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推断专题训练

专项训练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推断题)

1、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原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

(1)B、C、H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元素名称),写出由一种氢化物制取CD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Z和M.写出Z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 B C D E的原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

F D E的离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下同)

最高正价最高的是:族序数最大的是:

2、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1)请写出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一定条件下,由X单质与Z单质反应生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_____________;

E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用于还原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______.

(3)仅由X、Z、W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X、Y、Z、W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与参与反应的E的质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4)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用语表示):

(1)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Y与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两种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常温下EY3是气体②EY2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产生

③Y、Z、D的离子半径大小依次减小

(5)

(1)上诉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2)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

(3)各元素名称:A: B: C: D: E: F: G: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推断专题训练

专项训练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推断题) 1、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原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 (1)B、C、H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元素名称),写出由一种氢化物制取CD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Z和M.写出Z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 B C D E的原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 F D E的离子半径顺序(化学符号表示,下同) 最高正价最高的是:族序数最大的是: 2、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1)请写出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一定条件下,由X单质与Z单质反应生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_____________; E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用于还原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______. (3)仅由X、Z、W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X、Y、Z、W 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与参与反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专项练习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训练 1、每组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 (5)铜、金、汞、钠 2、采用交叉分类法,用线把下列物质与其归属的类别连起来: (NH4)2CO3铵盐 (NH4)2SO4钠盐 Na2CO3碳酸盐 Na2SO4硫酸盐 NaHSO4酸式盐 3、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上述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⑤⑧后面; 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 化学式①HCl 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 ⑥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工业上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和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4、CuSO4溶液和Cu(OH)2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分散质的粒子都可以通过滤纸 B、都比较稳定,密封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C、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本质原因是()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胶体有布朗运动 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胶体粒子间相互排斥 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微粒小,不受重力作用 6、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将胶体、溶液、浊液按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7、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下列某种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A、稀硫酸 B、饱和硫酸镁溶液 C、盐酸 D、饱和硫酸铵溶液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40道概要

推断40 **测试试卷 一、推断题 1. (14分)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D是金属单质,L为红褐色沉淀,E为食盐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1)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M溶液中加入过量的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一个由化合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在pH=12的F溶液中逐渐滴入pH=2 CH3COOH至pH=7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6)从K的结晶水合物制备K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7)在J的溶液中加入酸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 2. 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⑶为确定另一种金属离子是否存在,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6. 通常 已知:E能溶于NaOH溶液中;F转化为G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能使溴水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简式:A ;B 。 ? D ; (2)化学方程式:C?→ ?G 。 F?→ 7.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________(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4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中均有化学反应发生。 ①②③ 将铜丝放入氯化将铁钉放入硫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铁溶液中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B.实验②中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3+ >Cu.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FeD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BaCl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在含有3FeCl和232)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SOA.白色沉淀是BaSO和3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FeClFeCl全部被还原为D.23+++23+32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AlFe、Mg、和Fe4.某溶液中有) 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Mg BFeA.32++ Al .CFe D. ++3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2+O +HFeO+2H===Fe2.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B+3-+O NOFe+4H+===Fe+↑+2HNO23.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C+2+O +===Fe+2HFe(OH)2H221 D.向Fe(OH)中加入氢碘酸:3+-2+O +2I===2Fe+I6H2Fe(OH)+6H+223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6.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 的是 ( FeB.A中一定有Fe CA. FeBr溶液D.A一定为AgIC.B为沉淀27.高3+3+中一定有 铁酸钠(Na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42--2--。干法制备

元素推断题整理

元素推断试题专题练习 1、下面给出几道高考试题或高考模拟题中元素周期表推断题的题干描述,请以最快的速度将题目中的各字母所代表的元素推出。 (1)(07武汉)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Z单质和水,X与Y、W可分别形成YX3和XW型共价化合物,YX3极易溶于水。 X Y Z W (2)(08全国II)Q、R、X、Y、Z 为前20 号元素中的五种,Q 的低价氧化物与X 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 与Q 同族,Y 和Z 的离子与Ar 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Q 能分别与Y、Z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且原子序数Y

