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各章复习思考题

世界当代史--各章复习思考题

《世界当代史》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两大阵营对立的战后世界

1、概述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2、试析杜鲁门主义。

3、分析“柏林危机”的历史背景和后果。

4、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的战略。

5、举例说明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战略。

第二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简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动因。

2、试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和发展

1、概述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变化的要点。

2、简述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3、试析麦卡锡主义的兴盛。

4、简评工党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

5、评价“三环外交”的提出及其后的变化。

6、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同第四共和宪法有何主要区别?这些区别

于法国政局有何关系?

7、联邦德国经济崛起有哪些主要原因?

8、战后日本民主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其改革的内容和意

义如何?

9、试述战后日本工农运动发生的条件、规模及转向低潮的原因。10、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及其实质如何?

11、简列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现象。

第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简述南斯拉夫率先实行改革的历史条件及

其主要内容

1、从斯大林逝世前苏联社会的基本概况简析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2、简析赫鲁晓夫实行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其历史地位。

3、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教训。

4、试比较分析1956年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布拉格之

春”的异同及经验教训。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二次大战后初期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

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独立的特点。3、简述以色列国形成的

过程及影响。

4、试述阿尔及利亚民族战争和埃及“七月革命”的经过和胜利原因。

5、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及其原因述评。

6、简述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及发展过程。

7、分析埃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斗争胜利的历史条件及其意义。8、巴

勒斯坦解放组织是怎样成立的?阿拉伯人为什么在第一、三次

中东战争中遭到失败?

9、分析1959年前后古巴革命的性质。

10、略述亚非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经过和意义。

第六章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

1、试述欧洲共同体产生的背景和历程。共同体成立以后,西欧一体

化主义有哪些进展?西欧一体化对国际局势有何影响?

2、评价勃兰特“新东方政策”。

3、评价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

4、英美特殊关系终结的原因及影响。

5、日美经济摩擦的原因及其演变。

6、

美元霸权地位丧失的原因及表现。

7、简述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经过。8、中美、中

日关系正常化是怎样实现的?9、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及其主要经验

如何?10、尼克松主义浅评。

11、70年代,苏联如何形成全球战略性攻势?

第七章七十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

2、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滞胀”及其产生

的原因。

3、分析70年代末、8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的趋向。

4、简述“里根经济学”的要点及其效果。

5、简述“撒切尔主义”的要点及

其效果。5、简述密特朗社会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7、70年代联邦德

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8、评价意大利70年代政局的特点和“历史性和解”。

9、70年代以来,日本是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渡过严重经济危机、实

现经济的稳步增长的?

10、日本外交政策变化与其经济实力增长的关系如何?

第八章苏联东欧国家及南斯拉夫的改革和剧变

1、试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结果。

2、试比较分析南斯拉夫、匈牙利和波兰改革的异同点及经验教训。

第九章第三世界在斗争中发展

1、试述埃以和平条约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其历史作用如

何?

3、简述阿富汗抗苏民族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4、简述柬埔寨反对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斗争。

5、简论津巴布韦独立斗争的特点。

6、试述南非种族歧视制度的内容及其后果。

7、简述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改革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8、简述拉美国家争取200海里领海权的经过及其意义。

9、分析1977年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10、分析孔塔多拉集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第十章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

1、试分析“里根主义”的实质及其背景。

2、苏联对外政策重大变化的原因何在?

3、试述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过程。

4、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现代史各章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各章复习题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1923) 思考题 1、民国初年的经济状况及社会结构的变动 2、五四后有哪些新思潮竞起,作一简单介绍 3、20世纪20年代初期社会各界有哪些改造中国的主张? 4、列举1919—1922年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三次大论争。 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中共二大中共三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1927) 思考题: 1、中国国民党一大及国民党政治制度的确立 2、论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3、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分裂原因探析 4、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原因探析 名词解释 迁都之争中山舰事件(三二0事件)整理党务案 五卅运动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1931)思考题 1、简单评价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 2、毛泽东在实践和理论上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3、中共六大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名词解释 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古田会议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1937) 思考题: 1、九一八后国民党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上统治的加强 2、结合你的了解,评说一下30年代前期的经济状况 3.结合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三个历史事件评价张学良。 名词解释: 新生活运动长城抗战两广事变绥远抗战

