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图文稿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20页文档资料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1、知诗人,主要是了解诗人的姓名,朝代和诗人的简历,这一些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好让学生自己回答。
2 、解诗题,一般也可以有学生回答,太难的可以有老师讲解。
3 、读诗句,先跟随录音机读,然后配音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
4、明诗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拆分,把诗句分为独立的词。
(2)解释,解释词语,师生合作,学生自己能解释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
(3)合并,把经过解释了的词进行合并,产生一个初步的轮廓。
(4)添加,主要是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
明诗意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5、悟诗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的意境,对直译的东西进行加工,成为一篇现代的小散文。
当学生加工成小散文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因为这一小散文有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见解。
追求过分的标准和完美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背诗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和背诵诗歌。
一般情况下,学生当堂都能背诵。
五、注意问题: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走进传统文化课件ppt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令武汉黄鹤楼延绵万里的长城
高耸入人云的珠穆朗玛
心
醉
雄伟的北京故宫
奔腾不息的的长江
日
月
波涛汹涌潭的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重 阳 登 高 峰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春 节 到
过 端 午
粽香艾香满堂飘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七 月 七
来乞巧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重 阳 节
踏秋赏菊去登高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声律启蒙(节选一)课型新授授课日期 9月1日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声律启蒙》的对仗和韵律,积累词语。
2.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
3.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能得到成长袋中的四角星。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过程1.经典回放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读吧!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2.温馨点击仔细读一读,是不是和我们学过的《笠翁对韵》一样顺口?这是因为《声律启蒙》也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3.活动广角⑴你能结合注音把它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吗?⑵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将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吧: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请将“四角星”涂红。
板书设计声律启蒙(节选一)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教学反思开学第一节课学生学习状态一般,不过大部分能结合拼音读下来。
但是,能准确读准每个字音困难很大。
尤其是“露重对烟微”这一句,需要老师反复领读才能基本读准。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读音的教学,也要强调朗读的指导。
同时也要考虑二年级孩子的活泼好动的特点,鼓励读得好的孩子们领读,奖励进步的孩子在成长袋中贴小贴画之类的小方法,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读准,都能享受读书、背经典的乐趣。
声律启蒙(节选一)课型新授授课日期 9月7日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声律启蒙一的第二部分。
2.举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得到成长袋中的八角星。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熟练背诵。
教学过程1.复习前一部分行读、齐读。
2.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第二部分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2.温馨点击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句?能再背诵几句?3.活动广角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完整word版)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学期备课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
思想的传承。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
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
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
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3.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
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
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
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三、学习措施1、随时随地诵读。
“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3、限时诵读。
如每日诵读半小时。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4、诵读。
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5、乐诵读。
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
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7、成果激励,活动喜闻乐见。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1、知诗人,主要是了解诗人的姓名,朝代和诗人的简历,这一些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好让学生自己回答。
2 、解诗题,一般也可以有学生回答,太难的可以有老师讲解。
3 、读诗句,先跟随录音机读,然后配音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
4、明诗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拆分,把诗句分为独立的词。
(2)解释,解释词语,师生合作,学生自己能解释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
(3)合并,把经过解释了的词进行合并,产生一个初步的轮廓。
(4)添加,主要是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
明诗意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5、悟诗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的意境,对直译的东西进行加工,成为一篇现代的小散文。
当学生加工成小散文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因为这一小散文有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见解。
追求过分的标准和完美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背诗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和背诵诗歌。
二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一、教学内容:
“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重难点:
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及课本等
五、课时分配:
每课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需从各方面对本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充实,但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
七、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合作等
八、教学措施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统文化》PPT课件

“来,二哥抱你走走。”胤礽笑眯眯的说着,有些吃力的抱着小包子故作兴趣的走了几步,身后的太监奶娘们心惊胆颤的跟着,恨不得上前抱过四阿哥,却因刚刚被胤礽笑眯眯的用“哥哥想要抱抱弟弟”兄友弟恭的借口给拒绝 了。
转过走廊,正准备抄条安静的小路回承乾宫,就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包子笨拙的走来。 胤礽一怔,那小包子眉目清冷,虽然似乎只有三四岁,可那面部神情已经可以预见未来的面瘫王了。
这小子的面瘫症不会自打娘胎有的吧??胤礽嘴角一扯,顿时有了些趣味,于是站定不动,看着小包子一步一步歪歪斜斜的走着,偏偏不肯让后边跟着的奶娘太监抱着,固执的一步一步走来,嘴角一抽,这偏执的性子难不成也 是自打娘胎带着的?
团圆 贝壳
lóng zhōu
龙舟
sǔn
hóng shāo
红烧
sǎo mù
扫墓
qié zi
茄子
qián bì
钱币
chǎo fàn
炒饭
看着康熙的銮驾远远在拐弯处消失,胤礽才轻轻的叹息一声。 康熙今天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无逸斋的冷情漠视,御花园的温柔慈爱,再一次印证了一句话——丫的就是一个比女人更善变的混蛋!!再联想起前世种种,最初的宠爱和最后的多疑猜忌,动辄就是责骂,胤礽的神情一点点的
在转过几步后,胤礽成功的看到了躲在假山后那个人。本以为是个宫女或者太监之类,却没想到竟是——德妃? 四包子怔怔的望着一脸紧张心疼的德妃,眼泪刷拉刷拉的下来了。
三、形近字组词。
炒( 炒菜) 吵( 吵闹)
陪( 陪伴) 赔( 赔钱)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之欧阳家百创编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欧阳家百(2021.03.07)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刘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时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1、知诗人,主要是了解诗人的姓名,朝代和诗人的简历,这一些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好让学生自己回答。
2 、解诗题,一般也可以有学生回答,太难的可以有老师讲解。
3 、读诗句,先跟随录音机读,然后配音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
4、明诗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拆分,把诗句分为独立的词。
(2)解释,解释词语,师生合作,学生自己能解释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
(3)合并,把经过解释了的词进行合并,产生一个初步的轮廓。
(4)添加,主要是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
明诗意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5、悟诗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的意境,对直译的东西进行加工,成为一篇现代的小散文。
当学生加工成小散文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因为这一小散文有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见解。
追求过分的标准和完美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背诗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和背诵诗歌。
一般情况下,学生当堂都能背诵。
五、注意问题: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进度每周一课时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六、活动广角:第7页七、成长袋:第8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一、经典回放:从小做人,休坏一点。
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
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0页六、活动广角:第11页七、成长袋:第1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增广贤文》(节选一)一、经典回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六、活动广角:第15页七、成长袋:第16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增广贤文》(节选二)一、经典回放: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8页六、活动广角:第19页七、成长袋:第2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六、活动广角:第23页七、成长袋:第24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弟子规》(节选二)一、经典回放: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页六、活动广角:第27页七、成长袋:第28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幼学杂字》(节选)一、经典回放:正月元宵,立春雨水。
二月花朝,惊蛰春分。
三月寒食,清明谷雨。
四月清和,立夏小满。
五月端午,芒种夏至。
六月三伏,小暑大暑。
七月七夕,立秋处暑。
八月中秋,白露秋分。
九月重阳,寒露霜降。
十月小春,立冬小雪。
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
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
除夕分岁,次早新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