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二 60个常用中成药(内容清晰)

药二 60个常用中成药(内容清晰)
药二 60个常用中成药(内容清晰)

第一节解表剂

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

桂枝合剂君药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善散风寒、助阳而解肌发表

臣药白芍与桂枝同用,散收并举,调和营卫

佐药

生姜

大枣

二药合用,既助桂芍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又温胃止呕使药甘草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营;又调和诸药

配伍意义辛甘发散,酸甘合营,散收并举,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故善治感冒风寒表虚证

方义巧记桂枝为君芍药臣,生姜大枣合为佐;解肌发表调营卫,感冒风寒表虚宜。

辨证要点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

金银花

连翘

金银花甘寒轻芳清解,连翘苦微寒而清泄轻疏,相须

同用,既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散结、辟秽,切中

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病机

薄荷荆芥

淡豆豉

牛蒡子

(炒)

四药同用,既助君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又宣肺止

咳、消肿利咽

佐、

使

淡竹叶

桔梗

甘草

三药合用,既增强君臣药的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效,

又能宣肺祛痰止咳,还能调和诸药

配伍意义疏散与清热并举,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故善治风热感冒证而见上述证候者

方义巧记辛凉解表银翘丸,银华连翘共为君;薄荷豆豉荆蒡臣,风热感冒最相宜。

辨证要点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头痛

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

桑菊感冒片(颗粒、合剂)君药

桑叶

菊花

桑叶苦寒清泄,甘益质轻,善疏散上焦风热,清润肺气

而止咳嗽;菊花甘苦微寒轻浮,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相须为用,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臣药

薄荷素

苦杏仁

桔梗

三者相合,疏散与宣降并施,既助君疏散上焦风热,又

复肺之宣降功能而止咳

佐药

连翘

芦根

二药相合,既助君臣药清透上焦热邪,又防热伤津液,

还能导热邪从小便出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意义主以辛凉清散,兼以辛苦宣降,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故善治风热感冒初起,症见头痛、咳嗽、口干、咽痛者

方义巧记桑菊片中桑菊君,薄荷仁桔连根草;疏风清热止咳嗽,风热感冒初起证。

辨证要点头痛,咳嗽,咽痛

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

九味羌活丸君药

羌活辛温苦燥,上行发散,善除在表之风寒湿邪而解表

通痹止痛

臣药

防风

苍术

二药同用,既助君药散风寒湿解表之力,又通痹止

佐药

细辛、川芎

白芷、黄芩

地黄

五药同用,既助臣药散风寒湿,又清热生津,并防

苦燥伤津

使药甘草甘平,调和诸药

配伍意义辛温燥散,兼清热邪,主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兼清里热,故善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或原患风湿痹痛又感风寒,并兼里热者

方义巧记九味羌活胜湿剂,羌君防风苍术臣;辛芷芎草芩地黄,疏风解表兼清热。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痠痛

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

藿香正气水(片、颗粒、滴丸、口服液、软胶囊)君药广藿香油辛散芳化微温,既解表化湿,又理气和中

臣药

苍术、茯苓

厚朴(姜

制)、生半

夏、陈皮、

大腹皮

六药同用,既燥湿利湿,又行气和中而运化除湿,

以助广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

佐药

紫苏叶油

白芷

二药合用,助君臣药外散风寒而解表、内除湿理

气而和中

使药甘草浸膏甘平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意义辛温燥散,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故善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腹泻;也可用于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方义巧记藿香正气藿香君,术苓朴夏陈腹皮;紫苏芷草甘草膏,解表化湿理气中。

辨证要点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腹泻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