第五章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1937、7----1941、12) 名词解释 《抗战建国纲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黄土岭战斗 黄桥战役 思考题: 1、在新民主主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导致两次合作的原因各是什么?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都有哪些?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作业 (2)

后面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 ●主要概念: ●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马歇尔计划区域集团化 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组织 ●论述题: ●1、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3、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第二章复习题 ?主要概念: 世界政治格局冷战思维强权政治 ?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怎样的?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第三章复习题: 主要概念: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欧洲联盟尼克松主义多边自主外交 超越遏制战略马约舒曼计划 思考题: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2、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评价? 3、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 4、欧洲在战后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5、日本外交主动性在战后是如何加强的? 第一章复习题 ●主要概念: 1.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都不可能完全闭关自守,都要或多或少地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生产,依赖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构成了世界经济整体。因此,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2.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大学世界当代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它的基本内容是: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争议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的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进程实现了重大突破。 2.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也叫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波兰成为德国“闪击战”的第一个牺牲品。 3.布哈林:生于莫斯科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他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委员,参与领导莫斯科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后, 他先后担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领导成员、党的机关报《真理报》主编、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主要领导人,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理论家和苏联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参与制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等一系列决策。列宁去世前后,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苏联共产党内部发生了几次斗争。主要有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的一派同托洛茨基一派,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新反对派,同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联盟的斗争。斯大林在战胜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后,又开展了对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联盟的斗争。最终导致布哈林冤案。布哈林案是苏联大清洗运动的一个缩影。直至1988年,布哈林冤案才得以平反。 4.生产合理化运动:(仅供参考)这场技术革命下的生产合理化运动主要是以福特公司的成功为代表的。福特生产方式在老福特的发明下,变为自动生产流水线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流水线也是现代工业的代表,它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增加。福特生产方式把泰勒制从理论变成了实践,对工业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成为所有行业的标准生产方式。即便是100年后的现在,其基本模式仍未发生变化,只是其体系被演化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致、越来越不可理解,特别是借助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终于从旨在追求简单化的福特生产方式演化出了ERP、APS这样由无比繁复的算法来控制的系统。同时,生产合理化运动也包括了零部件的标准化。 5.布列斯特和约:刚成立的苏维埃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苏俄不止一次地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结束战争,缔结和约。协约国拒绝和平的的建议,但德国同意和谈。于是苏俄与德奥在布列斯特开始了缔结和约的谈判。和约的内容是双方立即停战,结束战争状态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红军撤离芬兰、乌克兰、爱沙尼亚;巴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地区割给土耳其。苏俄向德国缴付60亿马克的巨额赔款。虽然布列斯特和约是苏俄失去了大片的土地,但是它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树立了一个“革命妥协”的光辉典范。 6.卡德纳斯改革:卡德纳斯在他总统任期内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它是自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一次最激进的经济政治改革。主要内容:首先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第二,大力推行土地改革,试行合作农场制;第三,把石油等工业企业收归国有,打击外国垄断资本的势力;第四,振兴教育事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护宪运动辉煌的阶段,是一次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善。这次改革不仅是墨西哥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7.肃反运动:苏联肃反运动又称“大清洗”运动,始于1934年的“基洛夫事件”。基洛夫时间使大清洗运动步入高潮,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斯大林的最高领袖地位确立以后,1936-1939年,在党、政、军内开展了大清洗运动,一大批苏联党政军的高级领导人被处决,法制和民主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无辜百姓也受到迫害。大清洗运动给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致使苏联在二战初期节节败退。大清洗运动强化了苏联模式。 8.币原外交:为了适应一战后的国际形势,在维护日本既得利益的基础上扩大利益,从1924年开始,担任日本外相的币原喜重郎推行的一系列相对缓和的“协调外交政策”。他的外交

