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支撑计算
套扣式钢管特大梁支撑系统计算1500X1500

特大梁模板支撑计算书工程名称:0工程单位:1.计算参数结构楼板厚100mm,梁宽b=1500mm,梁高h=1500mm,层高8.00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梁边立杆至板立杆距离0.90m;板弹性模量E=6000N/mm2,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 m=13.00N/mm2,抗剪强度f v=1.40N/mm2;采用六根套扣式钢管支撑,横向间距600mm,纵向间距6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20m,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a=0.50m;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4.24cm2,回转半径i=15.90mm;立杆钢管重量0.0326kN/m。
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剪强度f v=120.00N/mm2,Q345钢材抗弯强度f=300.00N/mm2。
2.梁底模验算(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梁宽(m) 梁高(m) 系数设计值①底侧模自重 0.3 kN/m2×(1.50 + 2.80 ) ×1.2 = 1.55 kN/m②砼自重 24.0 kN/m3× 1.50 × 1.50 × 1.2 = 64.80 kN/m③钢筋荷载 1.5 kN/m3× 1.50 × 1.50 × 1.2 = 4.05 kN/m④振捣砼荷载 2.0 kN/m2× 1.50 × 1.4 = 4.20 kN/m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1 = 74.60 kN/m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1.2 q2 = 58.67 kN/m(2)底模板验算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L=30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h=18mm,板模宽度b=1500mm。
W=bh2/6=1500×182/6=81000mm3,I=bh3/12=1500×183/12=729000mm4。
梁模板及支撑排架计算(520)

梁模板及支撑排架计算梁模板及支撑排架搭设综合说明:梁截面计算选用最大有代表性的截面尺寸(B×H):600×1500支撑排架搭设高度:4.10m支撑排架搭设方法:采用四立杆支撑,立杆横向间距为:(400+400+400),纵向间距为700~800,在180、250厚顶板区立杆纵向间距为800,在400厚顶板区立杆纵向间距为700,梁与板的立杆上水平杆步距1.5m应统一拉通。
梁底承重小横杆与立杆连接必须使用双扣件。
500×1700,500×1750大梁的搭设方法与600×1500大梁的搭设方法及要求一致。
一、梁底板模板计算:1.荷载计算:钢筋砼梁自重:25×1.50×0.8=30KN/m模板自重: 0.5×0.8=0.4 KN/m施工活载:(1+2)×0.8=2.4 KN/m合计:q=1.2×(30+0.4)+1.4×2.4=39.84 KN/m2.内力计算:计算简图:Mmax=0.1ql2=0.1×39.84×0.22=0.16 KN.mQmax=1.1ql=1.1×39.84×0.2=8.76 KNfmax=0.677ql4/100E.I=0.677×39.84×0.24×1012/100×6×103×24.3×104=0.2960mm3.抗弯强度计算:δ=M/W=0.16×106/27×103=5.93N/mm2<[δ]=15 N/mm2满足要求!4.抗剪切强度计算:T=3Q/2bh=3×8.76×103/2×800×18=0.91 N/mm2<[T]=1.8 N/mm2满足要求!5.挠度计算:fmax=0.2960mm<[f]=l/400=200/400=0.5mm满足要求!二、梁底方木(40×90)计算:1.荷载计算:钢筋砼梁自重:25×1.50×0.2=7.5 KN/m模板自重:0.5×0.2=0.1 KN/m施工活载:(1+2)×0.2=0.6 KN/m合计:q=1.2×(7.5+0.1)+1.4×0.6=9.96 KN/m2. 内力计算:计算简图:W=1/6bh2=1/6×40×902=54000mm3I=1/12 bh3=1/12×40×903=2430000mm4Mmax=0.1ql2=0.1×9.96×0.82=0.64KN.mQmax=1.1ql=1.1×9.96×0.8=8.76 KNfmax=0.677ql4/100E.I=0.677×9.96×0.84×1012/100×10000×2430000=1.14mm3.抗弯强度计算:δ=M/W=0.64×106/54000=11.85N/mm2<[δ]=13N/mm2满足要求!4.抗剪切强度计算:T=3Q/2bh=3×0.6×9.96×0.8103/2×40×90=1.99 N/mm2≌[T]=1.6 N/mm2方木(40×90)的顺纹抗剪强度基本满足要求,但使用中木材选择的强度等级应为TC17(B)东北落叶松或欧洲落叶松为好。
400×800梁需4.2米支撑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一、梁模板基本参数梁截面宽度 B=400mm,梁截面高度 H=800mm,H方向对拉螺栓2道,对拉螺栓直径14mm,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90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38×8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3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自重 = 0.200kN/m2;钢筋自重 = 1.500kN/m3;混凝土自重 = 24.000kN/m3;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80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0.90×28.800=25.920kN/m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0.90×6.000=5.400kN/m2。
三、梁底模板木楞计算梁底木方的计算在脚手架梁底支撑计算中已经包含!四、梁模板侧模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q=(1.2×25.92+1.40×5.40)×0.80=30.931N/m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0.00×1.80×1.80/6 = 43.20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0.00×1.80×1.80×1.80/12 = 38.88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梁支撑架及梁侧模板计算书

