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期末复习题

世界当代史期末复习题

世界当代史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

联合国: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1945年春英、美、中、苏等50个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六个机构。联合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联合国的建立是人类共同构建战后和平的重要成就,虽然它具有强权政治这一时代特征,在战后初期为某些大国所操纵,但它实现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再次实现了世界各国的联合的合作,成为战后世界代表最广泛、规模最庞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组织。

纽伦堡审判: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后,如何惩治战败后的德国、根绝法西斯主义和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成为世界性的重要问题。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法院大厦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审判,这次审判不仅对20多名德国主要战犯作出了严厉裁决,所公布的罪行也使纳粹失去了公共基础,沉重的打击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纽伦堡审判时德国纳粹党彻底瓦解,从核心领导到基层骨干的罪行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也进一步推动了德国人民对战争的认识,使德国走出历史阴影,融入欧洲大家庭。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三个重要的国际关系。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公平的国际关系格局。主要内容是: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雅尔塔体系对战胜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维护并扩大了集体安全原则。联合国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确立了法西斯国家非军事化,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把和平共处原则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其消极影响是大国强权政治、大国主宰世界。

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这篇咨文及其解释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控制中间地带、称霸世界的战略原则,是美国公开推行对苏冷战的重要步骤,是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全球性质的国家安全战略。冷战:冷战是指战后美苏及其各自的盟国之间采取除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及宣传等各个领域。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直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凯南的遏制理论为美国的冷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丘吉尔的铁幕讲话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冷战的主要参加者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苏联和华沙组织成员国,冷战主要在美苏之间展开。欧洲是主要战场,并逐步扩展到整个世界,冷战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该计划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发表的一篇演说中提出来的,故称马歇尔计划。马歇尔提出该计划的目的在于用经济手段扶助西欧,使其迅速复苏和稳定,进而拉拢和控制西欧,共同与苏联对抗。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北大西洋组织: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卢、荷、英、加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组织,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有北大西洋理事会、常设代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等。欧洲最高司令部是北约的主要作战机构,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东欧七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合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标志,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他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给予帮助。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抗的军事集团。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体。二、论述题。

1.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相同点: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世界大战结束

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

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是大国间军事、经济实力均势和相互妥协的产物。(4)都随着各国力量消长的瓦解而破坏。不同点:

(1)扮演的主角有变化。凡: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雅:美

苏在全球各地。

(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

国家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

而破产。而后者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4)性质不同。前者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后者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

治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是两种不

同的社会制度的矛盾。

(6)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

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第二章

一、名词。

麦卡锡主义:二战后的美国,战争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清除所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打击进步势力,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到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影响至今仍然可见,麦卡锡在参议院掀起一波又一波所谓揭露和清查美国政府中共产党活动的浪潮。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卡锡更是将锋芒指向杜鲁门政府,从1953年

起,麦卡锡将魔掌逐渐伸向外交领域,麦卡锡主义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保守及排外团体的广泛政治同盟,没有谁能逃脱他们的攻击,1954年12月1日在全国上下一片声讨声中,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对麦卡锡进行了谴责,1957年麦卡锡死亡,风波平息,麦卡锡主义是战后全球出现冷战和美国国内政治黑暗的背景下出现的一股歇斯底里的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思潮,是对美国传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沉重打击。

杜鲁门:杜鲁门是提出冷战主义,即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侵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的一位美国总统,着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将原子弹投放到广岛和长崎两个军事目标城市,之后日本很快投降,它见证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对内实行“公平施政”。在外交事务上,他扮演着极具影响力的领袖角色,提出“杜鲁门主义”,以国务卿冠名的马歇尔计划,大大刺激了蒙受战争之苦的西欧国家经济的复苏。杜鲁门于1972年逝世。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负责向太平洋

战场征调防御力量,支持“先欧后亚”战略,主张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抄近路攻入德国,1943年12月受命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1944年6月指挥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役,1944年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1950至1952年重新服役,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总司令,1953至1961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任内继续推行杜鲁门的冷战政策,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1969年去世,终年79岁。