西南大学《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16)《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 1、按国家独立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印度几内亚加纳 B、印度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加纳 C、印度尼西亚印度加纳几内亚 D、印度印度尼西亚加纳几内亚 2、___年被称为“非洲年”,在这一年中有__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A、1960 17 B、1960 18 C、1961 17 D、1961 18 3、1963.5.22----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元首、首脑及代表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章程》,成立了“非统组织”,会议决定把___定为“非洲解放日”。 A、5.22 B、5.23 C、5.24 D、5.25 4、南非在90年代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在1994年4月的大选中,____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A、卡扎菲 B、拉萨尔 C、曼德拉 D、穆沙拉夫 5、英国殖民当局于___年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英属印度被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A、1946 B、1947 C、1948 D、1949 6、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世界走向多极化 B、新旧矛盾并发,诸种力量竞相争夺新格局的主导权 C、世界政治开始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和平与稳定仍是世界局势的主题,战争和动荡只是局部现象 7、海湾战争正式打响的时间是 A、1990.8.2 B、1990.8.7 C、1991.1.17 D、1991.2.24 8、海湾战争的进攻方代号为 A、沙漠风暴 B、沙漠盾牌 C、沙漠之狐 D、沙漠军刀 9、世界格局转换过程中第一场表现新格局特征的局部战争是 A、阿富汗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两伊战争 10、科索沃危机根源于 A、强国争夺势力范围 B、统治集团内部夺权 C、政府与反政府武装间的冲突 D、南斯拉夫的解体 1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的时间是 A、1998年初 B、1998年底 C、1999年初 D、1999年底 12、___年,第___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 A、1962.1 B、1963.1 C、1964.2 D、1966.2 13、___年代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期 A、50---60 B、50---70 C、60—70 D、70---80 14、在美欧关系中,___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5、国际共运的内部矛盾最早表现于 A、苏波矛盾 B、苏匈矛盾 C、苏南矛盾 D、苏中矛盾 16、以下不属于亚非会议发起国的是

近代史期末复习思考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表现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后果? (1)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表现: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给中国带来的后果: A.军事侵略: 手段:发动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B.政治控制: 手段: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C.经济掠夺: 手段: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文化渗透 手段: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不仅造成了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同时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反侵略斗争中,清朝官兵中有哪些英勇抗敌的著名爱国人物及事例?P32 中法战争中,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法舰(进犯台湾基隆、淡水),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提督史荣椿、乐善;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意义:洋务运动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为目标的主张,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5、戊戌变法的过程、目的及意义? (1)过程: 戊戌变法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进行"公车上书"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详论"变法主张.6月11日,光绪宣谕"明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在103天内先后发出数十道变法的诏书,颁布了变法的具体内容.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重点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试重点 考试本无重点,老师给了,便有了重点;考试本不该猜题,老师没给,所以才有了猜题。 导言 名词解释: 经济全球化 论述题: 论述二战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及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第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历史的转折 名词解释: 布雷顿森林体系;雅尔塔体系;联合国。 论述题: 1.什么是当代世界经济三大支柱?试叙述它们的宗旨和主要作用。 2.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第二章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名词解释: 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冷战;遏制战略;凯南长电;“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北约”;莫洛托夫计划;华沙条约组织;第一次柏林危机; 简答题: 1.简述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战略目标与对外政策方针。 2.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后果如何? 论述题: 1.分析冷战的起因。 3.什么是“杜鲁门主义”、试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章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 名词解释: “列宁格勒案件”;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

