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容:本学年诵读容为六局部: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展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读为主,辅以讲解局部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志高远]1、学先立志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出色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设计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设计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设计品鉴经典,享受国学,传承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增加文化底蕴。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五篇,欢迎查阅!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班会教案1第一环节牛刀初试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比方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

也比方有力量的人刚开头工作就表现出才能本环节即所谓必答题。

重在考察大家对国学学问常识的把握。

我们会将预备好的必答题分为5组,由参赛小组按挨次分别在5组题目中进行选择每组中共有7道题目,题目类型以选择题为主。

每个小组选出1名代表,进行答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

在本环节中,小组代表可以询问本小组其他同学,或者选择请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环节结束后,将会有特约嘉宾对答错的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

依据各小组答题得分状况,公布成果和第一环节名次状况其次环节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奇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悟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后用“高山流水”比方知音或知己。

本环节即谁来比划谁来猜。

在国学学问积累的基础上考验大家描述力量以及队友之间的默契程度。

本环节将会有3种难度可供选择。

即10分题20分题和30分题,每个分值的题目均为10个但难度不同,选择挨次按第一环节后名次倒序进行,即分数落后的小组先行选择,然后依次进行。

竞赛需要2名参赛队员完成,A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描述,描述中不能使用口型,假如描述中消失屏幕上相同字即视为无效,下面的组员原则上不能进行提示和干扰。

规定时间为1分半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每组答题状况进行计分【如10分题,猜对一道得1分,20分题猜对一个得2分。

】第三环节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

朝读经典好学三喻教案周萍

朝读经典好学三喻教案周萍
武汉市育才家园小学(朝读经典)教案设计
课题
好学三喻
备课教师
周萍
教学
目的
1理解意思
2能够背诵
教学
准备
图片,相关故事




一、简介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注释。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意思“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作业设ຫໍສະໝຸດ 计背诵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解了意思,知道了要从小好好学习;再进行诵读,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翻译: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
2、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的意思“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意思“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
4、补充。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
三、理解诵读。
板书设计
好学三喻

五年级校本阅读教案

五年级校本阅读教案

五年级校本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学会如何快速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2.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技巧讲解:如何快速阅读、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等。

2. 经典文学作品选读:选取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讨论。

3. 阅读扩展:提供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文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三、教学步骤:
1. 阅读技巧讲解:老师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 经典文学作品选读:老师选取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3. 阅读扩展:老师提供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文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巩固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阅读报告: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报告,评估学生对所读作品的理解程度。

3. 词汇测试:定期进行词汇测试,评估学生的词汇量增长情况。

以上是一份五年级校本阅读教案的大致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

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

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

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讲:孝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朝读经典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2016秋三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 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 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中华源2、九州同3、人文兴4、立诚信5、谨守时6、恕之道三、教学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1. 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 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 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必读书目1、《语文经典读本》2、《爱的教育》3、《稻草人》4、《宝葫芦的秘密》(二)选读书目1、杨红樱系列2、《周恩来》3、《雷锋的故事》4、《岳飞传》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6、《中国节日故事》7、《中华美德故事》1、始祖神话、作者简介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

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

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

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扌专tu <n :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
学期目标制定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
教学计划表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3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学设计 3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1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第四单元:学与思]14、学思并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展示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

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交流讨论15、博学慎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五、拓展延伸1、阅读《见微知著》2、谈感受16、学思相资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述《学亦》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

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 志高远]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

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

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

”驴愕然:什么是目标?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萧伯纳曾言:“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

”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

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4、鸿鹄之志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介绍陈涉大泽乡起义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二、研读诗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五、拓展延伸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2、谈感受第一单元《志高远》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2、懂得我们要志存高远,勤奋学习。

教学过程: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高远的志向与成就伟大的事业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1)、把故事《蜀之二僧》讲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2)、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为民族复兴奋发图强,好人民利益建功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敬业学子应有的境界和胸襟。

请在班级开展调查活动,把同学们的志向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讨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第二单元: 当自强]5. 自胜者强6. 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代先贤都强调要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自胜者强》1.老师范读一遍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四,朗读和理解古文《自强不息》五,积累古诗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7.天将大任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孟子的《天将大任》,从中体会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老师范读。

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24文意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什么是自强?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2)自强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阅读《五羖大夫》2、谈感受8、老当益壮,穷当益坚9、勾践尝胆【教学内容】: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P26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P29【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古文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9《勾践尝胆》。

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马援不服老》P282、了解《自强新政》第二单元《当自强》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体现。

请你想一想,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1)詹天佑先生说:''各有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请你写出三位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的英雄前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我们.在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敢于直面困难和战胜困难意味着成长。

请列举同学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事例。

如:(1)成铭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同桌太棒了.....[第三单元贵以恒]10 坚忍不拔11 一暴十寒【教学内容】:1、《坚忍不拔》P352、《一暴十寒》P38【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故事《铁杵磨成针》,引出:“古之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暴十寒》。

三、拓展延伸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故事链接】: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37第12课:锲而不舍【教学内容】:《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P4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懂得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优秀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

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42文意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有遇到困难会逃避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锲而不舍金石为开【案例链接】:1、故事《耿恭凿井》P432、案例分析: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第13课:读《山海经》十三首〔晋〕陶渊明——贵以恒篇(4)【教学内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P4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

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4、师小结: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去践行,那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精卫刑天一一坚持不懈第三单元《贵以恒》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2、懂得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