆板块褶皱严重产生了地壳断裂和错位,形成了断层。
第2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
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101教学PPT3D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优秀教案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二、了解火山和地震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视频、地球内部运动的视频、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和视频、模拟实验视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搜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完成问卷星答卷。
调查问卷网址:/jq/3695619.aspx
一、观察各种地形地貌图片,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各式各样。
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
播放汶川前后图片,生观察。
这样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
是不是火山、地震使地形发生了变化呢?(板书火山、地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板书课题)
二、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
1.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48页资料的三个相关事例。
2.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出示火山地震形成的地形图片,给学生一段时间的思考)
3.我们来看一段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视频,同时大胆猜测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课件出示视频)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请学生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教师讲解:
像同学们猜测的那样,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ppt呈现地球内部剖面图,视频出现地幔的运动)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2)课件演示地表由二亿多年前的“泛大陆”分裂形成现在的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3)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4)观看模拟实验录像: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
多媒体视频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
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
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
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5、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
许多科学家这样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这些大陆板块会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表发生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海沟,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课件演示“板块”图并讲解)比如,喜马拉雅山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两大板块受拉张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看一下板块之间的碰撞、分离、平移运动。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了地球内部运动会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像火山、地震。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除了地球内部的作用可以使地形发生变化外,像风啊、流水啊、海浪啊这些外部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发生变化。
师:这些变化是很缓慢的进行的。
那外部作用对这些地形的形成和重塑有什么影响呢?课下同学们搜集有关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变化
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教学方式主要是阅读、交流和讲解、模拟实验。
学生所认识的地貌现象是本课教学的起点,仅仅依靠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种类、特征认识还是不够的,课前的资料搜集活动对本课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定明确的要搜集的资料任务,使得学生有的放矢。
建立在学生对地形地貌的认识基础上,寻求现象形成的原因,利用火山和地震,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出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的探讨。
最后利用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地壳板块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形成的地貌。
这节课,课前尽心制作的PPT 课件成为了我最大的帮手,特别是里面的图片和视频。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了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模拟地壳运动、解析地形案例。
尤其是模拟实验的操纵,讲解地壳运动时六大板块及漂移运动,这块很难。
由于这节课我收集的资料比较多,所以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解为主,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致使学生被动性的学习。
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模拟板块运动这一个活动可以和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喜马拉雅山相结合,以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为切入点,把讲解式的活动改为探究式的实验,再结合喜马拉雅山的其他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这节课的视频比较多,上课的时候时间把握不是很好,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再简洁一些会更好。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