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微囊藻毒素测定

合集下载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晏0 . 8
06 . o4 . 02 .
级 将 其 稀 释 成 060 02 001 ,.5 / . ,. ,.0 000mgL的 浓 0 0
O0 . 一 一 . . . . 一 I… ・一 .. J一 ..
4 5 6
. h . . ・ J u

×
() a



兽 04

啪 ●
02 . O0 .
( b)
图 1 正 模 式 和 负 模 式 提 取 离 子 比 较 图
213 其 它质谱 条 件 选择 ..
毛 细 管 出 口 电压 和 锥 孔 电压 影 响离 子 的 传 输



效 率和 离 子 阱 的捕 集 效 率 ,控 制这 两个 电压 可 以
保 证 获 得 最 佳 灵 敏 度 。 图 2为 不 同碰 撞 电压 下 的 二 级 质谱 图 。 选 择 定 量 离 子 53 59 98m/ , 5 ,9 ,7 z对 其 加合 进行 定 量 , 图 3 见 。
22 线 性 、 出限和 回收 率 试验 . 检
保证 MC— R 的离子化效率 ,故在水中加入 01 L . % 甲酸 , 这样可以降低分析成本 , 保护色谱柱和离子 源, 并且减少了实验过程 中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作为母离子 , 以得到更高的灵敏度 。MC L 的 可 —R 分 子式 为 Cg 2 。 在 一级 谱 图 中主要 得 到 , q0 H7 0
『 H1 的 母 离 子 碎 片 。 选 定 9 6m/ 为 母 离 M十 + 9 z作 子 进 入 离子 阱在 碰 撞 诱 导 解 离 作 用下 ,产 生 不 同
方便地控 制碰撞 能量 ,从而得 到不 同丰度 的碎片 离子。当毛细管出口电压 和锥孔 电压过大时 , 传输 效率高 ,但是会 在传输过程 中发生传 输区的碰撞 诱导解离 ,这 里发生的碰撞诱 导解离会使母 离子 破碎 ; 过小会减低母离子传输效率。利用仪器优化

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分析方法

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分析方法
C h e m i s t r &B i o e n i n e e r i n y g g
化学与生物工程 2 w w. h x s w c . c o m 0 1 5, V o l . 3 2N o . 0 7 w y g

: / d 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1 6 7 2-5 4 2 5. 2 0 1 5. 0 7. 0 0 3 j
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分析方法/ 2 0 1 5 年第 7 期 赵起越等 :
பைடு நூலகம்
速、 自 动、 在 线、 实 时 检 测, MC L R 的定量范围为 -
-1 ·L-1 , 检测 限 可 达 0. 0. 2~4. 0μ 0 9μ o - g g·L 。 M [ 2 0] r a i s等 应用间接竞争 微 免 疫 反 应 研 制 出 微 传 感 器 ,
3] 。 世界卫生组 通自来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有效去除 [
露后 , 进行抽样 、 抑制 及 引 发 等 实 验 , 结果与酶联免疫 法相符 , 与小白鼠动物实验完全一致 , 该方法可能在不
1 0] 。此 外, 远的将来替代动物活体实验 [ 还有使用植物 [ ] 1 1 。 的报道 检测水中 MC s
对硝 基 苯 基 磷 酸 酶 类 底 物 , 获取蛋白磷酸酶 P P 1及 可以得到 MC P P 2 A 的抑制情况 , s的浓度 。R i v a s s e a u 等开发了一种免疫与比色实验相结合的蛋白磷酸酶抑 制方法 , 样品经免疫萃取后进行磷酸酶抑制检测 , 可对
[2] 研 MC s水华毒性进行 快 速 的 在 线 监 测 。C o v a c i等 1 究了 3 种蛋白磷酸酶被 MC 使用其中2 s 抑制 的 情 况 ,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水中9种微囊藻毒素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水中9种微囊藻毒素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袁由蓝藻水华引起的 污染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袁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 的健康尧平衡袁而且因藻细胞破裂后释放出微囊藻毒 素尧节球藻毒素尧数丝藻毒素等多种毒素而对饮用水 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3]遥 微囊藻毒素即为水体中 蓝藻类如铜绿微囊藻尧鱼腥藻和念珠藻等水华释放的 一类具有强致癌作用和肝毒性的单环七肽化合物遥 目 前已发现 60 多种同分异构体袁其中存在最普遍尧含量 较多尧 毒性较大的是 MC-LR尧MC-RR 和 MC-YR渊L尧 R尧Y 分别代表亮氨酸尧精氨酸和酪氨酸冤[4]遥 由于微囊 藻毒素毒性大尧分布广尧结构稳定袁从而成为环境中潜 在的危害物质[5-6]遥 世界卫生组织和叶生活饮用水标准曳 均推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安全浓度为 1 滋g/L遥 目前袁水 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尧生物法和 免疫化学法 3 类院化学法主要包括薄层层析法尧液相 色谱法尧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毛细管电泳法曰生物 法包括生物体法尧酶抑制-蛋白磷酸酶法曰免疫化学法 包括放射免疫法尧.056 0.048 0.045 0.053 0.033 0.051 0.047 0.046 0.038
平均值 0.052 0.048 0.045 0.055 0.036 0.049 0.040 0.042 0.032
标准偏差/ 滋g窑L-1 0.004 0.003 0.003 0.004 0.004 0.004 0.005 0.003 0.003
进样量 25 滋L曰 流动相袁A 为 0.1%甲酸水溶液袁B 为 0.1%甲酸乙腈溶液遥 梯度洗脱程序见表 1遥
表 1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0 4.5 10.0 12.0 12.5 15.0
流动相 A/% 90 90 20 20 90 90

