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元、角、分的认识及其关系》知识点讲解突破练习

元、角、分的认识及其关系知识精讲1.人民币的认识购物时需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名称,简写为“RMB”。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辅助单位有角、分。
2.人民币的分类及常见面额按制作材质分类,人民币可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
纸币的常见面额有以下几种。
硬币的常见面额有以下几种。
3.元、角、分的单位换算元、角、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1元=10角,1角=10分。
可利用下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0 ×10÷ 10 ÷ 10相邻单位的人民币换算:将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进率10,如5元=(5×10)角=(50)角;将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10,如20分=(20÷10)角=(2)角。
名师点睛1.人民币的辨认方法对于相同材质的人民币,可以通过大小(轻重)、颜色、正背面主要图案、数字、文字等方面进行辨认。
以5元纸币为例,五元纸币的主色调是淡紫色,正面主图案是毛主席头像,背面主图案是山东省泰山风景区,正面和背面都印有数字5,在正面标有汉字“伍圆”(即五元)。
5元纸币正面和背面2.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兑换方法(1)通过颜色、图案、面额数字等途径辨认人民币的金额;(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1元=10 角、1角=10 分;(3)兑换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只要最终的面额相等即可。
如1元可以兑换10张1角,或2张5角,或5张2角,或1张5角、5张1角,或1张5角、2张2角、1张1角,或1张5角、1张2角、3张1角等。
3.元、角、分的应用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如要求购买多种物品一共花多少钱,是一个求和的问题;购物时找回多少钱,是一个求差的问题等。
易错易误点在兑换人民币时,容易混淆不同面额人民币间的兑换方法(如典型例题例2的第(1)题)与兑换过程中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组合方式(如典型例题例2的第(2)题)。
前者是不同的兑换方法,后者是所兑换人民币面额的不同组合方式。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人民币》公开课教案_5

《认识人民币》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
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
现在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教材编写方面,过去的教材把学生认知起点定格为零,脱离购物活动教学人民币的知识。
现在的教材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
【复习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
2、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复习重、难点】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
【复习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纸、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大家猜猜看是什么?生:钱师:我们用的钱叫什么呢?生:人民币师:孩子们真是太聪明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的整理与复习)【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之一,以谜语引出复习内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整理知识、建构网络1、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生齐读)2、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师巡视)《认识人民币》整理与复习班级:姓名:★整理与复习3、小组汇报,同学补充,老师点拨:(课件出示)按按质地分,分为(纸币)和(硬币)。
人民币按单位分,分为(元)币、(角)币和(分)币。
【设计意图】(通过系统的知识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2课时《买衣服》示范课教案

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教材分析:教师要把大面额人民币的活动置于一个现实背景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都要注重回归生活,以学习经验为基础。
让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一说每件衣服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购物的经历,体会使用大面额人民币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 10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过程:2/ 10课件出示:师:同学们,观察图片,一起来说说每件衣服的价格。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认识几张更大面额的人民币。
在使用它们购买价格较高的衣服时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方便。
活动1:认识大面额人民币请根据颜色、数字、图案观察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它们。
师:这些就是大面额的人民币,想一想怎样区分和记住这些人民币的呢?3/ 10师:同学们都很棒,还有没有注意它们上面有个共同点是什么?师:是的,毛主席头像,代表全国人民对毛主席丰功伟绩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伟大领袖的纪念。
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区分大面额人民币。
总结: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颜色和大小也不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民币的另一面,大家发现有什么不一样?4/ 10师:是的它们的背景是不一样的。
你们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地方吗?如果学生提到辨别大面额人民币的真伪的问题,老师适当介绍这方面的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找出了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不同点。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或直接通过图案等来区别各种人民币面值的。
活动2: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买衣服》同步讲解教案

买衣服(一)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会用大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会用大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一】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问题导入你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教材12页例题)过程讲解1.大面额人民币的面值上面这些都是大面额的人民币。
人民币上面的数是多少,面值就是多少元。
大面额人民币的面值有:100元、50元、20元和10元。
2.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1)100元和10元、20元、50元之间的互换。
①100里面有10个十,所以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
②5个20相加等于100,所以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③50加50等于100,所以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2)50元和10元、20元之间的互换。
①50里面有5个十,所以50元可以换5张l0元。
②50元可以换1张20元和3张10元;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
(3)20元和10元之间的互换。
20元可以换2张10元。
归纳总结1.大面额的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纸币。
