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服饰

合集下载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潮流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潮流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潮流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服饰与装饰品潮流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服饰和装饰品两方面探讨商朝时期的潮流趋势。

一、服饰潮流商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

主要有三大类服饰:上衣、裙裳和腰带。

1. 上衣:商朝男性通常穿着襕衫,即上身紧贴、下摆开裂的中式衣袍。

这种上衣在肩部配有褶皱,使得衣服更加宽松。

而女性则穿着襦裙,上半身为紧身衣,下半身为长裙。

女性上衣还常常配有华丽的衣襟和袖口装饰,突显了女性的高贵身份。

2. 裙裳:商朝以长裙为主流,男女皆然。

其裙裳款式多样,常见的有齐胸裙、腰背裙等。

齐胸裙即上半身和下半身衔接处齐平的裙裳,使得造型更加修长。

腰背裙则突出了腰部线条,使得身姿略显曼妙。

3. 腰带:商朝男女通常在腰部佩戴腰带以突显身材。

腰带多为丝绸或者皮革,精美的纹路和花饰使得腰带成为服饰的点睛之笔。

二、装饰品潮流商朝人注重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装饰品的潮流十分繁盛。

主要有以下几类:首饰、髻钗、腰封和玉石器。

1. 首饰:商朝人对于首饰的偏爱可见一斑,男女皆戴。

女性常佩戴项圈、项链、耳环等饰品,其中珠宝首饰以玛瑙、黄金为主,色彩鲜艳。

男性则多以玉石制品为主,如玉佩、玉环等。

这些首饰将金属和玉石的光泽与色彩完美结合,展现了商朝人的独特审美。

2. 髻钗:髻钗是女性的发饰,用于固定发髻的造型。

商朝时期的髻钗常用贵重材质制作,如黄金、银和玉石。

髻钗除了实用功能外,还被视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3. 腰封:商朝人在腰带上悬挂各种装饰品,被称为腰封。

腰封常常由珠宝、玉石和贵金属制成,以各种形状的串珠或者吊坠作为装饰。

这些腰封以其华丽的外观为服饰增色,也彰显了佩戴者的社会地位。

4. 玉石器:商朝时期的玉石器是当时装饰品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器以其纹饰精致、质地温润而备受青睐。

常见的玉器有玉佩、玉璧、玉钮等,它们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象征着贵族身份和神秘力量。

商朝服饰特点

商朝服饰特点

商朝服饰特点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服饰特点独具一格,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

本文将从商朝服饰的材质、款式、颜色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材质商朝的服饰主要采用丝绸和麻布作为材质。

丝绸被视为高贵、典雅的象征,多用于贵族阶层的服装制作。

而麻布则用于普通百姓的衣物制作,它轻便透气,适合夏季穿着。

2. 款式商朝服饰款式独具特色,主要包括衣、裳、冠、带等几种。

2.1 衣商代男子常穿衣裳两件套或三件套。

其中最常见的是“衫裳”组合,即上身穿衫,下身穿裳。

衫为上衣,类似于现代的外套,前中开襟;裳为下装,类似于长裤或长裙。

这种款式体现了当时男性对于舒适感和便利性的追求。

2.2 冠商代男子常佩戴冠饰,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冠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带状冠、缨冠、角冠等。

这些冠饰通常由金属或玉石制成,精致华丽。

2.3 带商代女子常佩戴带饰,用于束腰或固定衣物。

带可以是丝绸、布料或皮革制成,有时还会镶嵌珍贵的宝石或玉石。

3. 颜色商代服饰的颜色以红色、黑色和白色为主。

红色象征着繁荣和喜庆,常用于贵族的服装上;黑色被视为庄重和神圣的象征,多用于祭祀仪式上;而白色则表示纯洁和高雅,适合用于婚礼等场合。

4. 象征意义商朝服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富有象征意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龙纹和凤纹。

4.1 龙纹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权威的象征,因此商代服饰上常见龙纹装饰。

龙纹多用金线绣制,细致精美。

穿戴龙纹服饰的人被认为具有高尚的气质和威严的地位。

4.2 凤纹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商代服饰上常见凤纹装饰,以展示女性的高贵和优雅。

结语商朝服饰独具一格,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

其材质、款式、颜色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都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服装设计,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 李学勤. (2010). 中国古代服饰史.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刘炳森. (2012). 中国古代服装史. 北京: 中国文化出版社.。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文化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文化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文化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服饰与装饰品文化独具特色,彰显出独特的审美观念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商朝的服饰和装饰品两个方面,探讨商朝文化在这些领域的传承与发展。