人教版第一册必修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横行; ③将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的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一纵行。 由此可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主族元素的族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 周期数 = 电子层数。族系数(指主族)= 最外层电子数。 ⑵周期表的结构概括: 练1、A、B、C三种短周期元素,B分别与A和C相邻,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7。则B元素可能是。(答:碳或镁) 练2、根据下列关系,分别指出B元素与A元素的原子序数差。 ①A、B同主族,分别在第三和第四周期,原子序数差为;

②A 、B 同周期,分别在ⅡA 和ⅢA 族,原子序数差为 ; ③A 、B 均在第五周期,分别为ⅢB 和ⅡB ,原子序数差为 ; ④A 、B 同周期,分别在Ⅷ和0族,原子序数差为 ; [答:①8或8;②1或11或25;③9;④10或9或8。]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 二、由原子序数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方法: ⑴根据每个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数〔一(2)、二(8)、三(8)、四(18)、五(18)、六(32)〕的特点,用递减法推出位置数。如推32X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2-2(一)-8(二)-8(三)=14(四),14-10=4(10为过渡元素的种类数),4即为主族族序数。所以35X 处于第四周期第ⅣA 族。 ⑵根据元素原子的序数画出原子结构简图,如35X 的位置: 由可知处于第四周期ⅦA 族。 另外同族上下相邻的两元素的序数相差8(二~三周期)、相差18(三~四~五周期)、相差32(五~六~七周期)等特点也应熟悉。 三、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元素的性质。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并参照已知元素的性质,就可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高一化学专题练习-离子共存专题训练

离子共存专题训练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a2+、HCO3-、Cl-、K+ B. Al3+、AlO2-、HCO3-、Na+ C. Fe2+、NH4+、SO42-、S2- D. Fe3+、SCN-、Na+、CO32- 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C.在c(H+) =10-13mol/L 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 =1的溶液中:K+、Fe2+、Cl-、NO3- 3.(08)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c(H+)=10-12mol·L-1的溶液:K+、Ba2+、Cl-、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4.下列各组离子中,因两种离子互相促进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Na+、Fe2+、NO3- B. Fe3+、Fe2+、SO42-、NO3- C. Na+、OH-、SO42-、H2PO4- D. Al3+、Na+、S2-、SO42- 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3O+、NO3ˉ、Fe2+、Na+ B. Ag+、NO3ˉ、Clˉ、K+、 C. K+、Ba2+、OHˉ、SO42ˉ D. Cu2+、NH4+、Brˉ、OHˉ 6.在pH=2的溶液中,若含有大量的Mg2+、Fe3+、Fe2+和NH4+,则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 SO42- B. ClO- C. NO3- D. CH3COO- 7.(08全国1)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2-4 C.Ca2+、Mg2+、NO-3、HCO-3 D.Na+、Cl-、CO2-3、SO2-3 8.常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 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 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 B.K+、Na+、Cl-、NO3-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10.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是 A.Al3+、CH3C00—、Cl— B.Mg2+、Ba2+、Br— C.Mg2+、Cl—、I— D.Na+、NH4+、Cl— 11.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iO32—B.NH4+、Mg2+、SO42—、Cl― C.Na+、K+、HCO3—、Cl—D.K+、Na+、AlO2—、NO3—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40道

推断40 **测试试卷 、推断题 1. (14分)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D是金属单质,L为红褐色沉淀,E为食盐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的电子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向M溶液中加入过量的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由化合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常温下,在pH=12的F溶液中逐渐滴入pH=2CHC00至pH=7后,所得溶液中离子 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6)从K的结晶水合物制备K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7)在J的溶液中加入酸化H2Q的离子方程式

