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第一单元孝悌先教学目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孝悌为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

课文讲了什么?7、全班交流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②课文提到了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孩子,黄香和孔融。

他们的经典孝顺故事感动所有人。

(三)学习课文,自读自悟1、播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视频。

2、看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3、全班交流4、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三字经》的开头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三字经》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三字经》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家庭礼仪。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弟子规》的开头部分:“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见闻。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弟子规》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编写目的。

2. 《百家姓》中的部分姓氏及其含义。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编写目的,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教案目标:1.延续一年级上学期的朝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朝读的习惯和意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和流利度。

3.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1.制作朗读练习材料:包括课文、古诗词、优秀作品等。

2.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图片、小黑板等。

3.教师准备备课资料。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

2.可以采用体操操或齐跑等形式。

二、课前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古代画作或古代文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进行简要交流,询问学生对图片的理解和感受。

三、朗读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篇课文,与学生逐句进行朗读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速和韵律,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四、阅读理解(25分钟)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教师给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等。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朗读和阅读的重要性。

2.教师激励学生继续坚持朝读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或朗诵活动,增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2.学生可以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和流利度。

2.教师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之间互评互助,提供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朝读展开,通过朗读练习和阅读理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出示古代文物和优秀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朝读经典好学三喻教案周萍

朝读经典好学三喻教案周萍
武汉市育才家园小学(朝读经典)教案设计
课题
好学三喻
备课教师
周萍
教学
目的
1理解意思
2能够背诵
教学
准备
图片,相关故事




一、简介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注释。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意思“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作业设ຫໍສະໝຸດ 计背诵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解了意思,知道了要从小好好学习;再进行诵读,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翻译: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
2、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的意思“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意思“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
4、补充。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
三、理解诵读。
板书设计
好学三喻

朝读经典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

白马篇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

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①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代出自蓟北门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认“蓟ji、鲍bao、淳、殉、羁ji、殇shang、忱、颅”2、使学生能背诵这首诗词。

3、能结合课后的注释以及解析真确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

教材分析:这首诗脍炙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封建时代衡量臣民忠良行为的准则的诗句,由此可见,诗句所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自然不必细说。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欣赏《春晓》(唐孟浩然)《静夜思》(唐李白)《悯农》(唐李绅)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画龙点睛》《掩耳盗铃》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小兔子乖乖》《狼和七只小羊》4. 第四单元:传统节日《春节》(唐王之涣)《端午节》(唐杜甫)《中秋节》(宋苏轼)5. 第五单元:美德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王戎不取道旁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美。

2. 教学难点:古诗、成语、民间故事等文化内涵的理解,美德故事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表演、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朗读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规范等。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古诗欣赏(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春晓》、《静夜思》,了解诗歌的韵律美。

第二课时:学习《悯农》,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亡羊补牢》,懂得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学习《画龙点睛》,明白做好事情的细节。

第三课时:学习《掩耳盗铃》,认识自欺欺人的后果。

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老鼠嫁女》,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第二课时:学习《小兔子乖乖》,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朝读经典教学实践活动(3篇)

朝读经典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朝读经典”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活动内容1.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了《论语》、《弟子规》、《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

2. 制定朗读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朝读经典课,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体朗读经典文学作品。

3. 朗读形式多样化:采用集体朗读、分组朗读、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 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每学期末举办一次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朗读成果。

5. 开展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组织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内涵,设计朗读环节和活动方案。

2. 课堂实施: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朗读,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活动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朗读技巧、情感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

4. 活动总结:每学期末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为下一学期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效果1. 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阅读量明显增加。

2. 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

3. 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强,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4.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第四单元过能改教学目标: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5课时择善而从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

学生谈感受七齐诵三遍背诵一遍第16课时知过即改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诫子书》第17课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颜氏家训》第18课时改过之人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朱子家训》第五单元勤且俭教学目标:理解“勤”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9课时一生之际在于勤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介绍《增广贤文》八知识拓展:“财”字与贝壳第20课时少时须勤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介绍《白兔记.牧牛》八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第21课时物来不易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节用》第22课时训俭示康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轼房梁挂钱》第23课时克勤克俭一导入新课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季文子以节俭为荣》第六单元赤子心教学目标:理解楚典故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孝悌先教学目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孝悌为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

课文讲了什么?7、全班交流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②课文提到了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孩子,黄香和孔融。

他们的经典孝顺故事感动所有人。

(三)学习课文,自读自悟1、播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视频。

2、看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3、全班交流4、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事后弥补,但行孝却是无法弥补的。

很多人总是想等自己挣够了钱,等自己有了时间,再回家去孝敬父母,可是,当你钱挣够了,有时间了,父母却已经不在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5、ppt出示1、2句多种形式诵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同学们,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

