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理论
资源诅咒——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课件

总的看来,我国自然资源丰裕的中西部地区经
济表现远不如自然资源贫瘠的一些东部地区。 中国资源诅 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荷兰病”效应、制度效应、 “挤出” 效应以及区位和交通因素等方面。
相关启示
“资源诅咒”理论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 的启示:
(1)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始终存 在着区域差距。遭受“诅咒”的地区要摆脱“资源诅咒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要努力提高资源利用 和转化效率,提高资源占有水平和技术水平,延长资源产 业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降低对资源本身的依赖性。
资源税的征收没有构成资源禀赋不同的区域财 政能力的明显差距。 适当提高资源税征收的范围, 合理调整资源性产品比价。
(四)建立科学、合理和透明的资源开发管 理制度
要以科学的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为基础 ,以建立探矿权、采矿权的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推动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全面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形 成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要防止腐败,控制寻租,削 弱行政权力的空间,缩小权力对收入机会的扭曲作用。
“资源诅咒”——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内容概要一览
一 : 问题的提出 二 : 研究现状 三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基 于资源诅咒的假说 四 : 启示
问题的提出
一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是 福还是祸?
早期古典学派的学者一般都认为自然资源对资 源富集国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也可以推断,自然资源富集 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资 源型产业获得经济的长期增长。
但……
经济学家奥提(Auty )在1993年提 出资源诅咒这一概念,称自然资源丰富却限制 经济增长的现象为“资源诅咒”,其含义是指自 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 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
“资源诅咒”论述评

年 代 。 即 P e i hl和 Sn eu 首 先 从 国 际 贸 易 的 角 rbs 【 c ig r
度 解 释 资 源 出 口 国 家 贫 困 化 增 长 的 原 因 。 他 们 分 别 通 过 实 证 方 式 发 现 , 比 较 优 势 的 自 由 贸 易 模 式 在
于 将 资 源 诅 咒 错 误 地 看 做 是 “ 有 普遍 性 ” 问题 。 具 的
[ 关键 词 ] 自然 资 源 ; 源 诅 咒 ; 济 增 长 资 经 [ 图 分类 号 ]F 0 [ 献 标 识 码 】A [ 中 25 文 文章 编 号 ]1 7 63—5 0 (0 8 0 —00 —0 6 9 2 0 )6 0 9 5
‘ 源诅咒 ” ‘ 资 论述评
张 贡 生
( 州商 学 院 学报 编 辑部 , 肃 兰 甘 兰州 7 0 2 ) 3 00
[ 要 ]“ 源 诅 咒 ” 生 于 2 摘 资 产 0世 纪 5 代 , 成 于 9 O年 形 O年 代 。 其 核 心 思 想 就 是 自然 资 源 禀 赋 与 经 济 增 长 呈 现 负相 关关系。即使从 国内省级层 面来讲 也是如此 。这一理论存在着相关概念混淆 , 将影响经济增 长的因素简单 化 , 以至
e n mi g o h pee t h e aiecreaiiy r m h o st rvn ile e S O o c o c rwt rs nsten g t o rlt t .F o ted me i po ica v lti j tS .Th o fs n o orlt ecn v v c l i sU ecn ui f reai o — o c v
“资源诅咒”效应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资源诅咒 效应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齐义军㊀付桂军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国内外资源诅咒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重新界定了资源诅咒,认为避免资源诅咒的最好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㊁资源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键词:可持续发展㊀资源诅咒㊀R A I ㊀民生㊀㊀20世纪末期,学者们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资源丰裕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远远落后于资源贫瘠地区,对此做出解释的最主要的理论之一就是资源诅咒理论.但从国际研究现状来看,国别研究较多,一个国家内部资源丰裕地区视域下资源诅咒的研究较少.一㊁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综述我国学者从国内省区层面对资源诅咒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从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源诅咒定义的研究看,主要是从经济增长和发展两个角度进行界定.经济增长视角下的资源诅咒,也称为狭义的资源诅咒.2001年,S a c h s 给出了资源诅咒的定义,认为资源诅咒就是指 密集的资源总是和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 ;C o x h e a d (2006)进一步发展了S a c h s 的定义,认为资源诅咒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范畴,是指由于不能持续有效地利用资源要素,尤其是那些生产力潜能最高的产业不能持续有效地利用资源要素而导致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徐康宁等(2006)认为,资源诅咒就是 丰裕的自然资源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反而是经济增长的包袱.