六一散君药滑石粉

甘淡寒,质重体滑,既可清热解暑,以治暑热烦渴;又可

通利水道,使三焦湿热从小便而泄,以疗暑湿所致的小便

不利及泄泻

臣药甘草

生用,清热和中,又伍滑石成甘寒生津之用,使小便利而

津液不伤

配伍意义两药合用,甘淡渗利,清心利湿,共奏清暑利湿之功,故善治感受暑湿所致的暑湿证

方义巧记滑石甘草六一散,滑石为君甘草臣;清暑利湿功用专,调服包煎皆可服。

辨证要点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

葛根芩连丸君药葛根

甘辛平凉,入脾胃经,既解表清热,又升发脾胃清阳之

气而治泄泻

臣药

黄芩

黄连

二者相须为用,助君药清热解毒止泄泻

佐使

炙甘草

解毒、缓急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意义外疏内清,表里同治,共奏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之功,故善治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以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方义巧记葛根芩连甘草伍,葛根君药芩连臣;甘草解毒调诸药,外疏内清表里治。

辨证要点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发热恶风、头痛身痛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

防风通圣丸君药

麻黄

荆芥穗

防风

薄荷

麻黄辛散微苦温通,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荆芥

穗新香微温,善散风解表、止痒;防风辛散微温,

甘缓不峻,善祛风解表胜湿,薄荷辛凉芳香,善疏

风解表、清利头目与咽喉。四药合用,既能使外邪

从汗而解,又能散风止痒

臣药

大黄、芒硝

滑石、栀子

黄芩、连翘

石膏、桔梗

大黄、芒硝、滑石、栀子四药合用,既清热泻火,

使里热从内而解,又通利二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

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四药合用,善清热泻火、

解毒散结,兼助君药透散表邪。

佐药

当归、白芍

川芎

炒白术

当归、白芍、川芎、炒白术四药合用,既养血活血、

健脾和中,又祛风除湿。

使药甘草、桔梗调和诸药

配伍意义汗下与清利共施,共奏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故善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之证

方义巧记

防风通圣双解方,麻黄荆芥薄荷防;大黄芒硝栀子芩,

桔梗连翘滑石膏。归芍芎术为佐药,甘草桔梗共为使。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中药名称与处方应付一览表

精心整理 中药名称与处方应付一览表 麻黄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桂枝桂枝尖、川桂枝、桂枝均付桂枝 紫苏叶苏叶、紫苏叶均付紫苏叶 紫苏梗紫苏梗、白苏梗、老苏梗、苏梗均付紫苏梗 荆芥荆芥付荆芥;写荆芥炭付荆芥炭 防风防风、关防风均付防风 白芷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香薷香薷、西香薷、江香薷、陈香薷均付香薷 藁本藁本、辽藁本、川藁本均付藁本 羌活羌活、川羌活、西羌活均付羌活 辛夷辛夷、木笔花均付辛夷 苍耳子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薄荷薄荷、苏薄荷均付薄荷 牛蒡子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菊花菊花、亳菊、滁菊、甘菊、怀菊均付菊花 升麻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葛根葛根、粉葛根均付葛根;写煨葛根、炒葛根均付煨葛根 柴胡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蝉蜕蝉衣、虫退、蝉退、蝉蜕均付蝉蜕 淡豆豉淡豆豉、豆豉、香豆豉、炒豆豉均付炒淡豆豉 石膏石膏、生石膏均付生石膏;写煅石膏付煅石膏 知母知母、光知母、毛知母、知母肉、肥知母均付知母;写盐知母付盐知母 栀子栀子、山枝、山栀、黄栀子均付栀子;写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 黑山栀均付焦栀子 淡竹叶竹叶、淡竹叶均付淡竹叶 芦根芦根、芦苇根均付芦根 天花粉瓜蒌根、天花粉、栝楼根均付天花粉 夏枯草夏枯草、夏枯球均付夏枯草 莲子心莲子心、莲心均付莲子心 黄柏黄柏、关黄柏、川黄柏、生黄柏均付黄柏;写炒黄柏、盐黄柏均付盐黄柏; 写黄柏炭付黄柏炭 黄芩黄芩、枯芩、子芩、淡芩均付黄芩;写黄芩炭付黄芩炭;写酒黄芩付酒黄芩 连翘连翘、连乔、黄连翘、青连翘均付连翘 紫花地丁紫地丁、地丁、紫花地丁、地丁草均付紫花地丁 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英均付蒲公英 西青果藏青果、西青果均付西青果 大血藤活血藤、大血藤、红藤均付大血藤 忍冬藤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双花藤均付忍冬藤 大青叶大青叶、板蓝叶、菘蓝叶均付大青叶

