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及传播特性
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及节目类型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音乐◆音响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播报式◆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邢质斌 329◆张宏民 350◆李瑞英 265◆李修平 343◆罗京 280◆徐俐 340◆宣读式讲述式陈鲁豫陈晓楠新闻报道语言◆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播音语言◆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采编一体化的结果3.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2.音乐节目音乐的作用:◆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填充时间空档3.音响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实况音响的作用(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推荐-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播特点36页 精品

三、音响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可分为实况音响 与音响效果两种。
(一)实况音响
实况 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 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对实况音响而言, 声音的客观存在是其真实感的来源。
在节目中,它主要发挥如下作用:
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 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 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
营造、渲染气氛
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二)--图像
一、文字 画面文字 屏幕文字 图像中文字
二、示意图与图表
(一)示意图 示意图是事物、形态、关系等的简约化形
式,由于它删除了一切无关的细节,使其 意义得以凸显。
(二)图表 图表是以坐标系统形成的结构,用以显示
(一)节目音乐 节目音乐在节目中主要发挥如下作用: 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 度,烘托气氛
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 太奇效果
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 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 填充时间空档
(二)实况音乐
实况音乐与实况语言一样,也有是否有 “现场”之分。
对新闻性节目而言,为了展示某人的演奏 技艺或是某乐器的声音效果,重复采录便 无损其真实性;仪式性音乐、事件现场的 音乐等现场意义很强的实况音乐,则与现 场真实性的表现密切相关,不可采取事后 配音的方式。
(一)新闻播音语言
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 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工作的 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1
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 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 信息形式:规范性语言
2
播报演播室口播新闻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形态。 播报报道词口播新闻也是新闻播音语言的常见形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资料

? 响度(音量):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 的振幅。
2、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来自周围不同的空间位置,
除了声音的音色、音调、响度等声音要素之外,声音还包 括方位感和空间感的信息。 ?声音方位感信息是指能判定声音来自前、后、左、右、上、 下等不同方位的信息。 ?空间感信息指能通过声音强弱的变化,以及渐次反射声、 延时声和混响声的组合,来判断声音产生空间的纵深度的 信息。
声音的特点
?物理性 ?立体感与空间信息 ?心理性
? 声音广播(radio)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是诉诸人类听觉的传播媒介。 声音是广播的唯一媒介。
?声音的特性
? 1、声音的物理性: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其本质上是一种波动,即声 源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
? 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 声音的音色不同。(明亮、暗淡、浑浊、清晰、丰满、干瘪等)
播重要的语言符号之一。 ?按照节目录制的方式来看,大体分为现场录制或直播
的语言,和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与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 现场录制的部分包括: 广播电视记者、主持人在节目演播现场的即兴 串联、提问、评论,参与节目的嘉宾、被访者、节目参与者各种各样 的内容表达。
?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这些现场的声音语言被称为同期声,即与现场画 面同时录制的声音。
然音响、音乐。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作为视听双通道的传播媒介,其语言符号有诉诸
听觉的声音语言和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
?语言符号:抽象音响语言、 文字语言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一)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广播电视传播符号的种类、特点、作用和使用要求等,为学生在后边的专业学习中逐渐培养驾驭广播符号的能力打基础。
(二)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1、语言:语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多种作用;广播电视语言的风格即决定风格的因素;广播电视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2、音响:音响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广播电视音响的种类;音响使用的基本要求。
3、音乐:音乐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广播电视节目音乐于音乐节目的区别;广播电视音乐使用的基本要求。
4、图像:广播电视图像的特性;图像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图像组接。
5、字幕:广播电视字幕的种类及作用;广播电视字幕使用的基本要求。
6、传播符号的综合运用。
【重点】语言、音响、音乐、图像、字幕的种类及作用;声音与图像的搭配关系。
第一节声音(4学时)一、声音的性能1、物理性能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
它是发声体的振动所产生的一种波(即声波),借助媒介的传送,被人的听觉器官所感知。
声音由三部分组成:音调:音的高低。
由声波振动的频率决定。
音量:音的强弱。
由声波振动的幅度决定。
音色:音的品质。
由声波的结构决定。
一种声音的声波不是只有一个,而是由多个频率和振幅不同的声波组成。
它们都叫做纯音。
其中频率最低的纯音叫基音。
它决定整个声音的基本高度和响亮程度。
其它的纯音统称为泛音。
2、社会性能声音被人类所利用和感受,因而具有了社会性能。
