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朗读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惯;-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经典文学作品选本;- 录音设备;- 课件或教辅材料;- 词汇表。
教学内容第一课:朗读技巧练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嘴唇、舌头和牙齿发音;2. 练音节的发音和组合;3. 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读,研究正确的语调和语速。
第二课:经典童话故事朗读1. 选择一篇经典童话故事,如《小红帽》或《三只小猪》;2. 给学生分发故事文本,让他们自己先默读;3. 老师朗读故事,并让学生一起跟读,注意发音和语调。
第三课:词汇和表达练1. 选取故事中的生词和常用表达;2. 呈现词汇表和例句,并解释词义;3. 让学生跟读并进行口语练。
第四课:经典诗歌朗读1.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如《咏鹅》或《静夜思》;2. 老师先朗读诗歌,然后让学生试着朗读;3.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五课:朗读比赛1. 鼓励学生参加朗读比赛,可以是校内的小规模比赛;2.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经典作品进行朗读,可以是故事、诗歌或儿歌;3. 组织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教学评估- 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阅读交流活动;- 组织朗读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参考资料- 经典童话故事集;- 经典诗歌选集;- 相关课件或教辅材料。
一年级诵读教案范文

教案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推动学生学习发展而制定的计划和指导方案。
以下是一个一年级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诵读出一些简单的短文、诗歌和儿歌。
2.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出句子和段落。
3.学生能够理解一些简单课文和句子的意思。
4.学生能通过诵读来培养对汉字和拼音的认知。
教学内容:1.简单的短文、诗歌和儿歌2.基本的汉字和拼音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汉字和拼音1.打印出一些常用的汉字和对应的拼音,让学生熟悉汉字和拼音的形状和发音。
2.教师示范正确的发音方式,让学生模仿跟读。
第二课:朗读句子和段落1.准备一些简单的句子和段落,例如:“我是一年级的学生。
”、“我喜欢画画。
”等。
2.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跟读。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之间评价和指导。
第三课:诵读儿歌和诗歌1.准备一些简单的儿歌和诗歌,例如《小兔子乖乖》、《春天在哪里》等。
2.教师先诵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跟读。
3.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注意配合动作和节奏。
第四课:诵读短文1.准备一些简短的故事和寓言,例如《小狐狸和小猪》、《小红帽》等。
2.教师朗读,让学生仔细倾听,然后回答问题。
3.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表演,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第五课:巩固综合训练1.将之前学过的汉字、拼音、句子和段落、儿歌和诗歌、短文进行复习和巩固。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拓展表演技巧和展示个人特色。
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和模仿:教师通过身体语言和语音模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音和表达方式。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自信心。
3.情境化教学:教师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创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更好地进行诵读。
4.激励评价: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和肯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诵读中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节奏感等方面。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对朗读表演进行评分和点评。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三字经》的开头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三字经》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三字经》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家庭礼仪。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弟子规》的开头部分:“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见闻。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弟子规》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编写目的。
2. 《百家姓》中的部分姓氏及其含义。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编写目的,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教案目标:1.延续一年级上学期的朝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朝读的习惯和意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和流利度。
3.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1.制作朗读练习材料:包括课文、古诗词、优秀作品等。
2.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图片、小黑板等。
3.教师准备备课资料。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
2.可以采用体操操或齐跑等形式。
二、课前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古代画作或古代文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进行简要交流,询问学生对图片的理解和感受。
三、朗读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篇课文,与学生逐句进行朗读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速和韵律,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四、阅读理解(25分钟)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教师给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等。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朗读和阅读的重要性。
2.教师激励学生继续坚持朝读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或朗诵活动,增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2.学生可以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和流利度。
2.教师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之间互评互助,提供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朝读展开,通过朗读练习和阅读理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出示古代文物和优秀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欣赏《春晓》(唐孟浩然)《静夜思》(唐李白)《悯农》(唐李绅)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画龙点睛》《掩耳盗铃》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小兔子乖乖》《狼和七只小羊》4. 第四单元:传统节日《春节》(唐王之涣)《端午节》(唐杜甫)《中秋节》(宋苏轼)5. 第五单元:美德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王戎不取道旁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美。
2. 教学难点:古诗、成语、民间故事等文化内涵的理解,美德故事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表演、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朗读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规范等。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古诗欣赏(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春晓》、《静夜思》,了解诗歌的韵律美。
第二课时:学习《悯农》,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亡羊补牢》,懂得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学习《画龙点睛》,明白做好事情的细节。
第三课时:学习《掩耳盗铃》,认识自欺欺人的后果。
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老鼠嫁女》,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第二课时:学习《小兔子乖乖》,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第四单元过能改教学目标: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5课时择善而从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
学生谈感受七齐诵三遍背诵一遍第16课时知过即改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诫子书》第17课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颜氏家训》第18课时改过之人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朱子家训》第五单元勤且俭教学目标:理解“勤”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9课时一生之际在于勤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介绍《增广贤文》八知识拓展:“财”字与贝壳第20课时少时须勤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介绍《白兔记.牧牛》八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第21课时物来不易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节用》第22课时训俭示康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轼房梁挂钱》第23课时克勤克俭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季文子以节俭为荣》第六单元赤子心教学目标:理解楚典故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朝读经典教案一年级第8课

《朝读经典》8 读书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知道读书要专心,写字要认真。
待人接物要讲究规矩礼仪。
诵读内容:
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
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
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
译文解释:
读书一定要专心致志,写字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写正楷。
书桌一定要摆放整齐,房间一定要整洁。
见面是要按年龄大小来称呼别人,待人接物一定要讲究规矩礼节
故事导行:
1. 教师讲故事:《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2. 问:从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觉得自己在读书写字方面,我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联系实际:
1. 课上当有同学找你讲话,你该怎么办?