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 葛根芩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苁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 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新血颗粒:清热解毒。 芩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二、解毒消癥剂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温里剂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良附丸:温胃理气。 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止痛。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第七节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橘贝半夏颗粒:化痰止咳,宽中下气。 二、清热化痰剂 礞石滚痰丸:逐痰降火。 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 (一)清心 1 2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4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5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 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1补气养血药 6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7和营补血药物配对: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熟地,如胶艾汤。8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9滋阴安神药物配对: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五味子—苻神、远志, 如养心汤。 10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1 清肺泻火药物配对:石膏—知母,如白虎汤;黄芩—栀子,如润肺汤。 2清肺止咳药物配对: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银花—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3 4 5 7 (二)温肺 1 温肺发表药物配对:细辛—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荆芥—防风,如荆防败毒 散。 2温肺止咳药物配对:麻黄—杏仁,如厚朴麻黄汤;杏仁—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3温肺化痰药物配对:干姜—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紫苑—苏子。

(精)执业药师中药二常用中成药考点:内科常用中成药

(精)执业药师中药二常用中成药考点: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方义简释】方中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善散风寒、助阳而解肌发表,故为君药。 白芍甘补酸敛微寒,善益阴血,敛固外泄之营阴。与桂枝同用,散收并举,调和营卫,故为臣药。 生姜辛微温发散,既发表散寒,又温胃止呕;大枣甘温补虚,既补中益气,又养血益营。二药相合,既助桂芍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又温胃止呕,故为佐药。 甘草甘平,既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营;又调和诸药,故为佐使药。 全方配伍,辛甘发散,酸甘和营,散收并举,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故善治感冒风寒表虚证。 表实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紫苏叶、葛根、生姜、陈皮、桔梗、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 【药物组成】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防风、生姜、赤芍、陈皮、甘草。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痠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淡竹叶、桔梗、甘草。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桑菊感冒片(颗粒、合剂)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2006.6.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实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4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加强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的规范和管理,我局制定了《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附件一)、《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附件二)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附件三),现予以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已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应当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和《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内容书写要求》印制说明书。申请注册中药、天然药物的,以及按补充申请提出说明书修订的,应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起草说明书样稿。 二、关于“核准日期”。对于2006年6月日前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其“核准日期”项下的日期应为按照《关于实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有关事宜的公告》

提出补充申请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核准的日期。 三、关于“外用药”。外用药系指(待定)的药物。 外用药品标识为红色方框底色内标注白色“外”字,样式: 用药品标识可以单色印制。对于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中药、天然药物,可不标注外用药品标识。 四、关于【成份】。对于药品处方已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的品种,应与原核准并使用的说明书【成份】或【主要成份】项下内容一致,原核准说明书不包括【成份】或【主要成份】项的,可不列此项。 五、关于【功能主治】/【适应症】。对于2006年6月日前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应按原核准使用的说明书中的该项内容表述。 六、关于【规格】。对于2006年6月日前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如该品种所执行的药品标准中无【规格】项,可不列此项。 七、关于【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禁忌】。生产企业应当密切关注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并根据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公告、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等,及时提出完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禁忌】等项目内容的补充申请。完善该三项目内容时,不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消化科常用中成药

