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起源及夏商周服饰
中国服饰史归纳

中国服饰史归纳一、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与演变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为了抵御寒冷和遮羞,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制作简单的衣物。
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动物皮毛、植物纤维为原料,款式简单,功能单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逐渐掌握了编织、染色等技艺,服饰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夏商周时期:礼制服饰的确立夏商周时期,我国服饰进入了礼制阶段。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丝绸为主,款式丰富,色彩斑斓。
服饰成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不同等级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
例如,贵族阶层穿着丝绸衣物,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而平民百姓则穿着粗布衣物,款式简单。
三、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的多元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服饰风格各异。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宽松舒适,注重实用性。
男性服饰以深衣、短衣为主,女性服饰则以长裙、对襟衣为主。
各国服饰还受到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四、秦汉时期:服饰的统一与规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服饰进行了统一规范。
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服饰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交领、宽袖为特点,男女皆可穿着。
官员服饰分为朝服、公服、常服等,等级分明。
民间服饰则更加注重实用性,款式简约。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下的服饰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促进了服饰的创新发展。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宽松、舒适,流行对襟衣、褶裙等款式。
受北方民族影响,男性开始穿着裤褶,女性则流行穿着窄袖衫、长裙。
佛教的传入也为我国服饰带来了新的元素。
六、隋唐时期:服饰的繁荣与开放隋唐时期,国家强盛,文化交流频繁,服饰进入了繁荣与开放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服饰色彩丰富,款式多样,女性流行穿着胡服、襦裙、高腰长裙等,体现出女性的婀娜多姿。
男性则以圆领袍、宽袍大袖为时尚。
同时,唐代还出现了“品色衣”制度,以服饰颜色区分官员等级。
七、宋元时期:服饰的简约与民族特色宋元时期,服饰风格逐渐简约,注重实用性。
宋代流行直身衣、对襟衣,女性喜欢穿着窄袖衫、褙子。
中国的服装发展史

一,原始服饰原始服饰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二,夏商周服饰商周贵族服饰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东周男子服饰东周男子服饰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如图所示的样式。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
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本图所系的为绅带。
三,战国胡服战国胡服战国时期的服饰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重要的是胡服的流行。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
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
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左图为穿窄袖短衣的杂技艺人(战国铜人,传世实物,原件现在美国华府弗里尔美术馆)。
中图为穿窄袖短衣胡服的奴仆(河北满城出土当户灯铜人)。
右图为戴冠、穿齐膝窄袖胡服的男子(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战国铜人)。
楚国贵妇服饰楚国贵妇的直裾单衣绣罗单衣及刺绣纹样(湖北江陵马砖一号楚墓出土实物)。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中国古代服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风俗的体现。
古代服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在古代中国,服装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