一、商朝的服饰文化商朝的服饰文化主要体现在衣着风格、面料、颜色以及饰品等方面。

1. 衣着风格:商朝的服饰风格较为庄重、襟领高直,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在商朝的男性服饰中,常见的有“大襟裳”、“无蟮衣”等款式,而女性则多穿“深襦”、“半凡衫”等。

同时,商朝服饰也充满了儒雅之气,注重细节的装饰,展现出高贵与典雅的特质。

2. 面料与颜色:商朝的面料以织物为主,如丝、麻、棉等,既注重舒适性又便于制作。

商朝的服饰颜色主要以红、黄、黑为主,其中红色多用于帝王和贵族的服饰,象征权贵与繁荣,而黄色则象征着神圣和尊贵。

3. 饰品:商朝的饰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头饰、项链、耳环、手镯等。

头饰常见的有髻钗、冠饰等,项链则以玉饰最为精美,耳环多采用勾形或圈形,手镯则以铜、玉等材质制作,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

二、商朝的装饰品文化商朝的装饰品文化包括玉器、青铜器、陶器等,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1. 玉器:商朝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商代的玉器以和田玉、黑玉为主要材质,制作精美,工艺水平高超。

玉器主要包括玉璋、玉琮、玉璧、玉镯等,具有独特的雕刻纹饰和象征意义,经常用于贵族身份的象征。

2. 青铜器:商代的青铜器工艺水平极高,铸造技术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商代的青铜器种类繁多,镇宅之神兽、器皿、乐器等,皆有不同的造型与纹饰,其上的纹饰精美细腻,常常代表着尊贵和权力。

3. 陶器:商代的陶器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以黑陶、灰陶为主。

商代的陶器形制丰富多样,如瓮、罐、盘、壶等,其中以彩陶最为精美,常以几何图案、人物形象、动植物纹饰等为主题,展现出商朝人民的审美追求与生活方式。

总结:商朝的服饰和装饰品文化展示了商代人民的审美观念与文化内涵,充满着崇尚尊贵与高雅的特质。

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文化

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文化

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文化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其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青铜时代。

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商朝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服饰与饰品文化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文化,并了解其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服饰文化1. 上衣商朝的男性上衣通常是类似于长袍的衣服,称为“上衣”。

这些上衣主要由丝绸或麻布制成,采用不同颜色和图案进行装饰。

根据史书记载,商朝的贵族和官员经常穿着丝绸的上衣,以显示其社会地位和财富。

而平民百姓则多穿麻布或棉布的上衣,更注重实用性。

2. 下衣在商朝,男性的下衣主要是宽松的裤子,称为“下冠”。

这种下冠通常由麻布或棉布制成,以便于活动和劳作。

下冠的颜色和图案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注重舒适度和实用性。

3. 女性服装商朝的女性服装相对比较多样化。

在古代的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女性主要穿着裙子、上衣、外袍等服装。

这些服装通常由丝绸制成,装饰有各种花纹和图案,彰显女性的美丽和优雅。

二、饰品文化1. 金饰商朝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因此金饰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商朝的统治者和贵族经常佩戴金制的饰品,例如金冠、金钺、金佛手以及各种金器。

这些金饰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身份地位,也体现了商朝人对于金属加工技术的造诣。

2. 玉饰商朝时期,玉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商朝的统治者和贵族喜爱佩戴玉器,例如玉环、玉璧、玉佩等。

在当时,玉被视为神圣和吉祥的象征,因此玉饰也承载了一定的宗教和仪式的意义。

3. 铜饰作为青铜时代的代表,铜饰在商朝的饰品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商朝的铜饰主要包括铜冠、铜圈、铜镯、铜戒指等。

这些铜饰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造型,呈现出商朝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三、影响与传承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其中,对服装的影响表现在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态和风格上。

商朝时期的服饰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结合,这一特点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商朝的服饰