把人民币上的数和单位合起来读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大面额人民币的面值有: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在换算时,几十元里面就有且个10元。
【知识点二】不同的付款方法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导入购物。
(教材12页例题)(1)妈妈买1件,可以怎样付钱?(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过程讲解1.解决问题(l)(1)理解题意。
1件半袖上衣31元,也就是付31元可以买到此件上衣,根据所付人民币面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付法。
31元不涉及几角几分,所以付钱时尽量选用以元为单位面值的人民币比较合适。
(2)付钱方法。
方法一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
方法二3张10元和1张1元。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及导学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主题或内容购物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买文具活动中认识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学会进行换算。
3、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与感价态值度观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
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大部分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认识人民币。
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小学数学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导学案单元备课人白艳萍导学者审批人领导签字课题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理解1元=10角、1角=10分.自学指导:师:把书翻到第10页,认真看课本主题图。
问题:1、完成认一认,填一填?2、买一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小组合作完成)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7分钟后,检测自学情况。
)教学前准备:课件、各种文具、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与买文具有关的知识。
“买文具”。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出示自学指导:师:把书翻到第10页,认真看课本主题图。
问题:1、完成认一认,填一填?2、买一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小组合作完成)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7分钟后,检测自学情况。
))四、先学(一)看书学生认真完成自学内容,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主题是“买衣服”。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额,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2. 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 教学重点: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图片、购物场景图、计算器。
2. 学具:学生人民币图片、练习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场景中的人民币使用情况。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人民币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所需支付的钱数。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面额人民币的种类和面额2. 人民币的换算关系3. 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要去商店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25元,他手里有100元,请问他需要找回多少元?2. 答案:小明需要找回7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购物计算。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购物场景,了解人民币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种类、面额以及换算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知识讲解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问题导入你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教材12页例题)
过程讲解
1.大面额人民币的面值
上面这些都是大面额的人民币。
人民币上面的数是多少,面值就是多少元。
大面额人民币的面值有:100元、50元、20元和10元。
2.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1)100元和10元、20元、50元之间的互换。
①100里面有10个十,所以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
②5个20相加等于100,所以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③50加50等于100,所以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2)50元和10元、20元之间的互换。
①50里面有5个十,所以50元可以换5张l0元。
②50元可以换1张20元和3张10元;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
(3)20元和10元之间的互换。
20元可以换2张10元。
归纳总结
1.大面额的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纸币。
把人民币上的数和单位合起来读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大面额人民币的面值有: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在换算时,几十元里面就有且个10元。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精品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设计版本: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年级:二年级上册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环境(二)课中合作学习学习任务二:小小兑换员你会兑换人民币吗比一比谁的兑换方法多。
学生观察发现识别大面额人民币的方法。
学生在云平台上根据教师布置的前置性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活动一:小组交流,分享收获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大面额人民币,进行兑换。
学生通过电子书包APP进行人民币兑换,并把兑换方法截图上传,并鼓励学生想出多种兑换的方法。
(三)课后延伸学习活动二:全班汇报,解决重点1.汇报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2.汇报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多!4人一小组,交流前置作业,分享自学收获。
活动三:购物体验快乐购物游戏。
1.自由购物。
买一件喜欢的商品,付正好的钱。
1.分组到白板前汇报研究收获,实现全班的资源共享。
1.利用电子书包图片作答功能,学生可以圈画出识别人民币的要点,还可以随意放大人民币,来识别人民币中的细小标志,找到多种方法2.提升认识。
教师点拨:怎样付钱简便3.渗透估算。
只有1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2.学生自主汇报,展示课前兑换方法,并把截图上传到讨论区,互相检查、点评。
识别人民币,如盲文、编号、图案等。
2.学生利用电子书包APP进行兑换直观形象,有利于展示、评价,解决了传统学具不易观察,不易操作,次数受限的难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了本课重点问题。
活动四:拓展延伸利用白板播放微视频,了解货币发展的历史,丰富学生关于人民币的认识。
1.学生在电子书包APP上,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商品,并把付钱方法截图上传。