2. 书写时,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课后延伸:
你知道吗?读故事“入学礼”。
一年级的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的国学经典教案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过程设计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孝悌先教学目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孝悌为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
课文讲了什么?7、全班交流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②课文提到了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孩子,黄香和孔融。
他们的经典孝顺故事感动所有人。
(三)学习课文,自读自悟1、播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视频。
2、看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3、全班交流4、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事后弥补,但行孝却是无法弥补的。
很多人总是想等自己挣够了钱,等自己有了时间,再回家去孝敬父母,可是,当你钱挣够了,有时间了,父母却已经不在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5、ppt出示1、2句多种形式诵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同学们,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
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
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
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
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
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
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
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2、说说你的故事,你是怎么对父母的,做到了哪些,哪些没有做到?举例说说。
3、全班交流。
Ppt:当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点小家务时,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想都不想就回答,我还要写作业呢!我没空!找借口不去做事。
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
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
故意惹父母生气。
4、看完课件,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着重谈谈自己的不足。
5、师:同学们,是父母为你们付出的多,还是你们为父母付出的多呢?6、师小结:父母的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孩子得到父母的爱,就如同一株稚嫩的小芽得到了阳光雨露,在爱的天地里,一天天长大;而父母如果得到孩子的爱,那么所有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疲累就会化作一种无比的幸福。
7、学生再次齐读“孝悌为先”,深化理解。
同学们,赶快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吧。
8、ppt出示课文,学生再次恭恭敬敬地齐诵课文。
9、师:同学们,我们用怎样的行动去报答父母呢?具体怎么做?10、全班交流,总结梳理①赶快弄清楚父母平时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②每天吃晚饭时给爸爸妈妈盛饭、夹菜。
③吃饭前主动摆碗筷,饭后主动洗碗。
④为父母倒茶、捶背、按摩。
⑤帮爸爸妈妈晒衣服、收衣服、叠衣服。
⑥主动扫地、倒垃圾。
⑦不与爸爸妈妈顶嘴。
⑧夏天为爸爸妈妈扇扇子。
……11、师生共同诵读课文师小结:同学们,虽然我们和黄香、孔融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对孝顺的理解大体是一样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孝顺父母的心永远不能变,感激父母的心永远不能变。
(五)复习巩固1、指导感情朗读:(1)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加倍关爱下快乐成长,我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亲。
请大家带着对父母的深深的爱,再读一读课文。
(齐读)(2)父母是我们生活的老师,我们应该敬重他们。
请大家恭敬地读一读课文。
(3)全班一起拍手配乐读,读出节奏。
2、练习背诵。
(1)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
(2)指导背诵。
(3)练习背诵。
(4)男女竞背。
(六)总结全文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同学们可以去网上查查。
我们知道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所以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希望大家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配乐诵读全文,背诵全文。
第2课时尊父母教学目标:1、背诵《弟子规——父母呼》,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说到孝敬父母,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黄香”的故事。
同学们,想听吗?2、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心中有什么感受呢?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积累一则孝敬父母,尊敬父母的韵文。
请同学们把手拿起来和我一起来写(板书课题:尊父母,齐读)。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则韵文。
2、刚才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3、咱们读准了这些字音,谁想来试一试?4、看同学们读的这么好,老师的心也痒痒了。
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来读吗?那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来接,怎么样?过渡:读的形式可是多种多样的,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什么形式来诵读这则韵文,待会要展示给同学们看哦。
三、趣味诵读我能行。
1、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一组读得最有韵味。
哪个小组想先来展示。
(1)你们小组想用什么方式诵读?(男女合诵。
)(2)请大家欣赏第一小组的男女合诵。
师小结:这一小组的同学男女合作诵读,读出《弟子规》的韵味。
还有哪一组能超过他们!2、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诵读呢?(打节拍朗诵。
)(1)让我们一起欣赏。
(2)生边拍掌边诵读。
师小结:你们用击掌诵读的方式体现了《尊父母》的节奏美。
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3、其他小组还有没有新招?(乐器伴奏。
)行,快给大家露一手吧!师小结:他们这一组做了精心的准备,连道具都搬上了我们的课堂。
让我们为他们的创意鼓掌。
4、这个小组的同学急不可待了,请他们来表演。
律动诵读。
师小结:原来《弟子规》还可以这样演绎。
5、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配乐唱《尊父母》)师小结:太动听了!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全班唱。
)师过渡:余音袅袅,犹在耳畔,你们今天的表演真让老师大开眼界。
四、释义明理:过渡:今天,也有几位小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他们在尊敬父母方面做的对不对?1、(出示第一幅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的宁宁做的对不对?为什么?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哪句话来劝劝他?2、(依次出现第二、三、四幅图)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做的对吗?为什么?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哪句话来夸夸他们?五、背诵经典我最棒1、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相信在生活中也能做到。
就让《弟子规》成为我们生活的典范,行为的准则,牢牢在谨记在心吧!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背一背,看谁最先会背。
2、指生背。
3、小组背。
(1-2组)4、齐背。
第3课时敬兄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第4课时推己及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一、诗人孟郊简介。
唐代诗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二、《劝学》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三、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四、记忆比赛。
七、《天一阁》——明朝-范钦。
第二单元遵礼仪教学目标: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文章蕴含的道理,背诵文章。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第5课时重礼仪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第6课时习少仪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2、能熟练地朗读、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文章蕴含的道理,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一、徐霞客简介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江苏江阴人。
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