一种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与流程如下:
1.准备标准溶液:购买微囊藻毒素-lr标准溶液,浓度为20μg/ml。

根据需要,准确移
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用甲醇稀释至所需浓度。

2.样品预处理:取适量水样,通过0.45μm的水系滤膜,收集滤液。

3.活化分离柱:用甲醇5~15ml、流速2.0~5.0ml/min,预洗分离柱,再用5~15ml
水、流速2.0~5.0ml/min,活化分离柱。

4.上样:将预处理后的水样通过已活化的分离柱,收集流出液。

5.洗脱:用甲醇3~5倍于柱体积对分离柱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

6.浓缩:将洗脱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近干,用甲醇定容至一定体积。

7.高效液相荧光色谱分析:将定容后的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荧光色谱分析,检测微囊藻
毒素-lr的含量。

8.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荧光强度,计算出样品中微囊藻毒素-lr的浓度。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请注意,实验操作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并遵循相应的实验室安全规范。

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1.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但当水质受到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时,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对水中微囊藻毒素进行准确、快速的测定成为了保障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方法、应用和前景,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 微囊藻毒素的生态影响微囊藻是一类常见的浮游藻类,它们在水体中繁殖迅速,形成大量的藻华。

某些微囊藻会释放出毒素,称为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的存在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可以引起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中毒,造成养殖业和渔业的经济损失。

3. 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水质微囊藻毒素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学法、物化法和分子生物学法。

3.1 生物学法:生物学法是通过动物或昆虫对水样进行毒性试验,测定微囊藻毒素的毒性。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时间成本较高,并且涉及动物使用,不符合伦理要求。

3.2 物化法:物化法是利用化学方法对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

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3.3 分子生物学法:分子生物学法是通过检测水样中微囊藻毒素基因或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来测定微囊藻毒素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微囊藻毒素含量。

4. 水质微囊藻毒素测定的应用和前景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产养殖等领域。

对微囊藻毒素的准确测定可以及时预警和控制水质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方法将越来越简便、快速和准确,为水环境保护提供更高效的手段。

5. 我对水质微囊藻毒素测定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准确测定水质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微囊藻毒素的测定1.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和结构水体中产毒藻类主要为蓝藻,如微囊藻、鱼腥藻和束丝藻等,其中,微囊藻可产生肝毒素,导致腹泻、呕吐、肝肾等器官的损坏,并有促瘤致癌作用;鱼腥藻和束丝藻可产生神经毒素,伤害神经系统,引起惊厥、口舌麻木、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简称MC)是蓝藻产生的一类自然毒素,是富养分化淡水水体中最频繁的藻类毒素,也是毒性较大、危害最严峻的一种。

目前已发觉的微囊藻毒素有70多种,其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毒性最大的一种,结构6-2所示。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饮用水水质标准》(其次版)中规定,微囊藻毒素-LR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限值为1ug/L。

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图6-2微囊藻毒素-LR的结构 (GB 5749-2006)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均规定微囊藻毒素-LR的限值为0.001 mg/L。

2.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办法目前常用的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办法有生物(生物化学)测试法和物理化学检测法两类,其不同点在于检测原理、样品预处理的复杂程度,以及检测结果的表达形式。