商朝的服饰
商朝服饰的审美观念也受到周朝的影响,注重 服饰的华丽、繁复和精致感。
商朝服饰的审美观念还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注重服饰的简洁、实用和自然感。
商朝服饰的审美观念在周朝和秦朝时期得到了 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
谢 谢
04
毛皮:商朝时 期,毛皮也是 主要的服饰材 料,主要用于 制作冬季服饰, 保暖性强
服饰的款式
商朝服饰以宽 袖、长袍为主,
款式多样 1
服饰的材质以 4
丝绸、棉布、 毛皮等为主, 质地柔软舒适
服饰的领口、 袖口、下摆等
2 部位有精美的
刺绣和纹饰
3 服饰的颜色以
黑色、红色、 黄色等为主, 色彩鲜艳
服饰的纹饰
平民服饰的装饰较少,多为素 3 色,没有华丽的图案和刺绣
平民服饰的穿着场合多为日常 4 生活和劳动,实用性较强
特殊场合服饰
祭祀服饰:商朝时期,祭祀活动非常频繁,祭祀 服饰是商朝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会服饰:商朝时期,朝会服饰是商朝贵族在朝 会时所穿的服饰,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婚嫁服饰:商朝时期,婚嫁服饰是商朝贵族在婚 嫁时所穿的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商朝服饰的纹饰以龙凤纹为主,象 01 征吉祥和尊贵
纹饰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动物、
02
植物、人物等 纹饰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具有
03
很高的艺术价值 纹饰的寓意丰富,如龙凤纹寓意吉
04
祥如意,植物纹寓意生生不息等
种商
类朝 服 饰
2

贵族服饰
冕服:商朝贵族在祭祀、朝会等重要场合穿着 的礼服,由冕冠、玄衣、纁裳、舄等组成。
丧葬服饰:商朝时期,丧葬服饰是商朝贵族在丧 葬时所穿的服饰,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商代的服饰风格与流行趋势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商代的服饰风格与流行趋势

商朝的服饰与装饰品商代的服饰风格与流行趋势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服饰与装饰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流行趋势。

在商代的服饰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细节和精致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一、商代的服饰特点在商代的服饰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细节的处理和装饰品的使用为主。

商代人们注重服饰的品质和外观,尤其喜欢使用丝绸、皮革、玉石等贵重材料来制作服饰。

同时,商代的服饰也具有一定的宗教和象征意义,常常与祭祀、神话等仪式相联系。

1. 服装款式商代的男性服装主要包括衫、裤、外袍等,女性则穿着长袍、长裙和腰带等。

衫和袍多以束腰为主,裙子则以垂地和及脚踝为主流。

衣物的颜色常常以红、黑和白为基调,反映出当时人们喜好的颜色。

2. 细节装饰商代的服饰非常注重细节装饰,常常使用亮片、绣花、皮革灯花等来装饰衣物的领口、袖口和裙腰等位置。

同时,服饰上也常常悬挂各种吉祥物,如龙形玉佩、箕踞纹饰等,以期带来好运和神秘力量。

二、商代的装饰品特点除了服饰之外,商代的装饰品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商代人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和工艺制作出精美的装饰品,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1. 玉器商代的玉器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品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饰品、礼器和祭祀用品等方面。

商代玉器的款式多样,主要有玉佩、玉饰、玉器璧等。

玉佩多为方形或圆形,上面常常雕刻有各种图案和纹饰。

2. 金器商代的金器同样也是贵族和富裕阶层的象征。

商代的金器主要有金饰品和金器璧等。

金饰品包括金腰带、金耳环、金戒指等,常常镶嵌有宝石或珍贵的玉石。

3. 瓷器商代的瓷器虽然与后来的汉代瓷器相比,简陋许多,但也具有一定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商代的瓷器大多为陶质,常常绘有神话、动物图案等,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三、商代的服饰风格与流行趋势商代的服饰风格和流行趋势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总体来说,商代的服饰风格以华丽、精致为主,注重细节处理和装饰品的使用。

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流行趋势商代时尚与服饰设计

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流行趋势商代时尚与服饰设计

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流行趋势商代时尚与服饰设计商朝的服饰与饰品流行趋势商代时尚与服饰设计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

在这个充满商业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代,商代的服饰与饰品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与创新,展示了当时的流行趋势与时尚风格。

一、商代服饰的特点商代服饰注重华丽和尊贵的外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和地位的象征。

