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考点汇总(绝对精品,考前必看).doc

合集下载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100%汇总,没有最全,只有更全!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五、目的、目标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任务、职责、作用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八、特点、特征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中考备战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中考备战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中考备战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7、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二、“根本”类1、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指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10、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1、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5、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思想品德》中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思想品德》中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思想品德》重要知识点整理自尊自信【主要内容】1.自尊2.自信克服自卑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5.自立自强,坚强意志 6.调节情绪7.逆反心理闭锁心理保持乐观情绪8.正确面对挫折9.考试焦虑。

道德品质教育【主要内容】1、善于合作、勇于竞争2、诚实守信3、公平正义4、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行为负责5、热爱集体6、亲近社会7、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8、宽容友善9、维护民族团结10、弘扬民族精神11、尊敬师长、孝敬父母12、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13、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内容】1.珍爱生命 2.明辨是非。

3. 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抵制不良诱惑。

4.预防违法犯罪。

5.依法自律。

6.加强自我保护。

7.立志成才。

8.树立正确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

9.克服盲目从众心理10、正确把握好奇心11、学会休闲公民权利【主要内容】1、受教育权2、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3、财产权 4、继承权 5、智力成果权 6、消费者权7、批评建议权 8、监督权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国家政治建设【主要内容】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新型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依法治国6、基层民主制度国家经济建设【主要内容】1、经济成分 2、经济制度 3、分配制度 4、共同富裕 5、基本路线 6、发展是硬道理 7、改革开放 8、经济全球化趋势 9、大国责任与形象 10、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1、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国家科技文化建设【主要内容】1.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新科技产品的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它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3.教育的地位及意义4.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中考思品考点归纳共24页文档

中考思品考点归纳共24页文档

两代人的对话1、架起理解的桥梁(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2、交往的艺术(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做诚信的人1.诚信守则(1)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诚信守则一: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诚信守则二: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四: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2.诚信的智慧(1)诚信要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2)诚实与隐私的关系(3)诚信的核心是善责任与角色同在1、责任的含义包含两层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2024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2024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2024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一、国策、制度、方针、战略、理念、道路1.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等。

2.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9.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0.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12.我国的各种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

1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14.我国的发展理念/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利共赢的理念。

15.我国的各种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

二、核心、中心类1.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3.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5.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7.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考点

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考点

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考点2020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考点考点1: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现象关键词】: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班级工作;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等【核心观点】: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考点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现象关键词】:参加抗震救灾等志愿者活动,捐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心班集体建设,做好值日生,载人航天团队,两弹一星元勋等。

【核心观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考点3: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现象关键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在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我国人均GDP不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有待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限制稀土出口;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对国内企业形成压力;形势严峻等。

【核心观点】: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考点4: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总任务【现象关键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看病难,入园难,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

【核心观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现象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政府采取措施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采取的发展经济的各种举措。

【核心观点】: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考点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现象关键词】:东部城市对口扶贫;在民族地区建厂;在喀什建立经济特区;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等现象【核心观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考点7:维护国家统一【现象关键词】:港、澳、台地区与内地的交流,钓鱼岛事件,谣言惑众、扰乱社会秩序,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分子等【核心观点】: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核心必背知识点(共二十类)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核心必背知识点(共二十类)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背知识点一、经济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5.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新发展理念。

7.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9.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关于政治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

4.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7.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8.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三、关于文化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定文化自信。

2.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常用表达: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7.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8.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9.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10.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梳理(中考全部要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梳理(中考全部要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感受时代脉动1、我国的社会巨变包括:人民生活、国家实力。

①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③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①中国的发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②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③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得到很大提高。

④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⑤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⑥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⑦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⑧坚持“三步走”战略部署。

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1)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2)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3)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4)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我国的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列。

②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③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①不断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团结②积极参加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的对话与合作1)定义: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世界各国据以确立其国际地位、发挥其国际影响和作用的基础。

(2)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指标;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国家实力增强的重要体现。

①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

②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金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

③改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对增强综合国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第一单元认识自我考点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面对青春期的困惑和难题,我们应该怎么办?(1)我们要主动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2)要积极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3)学会设计口己的青春Z路。

2、怎样调控好心理冲动?(1)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

(2)自己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3)加强道德、法制学习,增强対他人的责任意识。

考点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情绪具有多样性。

喜怒哀惧是人的基木情绪。

2、情绪有积极消极之分。

(1)积极情绪具有促进作用,令我们心境开朗和平静,使我们有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

(2)消极情绪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诗人情绪低落。

缺乏面对怵I难的意志。

所以,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怎样调节和控制情绪?如何保持客观的心态?(1)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A.学会适当地处理消极情绪。

B.学会适当地表达情绪。

C.寻找有效调节消极情绪的方式。

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积极的心理暗示;升华和转化情绪等。

(2)保持愉快心情,要有一双发现和欣赏美的眼睛,乐观者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失谋; 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工作的人真正快乐;助人为乐。

(3)合理地解释情绪是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考点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1、压力是一-把双刃剑。

(1)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激发潜能,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动力。

(2)压力过大会影响能力的正常表现,是人丧失往日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3)没有压力,会使人失去动力。

