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事故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电动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电动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电动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摘要电动机火灾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可能造成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本文以某公司发生的电动机火灾事故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探讨了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为其他企业避免类似事故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电动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电动机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然而,由于电动机长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摩擦、老化等原因,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一旦发生火灾,不仅可能影响生产和物资损失,还会威胁员工人身安全,甚至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灾难。

因此,对电动机火灾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从根本上提高火灾防范的水平,对于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以某公司发生的电动机火灾事故为例,对火灾事故的原因、防范措施等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事件经过某某电机公司位于某市的郊区,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类电机设备。

2020年某天下午3时30分左右,该公司一台500KW的电动机突然发生火灾。

当时,车间内值班工人发现机器冒烟后立即拨打119报警,并迅速疏散了附近的员工,随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灭火。

由于反应迅速,消防人员先后赶到现场进行灭火,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火扑灭,最终未造成人员死亡。

然而,电动机设备毁坏严重,车间内设备和生产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火灾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由于该公司已经成立多年,一些设备已经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

电动机经过长时间运行后,磨损程度逐渐增加,绝缘材料容易老化变质,可能导致绝缘性能下降,最终引发火灾。

据了解,该台电动机已经使用了超过10年时间,设备老化是导致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设计缺陷另外,该火灾事故的发生与电动机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密切相关,设备采用了较早的设计标准和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关于电机烧坏事故调查报告

关于电机烧坏事故调查报告

关于电机烧坏事故调查报告近日,一起电机烧坏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查明事故原因,本文对该事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一、调查过程据调查,该事故发生在某工厂的一台重载电机上。

当时,电机突然发生烧坏,导致生产线停工。

经过初步检查,发现电机绕组烧毁严重,轴承也出现异常。

为进一步查明事故原因,调查组采集了电机的工作状态、电路连接、保护措施等信息,同时还对电机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

二、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分析,该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负载过重该电机设计负载为1600Kg,但实际工作负载超过了2000Kg,导致电机工作过度,内部温度升高,绕组绝缘失效。

同时,过载还会对轴承和齿轮等零部件造成损伤,加速电机老化。

2. 电气参数异常电机电气部分的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均出现异常,使电机工作不稳定,导致过负载和烧坏。

3. 保护措施不足在该工厂的电机保护措施中,罗茨风机是首要保护元件。

但其工作不稳定,经常出现误动作或失效情况。

加之电机过负载造成电流急剧上升,使保护装置失效,导致电机无法有效保护。

4. 正常维护保养不到位电机长期工作使其部件逐渐老化,需要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但该工厂存在正常维护保养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电机各个部件处于劣化状态。

三、预防措施针对该事故的原因,提出以下预防措施:1. 负载合理匹配必须严格按照电机设计负载来选用负载,不可将工作负载超过电机承载极限。

2. 加强电气部分的检修和维护必须定期检查电气部分的运行是否合理,发现异常及时排除,避免潜在问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3. 做好保护措施罗茨风机作为首要保护元件必须保持平稳运行,保障保护装置按时及时工作,实现对电机的保护。

4. 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对于常规的日常维护保养,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周期进行,保证每个部位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四、总结本报告通过对一起电机烧坏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该公司在电机选型、运行维护以及保护措施方面存在不足,应引起重视。

电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电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电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电机在各种生产设备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电机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使用环境的恶劣性和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电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电机火灾事故对生产设备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对电机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对预防和减少电机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一某工厂的生产车间内安装了一台功率较大的电机,该电机长期高负荷运转,工作环境温度较高。

某天,工厂车间内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火灾是由于电机自身的故障引发的。

经过分析发现,火灾是由于电机绕组内部绝缘老化、短路引起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因过载导致绕组发热,加速了绝缘老化,最终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1、电机绝缘老化电机绝缘老化是电机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电机长期高负荷运转,绕组内部的绝缘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当绝缘老化到一定程度时,绕组内部会出现短路,导致绕组发热,甚至引发火灾。

2、电机过载电机长期高负荷运转,容易导致电机过载。

当电机过载时,绕组内部会出现大量的电磁感应,导致绕组发热,加速绝缘老化的速度,最终引发火灾。

3、工作环境恶劣某些工厂的生产车间环境比较恶劣,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灰尘较多。

这些因素都会加剧电机的老化,增加了电机火灾的风险。

4、维护不及时某些工厂对电机的维护不到位,包括定期清洁、检查、维修等工作,导致电机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增加了电机火灾的风险。

四、预防措施1、加强电机绝缘检测定期对电机绝缘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绝缘老化的情况,及时进行绝缘维修,降低绕组短路的风险。

2、控制电机负荷对电机的负荷进行合理控制,避免电机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减少电机的老化速度,降低电机火灾的风险。

3、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控制车间温度和湿度,定期清洁车间环境,减少灰尘的积累,降低电机老化的速度。

4、加强维护保养加强对电机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降低电机火灾的风险。

电动机事故报告

电动机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关于2010年十一月十四日选厂因真空泵电动机烧毁,影响选厂正常生产的事故。