胃苏颗粒 组成: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辅料为糊精、甜菊苷、羧甲淀粉钠。 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主治: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紫苏梗芳香疏散、宽胸利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香附疏肝行气、解郁止痛;佛手、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蒲元和胃胶囊 组成:延胡索、香附、乳香(制)、蒲公英、白矾(煅)、甘草 功效: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有效解除胃痛、胃酸、胃胀、烧心、恶心、嗳气、返酸、食欲不振、功能性消化不良、黑便、腹泻等症状方解:延胡索入肝脾胃经,行气止痛,为君药。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止痛,乳香行气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白矾解毒,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快胃片 组成:海螵蛸、枯矾、醋延胡索、白及、甘草 功效:制酸和胃,收敛止痛 主治: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反酸、纳食减少;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见上述症候者。 方解:白芨、甘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病灶愈合、止血、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延胡索提高痛阈镇痛,海螵蛸制酸止痛,枯矾止血。诸药配合达到制酸止痛的作用, 胆宁片 组成:大黄,虎杖,青皮,白茅根,陈皮,郁金,山楂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通下 主治: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人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慢性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方中大黄清热泻下,导滞消胀;虎杖清热解毒祛斑;白茅根清热凉血;陈皮、青皮健脾和胃;郁金疏肝利胆;山楂消积祛瘀。诸药配伍,共奏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之功 固肠止泻丸 组成:乌梅、黄连、干姜、罂粟壳、延胡索 功效:调和肝脾,涩肠止痛 主治:用于肝脾不和,泻痢腹痛,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见上述症候者 方解:方中乌梅酸涩,涩肠止泻,为君药。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罂粟壳涩肠止泻。二者相伍,清涩并行,以加强君药的止泻之功,共为臣药。干姜温中散寒和胃,防止黄连苦寒伤中;木香行气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三者相伍,温散并行,气血同调,共为佐药。全方配伍,酸、苦、辛并用,酸可收涩止泻,苦可燥湿止泻,辛可行气止痛,调和气血,共奏调和肝脾,涩肠止痛之功 健胃消食口服液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全草类 全草类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石 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茵陈、白蒿、因尘、茵陈蒿、绵茵陈、安吕草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等的全草。处方别名:公英、卜公英、蒲公英、黄花地丁、通天草、黄花郎、白鼓钉、奶汁草、凫公英、金簪草、婆婆丁、鹁鸪英、蒲公丁 卷 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垫状卷柏的全草。处方别名:卷柏、万岁、万岁草、不死草、岩松、还魂草、九死还魂草、卷柏炭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治疮疡剂 (一)解毒消肿剂 (1)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疮疡 (2)牛黄醒消丸: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热毒郁滞,痰瘀互结所致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 (3)如意金黄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热毒瘀滞肌肤所致肿痛,丹毒流注。 (二)生肌敛疮剂 (1)生肌玉红膏:解毒、祛腐,生肌。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 (2)紫草膏:化腐生肌,解毒止痛。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 (3)拔毒生肌散。拔毒生肌。热毒内蕴所致的溃疡。 (三)清热消痤剂 (1)当归苦参丸:活血化瘀,燥湿清热。湿热瘀阻所致的粉刺,酒皶。 第二节:治烧伤剂 (1)清解收敛剂 京万红: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水火电灼烫伤,疮疡肿痛,皮肤损伤,创面溃烂。 第三节:治瘰核乳癖剂 (1)内消瘰疬丸:化痰,软坚,散结。痰湿凝滞所致瘰疬。 (2)小金丸: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 (3)阳和解凝膏:温阳化湿,消肿散结。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 (4)乳癖消胶囊: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 第四节:治痔肿剂 (1)地榆槐角丸:疏风凉血,泻热润燥。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2)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 第五节:治疹痒剂 (一)祛风止痒剂 (1)消风止痒颗粒:清热除湿,消风止痒。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湿疮,风疹瘙痒,小儿瘾疹。 (2)消银颗粒: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祛风止痒。血热风燥型白疕和血虚风燥型白疕。