丁菊红等(2007)将资源诅咒界定为: 自然资源的丰裕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发展视角下的资源诅咒,也称为广义的资源诅咒.张菲菲等(2007)认为,资源诅咒就是 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 .鲁金萍(2009)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认为资源诅咒是指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及其开采而导致环境污染㊁生态破坏㊁产业单一㊁经济乏力㊁分配不公及政府腐败等问题,致使区域发展陷入社会㊁经济㊁生态㊁环境等方面的严重困境,体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对于省级层面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概括地说,主要有资源诅咒存在说和资源诅咒不存在说两种不同观点.资源诅咒存在说认为我国省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徐康宁㊁韩剑(2005)以能源资源为代表构建资源丰裕度指数,并利用它分析了1978~2003年间一些省份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低于资源贫瘠地区.徐康宁㊁王剑(2006)通过对不同省区的研究,认为在我国地区层面上资源诅咒是成立的.胡援成(2007)通过构建模型并利用1999~2004年间我国各省数据资料研究资源诅咒问题,认为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邵帅㊁齐中英(2008)认为西部地区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邵帅(2010)证实煤炭资源的开发确实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资源诅咒不存在说认为在我国省级层面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资源诅咒.郑长德(2006)认为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上即使存在,也不是基于经济增长率意义上的,而是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意义上48 ∗齐义军,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010022,电子邮箱:q i y i ju n 1972@163 c o m ;付桂军,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010022,电子邮箱:f u g u i j u n _f g j @163 c o m .本文为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实证研究 (项目批准号:10B M Z 048)的阶段性成果.本研究得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民族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的.邵帅㊁齐中英(2008)指出一些资源丰裕省份如山东就成功地避免了这一 诅咒 .张贡生(2010)认为资源诅咒现象在国内省级层面是不存在的,如果不考虑区位问题,资源诅咒命题在内蒙古㊁山东㊁新疆㊁黑龙江㊁河北㊁辽宁等资源丰裕省份也是很难成立的,至少是不严密的.徐林㊁黄念兵(2010)认为制度因素才是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与其说是资源诅咒,不如说是制度诅咒.国内认为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人力资本㊁寻租与腐败㊁制度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徐康宁㊁韩剑(2005)认为,资源丰裕地区的资源型产业扩张容易导致人力资本积累不足,难以支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胡援成㊁肖德勇(2007)认为,人力资本是制约我国省际层面资源诅咒存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0 424的门槛值.邵帅㊁齐中英(2008)发现能源开发在西部主要通过三种间接传导途径来阻碍经济增长,其中人力资本投入是作用最强的传导因素.王成(2010)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不仅使资源部门的生产效率无法提高,而且影响其他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的人力资本构成,降低生产效率.徐康宁㊁韩剑(2005)认为在法律制度不完善㊁产权制度不清晰㊁市场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自然资源越丰裕,越会诱使 机会主义 行为及寻租活动的产生,造成资源浪费和掠夺性开采.李天籽(2007)认为中国现阶段存在着矿产资源产权制度事实上的不合理现象,容易滋生腐败行为,损害经济效率.武芳梅(2007)认为由于产权不明晰和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寻租和腐败,降低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邵帅㊁齐中英(2008)认为在中国现阶段,腐败行为和程度与能源开发正相关,大规模的能源开发滋生了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并且直接指出矿产资源产权关系的不明晰是引发能源开发与腐败行为正相关关系的最大根源.王智辉(2008)认为应该从相关制度安排方面寻找资源丰裕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张文宣(2010)认为资源诅咒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制度设计缺失.赵灵㊁张景华(2008)认为自然资源开采具有外部不经济性,脆弱的自然环境状况不仅阻碍了地区潜在优势的发挥,而且环境恶化促使资本外流,也不利于吸引外资,从而陷入资源诅咒.张亮亮(2009)认为矿产资源型产业(一般是重化工业)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给后期发展带来巨大成本的同时也丧失了环境方面的比较优势,阻碍经济增长.贾会娟㊁赵春霞(2010)指出在资源接近枯竭时,容易引发环境㊁失业和社会问题,阻碍经济发展.邵帅㊁齐中英(2009)以R o m e r的R&D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资源输出型地区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李栋华㊁王霄(2010)认为资源诅咒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短期收益带来的机会主义对创新的抑制,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造成产业和经济可持续能力减弱.