通过事故分析会后做如下分析:事故经过2010年十一月十四日中午三点三十分,电工组员工王军接到通知,车间二线滤干机真空泵电动机停机,无法开启,王军遂于邵彦波前往车间查看。

车间真空泵电动机(Y200L-6)手触后热感强烈,经摇表检测,三厢绕组对地短路,打开电机前端盖后发现电机相对干燥,确定电动机是在负荷增大的情况下烧毁。

更换电动机后,发现电流仍然超过标准,查看热继电器发现整定电流超高,未对电动机起到保护作用。

钳工班在对真空泵进行检查之后,发现真空泵进水口堵塞,真空泵内有凝结砂块。

经选厂各部门协商后,通知采购部门购买新电动机一台,电动机于十五日中午到达选厂。

在更换真空泵,安装调试电动机后,于当日下午八点正常开机。

事故分析1.热继电器整定电流超高,热继电器对电动机的保护作用失效。

2.滤干机滤布磨损严重应更换,但因计划材料未到而影响更换周期,真空泵因进入铁精粉导致出现凝结砂块。

3.操作人员因安装真空泵进水口水管时因材料相互间隙配合误差较大而未通知钳工处理,接通后因缠绕塑料布堵塞而未及时发现。

4.电工班,钳工班在对设备进行例行巡检时未检查到位。

5.当班员工缺乏对设备运行检查的事故预防能力。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反映了选厂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防范措施及整改意见1.滤干机滤布到达选厂后立即进行更换,以确保真空泵运转时不受铁精粉进入泵体形成砂块的影响。

2.检查其他机械设备的电动机的运转情况,电工组员工要对选厂所有电动机的运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正常开机需要。

3.车间操作人员在安装水管等辅助设施时,配合钳工完成工作。

4. 规范选厂设备巡检制度,全员参与设备巡检。

5. 对选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包括岗位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事故责任及处理意见此次事故共造成选厂二线生产停机计二十八点五小时,对选厂正常生产造成极大影响,为更好的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指标,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做如下处理:1.机械设备负责人李青山,刘长城对选厂设备的巡检,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负主要管理责任,全厂通报批评。

转载机烧电机事故报告2

转载机烧电机事故报告2

转载机烧电机事故报告2
自查报告。

报告编号,2022001。

报告日期,2022年3月15日。

事件描述,在2022年3月10日,我司转载机烧电机事故一起发生,造成了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的严重后果。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为电机过载运行导致烧毁。

自查内容:
1. 设备维护情况,经检查发现,该转载机电机的维护记录不完整,未按照规定的维护周期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

2. 运行情况,据现场工作人员反馈,该转载机在事故发生前曾出现过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但未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3. 操作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对设备的操
作和维护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缺乏对设备运行异常情况的判断能力。

自查结论:
1. 设备维护不到位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对设备维
护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和完善。

2. 运行不稳定情况未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存在管理漏洞,需
要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和报告机制。

3. 操作人员培训需加强,提高其对设备操作和维护知识的掌握
程度,增强其对设备运行异常情况的判断能力。

自查改进措施:
1. 对设备维护制度进行修订,明确维护周期和内容,建立设备
维护记录,确保设备定期检查和保养。

2. 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设立设备运行异常报告制度,
对运行不稳定情况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3.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其对设备
操作和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对设备运行异常情况的判断能力。

自查负责人,XXX。

自查日期,2022年3月15日。

以上报告为自查报告,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生效。

电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电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电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电机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火灾事故,它可能会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电机被广泛应用,因此电机火灾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对电机火灾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案例描述某工厂为了进行生产设备维护和检修,将工厂的一台大型电机停用,并由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在检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发现电机的绝缘电阻存在异常,怀疑电机内部存在故障。

维修人员随即对电机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检查,结果发现电机的绝缘电阻数值严重偏低,远远低于正常范围。

在维修人员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电机绝缘间有明显的漏电现象,说明电机存在严重的绝缘故障。

经过沟通和商议,工厂管理者决定将该电机进行更换,并在更换电机的当天进行正式的维修和维护工作。

在更换电机的当天,维修人员按照流程和标准,将新的电机安装好,并进行了初次启动和调试。

然而,在电机运行调试过程中,突然发生了电机起火的意外事故。

维修人员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将电机周围的燃烧物隔离,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后,很快将火势扑灭,并对发生火灾的电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调查。

最终确定火灾是由电机内部的绝缘故障引起的,并对工厂进行了相关安全隐患的整改。

案例分析根据上述案例的描述,该电机火灾事故是由电机内部的绝缘故障引起的。

电机绝缘故障的发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电机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导致绝缘故障的潜在风险因素。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可以从电机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隐患。

1. 电机设计方面在电机的设计阶段,设计工程师需要充分考虑电机的使用环境、工作条件和负载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和绝缘材料,并设计合理的绝缘结构和保护装置。