附件一梁底支撑架及梁侧模板计算书以酒店最大梁KZL3(1):梁截面为1400mmx2900mm为计算依据,其余梁可参考此梁进行支撑架搭设,转换层层高为5.6m。
材料选用:模板:梁底模采用12mm厚竹胶板,梁侧模采用18mm厚木模胶合板,木枋截面:60mm*80mm,钢管:Φ48*2.8mm(实测值)钢管。
φ12对拉螺杆,U型顶托。
采用2.5m的立杆,在梁截面方向正中增加4排立杆,立杆间距500,沿梁长度方向立杆间距600,离地150高设置纵横向扫脚杆,第二道水平连系杆离地1.25m,第三道水平连系杆离地2.35m,立杆上口采用U型顶托(质量必须可靠),U型顶托上设置短向双钢管用于支承梁底模,在搭设梁底支模架时,短向双钢管均需与大梁两侧立杆上的水平杆扣件连接。
梁侧模距梁底200高设置第一道对拉螺杆,底下3排螺杆纵横间距控制在460mm以内。
梁内严禁穿竹筒(大梁易在此处开裂),改用φ16PVC管,在大梁上口采用一排一次性螺杆,用以确保梁截面。
设置纵向连续剪力撑,将荷载往框架柱传递。
横向每隔4根立杆设置剪刀撑,剪力撑采用6m钢管。
梁支模架与浇捣成型的框支柱用钢管抱箍连接成整体,增加其整体稳定性。
为防止立杆集中力过大,抵抗对楼面砼产生冲切破坏,在梁截面方向立杆下铺设槽钢,槽口向上,或采用50mm~60mm厚松木板塞在靠近立杆的扫脚杆下方,以增大受力面积。
KZL3(1)框支梁支模示意图一、底板模板计算:底板模计算跨度为150mm,取计算单元为0.6m,现进行强度及挠度验算,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荷载统计:模板自重:q1=0.35*0.6*(2*2.7+1.4)/1.4=1.02kn/m梁钢筋砼自重:q2=25.5*0.6*2.9=44.4kn/m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3=2*0.6=1.2kn/m合计:Q=1.2*(q1+q2)+1.4*q3=1.2*(1.02+44.4)+1.4*1.2=56.2kn/m强度验算:验算式:W≥M/ fmM=0.121*QL2=0.121*56.2*0.15*0.15=0.15kn.m板模板截面抵抗矩:W=600*12*12/6=14400mm3=13 N/mm2f=M/W=0.15*106/14400=10.4N/mm2<fm=13 N/mm2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强度符合要求挠度验算:验算式:ωA=KwqL4/100EI≤L/400Q=1.02+44.4=45.4kn/mE=9.5*103N/mm2I=600*12*12*12/12=86400mm4Kw=0.967ωA=KwqL4/100EI=0.967*45.4*1504/100*9.5*103*86400=0.27mm≤L/400=150/400=0.375mm挠度符合要求二、梁底木楞验算梁底木楞采用60*80木枋,计算跨度为600mm,计算单元为150mm,按四跨连续梁进行验算。
支撑梁计算

(二):支撑梁的受力计算:
1.支撑梁选用Ф325×10的无缝钢管制作而成,其计算校核如下(详图见附图〈3〉):
已知:P1=290000N 钢丝绳夹角为:600F= P1=290000N 则:F1=F×sin600=251147.4N F2=F×cos600=145000N F3= P1-F1=38852.6N F5=F3/tan740 =11132.55N
F4= F3/sin740=40471.46N
则支撑梁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
F6=F5+F2=156132.55N
支撑梁的截面的力学特性如下:
横截面积:A=(D-δ)πδ=(325-10)×3.14×10=9900mm2
回转半径:r=0.353×(D-δ)=0.353×(325-10)=111mm
折减的系数θ值为:θ =0.729 查表的(重型设备吊装手册)根据所设置的支撑梁长度L=8000mm
则长细比为:
λ=γL =111
8000≈72.07 故 长细比值为(查表得):
A 1=1.222
B 1=0.0062
折减的系数θ值为:
θ = A 1- B 1λ=1.222-0.0062×72.07=0.775
应力δ为:
δ=A θ6F =9900
775.055.156132⨯≈20.35N/mm 2 支撑梁材质为20#钢,其屈服极限(端面抗压)δs =210MPa
取安全系数K=1.6
则 需要应力为:[δ]=6
.1210=131.25N/mm 2 因 [δ]>δ 所以符合要求
2.支撑梁的制作尺寸见附图(4)所示,支撑梁上辅助吊耳,选用7吨吊耳,。
梁支撑计算

