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导论
《自然辩证法》导论》课件

事物的质变是由数量的积累引起的突变,推动 事物发展。
质量和数量
事物的质变和量变相互制约,推动事物向更高 阶段发展。
否定和超越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否定和超越,新 事物产生。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内在必然性
自然界的事物有内在的必然规律,不是任意变 化的。
层次性和整体性
自然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构成一个 整体。
《自然辩证法》导论》 PPT课件
# 自然辩证法导论PPT课件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起源
自然辩证法起源于古代哲学思想,探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定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界的矛盾运动规律,追求认识自然的真理。
核心思想
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性、变化性和矛盾性是自然界的基本特征。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矛盾和统一
自然界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 力。
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对于我们认识自 然、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理论体系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自然辩证 法的理论体系,为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和谐发展
倡导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Fra bibliotek动态平衡
自然界的事物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在不断变化 中达到相对稳定。
发展倾向和方向性
自然界的事物向着某种方向发展,具有自己的 发展倾向。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与意义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深入认识自然。
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可以指导生产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理念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环境。
自然辩证法课件:第一讲 导 论

§1.2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发展
一,前史 1,古希腊自然观 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从总体上勾画了 自然界的画面,把自然界理解成一个各部 分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 变化之中. 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
2,近代机械自然观的产生
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万
事万物.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静止不变的,互
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 及促进社会结构变革的问题; 知识经济;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问题;科学技术革命与 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及科技伦理问题(如克隆
人,转基因食品问题及网络技术与国家安全等问 题).
三,学科性质与地位 1. 从认识层次上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联结马哲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具体学 科的纽带. 自然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辩证唯 自然辩证法 物主义哲学 2. 就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
�
§1.3 自然辩证法的教育功能
一,拓宽知识面,培育创新精神 1.完善知识结构 1.完善知识结构 2.学习科研方法 2.学习科研方法 3.发展理论思维 3.发展理论思维
成功的企业家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 管理类的学生应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材料1 材料1: 1986年朱镕基同志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 1986年朱镕基同志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对博士生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国家现在缺少 的是博古通今,既懂外国的管理经验, 的是博古通今,既懂外国的管理经验,又懂中 国的《孙子兵法》 又懂《共产党宣言》 国的《孙子兵法》,又懂《共产党宣言》的企 业家. 业家. 材料2: 香港一位记者访问张瑞敏时,问他作为一 个企业家应具备何种素质,张想了想回答道: 首先要具备哲学家的素质吧.
自然辩证法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PPT课件

16
17
18
开普勒定律——毕达哥拉斯主义的 胜利
➢ 土星轨道的球——立方体 ➢ 木星轨道的球——正四面体 ➢ 火星轨道的球——正十二面体 ➢ 地球轨道的球——正二十面体 ➢ 金星轨道的球——正八面体 ➢ 水星轨道的球——
19
20
21
22
四:机械论的自然观
➢ 笛卡儿是机械论自然观的创始人 ➢ 机械论自然图景活象一架机器,由许多一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6
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人
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的方式加工
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0
神学自然观
➢ 在中世纪,正统的“超越论”打破了古代 关于自然有机统一性的特点,认为自然和 人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超越一切, 不是自然的一部分。
11
二:原子论自然观
➢ 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 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 运动规律就可以通 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 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 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 以相通。
事物,除了这些实际事物外,还有一些也是存在 的东西,如正义、理性、灵魂、美、善良等等, 这些东西显然是不能用水、土、火、气来解释的。 ➢ 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 ➢ 毕达哥斯时代,数还不能离开感觉的对象而独立 存在。 ➢ 数是事物的本体。点是1,线是2,面是3,体是4。 ➢ 开普勒定律——毕达哥拉斯主义的胜利
12
古希腊原子论者
➢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本原” ➢ 阿那克西曼德 万物的本原是“无定型者” ➢ 赫拉克利特 “火是万物的本原” ➢ 恩培多克勒 第一个主张多元论,主张自
自然辩证法导论摘抄