官员和贵族阶层的服饰设计更为精致、繁琐,而普通民众则更注重实用性。

1. 服饰款式商代服饰的基本款式包括上衣、下装、外袍等。

男性一般穿戴对襟长袍,通常由丝绸等优质面料制成。

女性则以对襟上衣与系带裙为主要穿着,腰部一般用细带或编织的绳索系紧。

2. 面料与颜色丝绸是商代最常用的面料之一,其丝绸的产量足以满足当时的需求。

丝绸的光泽和触感使得商代服饰更加华丽。

此外,麻布、棉布等也被普通人广泛使用。

在颜色方面,商代服饰以明亮的红色、紫色和绿色等为主,寓意吉祥和繁荣。

3. 装饰与配饰商代服饰讲究细节装饰,常常使用金银装饰品、宝石和玉石等。

官员和贵族常佩戴以镂空金属为材质的帽饰、耳坠和项链等。

女性喜欢佩戴花簪和发饰,使整体造型更加华丽。

二、商代的饰品流行趋势除了服饰,商代人也注重饰品的搭配与使用。

饰品不仅是美观的装饰品,更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1. 头饰头饰在商代的时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官员和贵族常戴金银制的簪子、冠盖和冠冕,以展现尊贵的地位。

而普通人则使用木质或青铜制的簪子和发饰。

2. 首饰商代的首饰多样丰富,例如项链、耳坠、手镯等。

贵族和富人常佩戴金银制的首饰,有时还镶嵌有宝石和玉石。

而普通人使用青铜或陶瓷制品作为饰品,也反映了社会等级的差异。

3. 腰带腰带在商代被广泛使用,并且经历了一系列的设计创新。

贵族的腰带常用金属制品,上面镶嵌着宝石和珍珠。

普通人则使用细绳、麻布等来绑扎腰部,以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需求。

三、商代时尚的影响与传承商代时尚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的社会,而是继续影响了后来的历史时期。

商朝的服饰与发型商代的时尚与美容观念

商朝的服饰与发型商代的时尚与美容观念

商朝的服饰与发型商代的时尚与美容观念商朝的服饰与发型商代时尚与美容观念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在服饰与发型以及美容观念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探讨商代时期的服饰与发型,以及商代人的美容观念。

一、服饰商代时期,服饰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1.男性服饰商代男性的常见服饰是长袍和裤子。

长袍在商代时期通常是用细软的丝绸或麻布制成的,颜色多为浅色调,并且在衣服上会有各种精美的花纹。

此外,男性还常常佩戴腰带和盔甲,以显示自己的武装力量。

2.女性服饰商代女性的服饰以长裙为主,通常是用柔软的绸缎或羊毛制成的。

与男性不同的是,女性的服饰更加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花纹的细腻度,以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婉约。

二、发型发型在商代时期被视为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发型展示着不同的身份与地位。

1.男性发型商代男性一般留发至肩膀以下,头发通常后束或打理成辫子,有时还会佩戴头饰如簪子或发饰物,以凸显自己的高贵身份。

2.女性发型商代女性常以发饰物来装饰头发,如发簪、发钗等。

女性发型通常以盘发为主,有时还会梳成复杂的发髻,并添加珠宝或花朵等装饰,以突出女性的妩媚和高贵。

三、美容观念商代时期,人们对外貌的追求不仅仅是服饰和发型的装饰,还包括了身体的保养与美容。

1.面部美容商代人常用各种天然的植物和矿物质制成的面膜和面霜来滋养皮肤,使其保持年轻和光滑。

同时,商代人还注重面部轮廓的优美,会通过揉捏和按摩来改善面部线条。

2.身体保养商代人注重身体的保养,他们常常使用各种天然的沐浴剂和香料来清洁和香气身体。

此外,他们还进行体育锻炼和按摩,以强健身体和舒缓疲劳。

四、总结商代时期的服饰与发型以及美容观念,展现出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无论是男性的长袍与发辫,还是女性的长裙与精致发饰,都体现了其高贵与品位。

而对于美容观念的关注,更体现了商代人对自己外貌的重视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器[3] 。
商代的冠饰3 头戴高巾帽、穿右衽交领窄袖衣、腰束绅带、 佩带蔽膝(前身腰间系有一条象征权利的下垂 物,物的下端呈斧口形,寓有斧能断割之意, 后世将其加阔变为蔽膝)的贵族男子。(西周 玉人,传世实物,原件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弗格 美术馆)。 [3]
商代的冠饰 4 戴高冠的男子(河南安阳股墟妇好 墓出土的玉人佩璜)。佩璜是一种 玩赏性的佩玉,与礼器上的璜无关。 商代的佩璜已由素面无纹演变为人 纹璜、鸟纹璜、鱼纹璜、兽纹璜等 等。一直流传到西周后期。 [3]
衣服折叠,“积”是指 聚集。其词汇本义是指 古代衣袍上的褶裥。 ▪ 一比喻皱纹 ▪ 二指事物重叠或堆积 ▪ 三指词汇重复或堆砌
后世皮弁
(5)元端
除冕服之外,属元端和深衣用途最为广 泛。 元端又名“玄端”,取其“端正”之意, 上衣用布很整,基本不用裁剪,为整体的 黑色,没有纹样装饰,腰系黑色腰带。 下裳因人而异。
冕冠
②衣裳
上衣下裳 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
日、月、星辰——照耀 山——稳重