梁模板( 扣件钢管架) 计算书梁段:L16a。
、参数信息1. 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B(m): 0.4m ;梁截面高度D(m): 1m ;混凝土板厚度(mm): 120mm;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 La(m): 0.8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1m ;脚手架步距(m): 1.2m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1 2.6m;梁两侧立柱间距(m): 0.8m ;承重架支设: 多根承重立杆,钢管支撑垂直梁截面;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0.6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①48 X 3.50 ;扣件连接方式: 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 0.8 ;2. 荷载参数22模板自重(kN/m2): 0.35kN/m 2;33钢筋自重(kN/m3): 1.5kN/m 3;2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 ): 2.5kN/m ;22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8kN/m 2;22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 ): 2kN/m ;22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 ): 2kN/m ;3. 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10000N/m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16N/mm;22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 :1.7N/mm;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钢材弹性模量E(N/mm2) :210000;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205N/mm;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N/mm2;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13N/mm;4. 梁底模板参数梁底纵向支撑根数:2;面板厚度(mm):12mm;5. 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500mm;次楞间距(mm):300mm;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600mm;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300mm;穿梁螺栓直径(mm):M14m;m主楞龙骨材料:木楞, 截面类型:矩形宽度:40mm高度:80mrp主楞根数:2次楞龙骨材料:木楞, 截面类型:矩形宽度:40mm高度:80mm次楞根数:2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1. 梁侧模板荷载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350×1800梁支撑计算

350×1800梁支撑计算第一篇:350×1800梁支撑计算梁模板门式脚手架支撑计算书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计算的脚手架搭设高度为3.15米(层高4.95,梁截面350×1800),门架型号采用MF1219,钢材采用Q235。
搭设尺寸为:门架的宽度 b=1220mm,门架的高度 h0=1900mm,步距1900米,门架间距 l=600mm。
门架 h1=1536mm,b2=80mm,b1=750mm。
门架立杆采用φ42.0×2.5钢管,立杆加强杆采用φ27.2×1.9钢管。
门架跨度914mm,梁底木方距离100mm。
梁底木方截面宽度50mm,高度100mm。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φ48×3.5。
1——立杆;2——立杆加强杆;3——横杆;4——横杆加强杆图1 计算门架的几何尺寸图第 1 页门式支架正立面图门式支架侧立面图图2 模板支架示意图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F = 1.2×25.5×0.13×1.0×100×10^-3=0.398kN。
一、梁底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简支梁计算。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 25.5×1800×100×10^-6=4.59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 0.34×100×10^-6×(2×1800+350)/350×10^-3 =0.384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3 =2×100×10^-3=0.2kN/m 经计算得到,木方荷载计算值Q=1.2×(4.59+0.384)+1.4×0.2=6.249kN/m2.木方强度、挠度、抗剪计算Q=6.249L=914木方计算简图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0.511kNN2=0.511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875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0.511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0.491mm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83333.333mm3;I =4166666.667m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0.875×106/83333.333=10.5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10.5小于11N/mm2,满足要求。
支撑梁计算重量计算公式

