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

篇一: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四川盆地米仓山地区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

学生姓名:

院(系):XXXX

专业班级:XXXX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X年X月X日

篇二: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专业班级:资工(基)109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开题报告日期:20XX年4月

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

学生: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一、题目来源

科研课题名称:《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

来源:科研真题

论文课题类型:毕业设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进行这次毕业设计,使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并了解论文的写作过程等。具体目的如下:

沉积相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十分活跃的领域,其理论和方法对地

球科学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一般地,沉积相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能够反映特定的环境或过程的沉积产物.实际上,对沉积相的含义有各种理解,由此造成有关术语的不尽相同的用法.或指沉积

产物的外观,或指其成因,或指其沉积环境,或表示具有成因意义的沉积产物的综合特征等等.所有基于这些理解而从不同角度(如沉积构造、成分、化石、介质乃至颜色等等)定义的各种术语,都被普遍地使用。

沉积相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的概念:沃尔索(Walther)相律阐明了相在横向和纵向序列上的联系;旋回沉积作用的概念肯定了沉积层序的一般规律性;相的接触型式及其组合关系,则指示了环境的空

间分布及其在时间上的变迁。

沉积相研究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对观察现象作出解释.对于像沉积过程这样复杂的自然现象,建立一些经过简化的理想模式是必需的.迄今为止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相模式(例如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相模式),每个模式都代表形成一种特定产物的特定环境.大部分

模式是根据现代过程归纳出来的“实际模式”。模式不仅有助于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并且最后也用于对它的描述。

而在本课题中,对于沉积相的研究直接目的则是为了恢复古地理。具体就是通过油田提供的邻区岩心资料、测井曲线资料、单井剖面等资料恢复该区地下相关层位的沉积模式和沉积的岩层类别,以找出对应的生油层、储层、盖层等,以

及该层位的平面展布图和含油区域等。

意义:培养了学生对相关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分析能力及对软件的操作能力,使得初步具备独立从事油藏沉积相研究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要求通过对实际地质资料的分析,得到研究区的沉积相特征,搞清楚研究沉积相的步骤、方法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陈友飞,沉积相研究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自然科学,1998

[2]冯增昭.沉积岩石学(下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3.74~75.

[3]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4]孙枢,王清晨.80年代我国沉积学研究之回顾.科学通报,1991,36(3):161~164.

[5]赵澄林,季汉成.现代沉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5

一.6.

[6]陈恭洋,王允诚等.油气田地下地质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XX,5.[7]庞雄奇,张一伟等.油气田勘探[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XX,8.

[8]柳广弟,张厚福等.石油地质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XX,10.

[9]朱筱敏,康安,王贵文等.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10]冯志强,冯子辉,黄薇,等.大庆油田勘探50年:陆相生油理论的伟大实践.地质科学,20XX.

[11]李华启.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及沉

积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

[12]刘会纺.辽河坳陷西斜坡中南部大凌河油层沉积相研究,自然科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XX.

[13]黄薇,张顺,梁江平,等.松辽盆地沉积地层与成藏响应.大

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XX.

[14]冯磊.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研究.20XX

[15]穆龙新,贾爱林,黄石岩,等.河流-三角洲储层露头和现代

河流沉积综合研究[R].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1998.

[16]杨玉芳,钟建华,司维柳,等.松辽盆地北部他拉哈)齐家地

区姚一段

沉积与成藏特征再认识[J].现代地质,20XX,24(2).

[17]大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一)-大庆油田

[C].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18]杨继良,大庆油田-中国陆相大油田[C].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383~418.

[19]裘亦楠,大庆油田细分沉积相研究,油田开发理论讨论会研究[C].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1980.3~26.

[20]吴元燕、陈碧珏主编,油矿地质学(第二版)[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11~118,144~165.

[21]于兴河编著,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08~125.

[22]高瑞祺,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3]赵翰卿,大庆油田河流-三角洲沉积的油层对比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7(4):252311.

[24]董焕忠,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的模糊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XX,23(6):222241.

[25]胡学智,鲍志东,那未红,张庆国,周新茂;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XX.6.28.

[26]刘吉余.油气田幵发地质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XX:365-3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