声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类利用声音表情达意。
②、人们以各自特有的心理活动去感受和理解所接收到的声音。
二、语言这里主要指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有声语言(注意与被采访者的语言不同,被采访者的语言或当事人的语言我们放在音响里讲)。
它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
一般统称为解说词。
1、语言的作用①、独立表意在节目中没有画面或其它声音的参与,独自承担表达信息含义的任务。
这种作用的语言突出的特点: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完整性。
②、解说解释、阐述或说明其它符号所包含的意思。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本章的考核要求:一、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1.识记--传输网络的概念;传输网络的构成2.领会--传输网络的功能与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二、广播电视的符号系统1.识记—符号系统的概念;广播的符号系统;电视的符号系统2.领会—符号系统与传输系统相结合,赋予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以怎样的基本属性三、广播电视传播特点1.识记—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的主要表现;以及有何缺陷2.领会—广播电视传播特点是其传播优势与劣势的对立统一四、广播电视语言1.识记—广播电视的广义语言概念;狭义语言概念;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特点(诉诸口说耳听的语言;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口头语言;精练化的口头语言)2.领会—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要求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与制式一、传输网络1.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包括了发射网、传送网,和接收装置三个部分。
2.发射网—主要设施是发射台;传送网包含微波中继传播、电缆传送、光缆传送、卫星传送;广播的接受装置是收音机,电视的接收装置是电视机。
二、制式1.广播的制式调制—将声频电流载运到高频交变电流上的过程;广播的调制方式可以根据高频交变电流的幅度,频率和相角三个变量中某一个随声频电流变化而分成三种:调幅、调频和调相。
需要指出广播只使用调幅和调频两种方式。
2.电视的制式首先要明白电视制式是彩色电视的制式。
根据发、收端对红、绿、蓝三基色的编码,解码方式,扫描参数,视频信号宽带以及图像载频与伴音载频间距等的不同,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系统。
目前世界存在三大彩色电视制式:(1)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的英文缩写,称为正交叉平衡调幅制,主要用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PAL(Phase Alteration Line),前联邦德国布鲁赫1962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
主要应用于西欧、澳大利亚、非洲及中东地区;(3)SECAM,由法国工程师亨利·弗朗斯1956年提出,1967年采用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机,主要应用于法国、独联体国家、东欧、沙特阿拉伯等国。
第四章广电传播的符号系统

•广播传播的符号系统 •电视传播的符号系统 •电视声画关系
第一节 广播传播的符号
语言
广播符号
化 形象化 规范化
避免歧义 简洁 质朴
广播稿的口语化
口语化是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
广播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别
“这家工厂是什么时候建成投产的?”我 问。“去年四月份,还不到一年时间”他说, “一个月的产值是多少?”“大约两百万左 右。”我们一边说着,一边向工厂走去。
使用同期声的注意事项
同期声不是一种点缀,并非所有的同期声都是 必需的
忌冗长和杂乱
同期声中讲话人态度要自然,现场环境气氛要 真实,反对人为地制造同期声
尽量淡化记者的“上镜”意识
第三节
电视声画关系
声画合一
• 画内音响声音和画面的统一
• 画外音响声音和画面的统一
声画对位
保持节目的完整性
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画外语言
在画面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的 有声语言,它是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加进去的, 包括新闻性节目的播音语言,纪录片及其他艺 术类节目之中的解说,电视剧中的独白、旁白 等
画内语言
电视画面内场景中传来的有声语言
在电视新闻中被称为“现场语言”,指新闻现 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 话,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 等内容
“前些年哪,咳,人们观念保守,思想落后, 可把人害苦了!如今呢,可好了,党中央国务 院号召咱们大力发展经济,加快致富奔小康, 咱们哪,这回可得好好干了!农、林、牧、副、 渔呀,水利呀,来个全面大发展,让咱这穷山 沟来个大变样。”
白娟上绣的是一只丹凤;彩苞锦羽,宋冠华顶, 裹在一片柔和的曙光之中,它显得那么纯洁优 美,轻盈灵活,它昂首欲飞,蕴藏着一种无法 言传的魅力,似乎是在无声地叙述着和渴望着 什么,在上方,它昂首所向的那应该是出太阳 的地方,是用直针扎出来的一轮红圆圈,看起 来却像猩红的泪眼。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传播符号及其特性1.声音声音的特性包括:(1)声音的物理性声音的存在形式是波状的①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②声波的波长和频率。
声波的波长为声波振动一周所传播的距离,频率是表示每秒重复波形的数量。
声波的频率还表示音调的特性。
③声速。
声波传播的速度决定于媒质的特性,即其密度、弹性等。
④声音的方向性。
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时,声波比较均匀地向各个方向传播;当声波波长小于声源尺寸时,声波集中向声源正前方一个尖锐的圆锥体形状范围传播。
⑤声波的反射、折射。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时,会视障碍的材质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⑥声波的衍射和绕射。
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小于波长的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继续前进。
⑦声波的可叠加性。
(2)声音的生理性①声强。
声强即音重、响度,声场中任一点上的声强是每秒钟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它表示声音的强弱,指声音的力度,即声波振动的幅度。
声强又称音量。
②音调。
音调又称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③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即使两个声音具有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也能根据音色区分出不同乐器或人声。
④声音的方向感。
对于人来说,声音具有方位感与运动感。
这是由人的双耳定位形成的感受。
(3)声音的表情性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节奏都具有表情作用。
不同的内容需要相应的感情表达方式,需要传播者以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停连、音量等去处理和把握。
(4)声音的心理性①对声音的选择;②耳朵的掩蔽效应;③广播电视声音类:语言,内容的主要栽体;音乐,写意用;音响,写实用。
2.图像(1)构成①活动影像,是指图像内容活动、连续变化,如我们平日的视觉观察所见景物状态的实景记录,是电影、电视中多数画面的表现状态。
此外,连续画面还包括动画、特技图像等人类创造的视觉对象。