第四章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名词解释: “旧金山体制”;“日本国宪法”;“社会市场经济”;“三环外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公平施政;麦卡锡主义;马丁·路德·金 论述题: 1.简评英国艾德礼政府的福利国家政策。 2.战后日本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及其主要原因。 4.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内政策及其影响。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名词解释: 《蒙巴顿方案》;四次中东战争;“非洲年” 第六章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名词解释: 舒曼计划;“哥本哈根报告”;“新东方政策”;亚非会议;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柏林墙 论述题: 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西欧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2.试分析戴高乐主义。 4.试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美苏最终的处理方式。 第七章从经济繁荣到低速发展的西方国家 名词解释: 新边疆;“伟大社会”;“滞涨”型经济危机;货币主义学派;供应学派;撒切尔主义(二)简答题 1、简述从肯尼迪到里根政府美国国内施政纲领的变化及其影响。 2、述评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特点、发生原因和治理对策。 3.简述“里根主义”的战略思想及其表现。 第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变动 名词解释: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点复习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点复习名词解释 1.秘密报告 2.公平施政 3.东京审判 4.欧共体 5.“塔夫脱——哈特莱”法案 6.“布莱德利效应” 7.美国白人种族主义与“逆向歧视” 8.分权思想与美国政治实践 简答题 1.对斯大林的评价 2.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3.欧洲共同体的产生的原因 4.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5.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6.1956年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原因 论述题 1.麦卡锡主义的兴起的原因 2.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 3.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认识

名词解释: 1.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在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会议期间,赫鲁晓夫主持召开内部会议,并作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即“秘密报告”。该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揭露和反对个人崇拜,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主要内容: (1)集体领导是苏联共产党领导的最高原则,斯大林破坏了这一原则。 (2)个人崇拜的最大危害是破坏革命法制,使许许多多过去维护党的路线的无辜的人们吃了苦头。 (3)个人崇拜的危害之二是使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受到不应有的严重损失。 (4)个人崇拜的危害之三是阻碍了苏维埃社会的发展。 (5)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是斯大林的个人不良品质。 评价: 首先,反对个人崇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 其次,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错误的批判,起到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作用,为苏联后来逐步展开的经济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在国际共运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各国党大胆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2.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1949年1月5日正式提出,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战后第一个关于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是在继承了美国历史上进步主义改革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新老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1946年2月20日签署《1946年就业法》,规定政府有保证人民有工作的责任;扩大社保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建立一系列廉租住房;扶植农业等。它实质上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发展,使新时期的某些措施得到制度化和法律化,使美国战时的经济繁荣得以保持并扩大。为60年代肯尼迪“新边疆”和约翰逊“伟大社会”提供了改革的方向,但到1950年就草草收尾,成就有限以失败告终。 “公平施政”的基本内容: (1)制订充分就业的立法; (2)控制通货膨胀;

宁大世界现代史(下)期末复习题

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 一、论述题: 1、试论战后美国的对苏遏制政策及其确立 2、试析杜鲁门主义及其意义 3、试析冷战的起因 4、试析杜鲁门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及其实施 5、试论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及实质 6、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原因、效应和后果 7、试析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政策 8、从“公平施政”到“里根革命”——概述战后美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 9、评述战后英国工党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 10、分析“柏林危机”的背景和后果 11、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2、战后欧洲共同体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历程 13、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 14、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15、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16、战后日本经济民主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7、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8、谈谈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和评价 19、对勃列日涅夫统治的认识和评价 20、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评价 21、试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22、试析苏南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23、评述战后波兰的三次危机及其原因 24、试析匈牙利事件的原因、性质和影响 25、“布拉格之春”及其夭折 26、比较分析1956年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捷“布拉格之春”的异同及经验教训 27、对东欧剧变的历史思考 28、匈牙利事件与匈牙利“颜色革命”的有何关联? 29、“布拉格之春”与捷克斯洛伐克“颜色革命”的关联 30、柏林墙拆除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31、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评析 32、20世纪90年代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国家解体分裂,而欧盟却在不断扩大,德国也实现了统一。如何认识和评论这两个相反的历史现象? 33、“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何共同之处? 34、评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5、简述埃及“七月革命”的经过和胜利原因 36、试析前四次阿以战争阿拉伯国家失败的原因 37、试析《埃以和平条约》签订的背景、影响和意义

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封建社会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华东师大《世界当代史》习题及其解答

