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朝读经典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朝读经典,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周:《三字经》选段2.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3. 第三周:《千字文》选段4. 第四周:《大学》选段5. 第五周:《中庸》选段三、教学方法:1. 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2. 讲解:对经典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引导学生就经典中的故事和道德观念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4. 实践: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

2. 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经典故事和道德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日常行为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是否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材》2. 辅助材料:经典故事绘本、相关视频资料、课堂活动道具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对经典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三字经》选段,了解经典背景,进行朗读和讲解。

2.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第三周:学习《千字文》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结合相关绘本进行教学。

4. 第四周:学习《大学》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 第五周:学习《中庸》选段,进行朗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将经典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九、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 志高远]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第一单元孝悌先教学目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孝悌为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

课文讲了什么?7、全班交流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②课文提到了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孩子,黄香和孔融。

他们的经典孝顺故事感动所有人。

(三)学习课文,自读自悟1、播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视频。

2、看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3、全班交流4、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三字经》的开头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三字经》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三字经》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家庭礼仪。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弟子规》的开头部分:“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见闻。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弟子规》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编写目的。

2. 《百家姓》中的部分姓氏及其含义。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编写目的,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1反哺跪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二、研读诗文反哺跪乳《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

四、小结拓展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交流讨论。

2游子吟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从中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

二、研读诗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母亲为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将衣服缝的严实紧密,担心孩子在外迟不归家,谁说孩子小草般微小的孝心,能报答的了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呢?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谈谈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2、你要做个怎样的孩子,去报答父母;五、拓展延伸1、阅读《深明大义的徐母》2、谈感受3孟母三迁教学目标: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孟母三迁《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二、不能拒绝的原因1、教师:前几天,小丁交了几个新朋友。

他们经常到学校附近来等小丁,今天带他到这里玩,明天带他去那里玩。

你瞧,他们又来了。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迁”的道理。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学习孝道、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2. 《三字经》选段:学习古代常识、历史故事、道德观念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百家姓》选段:学习姓氏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千字文》选段: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二十四孝》选段:学习孝道故事,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朝读经典,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经典作品中,感受作品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情况。

2.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情况,如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 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操的陶冶情况。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了解孝道、尊敬师长等美德。

2. 第二周:《三字经》选段学习,掌握古代常识、历史故事等。

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学习,了解姓氏文化。

4. 第四周:《千字文》选段学习,提高汉字书写和理解能力。

5. 第五周:《二十四孝》选段学习,学习孝道故事。

七、教学活动1. 晨读时间:安排每天晨读时间,让学生朗读经典作品。

2. 课堂讲解:对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语句。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

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

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第三单元:人文兴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起和初兴,感受中华文化的恒久力量和无穷魅力。

第十课:化成天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词语解释:时变:时间时令的变化,泛指自然规律。

文章大意: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分布与运行,来了解时序变化的规律;观察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然后教化天下的百姓。

第十一课:人文初祖辟中国,始三皇,皇帝尧舜垂衣裳。

词语解释:垂衣裳:垂衣拱手,形容无为而治。

衣裳:衣服,古时上曰衣,下曰裳。

文章大意:中国历史,传说开始于三皇时期,到了黄帝、尧帝、舜帝时,才确定了衣服制度,文明初兴。

知识拓展: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

从那时候起,我们的祖先从蒙昧走向开化,新的历史纪元从此开启。

第十二课:五伦讲洪水平,五伦讲,黎民于变愚变良。

词语解释:五伦: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际关系。

文章大意:大禹治水成功后,中国社会开始讲究人伦道德,百姓被教化,由愚昧变得贤良。

我的启发:讲究长幼尊卑,遵守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十三课:礼乐匡稼穑教,礼乐匡,夏忠商质周文章。

词语解释:稼穑: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

质:质朴,单纯。

文章:这里指礼乐制度。

文章大意:圣人教会人们进行农业劳动,并用礼乐来教化天下人。

夏朝人崇尚忠信,商朝人崇尚朴实,周朝人讲究礼法。

我的启发: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古代人们的文化视野越来越开阔,各种文明交汇融合,社会不断发展前进。

第十四课:百工之事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坐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词语解释:烁金:将金属融化。

凝土:和泥土。

文章大意:各行各业的制造技术,都是圣人的创造发明。

比如,将金属融化,制成锋利的刀;将泥土和在一起,烧制成各种陶器;制作车辆在陆地上行驶;制造舟船在水面上航行。

我的启发: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

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篇: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税司浼仁恰把锷衬埂钡闹匾颍治蟀氩糠中础坝蜗蓝薄熬枨肮选钡挠⒂滦形骱昧似痰妗?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