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研究新进展_钟雪 (1)
替加环素介绍演示文稿

当前第1页\共有19页\编于星期四\18点
优选替加环素介绍
当前第2页\共有19页\编于星期四\18点
文献来源
(1)杨启文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5):422-430.; (2)孙桂凤,孙钊.新一代药物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J] 药品评价,2014,12(4):162-164
与其他四环素类或
其他抗菌药物不易
产生交叉耐药
有效对抗多种耐药机制
对常见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抗菌活性强
当前第6页\共有19页\编于星期四\18点
有效对抗四环素类两大耐药机制
• 替加环素有效对抗四环素类两大耐药机制-核糖体保护和外排泵机制
核糖体保护机制
• 结合位点不同,结合方式独特 • 具有很高的结合力
非典型病原体:对肺炎支原体活性强于米诺环素或四环素,但对解脲支原体活性弱于米诺环素、四环素。对肺炎 衣原体、沙眼衣原体、沙眼支原体活性强大。
当前第14页\共有19页\编于星期四\18点
广谱覆盖 G+菌、G-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体
广谱覆盖G+菌、G-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体# ,涵盖碳青霉烯和糖肽类不能覆盖的致病菌
当前第3页\共有19页\编于星期四\18点
替加环素:第一个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
Ø 甘氨酰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米诺环素)的半合成衍生 物,该类药物在D环的第9位置上连接了一个甘氨酰氨基
Ø 此种修饰既可维持四环素类的抗菌作用,又能对抗四环素类 药物的耐药性机制
4
当前第4页\共有19页\编于星期四\18点
酶阴性葡萄球菌
当前第18页\共有19页\编于星期四\18点
替加环素为多耐药菌的感染带来的变化
替加环素经验用药
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与新药_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

膜结合,影响蛋白、DNA及RNA合成,使细胞膜破裂而导致细菌死亡。
对金葡菌包括M RSA、链球菌属、粪肠球菌具良好抗菌活性。
本品4mg/kg,每日一次,静滴7日后稳态血药浓度为57. 8m g/L,蛋白结合率为92%,消除半衰期为8.1h。
主要用于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及头痛,少数患者可有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及肾功能异常。
推荐给药方案为4mg/kg、每日1次、静滴30m i n以上。
2.替加环素(ti g ecyc line,GAR-936) 属甘氨酰环素类(g l y cy lcy-cli ne),对革兰阳性菌包括M RSA、VRE及PRSP均具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亦具良好抗菌活性,对厌氧菌也有抗菌作用。
期临床试验表明,本品25m g或50m g,q12h (首剂加倍)静滴7-14日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腹腔感染,取得满意疗效。
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痛及肝功能异常。
目前正进行 期临床试验。
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与新药-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周黎明,赵妍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药理教研室,四川成都 610041)四环素类是由链霉菌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碱性广谱抗生素。
1948年发现第一种四环素类--金霉素(aureo m yc i n)至今,其家族成员还包括天然品:土霉素、地美环素等,和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等。
该类抗生素具有共同的氢化骈四苯的基本母核,仅在5、6、7位上的取代基不同。
其抗菌机制是通过阻止氨基酰t RNA进入核糖体A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广,能抑制包括G+和G-菌,还有如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及原虫(原生性寄生虫)等非典型性微生物的生长。
这类药物有良好的抗微生物特性以及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使其被广泛用于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然而,随着临床上四环素类耐药菌的大量产生,目前这类药物的使用逐渐减少。
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2
2
表皮葡球菌 s
0. 5
2
NA
0. 5
表皮葡球菌 r
0. 5 > 8 NA
4
肺炎链球菌 s 0. 06~ 0. 125 32
8
8
肺炎链球菌 i
0. 06 64
8
16
肺炎链球菌 r 0. 06~ 0. 125 64
8
16
化脓性链球菌
0. 06
4
0. 5 0. 25
粪肠球菌
0. 12~ 0. 25 128 15
替加环素对厌氧菌如脆弱类杆 菌、消化链 球菌、短 小棒状 杆菌可能比四环素有效, 对非典型的细菌同样有效。在体外实 验中替加环素对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大于亚安培南, 对亚 安培南抗性 的鲍氏不动 杆菌同样有 效 [ 6] 。另外, 含有 te t( M ) 耐药基因的 MR SA 会使替加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升高 [ 8]。 3 抗菌 机制
环素的 患者清除 了治病微生 物, 万 古霉素和氨 曲南对照 组为 931 2% 。替 加环素对皮 肤软 组织 感染 等的 治愈 率 为 83. 3%
~ 100% ( 见表 3) 。 表 3 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的治愈率 /%
病症 软组织感染
脓肿 溃疡 烫伤
替加环素 90. 8 87. 9 83. 3 100
# 648#
安 徽 医 药 AnhuiM ed ical and Pharmaceu tical Journal 2007 Ju;l 11( 7)
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刘春亮, 王 华
(安徽省滁州市药品检验所,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 替加环素 ( tigecyc line)是第一个用于临 床的新一 代的甘 氨酰四环素。由于结构改造使 得甘氨酰四环素的抗菌活性优 于四环素, 抗菌谱广, 对 G + 菌, G- 菌, 厌 氧菌都 有效, 特 别是 临床上的多重耐药菌, 如 M R SA, VRE等。临床实验证 明替加 环素对治疗复杂的腹 腔感染和皮肤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替加环素; 抗 菌活性; 药物 代谢动 力学; 有效 性; 安全 性
替加环素单药与联合方案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

regimens.Conclusion Tigecycline—based combination regim ens appear to be super ior to monotherapy regim ens .