本文将从古代服装的起源开始,探讨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过程。
一、夏商周时期的服装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文明的最初阶段,相应的服装也呈现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夏朝时期,男子一般穿褐色的上衣和裙子,女子则穿蓝色或绿色的上衣和裙子。
这些服装多为单衣,形式简单,而且没有袖子。
在夏朝,服装的图案主要是轩辕纹和龙纹,这也是古代服装图案的雏形,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
而在商朝时期,服装更加注重细节,男子多穿褐色上衣和蓝色下裳,女子则穿蓝色上衣和红色下裳,服装上的花纹图案也开始使用云纹和祥云纹,展现了更加精细的工艺水平。
到了周朝时期,服装更加多样化,布料的使用也更加丰富。
秦汉时期是中国服装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服装更加多样化,并且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款式和风格。
在这个时期,服装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丝绸成为了服装的主要面料,男子多穿长袍,女子则穿长衣裳,服装的图案也更加多样化,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花纹和纹饰,如凤纹和鱼纹等。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服饰配饰,如发冠、花环等,这都展现了古代服装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明清时期是中国服装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服装在款式和图案上都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在明朝,男子服装的面料多为绸缎和丝绸,款式多样,图案丰富,如蝙蝠纹、云纹、车马纹等,而女子的服装则更加注重立体感和流畅感,服装的线条更加曲线优美,图案更加繁复精致。
而到了清朝,服装的款式更加统一,男子多穿长袍,女子则穿长衫,服装的面料多为丝绸和绸缎,图案则更加强调对称和比例,如蝴蝶纹和梅花纹等。
清朝时期的服饰配饰也更加注重材质和工艺,如玉镯、珍珠项链等。
五、现代服装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服装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传统的服装元素在现代服装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中国服饰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中国服饰的魅力。
中国服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中国服饰的世界,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中国服饰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中国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考古学家研究,距今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了简单的服饰制作。
那时的服饰主要是以兽皮、树叶等天然材料为原料,简单的裁剪和缝制而成。
2. 发展(1)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服饰开始出现等级制度,贵族与平民的服饰有了明显的区别。
同时,出现了以龙、凤等吉祥图案为装饰的服饰。
(2)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种类日益丰富,形成了以丝、麻、棉等天然纤维为原料的服饰体系。
这一时期,服饰图案也更加多样化。
(3)秦汉时期:服饰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丝绸、棉布等高级面料。
同时,服饰款式也开始出现地域差异。
(4)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趋向宽松、简约,出现了许多以佛教题材为装饰的服饰。
(5)隋唐时期:服饰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服饰款式、色彩、图案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这一时期,服饰成为了一种时尚和地位的象征。
(6)宋元时期:服饰风格趋于保守,但仍有一些创新。
如宋代出现了以锦绣、丝绸为原料的服饰,元代的蒙古袍等。
(7)明清时期:服饰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款式,如旗袍、汉服等。
二、中国服饰的特点1. 服饰款式多样中国服饰的款式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冠、衣、裳、裤,到现代的西装、旗袍、汉服等,几乎涵盖了所有服饰类型。
2. 服饰色彩丰富中国服饰的色彩运用十分丰富,既有传统的红、黄、蓝、绿等基础色,也有以金银丝线为装饰的华丽色彩。
3. 服饰图案独特中国服饰的图案独具特色,既有以龙、凤、麒麟等吉祥图案为装饰的传统图案,也有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为题材的图案。