②静止图像,是指图像内容凝固不变,仅有一个固定状态的情况,包括照片、图画、图表和示意图等视觉形式。
第四章广播电视传播符号与传播特性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本课件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8
• 4)蒙太奇在表意中可以自由地处理时空,创 造出影视语言独特的时空结构。蒙太奇诞生于 节目构思时,体现于导演的分镜头脚本,最后 确定在剪辑桌上。
•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 C、同一的人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
• 2、长镜头
• 根据内容、情节、情绪的变化,不断改 变拍摄角度、调整景别与距离,用一个 镜头完成一个段落的叙述。时长在30 秒——10分钟之间。它排除切换,是一 个不经剪辑的画面连续的片段,在一个 较长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
• 功能:1、纪实传播 2、形象传播 3直接传播
• 四、电视节目的声画关系 • a 声画合一 • 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
和声音具有高度的保真性。 • 画内声画合一——同期声讲话和同期声音响 • 画外声画合一——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
• b 声画对位:声音与画面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 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 容。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 作用: • 1)创造主观化音响,传达作者或表现对
象的主体音响感受 • 2)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 • 3)营造和渲染气氛。
第三节 电视画面与镜头语言
• 一、电视画面的影像要素 • 1、景别: 被拍摄的主体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
根据这种范围的比重和画面表现空间可以进一 步把景别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 写五种
• 蒙太奇的含义比较复杂,要深刻理解它,必须 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 1)单个镜头意义的不确定性,意义的产生需 要通过几个镜头组接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
• 2)镜头组接排列的顺序必须遵循表意的规则, 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逻辑、一定的 原则来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但人类是否能享受到它的好处,主要取决于我们运用它的智慧,是否能与发明它的智慧并驾齐驱。”
——施拉姆
本章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一)——声音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二)——图像
第三节符号系统的关系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语言与广播电视语言
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
3.创造蒙太奇效果
4.在电视传播中实况音响可以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
5.在电视传播中,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
6.实况音响可以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节目起承转合的信息
(二)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是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它与实况音响的区别在于,实况音响
——施旗《广播电视语言》
声音是广播媒介传播的唯一手段,广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响、音乐三大要素。
这里的语言的意义是狭义的,指有声的口头语言。在广播中,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语言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他能够将一个个具体的意义,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表现出来,从而在符号的排列中体现出不同的语义,语气特色。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
广播电视语言,是指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或者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方式方法。简单来说,广播电视语言就是广播电视媒体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
一、语言
声音:构成广播的唯一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就没有广播。用声音传播信息的是广播的主要特点,听觉感知是广播的本质属性。
情境言语
由于实况语言是处于事件或采访现场动态实况语境中,影响语言内容的因素是多样的,具有随机性,偶然性。
2.实况语言的基本节目形态和表达样式
新闻现场直播、现场报道、录音录像报道、支持人或记者访谈及热线直播、人物谈话、专题片、纪录片等等。
表达样式:谈话式、讲述式
二、音乐
音乐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音乐节目
节目音乐
实况音乐
(一)节目音乐
有以下作用
1.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烘托气氛
2.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
3.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
4.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度
5.填充时间空挡
(二)实况音乐
三、音响
除去语言和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音响可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
(一)实况音响
实况音响的作用
演播室口播新闻是基本形态
报道词口播新闻是常见形态
各种特写、专题节目乃至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旁白
在新闻节目的串联上如内容提要、串联词等需要新闻播音语言来整合
表达样式:
播报式
宣读式
讲述式
(二)新闻报道语言
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
现场报道,从消息到特写,新闻专题报道、记者述评、人物专访,等可采用报道新闻语言。
表达样式:讲述式、播报式、谈话式,不采用宣读式
(三)实况语言
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把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的语言事实叫做实况语言,把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事实叫做现场实况语言。
1.实况语言的特点:
.实况主体语言
实况语境:现在进行时态是其基本的时空定位
在新闻类广播电视当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
新闻播音语言
新闻报道语言
实况语言
(一)新闻播音语言
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1.新闻播音语言的特点
基本定位是“转述”
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
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
信息形式:规范性语言
2.新闻播音语言的基本节目形态和表达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