f 1 5 1 0 episodes)and 22 non—comparative studies(26 episodes)were finally included f or this review.Comparative
studies showed no signif icant diferences between TGC—based combinations and TGC monotherapy.However,23 out Of 26 cases demonstrated better clinical ef i cacy Of TGC combination therapy.Additionally,utilization of TGC plus colistin,or a carbapenem ,or an aminoglycoside,or a nuoroquinOlone seemed m ore frequently among the combination
关键词 :替加环 素;联合 治疗 ;单药治疗;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志码 :A
A system atic review on tigecycline-based com bination treatm ent versus m onotherapy for m ultidrug resistant infectious diseases
中国抗 生素杂志2018年2月第43卷第2期
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钟雪;陈东科;许宏涛;冯婉玉【摘要】目的考察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 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动学参数评估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MPC 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加环素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PC 范围在4~512 mg/L,MPC90为64 mg/L,远高于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结论替加环素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加环素菌株敏感性及替加环素疗效.%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tigecycline resistanc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during treatment.Method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and the 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s (MPCs) of tigecycline were determined for K.pneumoniae isolates with four different resistant profiles.Corr.elations between MICs and MPCs were analyzed.We combined with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igecycline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of emerging resistance to tigecycline monotherapy in K.pneumoniae.Results The MPCs of tigecycline for the carbapenem-and fluoroquinolone-resistant isolates were found to be 8-fold higher than those for carbapenem-and quinolones-susceptible isolates.Our data showed that the MPCs range and MPC90 values of tigecycline were 4-512 mg/L and 64mg/L,respectively,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therapeuticconcentrations of tigecycline in serum and tissues.Conclusions Long-term tigecycline monotherapy may predispose the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in K.pneumoniae,which is not recommended.It is desirable to carry out ongoing monitoring of K.pneumoniae susceptibility and tigecycline treatment effect.【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7(017)006【总页数】5页(P643-647)【关键词】替加环素;肺炎克雷伯菌;防耐药突变浓度【作者】钟雪;陈东科;许宏涛;冯婉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北京医院检验科;北京医院检验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近年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产ESBL和AmpC酶及碳青霉烯酶(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抗生素选择已成为抗感染治疗面临的严峻挑战。
替加环素的合成研究

c a n p r o v i d e a mo r e r e a s o n a b l e r o u t e f o r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i g e c y c l i n e , a l s o c a n g e t h i g h q u a l i t y p r o d u c t a n d
向异构体小于0 . 1 %。结论 本研究为替加环素的工业化 生产提供 了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也能得到高质量的产品, 为其工业化生
产 提 供 了理 论 和 实 验 依 据 。
关键词 :替加环素;抗生素;差向异 构体 ;合成 中图分类号 :R 9 7 8 . 1 文献标识码: A
S t ud y o n s yn t he s i s o f t i g e c y c l i ne
S h a Qi , C h e n L i n g 一 、 Ⅶ, L i u Xi u — x i a , Z h a n g Ha i — b o , L i a n g H u i - x i n g a n d L u Xi a n — f e n g
( Y a n g t z e Ri v e r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G r o u p C o . , L t d . , T a i z h o u 2 2 5 3 0 0 )
p r o vi d e e x pe r i me n t a l b a s i s f o r t i g e c yc i l i n e i nd u s 仃i a l pr o du c t i o n.