4. 服饰文化内涵丰富中国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这些都是中国服饰的独特魅力所在。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

金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松花 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一直到隋唐时期,还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 生活,古称“靺鞨”。公元 10世纪时,女真族在辽的统治之下。1115年, 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按出虎水附近的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建立起奴 隶制政权,国号为“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 发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彻底推翻辽的 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 挟黄金、白银、牛马、绸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 面对腐朽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包围北 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 之后,被蒙古军所灭。
眉宇之间,以金、银、羽翠制成的彩花子“花钿”是面妆中必不可少的。
另有流行一时的梅花妆,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行于含章殿下,额上误 落梅花而拂之不能去,引起宫女喜爱与效仿,因而,亦被称为寿阳妆。
太阳穴处以胭脂抹出两道,分在双眉外侧,谓之“斜红”,传说源起于魏 文帝曹丕妃薛夜来误撞水晶屏风所致。面颊两旁,以丹青朱砂点出圆点、 月形、钱样、小鸟等,两个唇角外酒涡处也可用红色点上圆点,这些谓之 妆靥,这还仅是唐代妇女一般的面妆,另有别出心裁者。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图
制作:267
一、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
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 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
二、 夏商周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 盛的相对完整阶段。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 力不断的发展,服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夏商通过穿着冠、冕、芾(黻, fèi音费)来变现礼仪之制,而在周朝这种 服饰制度日趋完善。夏代已用丝绸、麻布 作衣料,并用朱砂染色 。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一、夏、商、周时期服装(祭祀占卜、甲骨文诞生、好玉、曲裾服饰形成)1、夏:冕冠服制度确立,上一下裳形成。
服色多样(上玄下黄)且有纹饰,可用朱砂染色。
“鼎”青铜文化王权的象征,贵族佩戴玉器。
服饰特点:衣:短衣齐膝、后裾齐足、前衣短、斜裙绕襟、领袖脚口宽沿边。
形成“曲裾服”。
领:矩领、圆领、翻领、对襟。
腰带:束细腰、系宽腰带或用丝绸织物系蝴蝶结。
袖:小口大袖“琵琶袖”、袖长而小(袖头另附装饰如“长袖”,舞者袖管奇长)。
有袖口为“袍”,无袖口为“衫”,男女不分。
2、商:冕冠、玄衣、熏裳、赤舄(古代女子穿的鞋,赤色重底)、上衣下裳;配有黻、大带、革带、佩绶十二。
服饰特点:玄衣:交领、右衽、大袖垂弧、袂、领口有缘、腰有大带、下裳熏色、前韨(蔽膝)、裳下有裙裾、符合“衣作绣,锦为缘”的古代制衣。
3、腰腹下系一片“斧”式装饰品即:a韦鞸:使用皮革涂朱或彩绘称之b黻、韨亦作芾:以丝绸绘、织、绣、画、称之c汉后期又称蔽膝(汉以前用皮革,魏晋后用丝罗)。
d用途:商至元朝是一种祭服系腰间为跪拜所用。
加工精美,附有政治意义和权力的象征。
天子:色朱、绘龙、火、山三章;公候:菱形、用黄、朱色,绘火、山二章;卿、大夫:绘山章。
e形状:东汉“”状,汉代误认为“U”状f绣纹:为“”唐用于大袖,宋、明用于袍服中与龙旁或领口,金多用两龙、两兽对峙或相蟠,即为“蟠虺虯形象”。
4、面料;a全身着不同花纹,能织极薄的精细丝绸和提花织物。
b花纹:“”状纹、绮袔纹、云氣纹、龙兽相对或者相蟠图样、满地云纹、散点云纹、小簇花。
c工艺:印、绘、绣5、胡服:可能是商、周劳动人民以及战士一般的穿着。
6、珮:成组列珮玉也于这个时期形成。
7、着衣分季节:夏:着轻巧、长裙拽地、衣裳为黑白衫、多种领、袖、帽、结带领下。
冬:领袖露白处面积大,丰厚蒙茸“皮毛出峰”。
8、衣服样式分类:分大衣、中衣、小衣。
小衣和中衣款式相似,但面料和工艺不同。
如小衣素纱,中衣绣花等。
中国古代服饰年表

中国古代服饰年表中国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古代的服饰文化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服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本文将通过一个中国古代服饰年表,概括介绍从古至今的服饰演变。