微囊藻毒素的几种检测办法的比较列于表6 -9。

表6-9微囊藻毒素的几种检测办法的比较我国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GB/T 20466-2006)中规定采纳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饮用水、湖泊水、河水及地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办法有机物指标》(GB/T5750.8-2006)中也规定采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以下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

(1)原理。

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经反相硅胶柱萃取(固相萃取)富集后,其各种异构体在液相色谱仪中分别,微囊藻毒素对波长为238 nm的紫外线有特征汲取峰,经紫外检测器检测,得到样品中不同的微囊藻毒素异构体的色谱峰和保留时光,与微囊藻毒素标准样品的保留时光比较可确定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组成,依据峰面积可计算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

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介绍微囊藻毒素是一类由蓝藻属(Microcystis)等微藻产生的一种强烈毒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微囊藻毒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

因此,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对于水体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痕量微囊藻毒素的危害微囊藻毒素主要通过污染的水体进入食物链,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

它们被用作食物链中的神经毒素或肝毒素,引起食物中毒、肝硬化等疾病。

因此,及早检测和监测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常用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根据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化学性质,通过色谱柱将其分离出来,再通过紫外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2. 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法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SPE-GC)是另一种常见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固相萃取将微囊藻毒素从样品中富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测定。

3.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方法,可以高效地检测微囊藻毒素。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和免疫层析法。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但有时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和灵敏度较低的问题。

4.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利用生物元件(如细胞、酶等)对微囊藻毒素进行特异性识别和转化。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和实时监测等优点,但对于复杂样品可能存在干扰。

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 快速便携式检测设备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更小型化、便携式的微囊藻毒素检测设备。

水中低含量微囊藻毒素(RR)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水中低含量微囊藻毒素(RR)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水中低含量微囊藻毒素(RR)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摘要: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RR),针对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低,难检出问题,对常规高效液相色谱做了两种优化改进,在线富集进样、大定量进样,大大降低检出限,获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液相色谱在线富集大定量进样微囊藻毒素检出限前言微囊藻毒素(RR)具有较强的毒性及危害性。

随着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蓝藻水华和赤潮的发生逐渐增加。

80%的蓝藻水华都可以检测出次生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它对水体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环境改善,检测、防控和治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水中低含量微囊藻毒素(RR)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检出限低或超低,主要针对水中低含量微囊藻毒素(RR)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适用于饮用水、湖泊水、河水、地表水等水样检测。

本方法参考《GB/T 5750.8-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中第13部分微囊藻毒素,优化出两种检测方案。

实验部分1 方案一:在线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图1 在线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流程图1.1 仪器配置:高压输液泵2台,在线脱气机(两路以上脱气)1台,六通自动进样阀2个(1个带2ml定量环1套,一个带富集柱1根),预柱1根,色谱柱1根,柱温箱1台,紫外检测器1台,三通电磁阀1个,进样泵(或高效液相色谱自动进样器)1台,工作站1套,配件1套(包括废液桶、管路、接头等)。

1.2 色谱条件:色谱柱:ODS C18色谱柱,Venusil XBP (L) 4.6mm×150mm×5μm流动相:流动相A(色谱洗脱液):乙腈:水:三氟乙酸=40%:60%:0.05%流动相B(富集液):甲醇(或乙腈):水=15%:85%进样体积:2ml流速:1ml/min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8nm柱温:35℃1.3 试验对比(进样量相同,进样体积不同):直接进样20μl,标准样品浓度20ng/ml,色谱图情况图2 微囊藻毒素(RR)标准样品浓度20ng/ml色谱图该检测方法噪声约3.6μAu,样品峰高32μAu,标准样品浓度20ng/ml,按3倍噪声计算检出限,检出限约6.75 ng/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作业指导书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临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1、方法提要
微囊藻毒素在238nm下有
1、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环状七肽)的条件和详细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应于饮用水、湖泊水、河水、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检出限: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均匀为µg/L。

2、微囊藻毒素的分子式、分子质量及结构式
分子式
微囊藻毒素-RR(MC-RR):C49H75N13O12,
微囊藻毒素-YR(MC-YR):C52H72N10O13,
微囊藻毒素-LR(MC-LR):C49H74N10O12.。

