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课件-清华大学 (8)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力学加传热学绪论-PPT资料23页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力学加传热学绪论-PPT资料23页

30.11.2019
21
热工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热工基础是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技 术基础知识,是21世纪工科各类专业人才工 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源、动力类 专业学生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工程热力学与 传热学之外,热工基础课程应该是机械类、 交通运输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土建类、 材料类、化工与制药类、轻工纺织食品类、 环境与安全类等各类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 一门技术基础课。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60
30.11.2019
1970
1980
1991
1997
中国 世界先进
10
3)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调查,
我国57%的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超标; 48个大中城市空气中的SO2浓度超标; 82%城市出现过酸雨;
我国的CO2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占 世界总排放量的13.6%。
13
据统计,目前通过热能形式利用的能源在我 国占总能源利用的90%以上,世界其它各国平均 也超过85%。由此可见,在能量转换与利用过程 中,热能不仅是最常见的形式,而且具有特殊重 要的作用。热能的有效利用对于解决我国的能源 问题乃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0.11.2019
14
热能利用的基本方式
我国大陆地区年总发电量 2.5 亿千瓦, 人均 0.2 千瓦/(人·年);台湾地区人均 1.0千瓦/ (人·年);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6 千瓦/人·年) 。
30.11.2019
7
2)能源开发利用设备和技术落后,能源利 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我国能源的终端利用效率为32 % ~33%;

清华大学传热学课件48-传热学-0

清华大学传热学课件48-传热学-0

T
— 黑体表面的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 K
实际物体辐射能力:低于同温度黑体
— 实际物体表面的发射率(黑度),0~1;
与物体的种类、表面状况和温度有关 (Emissivity)
E bT
4
W m
2
§0-3 传热过程简介
● 传热过程:两(冷热)流体间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的换热 ● 传热过程通常由导热、热对流、热辐射组合形成
t



热导率(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 Φ t W Φ A A t
—— 具有单位温度差(1K)的单位厚度的物体(1m), 在它的单位面积上(1m2)、每单位时间(1s)的导热量(J) 热导率表示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物性参数;实验确定
传热学发展史
• 传热学是在18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的工业革
命使生产力空前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 传热学的发展史实际就是:导热、对流、热
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发展史
• 导热、对流早为人们所认识,而热辐射是在 1803年才确认的
参见《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编著
Rh 1 (hA) [ C W ]

rh 1 h [m C W ]
2
Thermal resistance for convection
三、热辐射(Thermal radiation)
● 定义:物体转化本身的热力学能向外发射辐
射能的现象;凡物体都具有辐射能力 ●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若物体的种 类不同、表面状况不同,其辐射能力不同
傅里叶定律的由来
• 傅里叶(J.B.J. Fourier)从“傅里叶定律”和 能量守恒定律推出的导热微分方程是导热问 题正确的数学描述;研究导热问题的基础 • 所提出的采用无穷级数表示理论解的方法 开辟了数学求解的新途径 • 傅里叶(J.B.J. Fourier)被公认为导热理 论的奠基人

传热学课件课件

传热学课件课件
传热学课件课件
A dt
dx
(1-1)
式中 是比例系数,称为热导率,又称导
热系数,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
升高的方向相反。
传热学课件课件
传热学课件课件
传热学课件课件
❖ ( 2 )导电固体:其中有许多自由电子, 它们在晶格之间像气体分子那样运动。自 由电子的运动在导电固体的导热中起主导 作用。
❖ ( 3 )非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 的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来实现的,即原子、 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
传热学课件课件
❖( 4 )液体的导热机理:存在两种不同的 观点:第一种观点类似于气体,只是复杂些, 因液体分子的间距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 碰撞的影响比气体大;第二种观点类似于非 导电固体,主要依靠弹性波(晶格的振动, 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产生的) 的作用。
传热学课件课件
(2) 特别是在下列技术领域大量存在传热问题
动力、化工、制冷、建筑、机械制造、新 能源、微电子、核能、航空航天、微机电 系统(MEMS)、新材料、军事科学与技 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传热学课件课件
(3) 几个特殊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a 航空航天:高温叶片气膜冷却与发汗冷 却;火箭推力室的再生冷却与发汗冷却; 卫星与空间站热控制;空间飞行器重返大 气层冷却;超高音速飞行器(Ma=10)冷 却;核热火箭、电火箭;微型火箭(电火 箭、化学火箭);太阳能高空无人飞机
的热传递过程属稳态传热过程;而在启动、停
机、工况改变时的传热过程则属 非稳态传热
过程。
传热学课件课件
二、讲授传热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 、传热学是热工系列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之一,是建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 否能够熟练掌握课程的内容,直接影响到 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清华大学热工基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第十一章-PPT精品文档