1. 夏商时期(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046年)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这个时期的服饰以羊皮为主要面料。
男性穿着上衣和长裙,女性则穿着斗蓬式的外衣和长裙。
此时的服饰以带有纹饰的青铜装饰品为主要点缀。
2. 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这段时期的服饰逐渐趋于多样化,且受到礼制和阶层结构的影响。
贵族男子穿着华丽的衣袍和冠帽,女性则穿着长袍和盘发的发饰。
普通人则穿着较为简单的衣物,服饰材质以丝绸为主。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服饰的风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男性开始流行穿戴裤子,衣袍样式更加细致复杂。
女性则开始流行穿着裙子和腰带。
此时期也兴起了使用丝绸、绢帛等精致面料制作服饰,装饰品也变得更加细腻华丽。
4.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段时期的服饰风格多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
男性流行穿着长袍和外套,女性则开始穿着露足的裙子和展示颈部的发饰。
5. 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唐朝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时尚与华丽的特点成为后世所追慕。
男性开始普遍穿着襦裙和长袍,女性则流行宽袖长裙和束腰装饰。
这段时期的服装色彩丰富多样,以宫廷服饰最为华贵,并迅速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
6.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至公元1912年)宋元明清时期绵延了数个朝代,这段时期的服饰风格延续了唐朝的影响,但也加入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男性开始穿着宽袍和直裰,女性则穿着褙子和对襟长裙。
明清时期的服饰注重线条的纯净和细节的精致,袖子和腰带的装饰成为亮点。
历朝历代的服饰来历和特色简笔

历朝历代的服饰来历和特色简笔历朝历代的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貌,又展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服装制作工艺和纺织技术。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历朝历代的服饰的来历和特色。
1.夏朝服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这个时期的服饰以兽皮、麻布、葛布等天然材料为主,主要特点是简单朴素。
男子一般穿兽皮裙,女子则穿带有草编纹样的麻布或葛布裙。
2.商朝服饰商朝的服饰主要以丝绸为代表,丝绸的出现使服饰面料更加丰富多样。
男子多穿襦裙,女子则穿着露胸露肩的长裙,并佩戴丝绸带。
此外,商朝还出现了徽和冠等特色饰物,使服饰更加华丽。
3.周朝服饰周朝是我国封建时代的开端,这个时期的服饰讲究等级分明,宫廷贵族穿着华丽而庸俗,百姓则穿着朴素。
男子的服装以襦裙为主,女子则穿着长袍,襦裙的颜色和图案多是以分封国的名称为主题,以显示封建等级关系。
4.秦朝服饰秦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这个时期的服饰主要以宫廷贵族的服饰为代表,以黄色为底色。
男子一般穿着黄色的袍和裤子,女子则穿着宽松的长袍并佩带金银首饰。
秦朝的服饰注重实用性,也为后来的服饰设计奠定了基础。
5.汉朝服饰汉朝的服饰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汉朝的服饰也融入了民族特色。
男子的服装主要以襦裙为主,女子则穿着齐胸的宽袍,腰部则系上彩带。
汉朝的服饰注重装饰和细节,绣花、刺绣等工艺开始应用于服装的设计中。
6.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服饰多样化。
男子的服装以束腰、发肩、褶裥为主,色彩鲜艳,细节繁复。
女子的服装则以宽松的襦裙为主,裙摆多有图案绣饰。
此时期还出现了齐腰裙、马面裙等特色服饰。
7.隋唐服饰隋唐时期的服饰注重宫廷内外的等级分明。
男子的服饰以袍褂为主,女子则穿着肩衣、对襟衫等上衣搭配腰带和裙子。
隋唐时期的服饰讲究华贵、典雅,注重绣花、刺绣等工艺的应用。
8.宋代服饰宋代的服饰以宽松、舒适为特色,男女装饰基本相同,注重染色工艺,服饰的颜色以淡雅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夏商时期的服饰 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社会发生了质的变 化,从无阶级社会进入 阶级社会。
夏朝已有了简单的典章 制度。夏礼、夏训、夏 书,是记载夏王朝礼制、 政治制度、历法的书籍。
商人崇拜鬼神、祖先,祭祀盛大而频繁。 夏商时的礼,主要是指祭祀时的奉神之礼。在这种背景
• 夏的服饰
《易经•系辞下》中所记载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 天下治,盖取之乾坤”,说明到夏启建国时,上衣下 裳之制已经形成,且服饰色彩也有了定制(“衣玄裳 黄”),而且根据自然的色彩分布创制出不同纹饰的 服装面料。
人工半割切过的蚕茧;染成朱红色的麻布
• •
文 化 遗 址
山 西 夏 县
半 坡 遗 址
(2)兽皮阶段 • 材料:兽皮 • 工具:骨针
衣裳
• 骨针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种缝纫工具。它标志着 原始衣物已从草裙阶段向兽皮缝合阶段过渡,是人类 服饰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3、纤维织物阶段