自然辩证法导论摘抄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整体的哲学方法,它认为自然界的各个部分是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的,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自然界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整体性和变化性,而不是部分性和静止性。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方法是从整体出发,通过对整体的研究来揭示其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对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变化性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的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自然辩证法还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发展,即在变化的同时又保持了某些方面的相对稳定,这种稳定和变化的统一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以整体性和变化性为基本特征,并通过对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分析,来揭示其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涉及到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质、能量、空间、时间、运动等方面。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揭示自然界整体性和变化性的哲学方法,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界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发展,通过对整体的研究来揭示其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对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变化性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课件导论

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于光远“大口袋”论 龚育之“纽带”论 钱学森“桥梁”论
1958年,中国的学部委员钱学森就在报纸上引用了一 首民谣:“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 汽车装不下,明年火车还嫌小”。当时河南有的地方 先后“创造”了亩产两千多斤和3530斤粮食的纪录, 于是钱委员自问自答道:“土地所能给人们粮食的产 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我们,还远得很!”他 说,太阳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30%,亩产就可 能达到“两千多斤的20多倍!”(钱学森:粮食亩产 量会有多少?)。一年后,他的计算又使亩产潜力精 确为5.85万斤。他的文章和终于捧昏了毛-泽-东对科 学一窍不通的头脑,还天真地担心起“粮食多了可怎 么办呀”
4、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 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各 种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既从哲学、 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科学技术,又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考察社会。它关注科学 技术人文的冲突,寻求科学技术与人文的 关怀和交融,发掘科学主义背后的人文基 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与科学方法论是对科学的哲学反思。 它以自然科学为反思对象,审视科学的本 质、体系、结构、功能、标准、概念、假 说和理论。探讨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机制,思考科学与 非科学的划界、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科 学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的争辩、科学发 现与证明的逻辑、科学检验与评价、科学 进步与科学合理性、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 以及自然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
1938年,美国学者默顿 (R.K.Merton)受赫森的 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 考察了十七世纪英国的科 学技术与经济、军事、政 治、清教的关系,撰写了 《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 术与社会》,默顿的研究 工作,成为美国科学社会 学的发端。
自然辩证法导论摘抄

自然辩证法导论摘抄
自然辩证法是指对自然规律的哲学探究,是对自然科学方法的哲
学思考。
它的出现源于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包括了观察、解释、理解和描述自然现象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演绎和实证归纳相结合。
辩证演绎
是指从整体到部分的推理,即把矛盾的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然
后推导出各个部分的性质。
实证归纳则是指从部分到整体的推理,即
观察各个部分的现象,然后从这些现象中推断出整体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矛盾性,即自然现象是由矛盾构成的,并且
这种矛盾是进化的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和理解,以
推导出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关注了时空的相互作用。
自然现象不仅受到
历史条件的影响,也受到地区和地域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时
空因素,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它强调了辩证演绎和实证归纳相结合,以及矛盾性和时空因素的影响。
这些思想为人们探索自然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人们理解自然
现象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导论