肯尼迪的“新边疆”:1960年7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洛杉矶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被历史学家用来称呼其国内施政纲领。所谓“新边疆”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领域和新挑战,开拓新边疆是指美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为此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登月计划”,增加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还提出反经济衰退计划,增加福利和减税,把赤字财政作为维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963年还提出全国减税建议和要求、取消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民权法案。但肯尼迪的“新边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留下大量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平施政:是罗斯福新政在战后的继续,但它远逊于罗斯福新政,这是因为在战后市场经济繁荣的条件下,垄断资本不愿对劳工作出较大幅度的让步。杜鲁门政治上的反共反民主政策和美称霸全球的战略也对“公平施政”产生消极影响。所谓的公平施政即每个美国人都会获得公平的一份,在垄断资本经济下的美国是不

可能实现的。公平施政实质上是在美走上称霸世界遭堵和战后初期经济繁荣条件下,才征引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三环外交”政策: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二战后初期的英国在外交上的战略,其宗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关系,充当三者的连接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试图以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础,希望法德和解,恢复欧洲均势,并利用原有的殖民体系,挽救和恢复在二战中被削弱的英国的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力日趋衰落的大国在外交战略上的无奈选择,英国的政治家们在推行“三环外交”的过程中,英

国外交战略不得不逐步收缩,从大国全球外交逐步朝重点面向欧洲转变,“三环外交”曾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其实质是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改善两个德国的关系,“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对七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重要作用。二、列举和简答。 1、公平施政内容:

1)制定充分就业法2)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3)实行廉价民用住宅的建造计划4)扶持农业。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1)调整征收所得税的幅度。 2)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干预。3)改善和发展城市居民住宅、保护环境。 4)提出一系列反贫困计划。 5)保障黑人民权,缓和种族矛盾。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 2) 3) 4) 5)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政府充分发挥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实践;推行高积累高投资政策;高效率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第三章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 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 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日: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美英法: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13、.绥靖政策的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侵占捷克,进攻波兰。 14、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6、二战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英美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欧陆第二战场,苏军届时发动大规模攻势加以配合。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表示三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分区占领、赔款)、波兰、苏联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问题。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7、反法西斯联盟(三个阶段) P125 美英联盟的建立:1941年前后,美英事实上结成了反德联盟。

