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上教学设计_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2 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学设计_17

日益强的祖国教学目标:首先从人们“吃”的变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
进而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最后,让学生从了解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差异中,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日益富强的祖国(板书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课:(一)了解“中国人吃饱”的问题。
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从我们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们祖国发生的变化呢?板书:餐桌上的变化。
2、现在我们就请各小组的同学汇报交流一下课前的社会调查情况,(过去与现在,人们的餐桌是上有什么变化?)学生汇报交流3、通过大家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说什么呢?4、通过看这个统计图,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5、学到这儿,大家可能和老师一样,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粮食总产量增长得这么快呢?为什么我们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1%的人口呢!你认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学生交流,师引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
)6、师:说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一位农业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交流)他的名字叫袁隆平。
(出示课件: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信息。
)(二)探讨“中国人吃好”的问题1、师: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吃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变着花样吃,天天吃到各种不同的蔬菜。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多。
为什么原来有季节性的蔬菜现在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呢?(出示课件:蔬菜生产基地的相关图片、信息。
)2、师:蔬菜的品种多,而且大多一年四季都能买到,使我们的餐桌越来越丰盛。
为了让我们吃上安全、营养、卫生、健康的蔬菜国家、社会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出示课件:绿色食品的相关信息。
)三、拓展:了解本地经济变化,感受本地的日益富强。
腾飞的祖国 教学设计

腾飞的祖国教学设计《腾飞的祖国》是一篇教育性质的课文,它展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发展和成就。
通过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变迁和发展,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一、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腾飞的祖国》2. 相关背景知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中国的印象和了解。
2. 提问: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了解有多少?你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看法?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0分钟)1. 学生阅读《腾飞的祖国》这篇课文,并标记重要观点和关键词。
2. 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标记和理解结果与小组成员分享,并归纳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发展特点。
第三步: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学生代表将小组的总结与全班分享。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讲解和补充,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旅游业发展、国际地位等。
第四步:讨论与辩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就一个话题展开辩论,如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中国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回应。
第五步:情感教育(10分钟)1. 带领学生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2. 提问:你为什么要爱国?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祖国做贡献?第六步:拓展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中国的发展领域进行深入了解,如科技创新、旅游业发展等。
2. 学生准备一份小展示,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选择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讨论中国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责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6

3、告别贫困奔小康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三课。
“走出紧缺的年代”展示了很多过去的票证图片,对产生票证的原因和票证的作用作了简单的介绍,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票证”这一窗口去了解物资紧缺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材中还插入了一幅“用票证购买粮食的图片”以及一段用票证买菜的小故事,提示教师可以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讲述从长辈那里听到的有关票证的故事。
教材71页呈现的是一组反映过去日常生活的照片,意在通过今昔对比,找一找过去生活的影子,感受今昔生活的变化。
教材72页通过两代人的账本和国家统计局的图文数据,反映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
小主持人的问话是引导学生谈感受,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感受党的正确领导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教材73页安排了一个“我家今昔小调查”实践活动,意在引导学生从住的房子、用的家具、家用电器几个方面对自己家里的三代人进行调查,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
“向小康迈进”呈现的是人们向小康迈进的种种可喜变化。
“小康”是人们心中的一种蓝图,一种构想,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教材用一组图片展示了物质生活改善后,人们正在从锻炼、选择住宅环境、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方面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引导学生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周围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教材最后讲述了“西部大开发”计划和目前的进展状况,旨在引导师生共同感受小康建设之路任重道远,并立志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
信息点击链接的是西部开发网,提示师生可以上网查阅更多的资料。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所讲的内容知道得非常少,因为学生从懂事之日起,已经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对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人们生活状况及当时特有的计划经济产物—票证,更是知之甚少,学生没有生活经历,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各种票证、照片、实物以及票证背后的故事,学生在一系列事物的比较中,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走出了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生活水平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第1课时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4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教学目标:
⒈了解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感受祖国打开国门后社会所发生的改变及成就,初步相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素养提高的重要意义。
⒉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旺盛昌盛,并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相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相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养提高重要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趋势,相识中国将从开放、多元、国际化方向发展。
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⒈师: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朝气,现在我国的很多产品,走向了世界.(播放课件 )
⒉阅读第78页关于圣诞节玩具的叙述.让学生谈一谈西方圣诞节很多饰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举例说明)
⒊小组沟通:先将学生收集到的中国产品到海外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沟通.
⒋汇报:中国的产品到海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⒌总结: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
⒍探讨:看课件后组织学生绽开探讨:
⑴我国的出口品种有哪些?
⑵出口方式是怎样的?
⒎师:是呀!中国打开国门后将会走向世界. (在小组沟通和探讨汇报中,尽量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的确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1。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2 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2、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2、能力: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
3、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
三、教学难点: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骄傲。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家里餐桌上常吃的东西及家里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品。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从吃饭看变化 [播放动画:餐桌上的变化]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讨论:把你们现在每天吃的粮食、蔬菜品种和长辈小时候吃的比较一下,得出了什么结论2、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年代餐桌上的变化:食物数量:少——限量供应——货源充足;食物品种:单一——几个品种——品种丰富且讲究营养和环保。
小结:由爷爷奶奶过去饿肚子,到爸爸妈妈逐渐能吃饱,再到我们能吃到丰富的食物,说明我国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活动二农业发展小探究1.[出示图片:粮食增长柱状图] 引导学生结合素材,根据课前专题探究,进行交流讨论:你从统计数字中读出了什么信息?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粮食那么紧张,现在人口增长了反而不紧张了?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小结: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近年,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中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长,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约13亿人的温饱问题,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
2.[播放视频: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小结:袁隆平为提高水稻产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不仅为解决中国粮食生产问题,而且还为解决世界粮食生产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农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1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学设计_2