压力人小与学习效率之间是的关系成倒U曲线。

考点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1)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人生的部分。

(2)挫折对人的影响:A.消极影响:挫折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B.积极影响:挫折能是我们接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2、如何应对挫折?(1)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释放不良的情绪,不要把失败、挫折带來的不良情绪闷在心里。

(3)正确认识和调整当前冃标,使冃标更加符合实际。

(4)制定行动计划。

(5)灵活地将计划付诸行动。

3、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

(1)是文明健康人格的主要造成部分。

(2)是成功的保证。

4、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1)在战胜挫折的过程屮磨砺意志。

(2)磨砺坚强意志需要持Z以横。

(3)不懈追求的过程中磨砺坚强的意志。

考点5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自我评价的主要性。

1、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1)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

(2)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认识白己,对学习和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转折点,每一个岔路口,清楚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能掌握好人生之舵。

2、如何正确认识自己?(1)在实践的检验中中认识自己。

(2)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

(3)在中认识白己。

(4)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第二单元自尊自强考点6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1、人与人白然的关系:(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

(2)人类來自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就丧失了存在的可能。

考点7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

1、人的生命独特性的表现在哪里?(1)人类的生命最具冇智慧,这是突出表现。

(2)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2、珍爱生命包括珍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1)为什么要珍爱牛命?因为牛命是神奇的、珍贵的、脆弱的。

如何做到:珍爱牛命,需要关注生命安全;让生命变得。

(2)为什么要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木素养。

A•如何做到:关爱他人,最基本的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利。

当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尤其是在危及生命的重大灾难面前,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考点8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1>人生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的多少。

2、人生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我们自身的存在和需要能否在社会中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能为他人、为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3、怎么样实现人生价值?(1)在服务社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2)每个人的口我发展、口我价值,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授主要教师脚踏实地、做好应该做的事。

(4)作为屮学生,我们耍尽到做学牛的责任,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积极实践,奉献社会。

考点9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自尊的含义:自尊是一种自己自尊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需要。

是対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它是以一个人対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为基础的。

2、自尊的意义(1)是一个人Z所以为人所必备的操守。

(2)是贏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3)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实现成功人生的重要条件。

(4)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口强的基础。

3、自尊与虚荣心强的关系。

4、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尊重他人,自尊的人懂得尊璽他人,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3)事实说明,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可以使人悔过,可以唤解人的良知,产牛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5、怎样尊重他人?(1)要注意口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

(2)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3)应该懂得尊重老人、照顾女性、关爱儿童。

(4)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

(5)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肓真诚。

6、如何拥有自尊?(1)要接纳和珍爱口己,同时做到口重自律。

(2)尊重是相互的,自尊还必须学会尊重他人。

(3)自尊还必须自律自强。

考点10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表现:学会合理地安排口己的生活;口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靠口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2、自立的意义(1)锻炼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晶质。

(2)逐步摆脱对父母、老师和他人的依赖。

(3)提高白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

(4)逐步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适应社会。

(5)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3、怎样做到自立?(1)克服依赖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口己的生活。

4、寻找自信的途径(1)口信就在我们口己的心中。

(2)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是有价值的。

(3)了解和认识自己,才有真正的自信。

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自我肯定,扬长避短。

(4)自信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经验的累积。

(5)自信源于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

5、如何培养自强精神?(2)要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要明确、可行、长远。

(2)要把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会脚踏实地,分段实现目标。

(3)要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

考点11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怎样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具有两而性。

(1)在一定情况下它具有积极作用。

如:参加班集体活动,继承社会文化习俗等。

人们可以相互影响,从善如流。

(2)也有消极作用:表现为失去口我控制力,缺乏主见,跟风而动,随波逐流。

2、正确、全面地看待好奇心。

(1)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并进而发展为高雅的情趣,还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学会选择。

(2)好奇心是好事,是走上科学发明创造Z路的起点。

如果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容易导致陷入庸俗生活中。

(3)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青少年难以抵制不良诱惑的主要原因。

我们要把自己的好奇心要打扫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来,养成良好的牛活习惯。

3、怎样自强自控能力,抗拒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2)培养健康兴趣、养车费良好习惯。

(3)nJ*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主动避开不良诱惑。

第三单元学法用法考点12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池,对全体社会成员具冇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道徳、纪录、章程、宗教戒律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相比较,法律有四个特点:(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木质的特征)。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冇普遍约束力。

(4)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

2、法律血前人人平等。

(1)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而而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木原则。

表现为:权利平等和义务平等。

(2)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特权;反对歧视。

考点13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如果不懂法、不守法,一些不良行为就可能逐渐演变为违法犯罪行为。

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处罚。

考点14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

1、学会自我保护。

(1)原因:A.青少年生理、心里发育尚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防范能力冇限,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因此比较容易受到侵害。

(2)在口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随时遭到各种意外和侵害。

(3)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2、如何实施自我保护?(1)自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耍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釆取和应的方法和途径来依法维权。

(3)而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口己的智裁,准确做出判断,采取灵活的方式,保护口己。

考点15•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1)诉讼途径:俗称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保障。

(2)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行政裁决等。

(3)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无偿)、公证机关等。

2、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冇效途径:(1)白觉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即能保护白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

要讲究智斗。

考点16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