大学世界当代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它的基本内容是: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争议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的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进程实现了重大突破。 2.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也叫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波兰成为德国“闪击战”的第一个牺牲品。 3.布哈林:生于莫斯科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他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委员,参与领导莫斯科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后, 他先后担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领导成员、党的机关报《真理报》主编、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主要领导人,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理论家和苏联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参与制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等一系列决策。列宁去世前后,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苏联共产党内部发生了几次斗争。主要有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的一派同托洛茨基一派,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新反对派,同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联盟的斗争。斯大林在战胜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后,又开展了对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联盟的斗争。最终导致布哈林冤案。布哈林案是苏联大清洗运动的一个缩影。直至1988年,布哈林冤案才得以平反。 4.生产合理化运动:(仅供参考)这场技术革命下的生产合理化运动主要是以福特公司的成功为代表的。福特生产方式在老福特的发明下,变为自动生产流水线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流水线也是现代工业的代表,它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增加。福特生产方式把泰勒制从理论变成了实践,对工业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成为所有行业的标准生产方式。即便是100年后的现在,其基本模式仍未发生变化,只是其体系被演化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致、越来越不可理解,特别是借助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终于从旨在追求简单化的福特生产方式演化出了ERP、APS这样由无比繁复的算法来控制的系统。同时,生产合理化运动也包括了零部件的标准化。 5.布列斯特和约:刚成立的苏维埃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苏俄不止一次地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结束战争,缔结和约。协约国拒绝和平的的建议,但德国同意和谈。于是苏俄与德奥在布列斯特开始了缔结和约的谈判。和约的内容是双方立即停战,结束战争状态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红军撤离芬兰、乌克兰、爱沙尼亚;巴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地区割给土耳其。苏俄向德国缴付60亿马克的巨额赔款。虽然布列斯特和约是苏俄失去了大片的土地,但是它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树立了一个“革命妥协”的光辉典范。 6.卡德纳斯改革:卡德纳斯在他总统任期内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它是自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一次最激进的经济政治改革。主要内容:首先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第二,大力推行土地改革,试行合作农场制;第三,把石油等工业企业收归国有,打击外国垄断资本的势力;第四,振兴教育事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护宪运动辉煌的阶段,是一次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善。这次改革不仅是墨西哥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7.肃反运动:苏联肃反运动又称“大清洗”运动,始于1934年的“基洛夫事件”。基洛夫时间使大清洗运动步入高潮,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斯大林的最高领袖地位确立以后,1936-1939年,在党、政、军内开展了大清洗运动,一大批苏联党政军的高级领导人被处决,法制和民主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无辜百姓也受到迫害。大清洗运动给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致使苏联在二战初期节节败退。大清洗运动强化了苏联模式。 8.币原外交:为了适应一战后的国际形势,在维护日本既得利益的基础上扩大利益,从1924年开始,担任日本外相的币原喜重郎推行的一系列相对缓和的“协调外交政策”。他的外交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即1942年夏季到1943年早春,苏联红军为了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牵制入侵伏尔加河流域和入侵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而进行的防御和进攻战役。战役以苏联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严重削弱了德军的力量,极大的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是二战的转折点。 鲁尔危机: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此时,德、法双方也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鲁尔危机使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30日成立了由美、英、法、意、比五国代表参加的两个专门委员,第一委员会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任主席,负责研究稳定德国经济的方法和制定新的赔款计划。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契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国家安全保卫机构,全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是该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它拥有很大权力,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1922年2月6日,经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霍尔—赖伐尔协定》:是英法与意大利在1935年12月的协定,密谋让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侵占埃塞俄比亚的计划。英国外长赛缪尔·霍尔与法国总理皮埃尔·赖伐尔为了结束第二次意埃战争,不惜出卖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利益,以满足墨索里尼的野心。这显示当时绥靖政策的祸害。 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不列颠空战:二战中因德军准备侵入英国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而进行的空战。此次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战。英国取得自卫战的胜利,希特勒的军事冒险受到严重的挫败,有力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而捷克斯洛伐克在高压下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该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十四点原则:1918年1月8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故名。反映了一战后美国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削弱英法等竞争对手进而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二十五点纲领:是于1920年2月制定并公布的,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纲领性文件,是纳粹的行为指导。在此纲领中,只是由于迫于形势,希特勒才给纳粹党打着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旗帜,并在这面旗帜上图上了民族主义的色彩,以适应战后德国要求变革、要求振兴民族的愿望,从而欺骗了不少德国人。 《华格纳法》:美国在1935年颁布的《国家劳工关系法》,因由参议员华格纳提出,又称《华格纳法》。该法的制定反映了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式下,美国政府力图通过政府对劳

西南大学《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16)《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 1、按国家独立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印度几内亚加纳 B、印度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加纳 C、印度尼西亚印度加纳几内亚 D、印度印度尼西亚加纳几内亚 2、___年被称为“非洲年”,在这一年中有__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A、1960 17 B、1960 18 C、1961 17 D、1961 18 3、1963.5.22----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元首、首脑及代表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章程》,成立了“非统组织”,会议决定把___定为“非洲解放日”。 A、5.22 B、5.23 C、5.24 D、5.25 4、南非在90年代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在1994年4月的大选中,____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A、卡扎菲 B、拉萨尔 C、曼德拉 D、穆沙拉夫 5、英国殖民当局于___年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英属印度被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A、1946 B、1947 C、1948 D、1949 6、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世界走向多极化 B、新旧矛盾并发,诸种力量竞相争夺新格局的主导权 C、世界政治开始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和平与稳定仍是世界局势的主题,战争和动荡只是局部现象 7、海湾战争正式打响的时间是 A、1990.8.2 B、1990.8.7 C、1991.1.17 D、1991.2.24 8、海湾战争的进攻方代号为 A、沙漠风暴 B、沙漠盾牌 C、沙漠之狐 D、沙漠军刀 9、世界格局转换过程中第一场表现新格局特征的局部战争是 A、阿富汗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两伊战争 10、科索沃危机根源于 A、强国争夺势力范围 B、统治集团内部夺权 C、政府与反政府武装间的冲突 D、南斯拉夫的解体 1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的时间是 A、1998年初 B、1998年底 C、1999年初 D、1999年底 12、___年,第___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 A、1962.1 B、1963.1 C、1964.2 D、1966.2 13、___年代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期 A、50---60 B、50---70 C、60—70 D、70---80 14、在美欧关系中,___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5、国际共运的内部矛盾最早表现于 A、苏波矛盾 B、苏匈矛盾 C、苏南矛盾 D、苏中矛盾 16、以下不属于亚非会议发起国的是