华东师大精品课程《世界当代史》习题题目: 第一章: 1、简述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战略目标与对外政策方针。 2、简析冷战的起因。 3、分析雅尔塔体制与战后世界格局的关系。 4、分析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背景和意义。 5、简评杜鲁门主义。 6、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7、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后果如何? 8、朝鲜为什么分裂? 9、简述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要点。 10、越南民主共和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第二章: 1、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2、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综述20世纪前半期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 第三章: 1、简述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及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表现。 2、分析战后美国经济状况和经济方面的主要变化。 3、简析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 4、简析英国的“三环外交”。 5、评介战后西欧主要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 6、简述美国对日占领初期政策的目标。 7、简述日本农地改革的意义。 8、分析1947年日本国宪法的意义。 9、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第四章: 1、简述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2、分析赫鲁晓夫领导时期苏联政治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试论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起因和性质。 4、简述1956-1957年波兰哥穆尔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5、简述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改革停止不前的原因。 6、简述1968年匈牙利新体制改革。 7、简述东、西德的统一。 第五章: 1、分析二战后印度民族运动的特点和印巴分立的原因。

2、简要说明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 3、比较80年代东盟与印度的经济。 4、分析1977年巴拿马运河条约。 5、分析第三世界兴起的历史意义。 6、简述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条件。 7、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第六章: 1、简述从欧共体成立到70年代初,西欧一体化的主要进展。 2、分析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对世界金融的影响。 3、简述50-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 4、简析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利弊得失。 5、简述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经过。 6、从经济角度分析美国霸权衰弱的表现及其原因。 7、分析西欧一体化的影响。 8、70年代,苏联如何形成全球战略性攻势? 9、简述犹太复国主义。 10、简述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 11、简述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对于不平衡。 12、简要剖析南北对话。 13 简述两伊战争的爆发原因。 第七章: 1、概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史学中的主要流派。 2、概述苏联文学的成就。 3、分析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兴起的原因。 4、简述二次大战后西方史学的新特点。 5、简述二次大战后亚非拉各国文学的共同主题。 6、简述世界三大宗教在20世纪的状况。 第八章: 1、如何理解世界整体化进程与多样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2、你如何看待“文明冲突论”? 习题解答:(尚平根据该网站教案内容连缀而成) 第一章: 1、简述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战略目标与对外政策方针。

中国近代史复习论述题思考题

一.导言 1.中国历史段限怎么划分? ①中国古代史:前21世纪-1840年 ②中国近代史:1840-1919 ③中国现代史:1919-1949 ④中国当代史:1949-至今 2.从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等多重角度,分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1)经济上,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从汉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抑末。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与文化上,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严重抑制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致使整个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一片沉寂。(4)社会结构上,实行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强,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对外关系上,清朝统治阶级闭关锁国、故步自封,致使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产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二.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粗暴地中断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 (2)资本—帝国主义的政治控制破坏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根基; (3)资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使得近代中国难以积聚工业化所必须的资本基础;

世界当代史资料

第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当代世界历史的转折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 三环外交是指英国同殖民地及自治领为一环,第二环,英美特殊关系为一环,第三,英国同欧洲是一环,以英美特殊关系为主。具体来说,一,英国继续统治其殖民地及自治领,二,同美国建立特殊关系,借以抗衡苏联并凌驾于西欧各国之上,三,同法国、联邦德国联合,促进欧洲统一,以振兴欧洲 3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或总协定,是在美国的策动下由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正式生效的关于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 4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力量(指主权国家)从各自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5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英三国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雅尔塔体系是暂时协调盟国行动,加速反法西斯胜利,防止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复活的体制,是美英苏三国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安排战后世界格局的体制,也是美苏从各自军事、经济实力出发,划分战后世界范围,实施大国强权政治的体制。其实质是美苏两极体系。 6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联盟,通常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联合国对所有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热爱和平的国家”开放。到2008年为止,联合国共有192个成员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7 苏加诺主义苏加诺主义,又叫“纳沙贡思想”,指印尼的民族主义者、宗教徒和共产主义者的团结与联合的一种思想,该思想在1926年就初步形成。苏加诺的纳沙贡思想,是印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要求和愿望的一种反映,因而在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纳沙贡思想存在局限性,它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的,印尼独立后,纳沙贡思想成了苏加诺及其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持其统治的理论根据。 8 尼赫鲁主义尼赫鲁的世俗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被人称“三大建国方略”,即“尼赫鲁主义”。因尼赫鲁体会到宗教冲突和教派矛盾给社会到来的巨大危害,所以印度独立以后,他坚决抵制印度教各种教派主义思潮,反对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主张建立一个世俗主义的政府;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一律平等;不给任何教团以特权,保护落后的少数集团;消除种姓差异,主张社会平等。这些思想代表着独立后印度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走向。 9 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这是一种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以伊斯兰教教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在阿拉伯世界有广泛的影响。兴起于二战期间的叙利亚,1947年