二㊁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资源诅咒效应分析我们认为,资源诅咒是指资源丰裕国家或地区资源的开发没有带来本国或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是从总体上陷入了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鉴于不同省区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很难全面分析所有资源丰裕省区的资源诅咒效应,我们选取资源丰裕度和近10年来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分析的典型区域.我们采用徐康宁㊁韩剑(2005)建立的以能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R A I),其具体的计算方式是根据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给予三种资源相应的权重,计算各省的资源丰裕指数(R A I).基于本文研究时间维度为2000~2009年,因此对此区间三种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取均值,得到煤炭㊁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为71ʒ16ʒ3,由此得出R A I计算公式为R A I=c o a l i/c o a lˑ71+o i l i/o i lˑ16+g a s i/g a sˑ3i=1,2,3, 26(i为省㊁市㊁自治区数,不包括北京㊁天津㊁上海㊁重庆和西藏自治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选取2000~2009年为时间维度,分析各省区R A I与其他指标的比较,为了使比较更为合理,各指标数值均取10年的平均值,略显遗憾的是,只取了简单平均数,没有考虑到各年的权数问题,但由于采用的计量方式是相同的,所以对于分析的结论影响不大;考虑到北京㊁天津㊁重庆㊁上海和西藏自治区资源存量问题,在资源丰裕度的计算中没有包含这5个省区,因此也不包含在本文的分析之中;由于各地区物价基本相同,所以在一些指标的计算中忽略了价格的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我们选取了4类7个指标,即:以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指标表示经济增长;以失业率指标表示社会稳定程度;以城镇和农村收入㊁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和平均医疗床位数指标表示民生状况;以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人力资本状况.将这些指标与资源丰裕度指数(R A I)进行比较,分析资源诅咒效应.(一)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58«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4期我们以横轴表示R A I,离远点越远表明资源丰裕度越高;以纵轴表示各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资源丰裕的省区依次为山西(18 91)㊁内蒙古(14 70)㊁陕西(9 7)㊁河南(6 62)㊁山东(5 87)和新疆(5 44);1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前5位的是内蒙古(16 4)㊁江苏(13)㊁山东(12 9)㊁广东(12 4)和浙江(12 3)与吉林(12 3).如果仅仅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作为资源丰裕区域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不存在资源诅咒,但山西省和黑龙江省却明显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困境,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㊀㊀图1㊀各省区R A I 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散点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二)资源丰裕与民生改善如果说内蒙古通过丰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的话,那么,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内蒙古民生改善如何?如果资源的开发没有带来民生的改善,从另一个侧面就说明内蒙古可能从民生的角度陷入了资源诅咒,从而也意味着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破解资源诅咒.尽管本文选取的指标不够全面,但也一定程度涵盖了收入㊁住房和医疗几个重要的民生指标.㊀图2㊀各省区R A I 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散点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从各省区R A I 与城镇居民10年平均收入的散点图可以看出,2000~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靠前的仍然是浙江㊁广东㊁江苏㊁福建等资源匮乏的省份,而山西㊁内蒙古两个资源大省处于中等水平.尤其就内蒙古而言,10年平均16 4%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收入同等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率平均仅为0 36,这意味着经济每增长1%,收入仅增长0 36%.㊀㊀图3㊀各省区R A I 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散点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从各省区R A I 与农村居民10年平均收入的散点图可以看出,2000~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名靠前的仍然是浙江㊁江苏㊁广东㊁福建等资源匮乏的省份,资源丰裕省份只有山东和辽宁比较靠前.而山西㊁内蒙古两个资源大省仍然处于中等水平.从内蒙古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率平均仅为0 38,略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率,意味着经济每增长1%,收入仅增长0 38%.㊀㊀图4㊀各省区R A I 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散点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从各省区R A I 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散点图来看,2000~2009年平均失业率靠前的省区依次为辽宁㊁黑龙江㊁宁夏㊁四川㊁湖南㊁湖北㊁内蒙古㊁安徽.