2. 从以下公共安全事件中,你能得到关于氯气性质的一些什么信息? 马来西亚中部怡保市郊区2010年3月22日下午发生氯气中毒事件,造成近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有16人中毒较重,被送入怡保中央医院治疗。 2004 年4月15日下午,处于主城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16日1时左右,裂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由于附近民居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 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和失踪,3名重伤已脱离生命危险。死 伤人员均为天原化工总厂领导技术人员和职工。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连续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扩散。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若把一根洁净的铜丝,由外焰逐渐深入到内焰,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又由内焰逐渐拉出,又能观察到现象依次写出可能有的化学方程式 4. A —F 6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发生转化 又知烃A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1.16g/L,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的名称:A. ,B ,D. 。 (2)有机物的结构简式:E , F o (3)反应B C的化学方程式是 (4) C D的反应类型属于反应。C + E f F的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5.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K+、Br「、SQ「、CO2「等离子中的全部或其中的几种,现进行以下的连续操作: a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b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c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无 气体放出;再加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试填写下列空白: ⑵上述a—c的操作中,是错误的,理由是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专题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 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除第 1 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 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 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稀有气体结束。 短周期(第1、2、3 周期) 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5、6 周期) 周期表不完全周期(第7 周期) 主族7 个:ⅠA-ⅦA 族:16 个(共18 个纵行)副族7 个:IB- ⅦB 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 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 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1. 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 点燃 4Li + O 2 2Li 2O 2Na + O 2 Na 2O2 2 Na + 2H 2O = 2NaOH + H2↑2K + 2H 2O =2KOH + H2↑ 通式:2R + 2 H 2 O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 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

1.现有A 、B 、C 、D 、E 、F 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D 同主 族,C 、E 同主族,D 、E 、F 同周期。A 、B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A 能分别与B 、C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且A 与C 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液态,A 能分别与E 、F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气体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题中的字母只代表元素代号,与实际元素符号无关): (1)A ~F 六种元素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对应的元素符号,下同)。 (2)A 与B 两种元素组成一种阳离子,该离子的结构式为 。 (3)C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4)E 、F 两种元素中非金属性强的是 ;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化学事 实是 。 (1)Na (2) (3) (4)Cl 酸性:HClO 4>H 2SO 4 或稳定性:HCl >H 2S 等 (只要合理就得2分) 2.X 、Y 、Z 、L 、M 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Y 、Z 、L 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 元素,M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 表示)。 (2)X 与Z 形成的3∶1的化合物A ,它与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B 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该水溶液显 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 (3)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 同一主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 式为 。该元素固体单质与H 2反应生成0.5 mol 气态氢化物时吸收了14.87kJ 的热量,请写出1mol 该物质与氢气化合的热化学方程式 。 (4)用M 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 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 , R 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 。写出阳极生成R 的电极反应 式: ;由R 生成Q 的化学方程 式: 。 (1) Al >C >N >O >H(2分) (2) NH 3+HNO 3===NH 4NO 3(2分) 酸(1分) NH +4+H 2O NH 3·H 2O +H +(2分) (3)H 2SeO 4(2分) Se(s)+H 2(g)===H 2Se(g) ΔH =+29.74kJ·mol -1 (2分) (4) Al -3e -+3HCO - 3===Al(OH)3↓+3CO 2↑(2分) 2Al(OH)3=====△Al 2O 3+3H 2O(2分) 3.W 、X 、Y 、Z 是短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Y 的氧化物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Z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最强的。 (1)W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W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 2H O(g)______(填“强”或“弱”)。 (2)Y 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能同时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写化学式)。 N H H H H +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专项训练 最新