自然辩证法导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和认识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统一体,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着前进的。
自然辩证法的导论,旨在阐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矛盾、质量转变和质变、否定之否定等。
矛盾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它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如光与暗、热与冷等。
矛盾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质量转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形式,前者是事物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发生的质的变化,后者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规律,它表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的否定和超越,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对立统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它表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规律,它表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质量的增减会引起事物性质和状态的变化。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规律,它表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的否定和超越,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导论还涉及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
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统一体,它具有永恒性和变动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于矛盾和斗争的推动而实现的。
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它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和规律性。
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具有历史性的,它是长期演变和积累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导论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它涉及物质运动、能量转化、生命起源、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导论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分析、归纳演绎、实践验证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自然辩证法导论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化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对自然界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导论第一讲科学与技术一、什么是科学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二、什么是技术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三、什么是工程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一)区别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技术:做什么,怎么做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2、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5、研究规范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二)联系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2、技术科学化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一、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一)古代科学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二)近代科学16、17世纪——19世纪末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三)现代科学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二、技术发展史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一)古代技术技艺、经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冶炼技术(化学科学)文字——信息技术石器——青铜器——铁器“实用性”技术古罗马(二)近代技术欧洲由“停滞”——飞速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两次技术革命:1、蒸汽动力技术(机器系统)工具机一>动力机“车床”技术体系: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关联,一类技术和各类技术之间依照社会目的和自然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 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 括。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 法的科学理论。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2.2 自然辩证法的逻辑体系
自然观(客观辩证法)——方法论 (主观辩证法)——科技观(主客观辩 证法的统一)。正是这种内在的逻辑关 系,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三个基本方面的 有机整体性。
马克思、恩格斯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改变形而 上学研究自然的方式。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2) 自然辩证法的形成阶段 从1873年5月至恩格斯逝世:恩格斯提出
了这个写作提纲之后就开始了收集古代史和 自然科学的资料,为完成他理想中的《自然 辩证法》著作而准备。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为了批判杜林,恩格斯暂时搁置了对《自然 辩证法》的写作。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 斯为了整理马克思的著作而耽搁了大量的时 间,直到恩格斯在1895年8月5日逝世,他规 划的《自然辩证法》仍没有完成。
研究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研究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的
发展观。 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研究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科学的理论思维
能力和科技实践的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保加利亚文:Благодарности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自然辩证法发展趋势
面向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 面向人类哲学的新成就 面向人类文明的新挑战 面向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化和精确化 面向自然科学的人文化趋势 面向社会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辩证法的 唯心主义成分、将其合理内核运用于自然观的结 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创立者,他们 创立自然辩证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1)自然辩证法的酝酿阶段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
1.2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看,属于哲学范畴。 从认识过程的层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中间环节。 自然辩证法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二、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2.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2.2 自然辩证法的逻辑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科学技术哲学
为了对恩格斯缅怀和纪念
——自然辩证法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2.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 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 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 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第十四章 社会公共政策与科技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导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1、自然观的转变
第一阶段: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从泰勒斯开始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就是从一
个整体来看待自然,认为人是自然系统的一 部分,并且认为自然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第二阶段: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不再把自然当作有生命的整体存在,而是看 作人类改造的对象。 不再对自然进行整体性研究,而是对其分门 别类地加以研究。
《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出版后,1929年日 文版和中文版相继出版,1939年英文版出版, 这门学科的奠基之作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 科学学说体系,其基本的观点包括以下六个 方面: 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 史。 2)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3)科学技术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展现。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1956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的专业研究机 构——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并 创办了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的专业学术期刊——《自然 辩证法研究通信》 1978年,中国开始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先 后批准了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 位授予单位。 1981年10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此后,自然辩证法成为高校工农医硕士研究生必须的 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第三个阶段: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运用运动、变化、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研究自 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规律。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写 于1873年到1886 年,全部内容181 篇,共分4个部分。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体系: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自然研究和辩证法 第三部分:自然辩证法 第四部分:数学和自然科学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独享了科学技术
给人类带来的成果。 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
协调社会。是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协 调发展的社会。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4、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影响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出版之后,先后在很多国 家出现了研究组织。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自然界、人及其对自然界 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 为这一关系中介的科学技 术,这三方面构成了自然 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 中心线索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1932年,日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立 了自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英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和 哲学家也开始研究自然辩证法。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出现了《自然辩证法》、 《反杜林论》等中文译本。 1936年艾思奇等人在上海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 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团体。 1944年,延安大学开设了自然发展史、社会发展史、 当前现实理论问题三个基础大课,从而成为我国大学 开始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开端。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后来的学者把恩格斯这段时期的研究整理 为《自然辩证法》在1925年在苏联出版。人 们通常把《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看 作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之作,认为它们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中一门新的、涉 及广泛领域的学科诞生了。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现在我们读到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 书,是由181篇论文、札记和片断组成的手稿。
自然辩证法体系结构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体系结构:
自然界的辩证法 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
新时期的体系结构:
自然界的辩证法 科学与技术的辩证法 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自然观 科学观 科学方法论
自然观 科技观 科技方法论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一个学科两种叫法的原因: 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于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