之后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进行汇报,说一说买了什么,怎样付钱的。
1.这一环节放手交给学生,在电子书包上买一买,并鼓励学生想出多种付钱方式,会使用大额人民币来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使课堂气氛2.学生观察刚刚汇报的几种付钱方法,思考怎样付钱更简便。
3.学生在电子书包APP上,试着选一选,之后到白板前展示汇报选择的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二年级上北师大版2.2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融侨分校李沙沙
教材分析:
《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是北师大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制关系,要求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阶段。
由于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后,再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习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并掌握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1. 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2.会用大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大面额人民币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大面额人民币学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导学法、谈话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探究教学法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问题学习法、联系学习法、思考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这节课,带着学过的知识,我们一起走进商场,去买衣服。
二、探究新知
认一认
〖课件呈现〗出示主题图
1.哪位同学愿意做小售货员,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些衣服的价格。
(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2.用我们昨天学过的小面额人民币来买,方便吗?(不行,太麻烦了)
在生活中,除了小面额人民币,还有大面额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认识大面额人民币的必要性。
〖板书课题〗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3.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仔细观察,看看这些人民币上都有些什么?观察好的同学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
〖课件呈现〗100元图片
学生介绍完100元后,教师板贴100元教具。
分别请学生介绍50元、20元、10元。
看完了正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民币的背面(课件逐一出示四种大面额人民币背面图片)。
颜色花型背面图案数字100元红色梅花人民大会堂100
50元绿色菊花布达拉宫50
20元棕色荷花桂林山水20
10元蓝黑色月季夔门10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大额人民币学具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从颜色、花型、数字、及背面图案等不同方面去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加深对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4.师小结:经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通过数字、汉字、颜色和背面图案认识了大面额人民币,我们把刚刚认识的这四种人民币都叫大面额人民币,它们的单位都是“元”,所以,在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人民币上的数字是多少,带上单位“元”字,我们就说这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板书〗数字、汉字、颜色、背面图案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你们记住了吗?请你们帮我数一数,这是多少元?
〖课件呈现〗课本13页第1题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图中的人民币。
(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说清图中有几张几元,一共是多少元。
)
2.换一换
生活中,为了方便购物,我们通常要把大面额的人民币换成小面额的人民币,请看大屏幕,按照要求完成活动“换一换”。
〖课件呈现〗活动一要求:把学具中的10元、20元、50元拿出来一些,正好拿出100元,可以怎样拿?请按照以下题目完成活动:
1张100元能换()张50元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2张50元就是?
1张100元能换()张10元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10张10元是多少?
1张100元能换()张20元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带着学生一起数一数。
5张20元是多少?
()张10元、()张20元和()张50元合起来能换1张100元提醒学生,换完的100元里既要有10元、20元,还要有50元。
哪位同学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如何换的,带着大家一起换一换。
3.解决问题,感受付钱方式的多样性
换完了钱,我们再回到商场去买衣服,商场里又多了几名顾客,他们在买衣服时遇到了问题,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吗?
〖课件呈现〗买衣服主题图
妈妈想买一件短袖,可以怎样付钱?
师追问:要解决怎样付钱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生:一件短袖31元)也就是说,这个问题解决的是如何付31元?
〖课件呈现〗活动二要求:
(1)买一件短袖怎样付钱刚好(31元),想一想,试一试。
(2)将你付好的31元,单独摆放在桌面上。
(3)安静收起其余学具,抱臂坐端。
活动完毕,学生汇报付钱方式,投影底下展示不同付法,使学生感受付钱方法的多样性。
总结:我们同学的付钱方式真是多种多样,无论用什么方式付款,需要付的总额都是一样的。
花的钱较多时,用大面额的人民币付款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设计虚拟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并且会使用大面额人民币,感受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并能选择最合理的付钱方式。
四、巩固练习:
1.模拟购物游戏
谢谢同学们的帮助,你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售货员。
作为奖励,请大家挑自己喜欢的衣服,看清他的价格,想想应该怎样付钱呢?我们来进行模拟购物。
〖课件呈现〗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
(2)用自己准备的人民币学具购买自己喜欢的衣服。
(3)在购物过程中注意文明交流,正确付钱和找钱。
2.这节课,大家都表现的非常棒,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有关周总理的小故事。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好聪明,用数学知识巧妙的回答了这位记者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认识了4种面额较大的人民币:我知道了只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是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面值了;我知道了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图案、颜色等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我还学会了怎样换钱,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收获真不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人民币,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做到合理花钱,勤俭节约每一分钱。
板书设计: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数字汉字颜色背面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