Ke y wo r d s T i g e c y c l i n e ; An t i b i o t i c s ; E p i me r ; S y n t h e s i s
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

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
程仕虎;王睿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07(007)016
【摘要】对于日益增多的危及生命的多药耐药菌的爆发与流行,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替加环素以其广谱、高效,较高的性价比,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综述了近年来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内外的抗菌活性、抗生素后效应、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克服细菌耐药的机理、性价比等各个方面.替加环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药物,对大多数耐药菌都有较强的抑制力,适合于治疗复杂的具有耐药的感染.
【总页数】8页(P4123-4130)
【作者】程仕虎;王睿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北
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4
【相关文献】
1.新一代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 [J], 孙桂凤;陈頔;孙钊
2.新一代广谱抗生素替加环素的专利解析 [J], 周静;范鑫鑫
3.四环素类药物治疗非感染性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 [J], 刘明之;肖启国
4.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四环素类药物含量研究进展 [J], DONG Gao-ling;NIU Zhi-qiang;LIU Li-xiao
5.畜禽产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及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J], 秦立得;孙晓亮;周微微;孙荣钊;宋翠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与新药-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与新药-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作者:周黎明, 赵妍妍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药理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41刊名:四川生理科学杂志英文刊名: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年,卷(期):2005,27(4)被引用次数:1次1.许明.林陈水.付水星替加环素的抗菌作用及药理学性质[期刊论文]-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6,27(6)2.任少华.REN Shao-hua甘氨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34(2)3.王彩娟.须媚抗感染药替加环素(tigecycline)[期刊论文]-世界临床药物2007,28(10)4.刘培贵.陈代杰.戈梅.罗敏玉甘氨酰四环素类新药替加环素[期刊论文]-世界临床药物2007,28(11)5.刘春亮.王华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医药2007,11(7)6.张旻.周新替加环素的临床药物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12)7.徐俊芳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或耐药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期刊论文]-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8.张建新.张萌静脉注射抗生素新药:替加环素[期刊论文]-河北医药2006,28(12)9.王明华.王明贵.WANG Ming-hua.WANG Ming-gui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替加环素[期刊论文]-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10.程仕虎.王睿.CHENG Shi-hu.WANG Rui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6)1.肖华.李玮HPLC法测定注射用替加环素含量及有关物质[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09(9)本文链接:/Periodical_scslkxzz200504023.a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5-01-0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心脑血管疾病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研究课题(No. 2012ZX09303-008-002)。
作者简介:钟雪,女,生于1988年,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抗菌药物耐药机制。
E-mail: bhdxzhongxue@*通迅作者,胡欣,E-mail: huxinbjyy@ ;程刚,E-mail: chenggang63@文章编号:1001-8689(2015)11-0870-06替加环素研究新进展钟雪1,2 陈东科2 许宏涛2 程刚1,* 胡欣2,*(1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沈阳 110016;2 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730)摘要: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侵入性治疗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甚至泛耐药菌比例不断上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
替加环素这一具有对抗多种耐药机制的新型抗生素于2011年进入我国市场,为临床有效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被誉为抗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随着国内外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不断探索,近些年对替加环素的认识又有了新的突破。
我们综述了近年来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耐药机制及应对措施,超适应症用药及使用剂量。
关键词: 替加环素;体外抗菌活性;耐药机制;适应症;剂量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A New advance in the study of tigecyclineZhong Xue 1,2, Chen Dong-ke 2, Xu Hong-tao 2, Cheng Gang 1 and Hu Xin 2(1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School of Pharmcy,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Beijing Hospital, Beijing 100730)Abstract There is a huge challenge for clinical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due to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s and pan drug-resistant pathogens caused by wide application of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s, immunosuppressants and invasive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Tigecycline, a new antimicrobial agent which can overcome multiple resistance mechanisms, was launched in China in 2011. It has brought new hope for clinical effective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and it has been known as the last line for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We have a new breakthrough understanding of tigecycline with continuously exploring b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advance of tigecycline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est in vitro ,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solutions, super indication and dosage.Key words Tigecyclin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Drug-resistance mechanism; Indication; Dosage 近年来耐药菌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AmpC 酶肠杆菌属及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选择已成为世界抗感染治疗面临的严峻挑战。