支撑梁计算重量计算公式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支撑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用于支撑和传递楼板、墙体等部分的荷载。
支撑梁的重量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支撑梁的重量进行准确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支撑梁的重量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支撑梁的重量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推导:1. 确定支撑梁的材料和尺寸,首先需要确定支撑梁所采用的材料和尺寸,包括梁的截面形状、材料的密度等参数。
常见的支撑梁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等,不同材料的密度和强度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计算支撑梁的体积,根据支撑梁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计算出支撑梁的体积。
对于矩形截面的支撑梁,其体积可以通过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乘积来计算;对于其他形状的支撑梁,可以采用相应的几何公式进行计算。
3. 计算支撑梁的重量:根据支撑梁的体积和材料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支撑梁的重量。
支撑梁的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支撑梁重量 = 支撑梁体积×材料密度。
其中,支撑梁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材料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计算结果的单位为千克或吨。
支撑梁的重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准确地估算支撑梁的重量,从而指导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的安排。
在实际工程中,支撑梁的重量计算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支撑梁的连接方式、荷载的大小等,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准确计算。
除了支撑梁的重量计算公式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考虑支撑梁的附加荷载,在实际工程中,支撑梁可能会承受除自重以外的附加荷载,如人员活动、设备摆放等。
在计算支撑梁的重量时,需要考虑这些附加荷载的影响,从而确定支撑梁的实际承载能力。
2. 考虑支撑梁的变形和挠度,支撑梁在承受荷载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和挠度,这些变形和挠度也会对支撑梁的重量产生影响。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支撑梁的变形和挠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0m,梁截面 B×D=350mm×25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70m,立杆的步距 h=1.50m,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50×7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梁两侧立杆间距 1.20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5根计算。
模板自重0.2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3。
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2.00kN/m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0.00kN/m2。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7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4000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50×2.50+0.20)+1.40×2.00=79.540kN/m 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50×2.50+0.7×1.40×2.00=88.022kN/m 2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 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2.8。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 4-d 4)/64,抵抗距计算采用 W=π(D 4-d 4)/32D 。
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500×2.500×0.700=44.625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 0.200×0.700×(2×2.500+0.350)/0.350=2.14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0.000+2.000)×0.350×0.700=0.490kN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均布荷载 q = 0.9×(1.35×44.625+1.35×2.140)=56.82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集中荷载 P = 0.9×0.98×0.490=0.432kN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70.00×1.80×1.80/6 = 37.80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70.00×1.80×1.80×1.80/12 = 34.02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A计算简图0.047弯矩图(kN.m)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46.76kN/mA变形计算受力图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 1=1.953kN N 2=5.682kN N 3=5.049kN N 4=5.682kN N 5=1.953kN 最大弯矩 M = 0.046kN.m最大变形 V = 0.009mm(1)抗弯强度计算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M/W = 0.046×1000×1000/37800=1.217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Q/2bh=3×3018.0/(2×700.000×18.000)=0.359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09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87.5/250,满足要求!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梁底木方计算按照简支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P/l = 5.682/0.700=8.117kN/m最大弯矩 M = 0.125ql2=0.125×8.12×0.70×0.70=0.497kN.m最大剪力 Q=0.5ql = 0.5×0.700×8.117=2.841kN最大支座力 N=1.0ql = 1.0×0.700×8.117=5.682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5.00×7.00×7.00/6 = 40.83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5.00×7.00×7.00×7.00/12 = 142.92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497×106/40833.3=12.18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5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841/(2×50×70)=1.218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木方挠度计算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计算跨度(即木方下小横杆间距)得到q=6.681kN/m最大变形v=5ql4/384EI=5/3.84×6.681×700.04/(100×9000.00×1429167.0)=1.624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700.0/250,满足要求!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 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1.95kN 5.68kN 5.05kN 5.68kN 1.95kNA支撑钢管计算简图0.115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1.61kN 4.68kN 3.80kN 4.68kN 1.61kNA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支撑钢管变形图(m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max=0.115kN.m最大变形 v max=0.032mm最大支座力 Q max=9.496kN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115×106/4248.0=27.05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12.5/150与10mm,满足要求!(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R ≤ R c其中 R 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单扣件取8.00kN,双扣件取12.0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9.50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故采用双扣件,满足抗滑承载力要求!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它包括: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9.496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0.9×1.35×0.124×4.000=0.603kNN = 9.496+0.603=10.098kN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A ——立杆净截面面积,A=3.974cm2;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248cm3;[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0m;h ——最大步距,h=1.50m;l0——计算长度,取1.500+2×0.200=1.900m;λ——长细比,为1900/16.0=119 <150长细比验算满足要求!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464;经计算得到σ=10098/(0.464×397)=54.713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 [f],满足要求!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 W依据模板规范计算公式5.2.5-15:M W=0.9×0.9×1.4W k l a h2/10其中 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W k=u z×u s×w0 = 0.300×1.250×0.600=0.225kN/m2h ——立杆的步距,1.50m;l a——立杆迎风面的间距,1.20m;l b——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70m;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 w=0.9×0.9×1.4×0.225×1.200×1.500×1.500/10=0.069kN.m; N 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参照模板规范公式5.2.5-14; N w=9.496+0.9×1.2×0.496+0.9×0.9×1.4×0.069/0.700=10.210kN经计算得到σ=10210/(0.464×397)+69000/4248=71.534N/mm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 [f],满足要求!六、基础承载力计算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p ≤ f g其中 p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kN/m2),p = N/A;p = 40.39 N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kN);N = 10.10 A ——基础底面面积 (m2);A = 0.25f 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kN/m2);fg = 68.00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f g = k c× f gk其中 k c——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 c = 0.40f g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 gk = 170.00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模板支撑架计算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