中药非处方药

中药非处方药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内科药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药(风寒感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与环孢素A同用,可以引起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 正柴胡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外感风寒。 荆防颗粒合剂:发汗解表,散风去湿。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外感风寒挟湿。 2、辛凉解表药(风热感冒) 银翘解毒片(颗粒,胶囊,蜜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表里双解药(表证兼里证)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用 葛根芩连丸: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4、扶正解表药(体虚外感证) 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表虚不固,宜饭前服用。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体弱风寒所致的感冒。表偏寒,风热不适用。 (二)祛暑剂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心源性休克。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感冒暑热证。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清暑解毒颗粒: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并能防止痱热疖。用于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十滴水(软胶囊):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慎用。 六和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 甘露消毒丸: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忌茶和萝卜。 (三)泻下剂 复方芦荟胶囊:调肝益肾,清热润肠,宁心安神。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新清宁胶囊: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实热者内蕴所致的喉肿,牙痛,便秘,下痢,发热。 清宁丸: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火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一清胶囊: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大便秘结,吐血,咯血。 苁蓉通便口服液: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实热积滞,燥结,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 麻仁润肠丸: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积。 麻仁丸:润肠通便。用于肠热精亏所致的便秘,习惯性便秘。 麻仁滋脾丸:润肠通便,健胃消食。用于年老体弱,久病虚弱者的便秘,阴虚津不足所致的便秘。 通便灵胶囊:邪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及老年习惯性便秘。 通乐颗粒: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阴虚便秘。 (四)清热剂 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固涩药:本类中成药主要有收敛固涩之功,兼有补气、益肾、温肾、健脾等作用,适用于表虚卫外不固、肾气亏虚、脾肾阳虚等引发的病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益气固表、固脬缩尿、固精止遗、涩肠止泻四类。本类中成药大多酸敛甘补,适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故火热、血瘀、气滞、食积、湿热等实邪为患者不宜使用。补虚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补虚扶弱作用,主治虚症。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补气、助阳、养血、滋阴、补气养血、补气养阴、阴阳双补和补精养血等八类,本类药物易碍胃、生湿,故虚而兼见气滞或湿盛者,不宜单独使用。 安神药:本类药物以安神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烦躁不安、惊狂易怒等症状。 1)补虚安神剂具有滋阴养血、安神宁志作用,主治心肝阴血亏虚或心气不足,神志失养所的虚烦不眠、心悸怔仲、健忘多梦等症。 2)解郁安神剂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作用,主治肝气郁结、扰及心神所致的失眠、焦虑、心烦、情志不舒等症。 3)清火安神剂具有清心泻火、安神定志作用,主治于心火旺盛,心神被扰所致心烦、失眠、心悸等症。 使用注意:本类部分中成药含有金石类药,多服易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弱者,更应注意中病即止。 和解药: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等功效,适用于少阳病的寒热往来,肝脾不调所致的胁肋胀满、食欲不振等病症。分类

及各类的功能主治: 1)和解少阳剂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主治伤寒邪在少阳所致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 2)调和肝脾剂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调经等作用,主治肝脾不调所致的胁肋胀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等。使用注意:本类成药以祛邪为主,体虚者不宜用。

中药非处方药

中药非处方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内科药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药(风寒感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与环孢素A同用,可以引起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正柴胡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外感风寒。 荆防颗粒合剂:发汗解表,散风去湿。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外感风寒挟湿。 2、辛凉解表药(风热感冒) 银翘解毒片(颗粒,胶囊,蜜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表里双解药(表证兼里证)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用 葛根芩连丸: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4、扶正解表药(体虚外感证) 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表虚不固,宜饭前服用。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体弱风寒所致的感冒。表偏寒,风热不适用。(二)祛暑剂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心源性休克。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感冒暑热证。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清暑解毒颗粒: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并能防止痱热疖。用于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十滴水(软胶囊):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慎用。 六和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 甘露消毒丸: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忌茶和萝卜。 (三)泻下剂 复方芦荟胶囊:调肝益肾,清热润肠,宁心安神。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常用中药别名