资源型省区占据其中5席.内蒙古相对较高的失业增长率说明过多依赖重化工业发展不利于失业问题的解决.从各省区R A I 与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于一些省份在一些年份城镇住房面积资料的缺失,这里没有分析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的比较来看,2000~2009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0年均值中,浙江省遥遥领先,高达54 1平方米/人;排名第二的是福建(39 56平方米/人),江苏㊁湖南㊁湖北分列3~5位,内蒙古排在倒数第三位.说明内蒙古农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住房问题并没有在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好的解决.68㊀㊀图5㊀各省区R A I 与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散点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㊀㊀图6㊀各省区R A I 与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散点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㊀㊀图7㊀各省区R A I 与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散点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从各省区R A I 与每万人医疗床位数的比较来看,2000~2009年每万人医疗床位数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辽宁㊁新疆㊁山西㊁吉林㊁黑龙江,其中4个为资源型省份,内蒙古排在第七位.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且仅用医疗床位数来表示医疗条件的话,说明内蒙古在医疗这一关系民生的重要因素方面有所建树.(三)资源丰裕与人力资本提升国内外较多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是 资源诅咒 的重要传导机制.资源丰裕区域人力资本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是否会陷入 资源诅咒 .从各省区R A I 与教育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来看,福建㊁浙江㊁山东排在前三位,内蒙古排在倒数第二位.从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分析,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使内蒙古有陷入 资源诅咒 的风险.为了进一步研究内蒙古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我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 L S )来分析2000~2009年间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协整检验,表明内蒙古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对l n g d p 和l n h c e 进行格兰杰(G r a n g e 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1期和滞后2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人力资本投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在滞后3期之后,人力资本投资增长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也不是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的原因.由此可以推断,内蒙古资源大规模开发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力资本的提升也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力资本的快速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及增长缓慢,会严重增加内蒙古陷入 资源诅咒 的风险.三㊁结论与政策含义狭义的 资源诅咒 描述的是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资源丰裕没有带来经济的增长而是使经济增长陷入困境.从这个定义出发,内蒙古在2000~2009年显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 ,而是相反,带来了 资源祈福.广义 资源诅咒 是指资源丰裕国家或地区资源的开发没有带来本国或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是从总体上陷入了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体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这个定义出发,内蒙古2000~2009年从整体上来看没有陷入资源诅咒 ,但如果发展不当,有陷入 资源诅咒 ㊁偏离可持续发展轨迹的风险.内蒙古伴随着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带来了生态(主要是草原生态㊁水资源等)破坏㊁环境污染等问题,重工业偏好会导致产业相对单一化,寻租㊁收入增长缓慢也会影响经济㊁社会整体良性发展.从资源诅咒传导机制来看,人力资本投资不足㊁制度弱化等都有使内蒙古陷入 资源诅咒 的风险.而避免资源诅咒的最好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㊁资源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参考文献:C o x h e a d ,I .(2006),«国际贸易和自然资源 诅咒 :中国的增长威胁到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了吗?»,«经济学(季刊)»第2期.S a c h s&W a r n e r (2001),"T h e c u r s e o f 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E u r o Gpe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5(4-6):827-838.78 «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4期。
资源诅咒理论

资源诅咒理论“资源诅咒”的经济现象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过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我们的国家十分富有,但人民却很贫困”。