世界现代史(下)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下)复习资料 第一章问答 1、简述联合国的原则、宗旨、机构及其功能 原则:(1)会员国主权平等(2)各会员国应该忠实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3)各会员国应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和正义(4)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5)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联合国对任何国家正在采取防止或执行行动时,各会员国对该国不得给予协助(6)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保证非会员国遵行上述原则(7)不干涉内政。 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机构及其功能:(1)大会——主要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2/3多数通过。 (2)安理会——对维护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源、人权、妇女地位、人口、社会福利、科学技术、防止犯罪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 (4)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对11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 (5)国际法院——设于海牙,由15名“独立法官”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 (6)秘书处——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计划和政策。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构、产生原因和影响 产生原因(背景):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稳定各国汇率,平衡国际收支,促进非歧视性贸易的发展,在战争后期美国和各盟国都希望能在战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利用其自身资金和组织来的私人资本为各国生产项目提供贷款,也希望缔结统一的关税贸易协定,以消除国际贸易的障碍。 结构:(1)世界银行: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和组织长期贷款;为私人银行向各成员国的长期贷款提供担保,以促进资金流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商讨和促进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中、短期资金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中出现的暂时不平衡,消除各国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以便利国际贸易的发展。 影响:结束了战后金融汇率混乱的局面,维持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扩大了国际贸易,在一定时期内,对世界经济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和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通过这一举动,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美国也在战后的世界金融中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名词解释 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这是一种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以伊斯兰教教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在阿拉伯世界有广泛的影响。兴起于二战期间的叙利亚,1947年在大马士革阿拉伯复兴党召开一大,系统阐述了他们的理念,后来被概括为“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后来复兴党与阿拉伯社会党合并成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支部遍及阿拉伯诸国。 苏加诺主义:苏加诺是印尼国民党创始人之一,他主张民族主义、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三种力量的团结与合作,曾提出“建国五原则”,后发展为“社会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重点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重点 考试本无重点,老师给了,便有了重点;考试本不该猜题,老师没给,所以才有了猜题。 导言 名词解释: 经济全球化 论述题: 论述二战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及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第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历史的转折 名词解释: 布雷顿森林体系;雅尔塔体系;联合国。 论述题: 1.什么是当代世界经济三大支柱?试叙述它们的宗旨和主要作用。 2.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第二章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名词解释: 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冷战;遏制战略;凯南长电;“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北约”;莫洛托夫计划;华沙条约组织;第一次柏林危机; 简答题: 1.简述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战略目标与对外政策方针。 2.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后果如何? 论述题: 1.分析冷战的起因。 3.什么是“杜鲁门主义”、试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章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 名词解释: “列宁格勒案件”;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

第四章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名词解释: “旧金山体制”;“日本国宪法”;“社会市场经济”;“三环外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公平施政;麦卡锡主义;马丁·路德·金 论述题: 1.简评英国艾德礼政府的福利国家政策。 2.战后日本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及其主要原因。 4.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内政策及其影响。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名词解释: 《蒙巴顿方案》;四次中东战争;“非洲年” 第六章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名词解释: 舒曼计划;“哥本哈根报告”;“新东方政策”;亚非会议;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柏林墙 论述题: 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西欧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2.试分析戴高乐主义。 4.试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美苏最终的处理方式。 第七章从经济繁荣到低速发展的西方国家 名词解释: 新边疆;“伟大社会”;“滞涨”型经济危机;货币主义学派;供应学派;撒切尔主义(二)简答题 1、简述从肯尼迪到里根政府美国国内施政纲领的变化及其影响。 2、述评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特点、发生原因和治理对策。 3.简述“里根主义”的战略思想及其表现。 第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变动 名词解释:

世界近现代史期末复习题汇总

名词解释 1 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1919年1月18日到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会议。参加者有英、法、美、意等二十七个国家,苏俄未参加。会议完全为美、英、法三国所操纵。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通过了《国联盟约》,还秘密拟定了武装推翻苏维埃政权、瓜分苏俄领土的计划。因和会无视中国主权及其战胜国的地位、非法决定让日本继承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中国人民曾掀起“五四”爱国运动,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 华盛顿会议 亦称“太平洋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巴黎和会没有完全解决分赃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为了战后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再分割而召开的会议。1921年11月12日到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等九国参加。会议内容表面上是讨论限制军备和远东太平洋问题,实质是日美争霸远东,特别是争夺中国的斗争,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经过明争暗斗,主要签订了三个和约《四国公约》、《五国公约》、《九国公约》。这些条约总称为“华盛顿体系”,实质上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会议为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进一步扩大势力准备了条件。 3 凡尔赛体系 即“凡尔赛和约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国在同战败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后,又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对匈、对奥、对保、对土四个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其其实质在于巩固帝国主义的既得利益,维持各国战胜国的均势,反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镇压各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这个体系巩固了法国在中欧的优势,保证了英国在地中海的霸权,加强日本在亚洲的地位,扩大美国经济的势力范围。因此,它一开始就包括着种种矛盾和冲突。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这一均势很快就被打破,所谓凡尔赛体系。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瓦解。 4 道威斯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提出的德国赔款计划。因由美国道威斯领导的专家委员会制订,故名。1924年9月施行,规定:德国对协约国的赔款,由第一年会1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于第五年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以后视德国经济发展情况而定;德国以主要财政收入作为赔款的担保;德国在协约国监督下成产纸币发行银行,并举借2亿美元的外债,以稳定币制,1930年,为杨格计划所代替。 5 洛迦诺公约 即《洛迦诺保证条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比、捷、波七国在瑞士洛迦诺会议上通过,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公约主要包括:(1).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2).德、比、法、英、意五国签订的《莱茵保安公约》;(3).德国对比、法、波、捷分别签订的四个仲裁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莱茵保安公约》,它规定:德、法、比保证德法、德比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点复习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点复习名词解释 1.秘密报告 2.公平施政 3.东京审判 4.欧共体 5.“塔夫脱——哈特莱”法案 6.“布莱德利效应” 7.美国白人种族主义与“逆向歧视” 8.分权思想与美国政治实践 简答题 1.对斯大林的评价 2.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3.欧洲共同体的产生的原因 4.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5.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6.1956年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原因 论述题 1.麦卡锡主义的兴起的原因 2.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 3.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认识

名词解释: 1.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在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会议期间,赫鲁晓夫主持召开内部会议,并作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即“秘密报告”。该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揭露和反对个人崇拜,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主要内容: (1)集体领导是苏联共产党领导的最高原则,斯大林破坏了这一原则。 (2)个人崇拜的最大危害是破坏革命法制,使许许多多过去维护党的路线的无辜的人们吃了苦头。 (3)个人崇拜的危害之二是使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受到不应有的严重损失。 (4)个人崇拜的危害之三是阻碍了苏维埃社会的发展。 (5)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是斯大林的个人不良品质。 评价: 首先,反对个人崇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 其次,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错误的批判,起到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作用,为苏联后来逐步展开的经济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在国际共运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各国党大胆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2.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1949年1月5日正式提出,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战后第一个关于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是在继承了美国历史上进步主义改革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新老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1946年2月20日签署《1946年就业法》,规定政府有保证人民有工作的责任;扩大社保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建立一系列廉租住房;扶植农业等。它实质上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发展,使新时期的某些措施得到制度化和法律化,使美国战时的经济繁荣得以保持并扩大。为60年代肯尼迪“新边疆”和约翰逊“伟大社会”提供了改革的方向,但到1950年就草草收尾,成就有限以失败告终。 “公平施政”的基本内容: (1)制订充分就业的立法; (2)控制通货膨胀;