世界当代史第四章 当代世界军事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章当代世界军事及其发展趋势 一、当代世界军事的演变 世界军事是主权国家、国家集团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交往中,以维护安全为根本目标,以军事力量为物质基础和手段,以打赢或遏制战争为中心,而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生活领域。当代世界军事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一是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形成“恐怖平衡”。 二是常规和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三是局部战争是主要战争方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二战结束后,南北朝鲜分裂成了两个制度不同的国家。 1948年8月15日,南朝鲜成立了大韩民国,以汉城为首都,李承晚为总统。 9月9日,北朝鲜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为首都,金日成为首相。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直接干涉朝鲜内政。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麦克阿瑟查看韩国仁川 ●仁川登陆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初,应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敌人首次遭遇。 到1951年6月10日,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美军战败,麦克阿瑟被免职,由李奇微接任。 ●朝鲜停战协定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10月8日谈判移至板门店,战争进入边谈边打,谈谈打打的新阶段。 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 彭德怀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停战协定》确定:以北纬三十八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二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协定生效后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四是军事结盟成为军事关系的常态。 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一是两大军事集团既激烈争夺又相互妥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反导条约》;《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导条约》 二是局部战争多样化; 美苏争霸或美苏操纵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

国际关系史课后题刘德斌

国际关系史课后题刘德斌 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 名词解释: 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尼德兰革命 简答题: 1、概述1500年前后的世界形势。 2、简述西欧的兴起。 思考题: 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名词解释: “掷出窗外” 事件“三十年战争” “七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乌得勒支条约》《航海条例》简答题: 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 3、试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4、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5、试析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思考题: 1、结合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实,理解均势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结合史实分析英国在欧洲均势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试析西班牙、荷兰霸权衰落的原因。 4、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 第二编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 名词解释: 《提尔西特条约》大陆封锁体系《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第二次巴黎和约》《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东方问题路易・波拿巴克里米亚战争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铁血政策” 安政五国条约第二次美英战争“门罗宣言” 阿拉斯加购买

“门户开放”政策“大棒政策” “金元外交” 简答题: 1简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外交原则。2试析大陆封锁制度失败的原因。 3试析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4简述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5试析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思考题: 1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异同。 - 1 - 国际关系史课后题刘德斌 2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形成的动力与原因有那些? 3结合第一章的相关内容试述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的演变。 第四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名词解释: 三皇同盟《地中海协定》《再保险条约》巴格达铁路问题 复习题: 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述大陆联盟体系得以维持的机制。 3、试述德国19世纪90年代外交政策的转变。 思考题: 1、结合史实总结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特点。 2、试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大陆联盟体系。 第五章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 名词解释: 光辉孤立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波斯尼亚危机意土战争萨拉热窝事件 复习题: 1、试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简述两次巴尔