临床迫切需要寻求新型抗菌药物,尤其需要克服现有耐药机制的全新药物。
替加环素作为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应运而生,于2005年6月被FDA 批准上市,目前全球共有50多个国家批准和上市了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于2011年末在中国批准上市,次年12月由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与浙江海正药业共同研制的替加环素获得新药证书,填补了我国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领域药物的空白,为应对“超级细菌”提供了重要药品保障[1]。
替加环素作为新一代抗菌药物给医生带来很多希望同时又有些许困惑,笔者根据国内外关于替加环素的最新报道进行归纳整理,更新有关替加环素的相关知识,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依据,延长替加环素的使用寿命。
综 述DOI:10.13461/ki.cja.0056441 体外抗菌活性测定1.1测定方法替加环素体外药敏试验包括琼脂扩散法、稀释法、自动化仪器法和E-test法,Lat等[2]比较自动化仪器法、E-test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准确性,研究显示对于替加环素药物而言,3种方法均可应用。
肉汤稀释法测得的MIC值略低于自动化仪器法和E-test法测得的值,自动化仪器法稍低于E-test法测得的MIC值。
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CLSI)[3]推荐使用肉汤稀释法,且必须是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因为预先配制的MH肉汤中溶解的氧可加速替加环素的氧化使其失活[4-5]。
美国FDA和欧洲EUCAST分别制定了替加环素药敏结果的判定标准和操作指南,CLSL尚未规定替加环素的折点。
替加环素的药敏试验结果受纸片质量、培养基及判断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我国于2009年发表了《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的体外药敏试验操作规程专家共识》及《替加环素临床微生物操作手册》,确保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为临床提供替加环素药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2测定结果替加环素评估监测试验项目(TEST项目)从2003至2005年收集了全球11个国家40多个研究中心共6792株临床菌株并测定替加环素体外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替加环素对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MIC90分别为0.12、0.12、0.25、0.25和1μg/mL[6]。
而TEST项目对在2007—2012年南非、中东国家收集2245株菌株替加环素体外药敏试验中显示替加环素对于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其他肠杆菌科细菌MIC90分别为0.25、1、2和2μg/mL[7]。
总体看来替加环素具有超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需氧菌、非典型致病菌均具有非常高的活性,且2014年公布的监测数据与2005年公布的监测数据相比,替加环素的MIC值范围未有明显变化。
但是替加环素的耐药问题也不能忽视,自2007年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报道逐年增加,Sun等[8]综述了不同病原菌在各个国家对于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在欧洲国家耐药率已高达7.5%~50%,然而北美、南美及亚洲其耐药率小于10%。
张冀霞等[9]对全国11个城市15家医院收集的938株菌进行替加环素体外药敏实验,研究显示按照FDA折点标准,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ESBL阳性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7%(3/176),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3.2%(4/125),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19.8%(23/116)。
2 耐药机制及应对措施替加环素避免传统的Tet(M)介导核糖体蛋白保护机制和Tet(A)-Tet(E)介导四环素专属的泵机制[10-11]。
因此临床也将替加环素称为抗感染领域最后一道防线。
但是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陆续检出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常见于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碳氢霉烯耐药的肠杆菌(CRE)。
在2013年前中国并未检出替加环素耐药机制明确的菌株,但近期一则文献报道显示上海华山医院首次在国内检出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相对明确的鲍曼不动杆菌[12]。
替加环素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值得关注。
总结国内外文献报道,替加环素耐药的机制主要有以下3方面。
2.1 RND-型转运蛋白和外排泵系统过表达近来研究发现RND-型转运蛋白和外排泵系统是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革兰阳性球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原因是MATE外排泵家族中mepa 过表达导致[13]。
革兰阴性菌对于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原因是多药外排泵如MexXY、AcrAB和AdeABC的过表达。
例如ramA基因过表达,AcrAB外排泵系统调节上调,导致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14-16]。
在鲍曼不动杆菌及肠杆菌科中发现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原因为RND(resistance-nodulation-cell)型转运蛋白以及其他外排泵[17-19]。
此外有文献报道[20]指出oqxAB外排泵及其他全局调控子如marA、soxS、rarA和rob也可能与替加环素的耐药有关。
综上,外排泵的过表达是导致替加环素耐药的直接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外排泵的过表达又引起学者的关注,有研究推测外排泵过表达可能与抗生素的选择压力有关。
因为替加环素是染色体编码的RND 泵底物[21],而外排泵可能是细菌本身固有,当细菌暴露于某种抗菌药物恰巧它们正好又是外排泵的底物时导致外排泵过表达,当首次使用替加环素时产生耐药即交叉耐药。
这与之前的报道是一致的,推测可能是其他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导致替加环素耐药。
Hornsey等[22]首次报道替加环素耐药是由环丙沙星引起,而不是替加环素本身。
由于环丙沙星是AcrAB泵的底物,细菌暴露于环丙沙星,选择上调AcrAB,导致替加环素产生交叉耐药。
Deng等[12]的研究显示被检测的56名替加环素耐药患者中只有6名患者之前使用过替加环素治疗,再次证明未使用替加环素前即存在替加环素耐药株。
此外也有报道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仅会诱导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还会使其他抗菌药物包括替加环素在内产生耐药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