清华大学热工基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第十一章-PPT精品文档


Gd

0
Gd
0

Gd


0
Gd


0
Gd
3
类、温度和表面状况,是波长的函数。 ,不仅取决于物体的性质,还与投射辐射能的波 , 长分布有关。 ( 2 )固体和液体对辐射能的吸收和反射基本上属 于表面效应 : 金属的表面层厚度小于 1m ;绝大多数 非金属的表面层厚度小于1mm。 (3)对于固体和液体, 。 0 , 1
E E d b b 1 2
1
2
d d b b E E
9
Hale Waihona Puke 定向辐射力与辐射力之间的关系:
E
2
Ed
定向辐射力与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
E L o s c
辐射力与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
E
2
L c o s d
10
11-2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1.普朗克(Planck)定律 2.斯忒藩-玻耳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3.兰贝特(Lambert)定律
注意: , (1) , 属于物体的辐射特性,取决于物体的种
镜反射与漫反射:
产生何种反射决于物体表 面的粗糙程度和投射辐射能 的波长 。
4
2. 灰体与黑体
灰体: 光谱辐射特性不随波长而变化的假想物体,即 , , 分别等于常数。



0
G d
0

G d
G G

G G
G 透射比 G 1
G G
如果投入辐射是某一波长的辐射能G ,则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热传导与对流传热共 同起作用; (3)湍流区:
充满漩涡,混合很好, 对流为主,热阻小,温差 小。
第32页/共74页
传热学基本知识
4、对流换热方程
热对流
对流传热计算公式—牛顿冷却定律
Q At
Q A
t 1
t R
一侧对流传热推动力 一侧对流传热热阻
t (t1 t2 )
一般为传热壁面的温度与流体主体的平均温度之差。
度 再
差 乘
⊿以t温均度是t 差先修按正逆系流数计

对数平均 ,即


t均 t t逆
第18页/共74页
第19页/共74页
③错流和折流时的平均温度差
各种流动情况下的温度差修正系数,可以根据
两个参数查图
R T1 T2 热流体的温降 t2 t1 冷流体的温升
P t2 t1 T1 t1
冷流体的温升 两流体的最初温差
3)流体的物理性质对给热系数的影响 导热系数、比热容c、密度越大,动力粘度越小,对流传 热系数越大
第34页/共74页
传热学基本知识
热对流
2)流体有相变发生时
蒸汽的冷凝 液体的沸腾
膜状冷凝 滴状冷凝(传热系数大)
自然对流
泡状沸腾或泡核沸腾(传热系数大)
膜状沸腾
第35页/共74页
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现2场.测采得用流经体的验流数量据,由流体在换热器进出口的状态变化而求得。
表5-2列出了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经验值的大致范围。
3.计算法
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可利用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导出。对于间壁式换热 器,传热过程的总阻力应等于两个对流传热阻力与一个导热阻力之和。 传热总阻力的倒数就是传热系数。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8)第七章PPT演示文稿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8)第七章PPT演示文稿

