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作品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chóu)。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作品注释:部分注释均引用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①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

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1. 《沁园春·长沙》里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哎呀呀,这说的不就是一个人在冷冷的秋天,站在那湘江向北流去的橘子洲头嘛!就好像你一个人站在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呢。
2.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哇塞,这是在说那好多好多的山都红啦,树林也都像被染过一样红呀!就像你看到一大片美丽的花海,被那绚烂的色彩震撼到一样。
3.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瞧瞧,这江水多清澈呀,好多船在那争着往前开呢!就跟比赛跑步似的,多有意思呀。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老鹰在高高的天上飞,鱼儿在浅浅的水底游,这画面多生动呀!不就跟你看到鸟儿在天上飞,小鱼在池塘里游一样嘛。
5. “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所有的东西在秋天都自由自在的呢,是不是感觉特别美好呀?就像大家都在开心地玩耍,多快活呀。
6.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在感慨呀,对着这广阔的天地问,到底谁才是主宰呀?就好像你有时候也会想一些很深奥的问题呢。
7.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带着朋友们曾经在这里游玩,回忆起以前那些不平常的日子好多呀!这就跟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回忆以前的趣事一样呀。
8.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当年少的同学们呀,那是朝气蓬勃的呢!不就像你们年轻人现在这样活力四射嘛。
9.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读书人的那种气概呀,指点江山可有劲头啦!就像你们充满激情地讨论梦想一样呢。
10. 哎呀呀,《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真的是太有感觉啦,把那景色和情感都写得好生动呀!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呢。
我的观点结论:《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起来特别有意思,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中的种种美好与豪情。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有关回忆。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教导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远眺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亮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宽敞的天空飞,鱼在清亮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拘束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打算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很多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犹如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拦住了奔驰而来的船?沁园春·长沙解释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四周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头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方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沁园春长沙注释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注释和鉴赏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②,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③。
看万山红遍④,层林尽染⑤;漫江碧透⑥,百舸争流⑦。
鹰击长空⑧,鱼翔浅底⑨,万类霜天竞自由⑩。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①长沙,湖南省省会。
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
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友好。
②独立寒秋,谓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
唐代杜甫《乐游园歌》曰:“独立苍茫自咏诗。
”本篇情境,有所类似。
下文亦见“苍茫”二字。
③本句补出词人“独立”的具体地点。
橘子洲,在长沙西湘江中,古时洲上多美橘,因此而得名。
洲形狭长,故亦称“长岛”。
④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词四首其二曰:“看万山红叶。
”看,系领字。
据格律,当领起下面四句十六字;据文义,则一直领至“万类”句为止。
万山,群山。
主要指湘江西岸岳麓山诸峰。
万,言其多,非确数。
诗词中凡言“百”、“千”、“万”,义多与此相同,下不具注。
红遍,岳麓山上多枫树,经霜后满山都是红叶,故云。
⑤本句承上,谓岳麓枫林之红,若颜料染成。
层林,林木随着山势的高大而层叠,故称。
尽,全、都。
⑥漫,满。
碧透,谓湘江之水碧绿至极。
透,与上文“遍”同为程度副词。
⑦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
汉代扬雄《方言》卷九曰:“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争流,三国魏时嵇康《琴赋》曰:“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篇记载,晋顾恺之赞美会稽山川时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本是说群波竞逐涌流,这里转用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翻译)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翻译)
导读: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年
【译诗】
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
看湘江向北逝去,
在橘子洲一隅,
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
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江水已全面碧绿,
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
鱼群在水中滑行,
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
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
身心蓬勃向上,
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
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
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
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
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
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沁园春长沙全诗解释全诗

沁园春长沙全诗解释全诗1. 诗人背景《沁园春·长沙》是创作的一首词,诞生于1930年,正值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
那时候,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战乱不断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
诗中的长沙,既是他的家乡,也象征着他心中的理想之地。
2. 全诗赏析2.1 诗文原文```沁园春·长沙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是长安陌上,轻骑逐大梁。
笑谈间,樽前把盏,一壶浊酒,逐却东风,愿挽狂澜于既倒,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荡,一股涌起,几处沧桑,昔日之长安,如今已是花开遍地的景象。
星汉灿烂,天河在侧;浮云游子,孤雁哀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问今何处,长安古道,渐行渐远,苍茫大地。
可怜龙城已成废墟,把这狂澜逐成青天。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2 诗句解释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句开头,湘江像是一条巨龙从北方奔流而下,橘子洲则是一个挺立的地方,好像在向你招手一样。
橘子洲在长沙市区北部,是一片风景如画的地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句话形容山上的树木都被秋天的红色染上了,看上去就像是染了一层红色的衣服,满山遍野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儿的江水清澈透亮,江面上船只来往,争先恐后。
形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在竞赛一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空中飞翔,鱼在水中游动,这儿的景象显示了自然界的自由自在,鹰的高远和鱼的悠闲,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站在辽阔的大地上,诗人感到迷茫,问谁能主宰未来的沉浮。
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携来百侣,曾是长安陌上:这句讲述了诗人带着曾经的朋友们,来到现在的长沙,而那些朋友们曾经在长安的街头漫步。
笑谈间,樽前把盏:描述了大家在酒桌上谈笑风生的情景,樽前把盏意味着大家聚在一起,畅快地喝酒聊天。
沁园春·长沙原文注释

沁园春·长沙原文注释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2)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948公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3)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泣园春长沙译文

泣园春长沙译文《沁园春·长沙》译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哎呀!这首词写得多有气势呀!你看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就好像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在眼前展开,难道不壮观吗?还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不就是在说天地间的万物都自由自在,充满活力嘛!想想作者站在橘子洲头,心中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多有气魄!就好像他在大声地质问整个世界。
再看后面回忆往昔和同学们一起的时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不就是青春最美好的样子吗?他们心怀壮志,指点江山,把那些权贵根本不放在眼里,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啊!最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画面感多强!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江水中奋勇向前,浪花都被他们的激情给挡住了。
我觉得这首词真的太棒啦!它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让我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沁园春·长沙》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沁园春·长沙》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沁园春·长沙》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三、《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