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乳微球吸附原理
乳胶微球固含量

乳胶微球固含量
乳胶微球固含量指的是乳胶微球中实际含有固体物质的百分比。
乳胶微球是一种微小的颗粒,通常由聚合物(如丙烯酸酯)制成,可以悬浮在液体中。
这些微球在各种应用中都有用途,例如在涂料、胶黏剂、油墨等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乳胶微球的固含量是一个关键的质量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微球在应用中的性能。
这个参数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表示乳胶微球中实际为固体的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固含量的测量可以通过实验室技术,例如烘干法(干燥并称重)或化学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乳胶微球的固含量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应用特性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固含量通常意味着更高的颗粒浓度,这可能导致更好的涂覆性能、涂层强度和其他所需的性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较低的固含量可能更适用,因为它可能提供更好的分散性和液体性能。
固含量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生产工艺以及最终产品的性能要求。
制造商通常在产品规格中标明乳胶微球的固含量,以便用户能够选择最适合其需求的产品。
乳液固化相分离技术 微球

乳液固化相分离技术微球
乳液固化相分离技术是一种制备微球的方法,它是在乳液中加入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物质。
使乳液发生相分离,形成微球。
这种技术可以制备出粒径均匀。
粒径分布窄的微球,因此在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乳液固化相分离技术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和稳定剂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物质可以控制乳液的稳定性,从而控制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
此外。
加入的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物质也可以影响乳液的相分离过程。
进而影响微球的粒径和形状。
乳液固化相分离技术可以制备出多种材料微球,如聚合物、陶瓷、金属等。
这些微球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聚合物微球可以用于药物载体、催化剂载体、涂料等领域;陶瓷微球可以用于催化剂、摩擦材料等领域;金属微球可以用于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总之。
乳液固化相分离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制备微球的方法,可以制备出多种高性能材料微球。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表:审核:批准:。
胶乳微球的工作原理

I. Introduction
Many tests and assays use uniform latex particles, or microspheres, as substrates or supports for immunologically based reactions - tests and assays. These range from the original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s to more recent assays, such as particle capture ELISAs,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s, dyed particle sandwich tests, and solid phase assays using silica or magnetic microspheres. In all cases, the particles must be prepared for binding and coated with a ligand, usually a protein, before they can be used in the chosen test or assay. One must also consider the microsphere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test elements, like filters, membranes, and magnets. A. Analyte The analyte involved will partly determine the type of format that one chooses. For example, molecules with MW < 6000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ct in a sandwich format, since it’s difficult for two antibodies to fit on such a small molecule. Such small analytes require competitive assays. This explains why drug tests are performed via inhibition or competitive binding formats. Large analytes, like proteins, can be measured by either direct or inhibition assays. Actual clinical samples should be used early in the antibody selection process, to gauge the effect of interferences. “Out of 6-10 good antibodies that have passed all other selection criteria, only one will give these superior results with clinical specimens.”1
胶乳微球吸附原理

胶乳微球物理吸附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的都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
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的磺酸基团,pka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保持稳定。
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和蛋白行程共价键。
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的羧基基团,在pH5.0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的蛋白的吸附和配位结合,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标记方法。
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和含目标蛋白的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的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
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的微球)。
醛基表面修饰微球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的共价结合。
虽然物理吸附是不依赖pH的,但反应缓冲液的pH对蛋白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蛋白吸附到微球上的反应效率。
一般,在被吸附蛋白等电点附近pH时,物理吸附效率会很高。
反应步骤:1. 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蛋白到10mg/ml;2. 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胶乳微球到1%;3. 将蛋白溶液加入到胶乳微球溶液中,10ml胶乳中加入1ml蛋白溶液。
室温搅拌孵育2hr;4. 离心或超滤,除去未结合蛋白;5. 将微球蛋白复合物用储存缓冲液溶解。
注意事项:1. 最优蛋白标记量影响因素1)有效比表面积:粒径减小时,比表面积/mg微球值得增加;2)胶体稳定性:蛋白对胶乳有稳定和去稳定作用;3)免疫反应:最近标记量由免疫反应需要决定。
2. 胶乳微球中加入蛋白后,快速搅拌混合,利于反应均衡。
反应体积是1ml时,可用移液器吸取蛋白加入微球中,并吹打数次。
如果反应体积较大时,用烧杯,边搅拌边加入蛋白,3. 储存缓冲液和反应缓冲液不同时,抗体有脱落的可能;4. 表面活性剂能使得抗体从胶乳中脱落,所以应避免加入。
微球共价结合抗体方法一、一步法1. 准备50mM pH 6.0的reaction buffer,醋酸或MES buffer更合适2. 用reaction buffer溶解抗体,使其浓度为1mg/mL。
多孔微球的吸附作用