常用中药的别名 大黄:川军、生军、锦纹 诃子:诃黎勒 香附:莎草根荒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 藜芦:山葱 槟榔:大腹子、海南子 淫羊藿:仙灵脾 珍珠:真珠 益母草:坤草 蝉蜕:蝉衣 木蝴蝶千层纸 赭石:代赭石 天花粉:栝楼根 瓜蒌:栝楼 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补骨脂:破故纸 首乌藤:夜交藤 莱菔子:萝卜子 肉苁蓉:淡大芸 罂粟壳:米壳、御米壳 千金子:续随子 海螵蛸:乌贼骨 王不留行:王不留 芒硝:皮硝、朴硝 甘草:国老 儿茶:孩儿茶 拳参:草河车 白果银杏 金银花:忍冬花、双花、二花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佩兰:醒头草 娑罗子:梭罗子 马钱子番木鳖 土鳖虫:庶虫 牛蒡子:大力子、牛子 蛇蜕:龙衣 龙眼肉桂圆肉 朱砂:丹砂、辰砂 全草类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中药调剂-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中药调剂——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中成药和医院制剂品名的书写应当与正式批准的名称一致。 (一)处方药品的正名与应付 (1)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清炒或炒的品种 牵牛子、苏子、王不留行、槐花、苍耳子、牛蒡子、草决明、冬瓜子、僵蚕、蛇蜕、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酸枣仁、薏苡仁、白术、枳壳、谷芽、芡实、半夏曲等。 (2)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炙)时,即付蜜制(炙)的品种 黄芪、马兜铃、桑皮、枇杷叶、瓜蒌子、槐角、罂粟壳、百合、紫菀、款冬花等。 (3)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盐制的品种 橘核、蒺藜、车前子、小茴香、补骨脂、胡芦巴、益智仁、巴戟天、杜仲等。 (4)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醋制的品种 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五味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莪术等。(5)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滑石粉炒制品种 狗肾、牛鞭、鹿筋、鹿鞭、象皮、刺猬皮、水蛭等。 (6)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炒炭的品种 艾叶、地榆、炮姜、侧柏叶、蒲黄、蔓荆子、杜仲、血余、棕榈等。 (7)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煅时,即付煅制的品种 龙骨、龙齿、牡蛎、磁石、赭石、海浮石、禹余粮、炉甘石、瓦楞子、花蕊石、自然铜、寒水石等。 (8)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砂烫、蛤粉烫的品种 龟板、鳖甲、穿山甲、阿胶、狗脊、骨碎补等。 (9)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制(炙)时,即付姜汁制的品种 竹茹、厚朴、草果等。 (10)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制(炙)时,即付酒制的品种 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黄精、女贞子等。 (11)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炒黄的品种 麦芽、谷芽、山楂、牵牛子、紫苏子、莱菔子、王不留行、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酸枣仁、草决明、扁豆、葶苈子、火麻仁、蔓荆子等。 (12)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漂去咸味的品种 昆布、海藻、海螵蛸等。 (13)直接写药物正名或制(炙)时,即付煨制及米泔、药汁制等。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修订稿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 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 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 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1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2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 汤。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4?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 汤。

5?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 竺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2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3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4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5益气止汗药物配对: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6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一、内科用药 1.感冒类19味 1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环A同用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 2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初起。孕妇禁用.外感初起. 3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要记单独的能祛湿. 4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5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体弱者适应. 注意共同的使用注意,一般共性的考的较少,都以功效为主,各自的特点为辅来考. 风热感冒类 1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 2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3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使用注意事项中最多的一个,稍留意一下. 4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5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使用方法同羚翘解毒丸. 6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7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 8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主要用于执毒壅盛所致. 9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火热内盛,高热所致的.孕妇禁用这一点可以联系记一下. 10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热毒雍盛。 11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型脑炎。 12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注意同口服液区别,抗病毒颗粒剂在体内有一个崩解在释放的过程,比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肯定要强. 13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凉血解毒。孕妇及哺乳都禁用 14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顾名思义,应用于感冒属暑热型. 2.咳喘类35味 含有婴粟壳类.