从 17世纪的西班牙,到19和20世纪的俄罗斯,再到二战后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一些海湾产油国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Sachs and Warner,1997)。
相反,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 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瑞士、日本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NIE(New Industry Economics,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却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人们有理由怀疑,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造成对经济增长的“诅咒”?“资源诅咒”的国内外发展“资源诅咒”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uty(1993)的《丰富的资源与经济增长》,其基本涵义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
然而,“资源诅咒”的思想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出现了。
Prebisch 和 Singer 通过实证分析,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解释资源出口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原因。
他们发现,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的国家在面临不断贸易恶化的状况时,不得不出口更多的初级产品以换取更多的工业品,从而大量贸易利益为发达国家所占有。
这一思想被称为“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经济学家对于“资源诅咒”的解释虽多样化,但概括而言,“资源诅咒”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在于丰裕的自然资源通过某种机制“挤出”了其它生产性的组织或经济活动。
日本学者Matsuyama(1992)将整个经济分成农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由于制造业具有“干中学”的性质,如果一国中的制造业被更多体现资源优势的初级产业所挤出,那么该国的经济增长就会下降。
Sachs 和 Warner(1995,1997,1999,2001)提出了“荷兰病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在荷兰病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有三个部门:可贸易的自然资源部门、可贸易的非自然资源部门以及不可贸易的部门,从而建立了Sachs-Warner模型(简称S-W模型),并成为“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的主流模型。
“资源诅咒”理论的兴起与演进

论等 。此外, 还讨论 了国内学者对“ 资源诅咒” 问题的研 究进展和存在 的主要不足。
[ 键 词 ] 资 源 诅 咒 ; 源 禀赋 ; 兰 病 关 资 荷
[ 中图分类号] F6 1 1 0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4 X(0 0 O -0 3 7 0825 2 1 ) l 3 - 0 0
究视野 。9 0年代 之后 , 随着 发 展 中 国家 陷 入 “ 源 诅 资
和煤等 矿产 资源 开 采 中 获得 “ 落 ” 风 收入 来 弥 补 经 济 发展 中资本 不足 的约 束 , 而 推 动 经济 越 过 “ 困陷 从 贫 阱” 顺 利实现 经 济腾 飞 。在 传 统 经 济增 长理 论 指 导 ,
21 00年 1 月 第3 第 1 ( 9 ) 0卷 期 总 9期
西安交 通大 学学 报( 社会科 学版 ) Junl f i nJ o n nvrt( oi c ne) ora o X i t gU iesy Sca Si cs a ao i l e
Jn 0 0 a .2 1
一
、
“ 源诅 咒 ” 论 的 兴起 资 理
资源禀赋 与经济增 长 的关 系 问题 一直 以来都 是经
是对经 济增 长产生促 进作用 , 在很 多情 况 下 , 丰裕 的资
源 禀赋 也 会 对 经 济 增 长 产 生 显 著 的 反 向 阻 碍 作 用 。
19 9 3年 , 国经济学 家奥 蒂 ( u ) 美 A t 首次 将 资源 禀赋 与 y
V 13 ( u o9 ) o.o Sm N .9
“ 资源诅 咒’ 论 的 兴起 与演 进 ’ 理
胡 健 , 焦 兵
(. 1西安财 经学 院 , 陕西 西安 706 ;. 10 22 西北 大学 经济 管理学 院 , 陕西 西安 7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 5
资源诅咒

教育水平意味着人力资本的积累程度, 人力资本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资 源丰富的地区或部门,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 认识,会因为资源的丰富、收入水平的提高 而觉得安全感更强,对将来的忧患意识减弱, 因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减轻。教育的发展 变得落后。
自然资源的突然发现会产生在投资上的挤 出效应,使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向资源部门转 移。新生的资源部门具有较高的边际收益,资 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资本会向资源部门的转移, 相对减少了其他部门的投资,导致竞争力偏弱, 因而拥有资源的经济的增长速度反而落后于没 有资源的经济。
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
原因之一:
资源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 资源丰富地区通常大力支持资源产业的发 展,在资源产业繁荣的同时,忽视了产业 结构的合理性,导致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 发展受到抑制,最终使经济发展出现一系 列问题。在这里以山西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80年 代初,国家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 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在政策 引导和巨大投资的推动下,山西的 煤炭工业繁荣发展,山西煤炭调出 量占全国煤炭市场交易量的2/3。但 是到现在为止,山西的经济在全国 仅仅处于中游水平,丰富的煤炭资 源并没有给山西的经济带来迅猛增 长。其原因为:为了利用自然资源, 必须增大采掘、原料工业等资源产 业的投资,而这些产业的各类产品 的加工链很短,中间产品比例高, 最终消费品比例低,这就挤占了技 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患上 “荷兰病”。