分子质量
MC-RR:,MC-YR:µg,MC-LR:µg。

结构式
MC-RR、MC-YR、MC-LR、X和Y
表1 MC-RR、MC-YR、MC-LR、X和Y
3、水样采集和保存
用采水器采集1500ml~2000ml水样(水样采集后,应在4
h内完成以下前处理步骤)。

用500目的不锈钢筛()过滤,除去水样中大部分浮游生物和悬浮物。

取过滤后的水样1200ml于玻璃杯式滤器()中,依次经滤膜()减压过滤。

准确量取1000ml 滤液置于棕色试剂瓶中。

注:如减压过滤后的水样不能立即分析,可置于玻璃容器中,在-20℃保存,30d内分析完毕。

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甲醇,HPLC级(色谱级甲醇)
二氯甲烷,农残级
阿特拉津标准贮备溶液,ρ=100µg/mL。

准确称取阿特拉津标准样品,用少量二氯甲烷溶解后,再用甲醇准确定容至100mL,作为阿特拉津标准贮备溶液。

在4℃冰箱中保存,保存期半年。

阿特拉津标准使用液,ρ=µg/mL。

取阿特拉津标准贮备溶液于容量瓶中,甲醇定容,混匀,配制成标准使用溶液。

在4℃冰箱中保存,保存期半年。

无水硫酸钠:在400℃灼烧4小时,冷却后密闭保存在玻璃瓶中。

氯化钠:在400℃灼烧4小时,冷却后密闭保存在玻璃瓶中。

5、仪器和设备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A级玻璃量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可调波长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色谱柱:填料为µm ODS,柱长200mm,内经反相色谱柱或其他性能相近的色谱柱。

振荡器:可调速。

浓缩装置:旋转蒸发装置或K-D浓缩器、浓缩仪等性能相当的设备。

分液漏斗:250mL。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

6、分析步骤
参考色谱条件
色谱柱:反相ODS柱;×200mm,5µm。

流动相:甲醇:水=70:30(V/V)。

流速:min。

紫外检测波长:225nm。

柱温:40℃。

进样量:µL。

校准
标准系列的制备
取不同量的阿特拉津标准使用溶液,用甲醇稀释,配制成浓度为、、、、µg/ml的标准系列,贮存在棕色小瓶中,于4℃冰箱存放。

初始标准曲线
通过自动进样器或样品定量环分别移取5种浓度的标准使用液10µl,注入液相色谱,得到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的色谱图。

以色谱响应值为纵坐标,阿特拉津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

样品分析
将按照4样品的制备和按色谱条件测定。

空白试验
在分析样品同时,应做空白实验,即用蒸馏水代替水样。

空白样品应经历样品制备和测定的所有步骤。

检查分析过程中是否有污染。

7、计算结果与表示
标准色谱图
本标准规定的色谱条件()下,阿特拉津的标准色谱图见图1
定性分析
以样品的保留时间和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相比来定性。

用作定性的保留时间窗口宽度以当天测定标样的实际保留时间变化为基准。

定量分析
用外标标准曲线法按式(1)计算样品中的浓度:
ρ=m·Vt
·1000
式中:ρ——水样中阿特拉津的质量浓度,µg/L;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阿特拉津的质量浓度,µg/ml; V t——萃取液浓缩定量后的体积,ml;
Vs——被萃取水样的体积,ml。

8、精密度和准确度
精密度
5个实验室对含阿特拉津浓度为µg/L、µg/L的空白加标样品进行了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重复性限为:µg/L,µg/L;
再现性限为:µg/L,µg/L。

准确度
5个实验室对阿特拉津浓度为µg/L的统一样品进行测定:相对误差为:-16%~%;
相对误差最终值为%±13%。

3个实验室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分析测定,加标量分别为µg、µg: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为:%±12%,%±18%。

9、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空白试验
每分析一批(20个)样品必须有一个全程空白。

所有空白测试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加标样
每分析一批(20个)样品必须有一个空白加标样,组分回收率在70%~120%之间。

每分析一批(20个)样品必须有一个样品加标样,组分回收率在70%~120%之间。

平行样
每分析一批(20个)样品必须有一个平行样,平行样品相对误差在10%以内。

校准标准点
每次分析前用中间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常规校准试验。

校准点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初始校准曲线方可使用。

否则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如果采取措施后不能找到问题根源,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每间隔20个样品或1个批次(此批次小于20个样品)必须用标准溶液标准,以便重新校正保留时间及窗口。

10、方法出处
《水质微囊藻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0466—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