并加回热装置,可以增大制冷量。
4
回热式空气压缩制冷装置
1-2为定压预热过程; 2-3为绝热压缩过程; 3-4为定压放热过程; 4-5为定压放热过程; 5-6为绝热膨胀过程; 与无6-回1热为循定环压1吸3’热5过’程6;1相 比, 循环制冷量q2、放热量q1相 等,制冷系数相同,增压比 减小,可采用增压比小、流 量大的叶轮式压缩机和膨胀机,提高制冷量。
5
7-2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优点:工质容易获得、 成本低、无毒安全。
缺点:空气的比热容小,单位质量空气的制 冷量比较小;吸热、放热均在定压下进行,偏离 逆向卡诺循环较大,经济性差。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用低沸点物质(大气压下的沸点低于0℃)作 为工质(制冷剂),利用其在定压下汽化和凝结 时温度不变的特性实现定温放热和定温吸热,可 以大大提高制冷系数;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较大, 因此制冷量大。
1
增压比
3
1 T2 1 T1
1
1
1
在 相 同 的 大 气 温 度 T3 和 冷 藏 室 温
度T1下,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C
T1 T3 T1
1 T3 1
由于
T3 T2
T1
C
降低增压比可以提高制冷系数。但是 愈小,
每一循环压缩机吸入的空气量愈少,制冷量就
愈小。采用流量大的叶轮式压缩机和膨胀机,
水源热泵的开发利用。
11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 q1 q2
T1T4
(T2 T3)(T1T4)
1 T2 T3 1
对于可逆绝热过程1-2及3-4 T 1 T 4
1
1
T2 T1
p2 p1
T3 T4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 由于是稳定传热过程,外墙三个阶段的传热量应当相等, 即:
qqnqqw

▪ 联立①、②、③及④式,可得:
q 1 nt n d t w 1 wR d tnR tw R wtn R twK (tntw)
式中:
K 1 1 1 1d1 RnRRw R
n w
K -墙体的总传热系数。 R -墙体的总传热阻。
,代号“℃”。 换算关系 : T=t+273.16 一般工程计算中:T=t+273
2、热量
▪ 定义:物体吸收或放出热能的多少。 ▪ 热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J,kJ
工程单位制中:cal,kcal
换算关系 :1kcal=4.19kJ
▪ 热量与能量的区别: 我们可以说一个物体含有多少能量,但我们不能说它含有 多少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物体通过热传递 交换热能才谈得上热量。我们可以说一个物体放出多少 热量,吸收多少热量。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教学目标:
➢了解稳定传热的基本概念; ➢理解稳定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基
本概念; ➢了解稳定传热的过程及传热的增强与削弱。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一门学 科。
▪ 本章介绍传热的基本方式,分析导热、热 对流和辐射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稳定传热的基本概念
二、传热的增强与削弱
1、增强传热的基本途径 QKFt
(1)提高传热系数 (2)增大传热面积 (3)增大传热温差
2、增强传热的方法
(1)改变流体的流动状况 (2)改变流体的物性 (3)改变换热表面情况
3、削弱传热的方法
(1)热绝缘 (2)改变表面状况

8传热学-第八章解析PPT课件

8传热学-第八章解析PPT课件

0, 1
1
镜体或白体:
1
透明体:
1
反射又分镜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镜反射
2020年9月28日
漫反射
6
3. 黑体模型及其重要性
黑体: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的物体,包 括所有方向和所有波长。即吸收比等于1的物体(绝对黑 体,简称黑体,black body) 重要性:研究黑体的意义在于,在黑体辐射的基础上, 把实际物体的辐射和黑体辐射相比较,从中找出其与黑 体辐射的偏离,然后确定必要的修正系数
从0到某个波长的波段的黑体辐射能
Eb(0) 0 Ebd
这份能量在黑体辐射力中所占的百分数为:
可查
F b (0 )0E T b 4 d0 c e 1 c ( 2/T T) 1 5 1d (T )f(T )表
f(T)称为黑体辐射函数,表示温度为T 的黑体所发射的辐射能 中在波段(0~)内的辐射能所占的百分数。
第八章 热辐射基本定律和辐射特性
2020年9月28日
能源工程系流的特点
其中,与热传导和热对流的主要区别是b和c
2020年9月28日
2
2. 从电磁波谱的角度描述热辐射的特性
2.1 传播速率与波长、频率间的关系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 fλ= λ/T
式中:f — 频率,s-1; λ— 波长,μm
黑体是一种科学假想的物体,现 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可以 人工制造出近似的人工黑体。
2020年9月28日
黑体模型(动画)
7
§8-2 黑体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基本定律
Stefan-Boltzmann定律(辐射能与温度的关系) Planck定律(辐射能波长分布的规律) Lambert 定律(辐射能按空间方向的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8-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一、热辐射的本质和特点
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发射辐射能是各类物质的固有特性
(Thermal radiation )
辐射采暖、辐射干燥、太阳能利用、炉内辐射等
电磁波谱:
的电磁波属可见光
m µλ76.0~38.0=的电磁波称红外线
m µλ1000~76.0=:无线电波
m µλ1000>:热射线
m µλ100~1.0=太阳辐射主要能量集中在0.2~2 微米波长范围
m
µλ38.0<:紫外线、x 射线、射线等γ
二、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投射辐射G (Irradiation