世界当代史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世界当代史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第一章和平与发展认识当今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问题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是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必须首先把握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一节时代主题及转换 一、时代主题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 定义: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世界主要矛盾所决定、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问题。 二、时代主题的转换 时代主题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世界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时代主题也会发生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命题是列宁提出的。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 “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命题是列宁提出的。 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 毛泽东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险峻的,中国的和平建设不断遭受战争的破坏和干扰。东京湾事件 珍宝岛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摆脱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国策。 1949年12月16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毛泽东提出缔结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斯大林最后同意签订这个条约。 幻灯片11 1950年1月20日,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中苏的矛盾和冲突 分歧的起点:苏共二十大 中共八大文件肯定了苏共二十大的重要性,特别指出反对个人崇拜的重大意义。 但认为苏共二十大对于当代国际斗争和国际共运所提出的许多观点,是违反马列主义的,特别是借口所谓“反对个人迷信”全盘否定斯大林和通过所谓“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 1. 意识形态的分歧,两党对于国际形势,对于国际共运的路线和策略,对于对方的国际和国内政策,存在尖锐的意见对立。 2. 苏共领导仍然以“老子党”自居,要求中国共产党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转,在军事和外交上服从其“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需要。 中苏的矛盾和冲突 1958年,苏联向中国提出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1958年,赫鲁晓夫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 1959年,中印边境冲突爆发,苏联领导不问是非曲直,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 中苏两党论战 1960年4月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时中国共产党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3篇文章,不指名地批评苏共领导的某些观点。 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片面决定立即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会后,国际共运中的争论愈演愈烈。苏共领导、苏联报刊和在苏共影响下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发表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从1962年12月到1963年3月陆续发表7篇文章,答复和批评受苏共影响而指责中国的几个党。 20世纪70年代是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转折期。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介绍 一、填空 1.进入现代阶段的人类历史的一个总体发展规律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向全世界 扩张,并在西欧走向垄断。 2、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动力。 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转变。 4.进入垄断阶段,资本出口取代商品出口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主要手段。 二、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 答:“资本主义”这个词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在世界近代史的不同阶段,它的含 义一直在发生变化: (1)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制度,最早于14-15 世纪在地中海沿岸萌芽;地理大发现后,它在西欧迅速发展。 (2)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制度(社会形态),最早产生于17世纪初的荷兰;随后 在英、法、美等国家取得胜利。 (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初形成于19世纪中叶。 我们现在惯于使用的“资本主义”多取第二种含义,指的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三、简短回答 1、简述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四个阶段。答: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6世纪)、资产阶级 革命时期(17――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向垄断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存在的三大世界矛盾。 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逐渐形成了世界近代史的三大世界性的基本矛盾, 这三大矛盾也构成了世纪近代史发展的线索,它们分别是: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荷兰革命 一、填空 1.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荷兰革命。 2、破坏圣像运动标志着尼德兰革命的爆发。 二、术语解释: 1、“血腥敕令” 答:1550年,西班牙总督在荷兰颁布了一项皇家法令,规定新教徒是“异教徒”。如果他们被逮捕,他们将被处决,他们的财产将被没收。窝藏和帮助异教徒是同样的罪行。因为它的残忍,它被称为“血腥法令”。(教科书第107页)2。反偶像运动 答:1566年8月,在弗兰德尔的一些工业城市,爆发了工人和平民的大起义。斗争锋芒首先指向天主教会。群众冲向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遗骨和遗物,没收教会财产,焚毁地契和债券。运动从南部开始,很快席卷了不拉奔、西兰、荷兰等十二省区,参加人数达10万人,破坏教堂、修道院5500所。这次起义史称“破坏圣像运动”,它标志着尼德兰革命的爆发。 三、简短回答 1、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大多披着宗教外衣?答:(1)早期资产阶级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指导革命(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者本身多信奉加尔文教(3)利用宗教做外衣便于发动群众 四、展览 1、简要论述尼德兰革命的性质、作用、特点、局限和意义。答:(1)性质:尼德兰革命既是一场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反对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又是一次尼德兰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 (2)功能:① 推翻西班牙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在17世纪成为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的统治在荷兰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特点:以宗教为旗帜[(4)局限性:革命的不彻底性仅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荷兰的资产阶级还不够成熟。荷兰革命只在北方获胜,但在南方由于挫折而失败。贵族寡头控制着北方政权,在政治上仍然保留着君主制的色彩,在经济上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