龙——应变 华虫————滋养 黼——决断 黻——明辨
在最隆重的场合,冕服上十二章齐备;而在别的场 合则视礼节轻重而递减。王公贵族跟从帝王祭祀,所 用章纹也有规定。 公之服——由山而下用九章 侯伯之服——由华虫而下用七章 子男之服——由用藻而下用五章 卿、大夫服——由粉米而下用三章 周代后,章纹的使用同冕服的旒数相配。如冠用 九旒,衣裳用七章;冠用七旒,衣裳用五章,依次类 推。 根据旒数的不同冕服又分为衮冕服、鷩(bi)冕 服、毳冕服、希冕服及玄冕服等。
商周服饰
一、商、周时期
商 —— (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周 —— 西周 约前11世纪初─前771年 东周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二、商时期的服饰
1、文化背景
《商书.太甲中》载:“伊尹以冕服奉嗣王 归于豪”。又云:“殷礼不知天子有几种冕” [1] 。可见殷商时期已有冕服等阶级等别的服饰 。 但是,此时服饰的确切形式和等级差别缺 乏较多实物史料来佐证,除了从出土的丝织品 残片、甲骨文以及陶俑玉人等可以窥见这个时 期的大致风貌外,对其确切的服装形制我们基 本还是知之甚微。
商代发式 3 商代笄(ji)饰男女(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 图中人物似孩童形象,身上刻有清晰的纹样,可能是早期 的文身,头上插的饰物,可能是一对发笄 ,由此可见商 代发笄的安插方法。
商代骨笄 (传世实物,原件现藏上海博物馆) 笄是我国在新时器时代就有的骨笄、 蚌笄、玉笄、铜笄等用来固定发髻。 周代男女都用笄,笄的用途除固定 发髻外,也用来固定冠帽。古时的 帽大可以戴住头部,但冠小只能戴 住发髻,所以戴冠必须用双笄从左 右两侧插进发髻加以固定。固定冠 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 师”的官来进行管理。 衡笄插进冠 帽固定于发髻之后,还要从左右两 笄端用丝带拉到颌下栓住。从周代 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 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 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 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 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3]
发饰:笄,用于固定发髻和冠帽。 冠饰:据推测是垂挂于帽子后面的一种护颈饰品。 耳饰:有玦、瑱、珰、环等。玦,有圆环形带缺缝式、椭圆 形或圆柱状式。瑱(tiàn) ,是一种垂饰,从祭服冠帽左右两方的 衡笄用丝线垂挂于两旁正当耳孔之处。 珰,是直接穿挂于耳上 的耳饰。[7]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玉玦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珰
三、 西周服饰
1、文化背景 从文物中反映出这时期统治阶级坚甲、 利兵。车服器皿工艺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水 平。在这普遍思想活跃、各国纷争的时代, 衣着款式的多样化是肯定的,只是我们缺乏 更多的史料。
2、服饰形制
一般而言,这个时期的服饰形制不外乎是 上衣下裳和深衣。这两种形制在西周和东周时 都已发展的比较完善。此外还有冕服、弁服和 云端等。
(1)上衣下裳
周朝的服装仍保留有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 上衣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袖身比商代时宽 博。
(2)深衣
据说,深衣是衣裳分裁后再相连,下裳共 用六幅,每幅又二分,以合十二个月。在西周 时用途最广泛,男女皆服。
从出土的文物和古迹上可以 归纳其特点[5]: ①交领、右衽 ②有曲裾和直裾两种 ③小口大袖 ④领口和袖口(即祛)通 常为宽缘 ⑤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 行佩玉 ⑥面料纹样有浓郁楚国文 化风格
商贵族服饰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 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 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 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 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 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 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 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 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 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 绘。 [2]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 绘制)