——主要就传导机制分析
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容易使资源丰裕 地区患上“荷兰病”,资源部门的扩张和制 造业的萎缩必将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例如 我国能源大省的产业结构特征就是以采掘和 原料工业为主的工业比重过大,各类产品的 加工链很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 比例低,挤占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最终产 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长期必然 拖累经济的增长,使经济速度减缓,或者是 陷入停滞状态
顶刊译评MichaelRoss:资源诅咒的政治经济学

顶刊译评MichaelRoss:资源诅咒的政治经济学#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的内生增长理论对于索洛增长理论的“趋同过程”和“赶超假说”提出了质疑,大量的实证研究开始比较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Auty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学界对该问题的实证检验大多聚焦于经济学解释,政治学解释和理论缺乏检验。
作者首先总结回顾了关于资源诅咒是否存在的经济学方面的相关检验,对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案例选择、数据解读和模型假设作出了评价。
随后,作者阐释了关于资源诅咒的三个政治解释:认知解释、社会解释、国家中心主义解释,并对Shafer和Karl的两本书中提到的食利国家理论作出了总结和评价。
全文较为系统的总结回顾了学界对资源诅咒问题的相关解释,突显了比较政治领域更加关注方法论的严谨性这一趋势,为之后Ross建立模型检验和发展资源诅咒的政治解释做了良好铺垫。
PS:顶刊译评由政治学评介外文编译团队义务提供,团队坚持分享、翻译学界研究成果,旨在方便大家了解更多的学术资讯,为促进国内政治学特别是比较政治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多多批判指正,期待您在后台给我们公众号留言,或添加政治学评介的官方编辑部微信-政评君(Z-Pjun)。
我们也诚邀志同道合的学友加入我们,共同领略政治学的风采,为学术公益贡献力量。
作者介绍Michael L. Ros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治科学系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石油输出国、内战、民主和性别权利等政治问题。
文章来源Ross, M. L. (199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sourcecurse. World politics, 51(2), 297-322.期刊简介《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创刊于1948年,是国际著名的政治学季刊,向学者开放,邀请对文献做出理论和实证贡献的研究文章,以及与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问题有关的综述文章,2021年影响因子2.605。
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的桂西资源富集区开发——以河池市为例

中 图 分 类 号 :F 0 6 1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1 4 9 4 ( 2 0 1 3 ) 0 2 ~ 0 1 l 6 一 O 5
“ 资源诅 咒”( r e s o u r c e c u r s e ) 是 经 济 发 展 的一 种
属 、 电 力 、化 工 、绿 色 长 寿 食 品 、桑 蚕 丝绸 、旅 游 等
咒’ ,破 解 ‘ 富 饶 的贫 困 ’难 题 。” [ ” 《 国务 院关 于 进 一
步促 进 广 西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若 干 意 》 中将 广 西 划 分 为 “ 北部 湾经济 区” 、 “ 西 江经济 带 ”和 “ 桂 西 资 源 富集 区 ” 三 类 区域 ,资 源 富集 区 对 于 桂 西 自我 发 展 能 力 的提 升 意 义 重 大 。在 此 背 景 下 ,关 于 如 何 规 避 “ 资
意 颁 布 实 施 ,要 求 积 极 实 施 优 势 资 源 开 发 战 略 , 开 发 建 设 桂 西 资 源 富集 区 。 桂 西 北 河 池 市 属 于 桂 西 资 源 富 集 区 的重 要 地 带 ,区域 内 矿 产 、水 能 、旅 游 等 资 源 富 集 。其 中 ,因地 处 环太 平 洋 金 属 成 矿 带 ,是 世 界 上 罕 见 的 多 金 属 共 生 富 矿 区 ,丹 池 矿 带 面 积 达 3 0 0 O 平 方 公 里 ,已发 现矿 种 4 6种 。 已探 明 4 3种 ,保 有 储
自然 资 源 富集 地 区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问题 ,从 而 促 进 资 源
量 8 4 6万 吨 ,价 值 达 7 0 0多亿 美 元 。其 中 锡 矿 9 0 . 5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诅咒理论
“资源诅咒”的经济现象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过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我们的国家十分富有,但人民却很贫困”。
从17 世纪的西班牙,到19 和20 世纪的俄罗斯,再到二战后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一些海湾产油国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Sachs and Warner ,1997)。
相反,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17 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瑞士、日本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NIE(New Industry Economics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却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人们有理由怀疑,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造成对经济增长的“诅咒”?