原创世界历史期末复习题

【原创】世界历史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世界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 (B)1、古埃及文明发祥于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A)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 A、陵墓 B、宫殿 C、行宫 D、祭祀殿堂 (B)3、“新月沃地”的古代居民,以航海和经商著称的是 A、苏美尔人 B、腓尼基人 C、阿卡德人 D、希伯来人 (B)4、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中,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5、被列入世界奇迹之一,且位于两河流域的奇特建筑是 A、狮身人面像 B、卡尔纳克神庙 C、“空中花园” D、泰姬陵(B)6、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人是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阿拉伯人 D、古希腊人 (C)7、古代希腊历史上,以尚武精神为特征的城邦是 A、迈锡尼 B、特洛伊 C、斯巴达 D、雅典 (B)8、现代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波斯征服埃及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希腊城邦内战 (C)9、公元前二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的是 A、希腊 B、雅典 C、罗马 D、波斯 (C)10、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A)11、记载希波战争和一些东方国家历史情况的历史名著是 A、《历史》 B、《自然史》 C、《罗马史》 D、《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12、提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名言的学者是 A、希罗多德 B、赫拉克里特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B)13、古代西亚广泛使用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C)14、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的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 B、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 C、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D、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B)15、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①法兰西②英吉利③德意志④意大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16、在日耳曼人迁徙浪潮中,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主要有 ①西哥特人②盎格鲁人③法兰克人④萨克森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17、朝鲜半岛先后出现的三个奴隶制国家,不包括 A、高句丽 B、百济 C、新罗 D、朝鲜 (D)18、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事件是 A、武士阶层的形成 B、庄园的出现

人大《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其解答

人大精品课程《世界现代史》课后习题题目(9章77题)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1.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及结果。 2.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表现和后果。3.叙述英国国内自由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4.阐述法国共和制的建立。 5.论述美国两党制。 6.阐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俄国和日本走军国,专制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7.如何认识俄国民粹派运动和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与意义? 8.阐述20世纪初俄国斯托雷平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9.叙述1905年俄国革命的背景和历史影响及主要过程。 10.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世纪以来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继续?11.阐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影响。 12.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后果。 第二章俄国十月革命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1.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以及各自的作用 2.如何评价《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3.结合史实,评价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5.试评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三章一战后期与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简述巴黎和会的性质及其特点。 2.评析《凡尔赛条约》。 3.评析国际联盟及其得失。 4.美国的“十四点计划”及其外交方针。 5.简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与条件。 6.评析《九国公约》的性质。 7.试析苏联社会主义外交路线的特点。 8.从热那亚会议,看苏联外交政策的特点。 9.试分析说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10.《洛桑条约》订立的意义及其分析。

11.从鲁尔危机,看欧洲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国际关系特点。 1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述评。 13.试分析美国就德国赔款问题其外交政策的变化。 14.道威斯计划的功过分析。 15.如何看待杨格计划。 16.试论洛迦诺公约的背景、内容及其结果。 17.评析二十年代的国际裁军运动。 18.如何看待《非战公约》。 第四章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 1.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维也纳体系和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之间的异同。 2.说明一战后南欧新兴民族国家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作用。3.与英国和美国相比,魏玛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 4.法西斯主义最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30年代的大危机及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 1.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特点。 2.结合“新自由主义”思想分析罗斯福的“新政”。 3.分析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4.30年代带大危机对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调整有何影响? 6.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7.希特勒是怎样夺取政权的? 8.魏玛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9.为什么法西斯主义会在德意日这三个国家确立起他们的统治性地位?第六章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简述“东方会议”。 2.简述日本法西斯运动发展的过程。 3.评析不承认主义的性质。 4.试分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 5.试论国联解决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失败的原因。 6.评析东方公约失败的原因。 7.简评欧洲集体安全政策。 8.分析蒙特娄会议的作用与意义。