300种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300种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一、内科用药 1.感冒类 (1)风寒感冒类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2)风热感冒类 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 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热毒雍盛。 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囊炎。 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2.咳喘类 止咳丸: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肺气不宣。本品含罂粟壳,不易过量或长久服用。 克咳胶囊:止咳,定喘,祛痰。本品含罂粟壳。 清肺化痰丸: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涎雍盛等。 桂龙咳喘宁胶囊:降气平喘,止咳化痰。用于痰湿阻肺。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 蛇胆陈皮胶囊:理气化痰,祛风和胃。用于痰浊阻肺。 参贝北瓜膏: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用于哮喘气急,肺虚咳嗽。 百合固金丸: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痰中带血等。 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痰中带血。 复方川贝精片: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川贝枇杷颗粒: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止咳平喘糖浆: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祛痰灵口服液:清热,化痰,解毒。 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 牛黄蛇胆川贝散:清热,化痰,止咳。 杏仁止咳糖浆:化痰止咳。 川贝枇杷露:止咳祛痰。

中药的处方用名

解表药 麻黄 〈处方用名〉 净麻黄、去节麻黄:发汗力最强,体壮病重者用 麻黄:发汗力次之 麻绒:发汗力更次之 炙麻黄:蜂蜜炙,发汗力次于麻绒,兼有润肺作用,小儿、老人、体弱者多用 炙麻绒:蜂蜜炙,发汗力次于炙麻黄,略有润肺作用。 桂枝 〈处方用名〉 嫩桂枝:幼嫩而香气浓郁者,质佳 桂枝尖:细枝梢,长于通血脉,散风寒 桂枝木:较粗者,砸去外皮,长于温经通络,解肌发汗力较弱。 紫苏 〈处方用名〉 紫苏叶:用叶,长于发汗解表。 紫苏梗:用茎,偏于理气安胎。 生姜 〈处方用名〉 生姜皮:为生姜的外皮入药,长于利水消肿,用于 水肿证; 生姜汁:为生姜取汁入药。具化痰止呕之功,用于 中风痰迷,口噤昏厥,呕吐不止等症 煨姜:煨用,具有温中止呕、止泻之功。适用于脾胃 虚寒,腹痛、呕吐、泄泻等证。 香薷 〈处方用名〉 香薷 陈香薷:历代医家认为以陈久者为佳 西香薷:江西产 荆芥 【处方用名】 荆芥 荆芥穗(只用穗):长于祛风解表 荆芥炭(炒炭用):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处方用名】

防风关防风防风炭(炒炭用,长于止血) 炒防风:炒用,长于止泻。 软防风:产于关外黑龙江、吉林等地,其枝粗性糯,体软而轻,肉厚而滋润,品质最佳,为道地药材。 口防风:产于河北、内蒙古西部者,品质略次。 青防风:产于山东及河北保定、唐山者,品质次。 【处方用名】 羌活 川羌活:产于四川者,质优 西羌活:产于甘肃、青海者,质次 【处方用名】 白芷 杭白芷:产于杭州者,?为道地药材 川白芷:产于四川者 香白芷:气味芳香 【处方用名】 细辛辽细辛(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质较佳) 北细辛:产于东北三省者,为通用正品 华细辛:产于陕西者 【处方用名】 藁本 净藁本、香藁本:以身干光净,香气浓郁者为佳 川藁本:习惯以四川所产者质量最佳 〈处方用名〉 苏荷:江苏产,质最佳,道地药材。 薄荷叶:用叶,长于发汗 薄荷梗:用茎,长于理气 〈处方用名〉 牛蒡子(简称牛蒡、牛子) 恶实(清以前医籍中的名称,盖以果实有多刺钩之故,也称为大力子、鼠粘子)炒牛蒡子 〈处方用名〉 蝉蜕蝉退蝉壳蝉衣虫衣虫退 金蝉衣(以体轻、色金黄透光,无泥沙者为佳) 〈处方用名〉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 “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 总结常用药对于后, 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1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2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

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3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4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5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6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7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8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9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