开始了农耕畜牧,改变被动向大自然觅取食物为主动生 产繁殖生活资源。
材料:
麻布、葛布(植物纤维) 丝绸
•凤凰形玉佩 殷墟妇好墓
• 殷商发式、发饰
• •
骨
金
笄
笄
殷
二
墟
里
岗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3
四、周代服饰
• 周代思想对服饰的影响 周代之前,殷商的礼字仅指奉神的行礼之器,引申之下,
也不过祭祀而已。但在周代,礼已被赋予了广泛的政 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意义。
政治思想: 周王朝以“德”、“礼”治天下。 “德”是属内在修养的一方面,是对人们较大、较重要
第一章 服饰起源及夏商周服饰
• •
一、服饰的初步形成
穆
斯
(一)服饰的起源
林 女
性
• 三种假说: 防护说: 遮羞说: 炫耀说:
印 尼 土 著
• 服饰起源于生存本能,对于远古人类来说,服饰的主 要功能是实用,而不是装饰。
(二)服饰起源的过程
1、裸态生活阶段 2、原始衣物阶段 (1)草裙阶段 材料:草叶、树枝
冕服的类别 《周礼·春官·司服》载:“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
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 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祭羣小祀则玄冕。”
冕服的具体形制
• 冕冠 • 玄衣 • 纁裳 • 赤舃
• 十二纹章 绘制: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刺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 “五行说”里的这些要素被归为金 木水火土,反映在服饰上则对应为 白、青、黑、赤、黄五种颜色作 为正色。
•玉佩饰 西周后期
1、冕服 后世传说冕服始于黄帝 《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
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希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西周铭文:“易女玄衣黹屯,赤芾朱黄”;“元衮衣赤 舃”
日、月、星辰:照耀 山:稳重 龙:应变 华虫:文采华丽 宗彝:慎宗追远 藻:洁净 火:光明 粉米:养民以天 黼:果敢决断 黻:能明辨
2、后妇的六服制度 《周礼•天官》记载:“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
揄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素纱。”
• 三祭服: 袆衣(从王祭先王); 揄翟(祭先公); 阙翟(祭群小祀); • 三常服: 鞠衣(告桑之服 ) 展衣(见客) 褖衣(燕居)
• 内衣:素纱
3、深衣 深衣上下连属,成为后世袍服的渊源。其名为深衣是因
为其袂圆如规、领如矩、背缝如绳直、下摆如权衡等 治世最根本的因素,其意极其深远,故名深衣。
•深衣形制
(1)深衣 (2)矩领 (3)长至踝间 (4)续衽钩边
五、胡服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一般为
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 裤/胫衣(不加连裆的套裤,只有两条裤管,穿时套在
蚕西
麻
茧阴
布
村
残
仰
片
韶
• 商的服饰
殷商服饰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等级制度。主要表现在 两方面:
1、多限于当时作为装饰品的佩饰上,如 玉佩、铜饰
2、服装的配饰构件上,如芾、冠帽、带、 行滕等的差别上。
这种阶级社会的等级制,自殷商开始,成为中国服饰史 上的一个重要特色,一直沿用至皇帝时代结束,形成 独特的中华民族的服饰等级心理。
毛织物
图4 草鞋山遗址葛布
图5 钱山漾遗址绢片 图6 诺木洪毛织物
工具: 纺轮:标志着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的原始衣物由
兽皮阶段进化到了纤维织物阶段
成“绩”
原始织机 骨梭、木机 刀及机具卷 布轴等
二、夏商周服饰概述 中国的冠服制度,初步确立于夏商,完善于周。
• “贵贱有等,衣服有别,上有夫子卿士,下及庶民百姓,服饰各有等 差”
胫上)穷绔和裈
• 中国服装史上第一次重大变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改去下裳而着裤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3
下,夏商的服制也就成为礼制的一部分。
在夏商时期,农业已获得很大的发展,金属器具已开始 广泛被使用,社会分工不断精细,此时丝帛的生产已 得到更大的发展,铜器与玉器的制作也日趋精美,给 当时的上等服饰在反映王主的威严、庄重之上又增添 了不少奢侈和华丽的味道。至于贫苦百姓往往仍是麻 布粗衣,而奴隶们更是衣衫褴褛、衣不蔽体。
行为的规范 “礼”则是外表仪式的和较小行为的规范。
哲学思想: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五行说”认为:世界不是上天决
定的,世界万物都是由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要素构成 的。
• 在古时,服饰上“德”的象征是佩玉, “礼”的推行在服饰上产生了等级分明 的服饰制度。在服饰上,从造型、颜 色至纹饰很多事等级身份的象征和提 醒人们利益行为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