然而,有些电机设计并不合理,可能存在着电机内部的绝缘结构存在隐患。

电机烧坏事故分析报告

电机烧坏事故分析报告

关于****电机烧坏的事故分析报告
一、事故时间:年月日,分
二、事故地点:****
三、事故经过:
****电机是****年安装的,总的装了3台****电机,自安装起来至今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年**月**日夜班,值班人员***进入作业现场接班后,对所有使用设备的配电系统、电压显示表、风水管及所有风水管控制闸阀和油器分离罐视油镜油位进行了认真的点检,确认正常后,开始启动(**#、**#、**#)三台**机进行**作业。

***机启动后,***对各台****机的油温、水温、风压、油器分离罐回油进行了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当机子运行到****分左右时,****机突然停机,****立刻对***机进行检查,发现电脑监控板上电机过载指示灯不停闪烁,然后按下****机急停按钮,并关闭电源抽屉柜,关闭进出水闸阀。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KM2接触器没有复位。

****便打电话给班长***,把情况告诉了***。

**月**日,***更换了接触器,然后用万用表对电机进行检查,发现电机2根绕组是短路的,便打电话给****并把情况告诉****,**月**日,****对接触器和电机进行检查,检查结果:KM2接触器烧坏,***电机2根绕组短路并烧坏。

四、事故原因:
1、电机处于过负荷运行,使其电流过大,接触器烧坏无法分开,是其烧坏
的最主要原因。

2、电机长期处于负荷运行状态,电机内部磨损严重。

五、防范措施:
1、对空压机电机分别进行抽心检查。

2、对每台电机安装电流检测仪表。

3、根据相关的规定加强对电机常规检查。

六、责任划分考核:
①主要责任:
②次要责任:
****
年月日。

604电机损坏事故分析报告

604电机损坏事故分析报告

604#电机损坏事故分析报告
一、事故经过:
2014年2月24日中班,马上去现场查看,发现604#电动机有异味,即通知当班经理和电气值班人员去检查,电气值班人员汇报说当时配电室断路器跳闸。

经过电气人员开盖检查判断电机已烧毁。

二、事故原因:
(1)341#泵长时间没有使用,致使电机轴承润滑油脂板结,此次345#压滤机恢复使用后没有及时检查注油。

电动机运行时轴承处于无油状态运转,轴承升温后损坏,最后导致电机绕组烧蚀。

是此次341#电机损坏的客观原因。

(2)机修班注油工作未落实,是导致341#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3)电气班巡查工作未落实,是导致341#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4)压滤车间岗位工巡视工作不认真,是导致341#电机损坏的原因之一。

三、事故处理:
(1)电气班罚款600元。

(2)机修班罚款600元。

(3)压滤车间当班岗位工通报批评。

四、防范措施:
(1)电气班制定电动机检查计划,检查全厂所有电动机轴承润滑和运行状态。

(2)机修班注油工将全厂带有注油孔的电动机轴承按标准进行一次注油工作。

(3)配电室要把电机保护全部投入,并且把整定值调整到额定标准。

杨家村选煤厂
2014.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事故分析报告
2012年6月19日中班,我队煤机司机叶家安在操作煤机期间,因煤墙垮落,砸伤右腿,从而发生一起轻伤事故。

这次事故反映出我队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应变能力等问题。

事后我单位组织相关人员通过现场勘察询问,并经当事人证实得出此次报告如下:
一、事故经过
2012年6月19日20:30时分,工作面煤机运行至31#~40#之间时,煤体高度由3.0m突然陡增至3.8m,煤机前滚筒由31#支架上行割过15m后都未及时打开护帮板,此时,前后滚筒之间的煤体突然垮落,沿着煤机机身滚落飞溅击中后方煤机司机叶家安。

见此情发生,当班班长陈志强立即报告跟班队长王本允,调派人员将伤工送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经医生诊治,各项身体机能正常,休息两到三天即可恢复正常工作。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经过对当事人叶家安、陈志强、王本允等相关人员的询问及对事故现场分析后确认,这是一起由于作业人员思想麻痹,支架操控不及时引起的人生安全轻伤事故。

1、煤机司机叶家安从业素质底、经验匮乏,发现煤体陡增,待煤机煤体陡增进入煤体15m后都及时将支架护帮板打开支护煤墙,造成煤墙垮塌,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跟班班长陈志强未很好的落实、执行本单位制定工作面巡查管理制度,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工作面出现褶曲构造,煤体高度陡增超过支架有效支撑高度,是此次事故产生的次要原因。

4、跟班干部王本允未能及时深入到现场指导工作、排查隐患,管理粗枝大叶是本次事故发生重要原因。

三、防范措施。

1、对于职工加大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力度,安全知识和技能人人理解,人人掌握,举一反三,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2、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勤查隐患、狠抓整改,防患于未然。

四、处理意见。

1、当事人叶家安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基本应变处理的措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其处罚300元人民币。

2、班长陈志强没有认真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对其处罚金200元。

3、跟班干部王本允管理疏忽、监管力度不足。

对其处罚金500元。

4、本单位安全教育力度不足,给予负责人陈大伟、杜爱成各处罚金300。

采煤二队
2012-0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