一部分被吸收;Absorption
一部分被反射;Reflection
还有一部分可能穿透物体
Transmission
—吸收率;Absorptivity αG G G G =++τρα1
=++τραG
G G G =++τραρ—反射率;Reflectivity
τ—透射率; Transmissivity
镜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滑的金属表面、玻璃、塑料等
两种极端情况:
镜反射、漫反射
漫反射:被反射的辐射能均匀分布在各方向
粗糙非金属表面接近于漫反射
Specular reflection
Diffuse reflection
若投射能量是某波长下的(单色)辐射:Spectral 1 =++=++λλλλλλλλλλτρατρα或G G G G 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1
=++τραG G G G =++τρα—光谱吸收率、光谱反射率、光谱透射率
(单色吸收率、单色反射率、单色透射率)
λλλτρα、、是物体表面的辐射特性,与物体的性质、温度及表面状况有关
λλλτρα、、及、、 τρα全波长的特性还与投射能量的波长分布有关
τρα、、气体:对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固体和液体:分子排列非常紧密,投射辐射能在进入物体很小距离内就被全部吸收
1 0=+=ταρ;
气体:对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固体和液体:分子排列非常紧密,投射辐射能在进入物体很小距离内就被全部吸收
1 0=+=ταρ;
如:金属导体:该距离约为1 µm ;非导体:1000 µm
1 0=+=ρατ;
故:对一般固体和液体: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射线的物体白体:能全部反射外来射线的物体
1=α1=ρ透明体:能被外来射线全部透过的物体1
=τ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黑体、白体和透明体;它们只是实际物体热辐射性能的理想模型
煤烟α=0.96;高度磨光的纯金α=0.98
黑体是一个理想的吸收体,它能吸收来自各个方向、各种波长的全部投射能量。