“资源诅咒”的国内外发展
“资源诅咒”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uty (1993)的《丰富的资源与经济增长》,其基本涵义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
然而,“资源诅咒”的思想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出现了。
Prebisch 和Singer 通过实证分析,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解释资源出口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原因。
他们发现,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的国家在面临不断贸易恶化的状况时,不得不出口更多的初级产品以换取更多的工业品,从而大量贸易利益为发达国家所占有。
这一思想被称为“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
经济学家对于“资源诅咒”的解释虽多样化,但概括而言,“资源诅咒”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在于丰裕的自然资源通过某种机制“挤出”了其它生产性的组织或经济活动。
日本学者Matsuyama(1992)将整个经济分成农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由于制造业具有“干中学”的性质,如果一国中的制造业被更多体现资源优势的初级产业所挤出,那么该国的经济增长就会下降。
Sachs 和Warner (1995,1997,1999,2001)提出了“荷兰病内生经济增
长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在荷兰病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有三个部门:可贸易的自然资源部门、可贸易的非自然资源部门以及不可贸易的部门,从而建立了Sachs-Warner模型(简称S-W模型),并成为“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的主流模型。
该模型认为:自然资源禀赋越大,对不可贸易产品的需求就越大,从而分配给制
造业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就越少。
这导致了制造业的萎缩以及不可贸易部门的扩张。
但是由于初级品的价格低于制造业,再加上许多国家对初级品进口的保护政策,从而导致自然资源丰裕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而出现停滞。
然而,恰恰正是制造业及其具有的正外部效应,才是长时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和必要基础;制造业普遍缺乏、经济活动集中于初级产品生产的资源国也就必然摆脱不了增长乏力的困境。
Sachs 和Warner (2001)进一步检验了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即丰裕的自然资源主要通过挤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活动来阻碍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的间接传导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使得当地居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从而使人们忽视良好的经济管理、社会平等以及有效率的政府机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这也导致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并减弱人们对投资、高级劳动力和推动经济增长策略的需要。
其次,本币升值会损害制造业并且导致出口结构向资源密集型产品倾斜。
结果,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往往会面临制造业和其它非原材料产品出口的减少,而这些产品都具有技术溢出和“干中学”的特征( Sachs et a1.1995 ,1999a;Gylfason 2001 )。
最后,自然资源也会吸引潜在的创新者在资源部门工作从而挤出企业活动和创新行为,造成资金从研发部门向初级产品部门的转移( Sachs and Warner 2001 )。
针对国外的的理论成果,国内学者结合本国实情也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这
里提出如下代表性人物:
徐康宁对与“资源诅咒理论”的研究在国内算是第一人了,并在《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一文中,利用1995-2003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借鉴荷兰病模型方法对采掘业的资本以及劳动力投入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研究中,他们主要用采掘业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比重来表示资源丰裕度, 从而间接研究丰裕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发现采掘业扩张确实导致经济衰退, 这种负面影响主要通过资本转移渠道来实现,同时劳动力转移渠道也起到了抑制经济的作用, 但是显著性要低很多。
同时他们还通过研究山西的典型案例发现, 资源过度开发引起的制造业衰退和制度弱化是导致该省经济衰退的主要传导渠道。
借鉴国外学者的模型使用同样方法做同样类型的研究的学者还有李天籽《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
究》、韩亚芬、孙根年和李琦三人的《资源经济贡献与发展诅咒的互逆关系研究》、 邵帅和齐中英的《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一一基于 “资源诅咒”假说的 实证分析》等。
然而,鲁金萍在《广义“资源诅咒”的理论内涵与实证检验》一文中,提出 了
“广义的资源诅咒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导致经济增长减缓的原因不仅仅是对 自然资源禀赋的研究,而主要是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资 源的快速枯竭所导致的(如下图“广义的资源诅咒理论的模型”)。