第八讲推断题专项训练 1. 某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为m,最外层电子数为n,且2m=n,该元素气态氢化物中含氢25%,该元素的名称是,m= , n = 。 2. 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同主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是最强的,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A 、B 、C 、D 、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 、A、B、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 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1)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2)画出E的原子结构简图。 (3)写出D的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今有A 、B 、C 、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往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深,若进一步提取,可得一种深红棕色液体,有刺鼻的臭味。B 、C 、D的原子电子层排布均不超过3个电子层。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他们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恰好相等。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是B原子核外电子数的6倍。请回答: (1)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 。 (2)画出A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单质和两种氧化物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5.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式,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外都具有10个电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C、D四种元素,A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单质跟A、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生成A单质,C原子与B原子的电子层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奇数,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其单质为淡黄色固体。 (1)四种元素符号为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二种元素是___________,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种元素中能形成AB型共价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由它们的同位素原子形成的AB型分子共有____________,其中质量数最小的一种分子可用同位素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原子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顺序增大。已知B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则A为,B为,C为,D为 . 8.X、Y、Z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与Y、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由此推出:X是,Y 是,Z 是 .将X的单质投入到Z单质的水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题型归纳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F 无正价,O 一般也无正价) (4)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数|+|负价数|=8 巩固练习 元素的金属性 或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 (A Z 七 主七副 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高一化学专题练习选择题训练

选择题训练(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8小题共32分) 1.实验室的钠着火燃烧时,可用下列哪种物质灭火 A.水B.沙土 C.泡沫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2.下列物质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 A.金刚石、干冰、S02 B.KCI、盐酸、NaOH C.CuS04·5H20、冰、乙醇 D.臭氧、CaC03、铝合金 3.用98%(质量分数)的浓硫酸来配制一定体积的1.0mol·L-1的稀硫酸时,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 A.玻璃棒 B.胶头滴管C.托盘天平 D.容量瓶 4.把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的下列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A.盐酸溶液 B.自来水 c.醋酸溶液 D.氯化钾溶液 5.“纳米材料”(1nm=10-9m)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有以下叙 述:①所得物质一定是溶液,②能全部透过半透膜,③有丁达尔现象,④所得液体可以全部透过滤纸。对所得分散系的上述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加,下列各项中跟卤族元素变化不一致的是 A.单质的熔沸点 B.单质的密度 C.原子的电子层数 D.原子半径 7.根据等电子原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萎层之和也相同,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以下各组微粒结构不相{的是 A.CO和N2 B.03和S03 C.C02和N20 D.N2H4和C2H4 8.从松树中分离出松柏醇,其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它难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 B.它不溶于NaHCo3溶液,但可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C.I 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4molH: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该化合物在溴水中最多能与4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B.由2H和18O所组成的水llg,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为4N A H离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为N A C.1.6gN 2 D.2LO.3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所含硫酸根离子数目为1.8 N A 物质 Na2O NaCl AIF3 A1C13 BCl3 A1203 C02 SiO2 熔点 920 801 1291 190 -107 2073 -57 1723 由以上数据做出的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 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

【走向高考】2016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习题:专题7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第一部分专题七 一、选择题 1.(2015·石家庄一模)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3517Cl2与3717Cl2氧化能力相近,二者互为同位素 B.7834Se与8034Se所含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C.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D.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意在考查考生对同位素、核素概念的理解及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同位素是针对元素而言的,而不是单质,A项错误;7834Se和8034Se是Se的两种核素,二者质子数均为34,前者中子数为44,后者中子数为46,B项正确;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而不是同主族元素的任一含氧酸,C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的金属离子比非金属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同周期非金属离子的半径比金属离子的半径大,D项错误。 答案:B 2.(2015·合肥一模)下列物质性质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②还原性:HI>HBr>HCl③熔沸点:AsH3>PH3>NH3 ④酸性:HNO3>H2CO3>HClO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解能力。 ①非金属性:F>O>S,则热稳定性:HF>H2O>H2S,错误;②非金属性:Cl>Br>I,则还原性:HClAsH3>PH3,错误;④HNO3、H2CO3、HClO中非羟基氧的数目分别为2、1、0,故酸性:HNO3> H2CO3> HClO,正确。本题选B。 答案:B 3.(2015·辽宁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铯的两种核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元素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电子 D.从上到下,第Ⅶ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解析:本题考查元索周期律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的掌握情况。137Cs与133Cs的质子数相同,A项错误;P、S、Cl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现象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 浓硝酸 C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 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3.利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含碘CCl4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CCl4溶剂 B.萃取操作过程 中的放气 C.定量测定化学 反应速率 D.比较KMnO4、Cl2、S的 氧化性 5.分液漏斗中液体为甲、锥形瓶内物质为乙、试剂瓶中液体为丙,利用烧杯内液体吸收尾气。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C Ksp(AgI)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1