是比较的标准
黑体是一个理想的吸收体,它能吸收来自各个方向、各种波长的全部投射能量。

是比较的标准黑体表面的辐射属于漫辐射;各方向分布均匀
对于黑体:黑体不反射、也不透射,全部被吸收
00 1
===ρτα,;人工黑体:空腔上的小孔接近于黑体
白天从远处看房屋的窗户有黑洞洞的感觉
注意:黑体、白体与黑色物体、白色物体不同颜色是对可见光而言的
黑体、白体及透明体都是对全波长而言的
而可见光只占全波长中的一小部分
故:物体对外来全波长射线的吸收能力的高低,不能凭物体的颜色来判断,白颜色物体(反射的射线在可见光部分呈白色)不一定是白体;黑颜色物体不一定是黑体
例如:雪对可见光是良好的反射体,对肉眼是白色的,但对红外线几乎能全部吸收0.8 985.0==εα;白布和黑布对可见光吸收率不同,但对红外线的吸收率基本相同
玻璃只透过可见光,对的红外线不透明
m µλ3>
2
d d r A Ωn
=
I(
随着温度T 增高,
向短波方向移动
max λ利用光学仪器测得某黑体表面
最大光谱辐射力的波长后,可
以算出该黑体表面的温度
维恩(Wien)位移定律:1891
K
m 6.2897max ⋅=⋅µλT 如:太阳K
2.5795 m 5.0max =∴=T µλT=5800K 时,峰值在可见光范围;太阳所发射的辐射能约44.6%(43%)在可见光范围m 76.0~38.0µλ=T >800K 时,辐射能中明显具有可见光射线随着温度T 的升高,可见光射线增加
T=5800K 时,峰值在可见光
范围;太阳所发射的辐射能
约44.6%(43%)在可见光范围
m
76.0~38.0µλ=T >800K 时,辐射能中明显
具有可见光射线
工业中常见高温一般低于
2000K 属于红外线范围
m
45.1max µλ=红外线:m
µλ1000~76.0=加热炉中铁块升温过程颜色变化:
T<800K 时,主要是红外线,眼睛感觉不到、暗黑;随着温度的升高,铁快颜色变为暗红色、鲜红色、橘黄色、亮白色原因:T 升高可见光增加
这一波段的辐射能占黑体辐射力的百分数
与的函数关系参见下表)0(T b F λ−T λ4
)0()0()()()(122121T
F F E F E b T b T b b b b σλλλλλλ⋅−==−−−

§8-3 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灰体
一、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
实际物体的光谱辐射力Eλ随波长和温度的变化是不规则的,与黑体的E
有区别

相同条件下:Eλ< E bλ
实际物体不是漫辐射表面:各方向上辐射强度不相等
磨光的金属表面:
定值
,≈=θεθD 40~0,
随增大,先迅速增大、
又很快下降并在附近趋于零
D 40>θθεθD 90对于非导电体:,
随增大迅速减小并逐渐在附近趋于零D
60>θθεθD 90内
D 60~0=θ可看作漫辐射体
物体的半球平均发射率与法向发射率的关系:εn ε表面粗糙:n
ε
ε98.0=故:对于大多数工程材料,往往不考虑的变化细节,而近似地认为服从兰贝特定律。

(漫辐射表面)θε对于高度磨光的金属表面:
n εε2.1=对于非导电体:表面光滑:
n εε95.0=
二、实际物体的吸收特性
实际物体的吸收率α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材料的种类、温度及表面性质,还与投入辐射的波长分布有关物体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实际物体的光谱吸收率αλ随波长λ变化;实际物体的αλ是波长λ
的函数即:物体表面的吸收率α与吸收表面和投射表面的性质、温度都有关;它比发射率更复杂
λλ的投入辐射波长为—G λ
λααα==,则若const 在这种条件下,吸收率α只与吸收表面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投射表面无关
三、灰体(Gray surface )
灰体—实际物体的理想化
灰体:假设其光谱发射率ελ(或光谱黑度)和光谱
吸收率αλ与波长无关
自然界中不存在灰体,它是一种假想的物体
实际物体在红外波长范围内可近似看作灰体(在工业高温条件下,多数材料热辐射处于红外线)
对于灰体:
const
const
====λλααε
ε
四、基尔霍夫定律
1859年基尔霍夫(G.R.Kirchhoff )揭示了物体发射辐射的能力与吸收辐射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假设:某物体表面d A 1放置在黑体空腔中;二者处于
热平衡状态(T )
单位时间内、从某给定方向θ、在d λ波长范围内,由黑腔上微表面d A 2 投射到d A 1表面上的能量为:
λ
λd d d d 2,⋅⋅⋅=ΩA I q T b i
α
αd
q
=q
d=

I
五、温室效应例如:白色的纸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仅为0.27;而其黑度则高达0.95.
在工业高温下作为灰体处理的工程材料,其热辐射主要在变化不大的红外线范围内,可见光份额很小;在计算时,对于工业高温下的一般工程材料,可以取
ε
α=λα但是,太阳辐射的射线有43%左右在可见光范围内,由于各种颜色的表面对可见光的吸收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即在可见光范围内,随波长的变化很大;所以,对于太阳辐射ε
α≠λ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