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2、品读心灵中的真情实感(1)李白为什么要喝酒?请在诗中找到答案。
学生可能的答案:A人生得意须尽欢B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诗歌为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本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专题第一篇。
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学生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同一个时期作品,并且二者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诗人慷慨自信的情怀。
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我情感体验,更深入地体会李白的复杂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诗句,从而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吟咏,感悟诗韵。
讨论交流品味词句,揣摩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豪迈乐观的情怀,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品读诗句,从而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案五、教学方法设计:反复吟咏合作探讨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有一个人,他得意时仰天长啸“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他失意时举杯高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他孤独时低头沉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盛唐诗仙李白。
李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PPT展示:《将进酒》)(二)教学目标1、通过美读、悟读感受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2、品读诗句,从而把握诗人复杂的情感。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资料助读]◎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
三人常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精要赏析]◎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表现手法叫________。
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句效果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
参考答案:比兴夸张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请简要分析。
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_______愤激→________。
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
参考答案:欢乐狂放(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
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
参考答案: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1《将进酒》教案姓名:高彩红单位:昌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初步欣赏古诗文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教学重点: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教学难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用具与器材: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我们美丽的昌黎素有“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的美誉,作为昌黎人的你们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现代人怎么劝酒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一杯情,二杯意,三杯才是好兄弟,朝花夕拾杯中酒,愿你好事天天有,做人脚踏实地,喝酒必须一干到底)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大家学过的劝酒有哪些?2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白居易的《劝酒诗》,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板书:将进酒李白二、初读感知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才能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心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学生朗读(带情感的自己发挥),并思考以下问题(见课件)大家觉得读的怎么样?不错,还好。
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明确:“岑夫子、丹丘生”他们是什么关系?明确:就是朋友。
好,李白劝朋友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明确:“杯莫停”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
(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李白怎样饮?明确:“斗酒十千恣欢谑”。
“恣”是什么意思?明确:纵情任意,放纵,3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学习资料专题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资料助读]◎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
三人常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精要赏析]◎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表现手法叫________。
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
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
参考答案:比兴夸张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请简要分析。
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
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_______愤激→________。
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
参考答案:欢乐狂放(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
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
参考答案: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0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二、教学重点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2、背诵全诗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四、教学设想2、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发。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诗歌,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通过诵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注意把握本诗的朗诵情感和节奏,从而更进一步的品味诗歌感情。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诗歌导入《饮中八仙》(杜甫)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板书)将进酒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2、解题,“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联:将子无怒)3、背景介绍:(注释1)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个朋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二)朗读课文1、一学生朗读课文,正字音2、结合课文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人形象A、提问:大胆推测,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依据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明确:形象:大醉,酣睡不起理由:饮酒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饮酒快(将进酒,杯莫停)B、提问:那李白为何要这么狂喝痛饮啊?明确: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聚会(注释1)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C、好友相聚,本是人生快事,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明确:(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离流放时已有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D、可见,作者因“愁”而喝酒,借酒消愁愁更愁,由此而引发感慨。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进酒》117教案教学设计讲

《将进酒》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龙台中学唐倩茜一.教学目标1.学会鉴赏诗歌中经典句子的方法2.品析诗中的经典名句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鉴赏诗歌中经典句子的方法2.品析诗中的经典名句三.教学媒体:电子白板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写的是谁呢?李白。
李白好饮。
杜诗为证“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他是诗仙也是酒仙。
酒与诗一旦结合,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便凝聚成光耀古今的中国“诗酒文化”。
《将进酒》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将进酒》一睹它的光彩。
(二)回顾旧课“将进酒”的涵义“将进酒”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三)诗歌赏析1.看展示的劝酒辞,然后谈谈感受2.大声诵读诗歌,并找出李白的劝酒辞。
(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3.通过劝酒辞看出李白劝朋友怎样喝酒?(纵情,放纵)4.那我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悲壮的,豪放的,激动的,自信的,愤慨的,狂放的,愁苦的)5.这样多样的形象,复杂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也使得这首诗感奔放,气势雄浑,又曲折低回,跌宕起伏,使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可以说每一句都是不朽的经典,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些句子呢?齐读课文,然后写下喜欢的诗句及理由(手法+内容+情感)(同学们自由展示,老师作补充)(四)总结全诗围绕着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愁才是诗人思想的核心。
(五)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在吟咏中再次感受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
请同学配乐朗诵。
(六)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2.自已课下去鉴赏《月下独酌》板书悲:人生易老欢:及时行乐愁←{愤:怀才不遇狂:狂放不羁。
唐宋诗词鉴赏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PPT课件

人生感慨
1、感慨社会:社会浑浊、世风日下、 家国破败、政治腐败……
2、感慨个人:身世坎坷,命途多舛、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人生苦短,
青春易逝、落魄他乡,忧愁幽思……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 斗(dǒu)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 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 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 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
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 的痛楚和不平。
-
26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远景,写山水景象。 把目光远投,只见山岭绵绵,林树 重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 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
-
4
作者回顾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 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他与现实主 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
背景分析
本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距 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 家做客,三人登高饮宴。 本诗可能就是三人饮酒言欢时李白所作的 劝酒词。
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
-
22
“城上高楼接大荒”,
“高”字,写立身高,所见远。作者急不 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 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接”字,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 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 思正茫茫”一句,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 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 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 无边的空间了。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

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诗人把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联系起来思考的方法,体悟诗中词语的含义。
(2)感受诗人的创作风格,识记与诗人和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名篇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是诵读。
读出节奏,读出含蕴,读出相应的人生体验。
(2)贯彻“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搜集相关信息,把握诗人生平、代表作品、创作风格。
(3)在学习中要遵循思考——质疑——讨论——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与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白驹过隙般的有限人生,增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社会、家庭、个人诸多因素造成的人生悲喜剧,促使人们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将进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