真世界当代史下复习题及答案

世界当代史复习提纲与参考答案 一、泛非主义 是指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的黑人民族主义,其旨在动员非洲及全世界黑人联合起来,弘扬黑人传统文化,争取自由和平衡,乃至整个非洲的统一,最终建立一个泛非联邦或非洲联合国。泛非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其领袖是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首次泛非大会于1900年在伦敦举行,至1974年第六届达累斯萨拉姆大会,先后召开六次大会。二战后,泛非主义从美国黑人的思想和运动发展成为非洲民族主义者领导的争取非洲独立和统一的政治运动。 二、经互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简称,是指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标志着二战后两个对立经济集团的形成。1991年6月解散。其建立是苏东国家在战略上和经济上互助的结果,它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多边合作的基础,促成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这个组织实际上是苏联控制东欧、与美国对抗的工具。三、甘地主义 是指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甘地在南非领导印侨以非暴力抵抗方式进行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制度的斗争,并逐步形成了他的理论----甘地非暴力主义。主要包括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政治思想(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和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甘地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又有限制群众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健康发展的局限性的一面。四、第四点计划 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指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故名。该计划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是当时实施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补充。目的是通过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第四点计划”所开创的一系列对外援助计划,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美国实现侵略和扩张的政策。 五、六五战争 是指1967年6月爆发的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一次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6月5日早晨,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开始奋力抵抗。至10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五六战争是一场“闪电战”,是现代战争史上的经典,给中东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直接导致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六、波兹南事件 是指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后被利用,演变成一场社会骚乱,因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而得名。事件爆发于1956年6月28日,于同年6月30日结束。波兰政府的镇压行动导致了至少74人死亡,800人受伤。波兹南事件促进了波兰政府对现行模式的改革,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七、新东方政策 是指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为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联邦德国承认战后欧洲现状,同时试图改善一下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八、格瓦拉

世界现代史考试复习资料

巴黎和会 简介: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影响:在巴黎和会以后,各国列强暂时在欧洲等地区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随后,建立起了被称为凡尔赛体系的国际地区“新秩序”,凡尔赛体系不但包括对德条约,还包括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特里亚农条约》,对匈牙利的《纳伊条约》,土耳其的《色丹条约》,但是对土条约遭到土耳其的资产阶级的反对,后来联军被凯末尔打败,最终签定了《色佛尔条约》,由上述几个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安排的国际体系。 巴黎和会在协调一战参战战胜国家之间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权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护战胜国的利益,无论战胜国与战败国,还是在战胜国之间,还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他们之间的矛盾仍然未彻底解决,埋下了战争的种子。和会对德国进行的宰割性惩罚措施,严重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被德国人普遍认为这是“强加的和平”。战后,德国的民族主义高涨,也为后来纳粹势力在德国的登场和希特勒撕毁和约扩军备战提供了口实。英法也因此对德国感到有愧,使得后来绥靖主义盛行。而意大利国内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原因竟然是一战以后“分赃太少”,以及战后不久的国内经济危机。 至于远东方面的问题,和会上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中国山东的归属问题就是代表之一。因此,为了协调各国在亚太地区的未解决矛盾,才又有了两年后的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各国目的: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而成为凡尔赛条约主要签约者。战争伤害及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法国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凡尔赛条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又称《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华盛顿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1919)的继续。 《四国条约》:美、英、日、法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有效期十年。条约规定,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遭受别国侵略行动的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条约批准后,英日同盟即行废除。《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同时对日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国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5国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即《五国条约》。条约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有的岛屿的要塞一律维

电大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计1.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 C.其实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2.俄国1917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 C.反对参加世界大战 D.推翻临时政府 3.二月革命的性质属于( B ) A.社会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革命阵营的内讧 4. A.其直接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它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军事上的胜利 C.它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D. 5.苏联制定1936年宪法的目的是( C ) A.为落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B. D.为了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18年3月3 ——摘自《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 A、反击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B、分化帝国主义战线 C、巩固苏维埃政权 D、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不同立场表明( A ) A、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分,共5小题,计20分) D ) 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B ) B.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D.战胜国内外的敌人 A ) 卷新颖考题集萃卷 分,共5小题,计20分) A )

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3. A.执行新经济政策 B. C.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D. 4. A.以重工业为中心 B.农轻重各业并举 C.为社会主义服务 D.工业化速度较快 5. 政策是( B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二、非选择题 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答:(1 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的手段, (2 (3)形成原因:20 过分集中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C卷新颖考题集萃卷 一、选择题 1、A 2、A 3、D 4、A 二、非选择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 ) B ) A ) C ) B ) C )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项测试卷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号 答 案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2·辽宁)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A.三国同盟B.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 D.独立国家联合体 2.★(2022·辽宁)“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3.(2022·甘肃模拟)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这一规定旨在()A.应对巴黎和会的阻挠 B.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C.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D.加快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 4.(2022·临沂)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5.★(2022·眉山)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A.促进了经济恢复 B.实现了共产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