并且,梁玉洁 和黄念兵在《资源诅咒还是制度诅咒?》一文中提出“之所以出现所谓资源诅咒 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现资源诅咒地区的经济文化或制度缺陷” 。
“资源诅咒”的成因解释及对策建议
1. “中心-外围”理论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大类国家,一类是西 方
高度工业化国家,即中心国家,一类是没有实现工业化或畸形工业化的外围国 家。
中心与外围存在着严重不平等的交换,中心的发展以损害外围的发展为代价。
其逻辑结论是,只要“中心-外围”结构不改变,或外围国家不脱离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外围国家的发展就没有希望。
2. 贸易条件恶化论
普雷维什和辛格等认为,初级产品基本上都是缺乏收入和需求价格弹性的,
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 其经济结构如果始终停滞于满足初级产品的国际市 场需求,贸易条件将不断恶化, 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将不断 拉资源类型 领域
点状自然费悶石油、煤就、天然『
尊矿
产
资
源
工业以采掘业为主•制 造业菱缩*产业谿构过 于单1 窃源人虽开釆彬成采空 区;排放太鼠的烟尘, 粉尘以及圏体竣弁物 技术木平低,资济和放 利用;各类污染严重 矿产,水,土地资源耗 躅速度加快.畫漓质量 也有明显的下降 贽源洞咒 爆核效应突出;贫富差 距映矿难换社会 矛膚突出;寻租利觸败 氷七流失严車;旳质灾 害频鸚空气,水.土 地鬣源污染严車 经济社会
牛态环境
大,陷入长期的相对贫困之中。
3.产业关联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产业与该国其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很低,无
助于其他部门的成长。
一方面,资源产业的劳动者收入水平低,有效需求不足,压制了本国消费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资源产业所需要的资本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而所生产的初级产品又全部销往国外加工,也压制了本国加工业的发展。
4.“荷兰病”效应
Coren 和Neary 研究了上个世纪60 年代荷兰由于发现巨量天然气并启动大规模开采,最终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国际竞争力的典型现象。
他们将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主要指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他们认为资源的突然发现或价格意外上涨会导致资源转移效应和支出效应,这两种效应的结果最终使得当地制造业衰落、服务业繁荣。
而制造业承担着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甚至培育企业家的使命,一旦制造业衰落,一个国家就失去了长足发展的动力机器。
5.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Sachs 和Warner 还有Gylfason 等人的研究已经证明,在资源丰裕的国家中,初级产品的生产构成了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这些部门并不需要高技能的劳动力,对这些国家来说,扩大教育支出以增加人力资本似乎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个人而言,由于就业领域仍然以初级产品部门为主,接受教育以提高其人力资本的收益并不高,因而个人也缺乏接受教育的激励。
然而,舒尔茨以来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已充分揭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抑制效显然也是“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之一。
6.腐败与寻租行为
寻租理论也被人们用来解释“资源诅咒”。
Korhonen等人的研究认为,导致“资源诅咒” 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制度。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法制不健全、官僚治理能力低下、产权的不安全和模糊等等制度问题,而丰裕的自然资源蕴涵了大量的经济租,这就导致在资源产业内或围绕着产业形成相关的寻租利益集
团。
寻租行为的存在使资源丰裕国家与腐败、官僚化和市场残缺等现象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加重了当地业已存在的制度问题。
而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制度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针对上述解释和传导机制分析,很多学者提出了避免或减轻“资源诅咒” 的方法和对策,主要观点有:
1.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 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3.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4. 改革资源税费政策、
5. 规范资源开采秩序、
6.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管理制度等。
随着近年来产业经济理论的发展,有关对策和建议更多地集中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方面,即资源富集地区的政府应重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加快发展制造业及其它产业,努力改变本地区产业单一的状况;同时,还应鼓励企业重视人才,增加研发投入,追求技术创新,扩大矿业开采技术和设备对外输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