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

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

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

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

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

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

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2、说说你的故事,你是怎么对父母的,做到了哪些,哪些没有做到?举例说说。

3、全班交流。

Ppt:当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点小家务时,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想都不想就回答,我还要写作业呢!我没空!找借口不去做事。

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

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

故意惹父母生气。

4、看完课件,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着重谈谈自己的不足。

5、师:同学们,是父母为你们付出的多,还是你们为父母付出的多呢?6、师小结:父母的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孩子得到父母的爱,就如同一株稚嫩的小芽得到了阳光雨露,在爱的天地里,一天天长大;而父母如果得到孩子的爱,那么所有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疲累就会化作一种无比的幸福。

7、学生再次齐读“孝悌为先”,深化理解。

同学们,赶快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吧。

8、ppt出示课文,学生再次恭恭敬敬地齐诵课文。

9、师:同学们,我们用怎样的行动去报答父母呢?具体怎么做?10、全班交流,总结梳理①赶快弄清楚父母平时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②每天吃晚饭时给爸爸妈妈盛饭、夹菜。

③吃饭前主动摆碗筷,饭后主动洗碗。

④为父母倒茶、捶背、按摩。

⑤帮爸爸妈妈晒衣服、收衣服、叠衣服。

⑥主动扫地、倒垃圾。

⑦不与爸爸妈妈顶嘴。

⑧夏天为爸爸妈妈扇扇子。

……11、师生共同诵读课文师小结:同学们,虽然我们和黄香、孔融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对孝顺的理解大体是一样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孝顺父母的心永远不能变,感激父母的心永远不能变。

(五)复习巩固1、指导感情朗读:(1)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加倍关爱下快乐成长,我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亲。

请大家带着对父母的深深的爱,再读一读课文。

(齐读)(2)父母是我们生活的老师,我们应该敬重他们。

请大家恭敬地读一读课文。

(3)全班一起拍手配乐读,读出节奏。

2、练习背诵。

(1)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

(2)指导背诵。

(3)练习背诵。

(4)男女竞背。

(六)总结全文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同学们可以去网上查查。

我们知道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所以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希望大家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配乐诵读全文,背诵全文。

第2课时尊父母教学目标:1、背诵《弟子规——父母呼》,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说到孝敬父母,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黄香”的故事。

同学们,想听吗?2、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心中有什么感受呢?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积累一则孝敬父母,尊敬父母的韵文。

请同学们把手拿起来和我一起来写(板书课题:尊父母,齐读)。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则韵文。

2、刚才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3、咱们读准了这些字音,谁想来试一试?4、看同学们读的这么好,老师的心也痒痒了。

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来读吗?那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来接,怎么样?过渡:读的形式可是多种多样的,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什么形式来诵读这则韵文,待会要展示给同学们看哦。

三、趣味诵读我能行。

1、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一组读得最有韵味。

哪个小组想先来展示。

(1)你们小组想用什么方式诵读?(男女合诵。

)(2)请大家欣赏第一小组的男女合诵。

师小结:这一小组的同学男女合作诵读,读出《弟子规》的韵味。

还有哪一组能超过他们!2、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诵读呢?(打节拍朗诵。

)(1)让我们一起欣赏。

(2)生边拍掌边诵读。

师小结:你们用击掌诵读的方式体现了《尊父母》的节奏美。

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3、其他小组还有没有新招?(乐器伴奏。

)行,快给大家露一手吧!师小结:他们这一组做了精心的准备,连道具都搬上了我们的课堂。

让我们为他们的创意鼓掌。

4、这个小组的同学急不可待了,请他们来表演。

律动诵读。

师小结:原来《弟子规》还可以这样演绎。

5、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配乐唱《尊父母》)师小结:太动听了!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全班唱。

)师过渡:余音袅袅,犹在耳畔,你们今天的表演真让老师大开眼界。

四、释义明理:过渡:今天,也有几位小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他们在尊敬父母方面做的对不对?1、(出示第一幅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的宁宁做的对不对?为什么?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哪句话来劝劝他?2、(依次出现第二、三、四幅图)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做的对吗?为什么?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哪句话来夸夸他们?五、背诵经典我最棒1、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相信在生活中也能做到。

就让《弟子规》成为我们生活的典范,行为的准则,牢牢在谨记在心吧!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背一背,看谁最先会背。

2、指生背。

3、小组背。

(1-2组)4、齐背。

第3课时敬兄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第4课时推己及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一、诗人孟郊简介。

唐代诗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二、《劝学》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三、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四、记忆比赛。

七、《天一阁》——明朝-范钦。

第二单元遵礼仪教学目标: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文章蕴含的道理,背诵文章。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第5课时重礼仪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第6课时习少仪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2、能熟练地朗读、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文章蕴含的道理,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准备:故事教学过程一、徐霞客简介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江苏江阴人。

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