谢谢
商代玉人
甲骨文
2、服饰形制——上衣下裳
上衣——交领右衽,窄袖、短身,腰系带。
下裳——即裙,下遮开裆裤。
特点:
① 整件衣服包括衣领、衣袖、衣缘等处,都有不 同形状的图案 ② 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 ③ 腰间束丝带 ④ 贵族男子,在腰带以下正中部位,佩戴 “蔽 膝”,也叫“绂(fu)、袆(yi)”(即遮盖大腿 至膝盖的服饰,形式围裙而狭长,下成斧形)
(3)冕服
A、冕服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周代人们对天存有一种敬畏之情,对 重大的祭祀活动非常重视,用于祭祀的服 装是最隆重的。
②礼仪的需要,等级制度完备,觐见、 朝拜、宴请活动增多。
B、冕服的特点
冕服由冕冠、玄衣(黑色上衣)和纁衣 (绛色围裳)等组成。 ①冕冠: 綖 板,前圆后方(喻“天圆地方”) 前低后高(喻“前低府就”) 十二旒,赤、白、苍、黄、玄 玉笄、玉衡、紞(dan) 、充耳、 冠缨、天河带
诸候、士:素裳 中士:黄裳 下士:杂裳(前为素色,后为黄色)
元端
(6)佩饰
随着阶级的分化,首饰佩饰除赋予宗教性 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的内涵。当时的首 饰佩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 品,其中以玉制品最为突出。周代以玉比拟人 的品德,所谓“君子比德于玉”,玉就成为道 德人格的象征。 [7]
佩璜:一种玩赏性的佩玉,与礼器上的璜无关,已由素面无 纹演变为人纹璜、鸟纹璜、鱼形璜、兽纹璜等。 其他玉佩:有象纹佩、牛纹佩、兔纹佩、龟纹佩、鹿纹佩、 鸟纹佩等等,形式变化较自由。 扳指:是射箭时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拉弦的工具,用来保护手
ink?url=hWoZ58h31uB9mOJGxenrgY8H4dQ9nd yy2AGX_rIHZGs_puR1UQd5keIvQ253Y32u8bynavq46XTO_eeKFlYERZ5RAqEB/OL], /view/de8bc849c850ad02, /view/70f5d40d763231126edb1145.html [4]田小娟.商周冠式初探[J].考古与文物,2001(4) [5] 袁仄.中国服装史 [M],北京:中国content/13/0818/13/12961924_308020661.shtml
3、发式
商代的发式1 辫发局部(河南安阳股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
商代男子发式,以梳辫发为主。从形象资料来看,这个时期的男子辫 发样式较多,有总发至顶,编成一个辫子,垂至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 辫梢卷曲,下垂至肩的;有将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等等。本图为总发至 顶,编成一个辫子,垂至脑后的。 [3]
商代的发式2 辫发盘顶的商代男子,此图为商代陶俑。(河南安阳股墟小屯出土,原件 现在台湾)本图为将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
③腰带:
大带 革带
④蔽膝 ⑤舄屦
上:蔽膝 下:舄屦
(4)弁服
①爵弁:与冕服类似
但綖板没有前倾之势,是平的,没有旒衣
裳为玄衣纁裳,没有十二章纹 是士的最高等服饰 一直沿用到宋朝 ②韦弁:军人所穿 赤弁、赤衣、赤裳
③皮弁:冠帽用白鹿皮做成 上为白布衣,下为素裳,没有装饰,腰部 打有劈积 ④冠弁:田猎时所穿的服装 戴委帽冠,形状如皮弁 用黑色的绢做成 襞积[6] (bì jī )亦作襞绩、 上衣为黑色,下为素裳 襞襀。其中“襞”是指
4、冠饰
商代的冠饰1
戴帽箍的商代男子(河南安阳股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石人 双手抚膝、跪坐。头饰较有特点:长发,并将发梢拧在一起, 盘在头顶、戴圆箍形冠。这种头饰是当时较为流行的式样[4] 。
商代的冠饰2
戴卷筒式冠巾、穿华丽服装的 贵族男子(河南安阳股墟妇好 墓出土的玉人)。身穿交领窄 袖衣,衣着华丽,衣上布满云 形花纹。腰束宽带,腰带压着 衣领下部,衣长过膝。腹部悬 有一块长方形“蔽膝”。下穿 鞋。左腰插有一卷云形饰物, 似乎是佩带着一种刀剑之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