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朝读经典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是一本由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德育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该教材包含了多个经典篇目,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以及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如《静夜思》、《春晓》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篇目和古诗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此外,《朝读经典》还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和互动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和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朝读经典》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德育教材,对于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 志高远]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全)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全)
一、诵读《弟子规》信、泛爱众
1、诵读《弟子规》信
2、诵读《弟子规》泛爱众
二、讲解信、泛爱众
三、吟诵重点语句
凡出言信为先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四、讲名人典故
《七擒孟获》《孔子拜师》 《唐太宗闻过则喜》 《曹操割发代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石灰吟》教案
德育目标(宋体,小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谁能说一下石灰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
1.板书:题目,作者,诗文;
2.释题:《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的诗。
二. 小故事:成语两袖清风的来历: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出则悌、谨
1、诵读《弟子规》出则悌
2、诵读《弟子规》谨
二、讲解出则悌、谨
三、吟诵重点语句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容:本学年诵读容为六局部: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展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读为主,辅以讲解局部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志高远]1、学先立志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出色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学习孝道、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2. 《三字经》选段:学习古代常识、历史故事、道德观念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百家姓》选段:学习姓氏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千字文》选段: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二十四孝》选段:学习孝道故事,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朝读经典,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经典作品中,感受作品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情况。

2.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情况,如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 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操的陶冶情况。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了解孝道、尊敬师长等美德。

2. 第二周:《三字经》选段学习,掌握古代常识、历史故事等。

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学习,了解姓氏文化。

4. 第四周:《千字文》选段学习,提高汉字书写和理解能力。

5. 第五周:《二十四孝》选段学习,学习孝道故事。

七、教学活动1. 晨读时间:安排每天晨读时间,让学生朗读经典作品。

2. 课堂讲解:对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语句。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秋浦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字词,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的劳动场景。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学生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法1.板书:秋浦歌2.明确学法:解诗题→知作者→释字词→明诗意→悟诗情三、学习古诗,品读感悟(一)解诗题1.学生质疑2.汇报交流:秋浦:地名歌:歌颂、赞美秋浦歌:歌颂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二)知作者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2.学生介绍李白3.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三)释字词1.学生初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指导朗读古诗。

3.小组内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

4.交流汇报:①乱:到处飞溅②紫烟:冶炼淬火时升腾起的烟,颜色较红,在夜色中带紫。

③报郎:指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冶炼工人。

④动:荡漾⑤寒川:冰冷的河水。

(四)明诗意1.出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字意,试说诗意。

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火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

2.出示“报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字意,试说诗意。

脸膛红彤彤的工人冶炼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五)悟诗情1.播放歌曲《劳动号子》,学生想象诗歌画面。

2.引导学生想象工人劳动的情景。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色冶炼图,赞美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抒发了作者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四、感悟写法,品味诗韵1.学生背诵诗歌。

2.师生共同交流写法、品味诗韵。

①诗歌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你发现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教师小结:诗歌前两句写景,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第一句是全景,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瑰丽多彩。

五年级朝读经典

五年级朝读经典

五年级《朝读经典》第一单元志高远1.学先立志【明】王阳明夫学,莫先于立志。

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2.素业成于志尚【南北朝】颜之推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3.志当存高远【三国】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4.鸿鹄之志【汉】司马迁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第二单元当自强5.自胜者强【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

6.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7.天降大任【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唐】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勾践尝胆【汉】司马迁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第三单元贵以恒10.坚忍不拔【宋】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必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11.一暴十寒【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锲而不舍【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读《山海经》十三首【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第四单元学与思14.学思并重【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博学慎思【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五年级《朝读经典》笃行之。

26朝读经典教案

26朝读经典教案
五一中心小学“双读”教育活动(朝读经典)教案
年级

课题 待人轻以约 授课人 周平
教学目标
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 人
教学重点
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教学难点
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 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讲述将相和的故事。 2、讲述宰相肚里好撑船的故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看注释理解待人轻以约的意思。 四、教师小结: 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对待别人宽厚而简约, 对自己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自己的生活中,正阳与周围的人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朝读经典
第四单元学与思
14.学思并重
(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二)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15.博学慎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16.学思相资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学习并不妨碍思考, 而学习越是广博就思考得越是深远; 正确的思考对于学习很有功效, 而思考遇有困惑会促进更勤奋地钻研学习。

17.于不疑处有疑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读书的目的,在于消除自己的疑问,弄清自己不清楚的地方。

每次读书都能理解自己所获的新知,就说明学习进步了。

在平时自认为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疑问,才说明自己进步了。

18.移居二首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我们一起畅谈过去的事。

有好文章大家共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起分析研究。

第五单元勤自省
19.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20.见贤思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1.反求诸已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
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22.以人为镜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

我时常用这三面镜子提醒自己,防止自己犯错。

现在魏徵去世了,朕失去了一面绝镜子。


23.薄责于人
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

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何暇有工夫责人?
对别人求全责备的人,对自己一定很宽恕;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一定很少责难别
人。

这也是因为没有时间去责备别人。

自责多的人,达到了圣贤的境界,哪里
有闲工夫去责备别人?
第六单元楚史纪
24.筚路蓝缕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住在边远的荆山,乘柴车,穿破衣,住在杂草丛中,跋山涉
水,为天子效力。

25.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毂知之矣。

楚庄王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

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他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臣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

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

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26.问鼎中原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

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27.三户亡秦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

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没能回国,楚人同情他直到如今,楚国的南公说过即使整个楚国只剩几户人家,但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

28.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