●备课资料 1.地球上元素的分布跟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科学家的多次实验发现如下规律: 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多,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偶数原子序数的元素较多,奇数原子序数的元素较少。处于地球表面的元素多数呈现高价,处于岩石深处的元素多数呈现低价;碱金属一般是强烈的亲石元素,主要富集于岩石圈的最上部;熔点、离子半径相近的元素往往共生在一起,同处于一种矿石中。 有的科学家把元素周期表中性质相似的元素分为10个区域,并认为同一区域的元素往往是伴生矿。这对探矿具有指导作用。 2.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1834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西部的托波尔斯克,是俄罗斯和蒙古人的后裔,是一个大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受母亲的喜爱。 门捷列夫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校长,因患病而不能工作,这样,全家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他母亲身上。他的母亲是一位富有科学精神的顽强而又伟大的女性。她开了一个玻璃厂,由于经营有方,收益足以维持全家美满的生活。 在门捷列夫的生活中,有一个对其影响很大的人叫巴萨尔金,是门捷列夫的姐夫。他是“十二月党人”,因反沙皇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他很有学问,经常给门捷列夫上课,教他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历史。门捷列夫从巴萨尔金那里学习了很多知识。 门捷列夫17岁那年,他母亲的玻璃厂被一场大火烧成平地,紧接着父亲去世。他57岁的母亲带着两个最小的孩子奔波千里,到了莫斯科。为了培养门捷列夫成才,她四处求人,希望把儿子送进大学读书。最后,在门捷列夫父亲的好友——中央师范学院院长普列特诺夫的帮助下,门捷列夫进入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并且获得了公费的资格。 在门捷列夫进入大学学习后第三个月,他的母亲因一生的劳苦和千里奔波积劳成疾,离开了人间。她在尚存一息时说:“唯一的安慰是门捷列夫终于获得了一个受教育的机会。”她在将去世的弥留之际,曾嘱咐她的孩子说,不要有不现实的妄想,要努力工作,不要说空话,要专心耐心地去探索科学真理。 门捷列夫对慈母的去世,十分悲痛。他在大学里很少说话,总是苦读到深夜,希望用优异的成绩告慰他母亲的在天之灵。一直到门捷列夫成名之后,仍念念不忘他慈母的一片深情,他把母亲的临终遗言视为神圣。 门捷列夫师范学院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后,他又去巴黎学习了三年,还到德国本生那里研究过一段时间。1861年他返回彼得堡,获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工业学院及彼得堡大学担任教授。 1869年3月,门捷列夫向俄国化学会提交一篇论文,题目是《元素特性与原子量的关系》,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给出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把当时的化学元素排列成6个周期,他在按原子量大小排列各种元素时,注意到元素系列并不完整,还有许多化学元素应当存在,但当时却没有被发现,于是他在周期表中留下了4个“空位”。他认为,这些空位应当由新发现的元素去充填。 门捷列夫以大智大勇预言了尚未发现的元素,特别是对镓、钪、锗的预言,十分准确,使后来的发现者感到非常惊奇。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比前人的更加完备,更加有实验基础。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曾著《化学原理》一书,此书使他荣获英国捷米多夫奖金。这本书写得很奇特,注释比正文要多,这种写作风格对俄国化学著作的影响十分深远。 门捷列夫对历史上的科学巨人十分尊敬,他的房间里挂着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