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
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国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1984年153241988年528111992年165441996年165042000年285932004年32632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光荣扬眉吐气骄傲……)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
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
人教版品德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4课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1 站起来的中国人教学目标:⒈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⒉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声望。
⒊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强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强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第一课时一、走进申奥活动,相约2008。
⒈2008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知道为什么吗?对!2008年,世界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将在我们的祖国的北京隆重开幕了。
(出示北京奥运会馆所的图片)到那时,世界各地的体育运动员将在这儿一展他们的风采,我们的祖国也将迎来世界各地的人们。
让我们再来重温下申奥成功时那振备人心的时刻吧。
(课件播放申奥成功欢庆的场面)⒉当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每个中国人的脸上都充满着自豪和骄傲。
一个运动会的举办怎么会让整个国家沸腾起来呢?(课件演示申奥的条件与要求)那么多大都市和我们的北京一起竞争着,有的经济发达,有的风景迷人,有的体育运动强盛,但最后我们的首都北京申奥成功了,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祖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你们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能不自豪与骄傲吗?(再次播放欢庆的场面)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喜讯,你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先在小组里和伙伴们说一说吧。
看到大家说得热火朝天,我们班的小记者可坐不住了。
瞧,她来采访大家啦!(小记者随机采访同学们,听到申奥成功的喜讯想说些什么?)师小结:是啊,今天的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人站起来了!(板书课题:站起来的中国人)二、回顾奥运历史,感受祖国富强。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5

走出紧缺年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3、让学生自己感悟到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看待生活的变化。
难点: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悟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是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教学过程: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想必同学一定不会忘记各大商场超市里面琳琅满目丰富至极的商品,而时光倒流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同样的节日,人们考虑的却是怎样用几张限量发放的票,给餐桌上添些油水。
这些各式各样的票证,又有什么样的用途呢?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1老师我从教材书72页找到了相关的资料。
1票证是购买生活的必需品,票证成为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
2发行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为了解决供与需的矛盾,我国发行了票证。
3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对呀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蔬菜票等等。
4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还有化纤票,棉花票哦,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
5.用的还有手帕,肥皂,手指,洗衣粉,火柴,抹布票。
商品购买证,自行车票,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6大部分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
在当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
票证在当时人们的生活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票证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人们走出了物质匮乏的年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月中假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任务,搜集我们身边有关票证的故事,哪组同学要来和大家分享呢?1我在教材书中看到了一篇报道:早上去买菜,得带上一种购菜卡,根据卡上的购菜限量标准,没人可以买上二两或四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
(播放申奥成功录象)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
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
(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
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
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
)师: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羞耻。
耻辱。
气愤。
【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
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国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1984年153241988年528111992年165441996年165042000年285932004年32632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光荣扬眉吐气骄傲……)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 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 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 【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
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
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
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
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
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
(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定,简直天渊之别。
《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
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
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
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
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
(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
)(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 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3)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5)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
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
《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
【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
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
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
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
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
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
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
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
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
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师: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我们是──(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师:(指着课题):中国人──(站立起来了!)【设计意图: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爱国道德行为的形成。
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
这是第四次对比。
】3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目标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
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一、运用实物,激趣导入1.票证展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二、小组学习,交流感受(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