多孔微球的吸附作用多孔微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气体等。
本文将从多孔微球的结构、吸附机制和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多孔微球的结构多孔微球通常由聚合物、硅胶、陶瓷等材料制成,具有球形结构和多孔结构。
多孔微球的直径一般在1-1000微米之间,具有大量的孔隙,孔径通常在几纳米至几十纳米之间。
这种结构使得多孔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增强了其吸附能力。
二、多孔微球的吸附机制1.物理吸附:多孔微球的表面通常具有一定的极性或非极性官能团,可以通过范德华力、静电力、氢键等相互作用吸附溶质分子。
这种吸附是可逆的,吸附剂可以被溶剂脱附。
2.化学吸附:多孔微球的表面化学官能团可以与目标分子发生特异的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
这种吸附是不可逆的,吸附剂与溶质分子之间形成紧密结合。
三、多孔微球的吸附应用1.水处理:多孔微球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饮用水净化。
例如,多孔微球可以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色素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
2.废气处理:多孔微球可以用于废气处理,吸附其中的有毒气体,如甲醛、苯、二氧化硫等。
3.油水分离:多孔微球可以吸附油污,用于油水分离,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等领域。
4.药物吸附:多孔微球可以用于药物吸附,用于治疗肝炎、肾脏疾病等。
5.气体吸附:多孔微球可以吸附气体,如氢气、甲烷等,应用于气体储存和分离。
6.染料吸附:多孔微球可以吸附染料,用于染料废水处理和染料回收。
总结:多孔微球的吸附作用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实现。
多孔微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体积,能够吸附各种有害物质。
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水处理、废气处理、油水分离、药物吸附、气体吸附和染料吸附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多孔微球的吸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聚合物乳液胶乳的稳定理论

聚合物乳液胶乳的稳定理论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在乳液聚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胶乳的稳定性,就不能成功地进行乳液聚合,得不到所需的聚合物乳胶粒子。
直接应用于其它领域的聚合物乳液没有一定的稳定性,就不能们满足其使用要求。
研究聚合物胶乳的稳定理论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聚合物乳液中乳胶粒子的尺寸范围通常在0.01-1μm之间,处在胶体粒度范围之内,因此聚合物乳液就是“聚合物胶体”(Polymer Colloid)的通俗称谓。
聚合物乳液是处于热力学亚稳定状态(metastable),由于聚合物乳液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它可以是稳定的乳液体系,也可以成为不稳定体系,甚至会产生破乳或凝聚(coagulate)。
聚合物胶乳承受外界条件(如温度、PH值、电解质、机械力等)对其破坏的能力称作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
1 聚合物乳胶粒子的表面状态要了解聚合物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原理,首相要了解聚合物粒子的结构和表面状态。
稳定的聚合物胶乳是由无数个聚合物乳胶粒子各自作布朗运动的单元,能够长期分散悬浮于介质中的胶体体系。
每个乳胶粒子都含有许多条分子量大约在105-107范围的大分子链。
根据高聚物的特性、大分子链在乳胶粒内部的排列情况以及外界条件,聚合物可以呈结晶态、橡胶态或玻璃态。
聚合物乳胶粒的表面性质与吸附或结合在其表面上稳定作用的物质有关。
这些物质有:①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的乳化剂;②结合于聚合物链末端的引发剂离子基团;③在乳胶粒表面上吸附、锚接或者接枝的两亲聚合物。
按照乳胶粒子表面附着物质的性质,粒子表面可以呈双电层结构、毛发结构和毛发-双电层结构。
1.1 双电层结构粒子表面吸附有离子性乳化剂,或通过引发剂、离子性单体引入离子性端基,使乳胶粒子表面带一层或为正,或为负的电荷,这一层电荷是不移动的,成为固定层。
在固定层周围,由于静电引力会吸附一层反号离子,该层中的反号离子成为吸附层。
在绝对零度时,由于没有热运动,吸附层和固定层所带电荷电量相等,符号相反,故乳胶粒本身处于电中性状态。
胶乳标记过程中常见问题集

胶乳标记过程中常见问题集1)问题:蛋白无法吸附到微球上。
解决方法:加入更多的蛋白;去除微球中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其占据的蛋白结合位点;引入中间物,将微球与蛋白相连;改变缓冲液。
2)问题:标记时加入了大量的蛋白,但是仍然无活性。
解决方法:改变蛋白加入量,从而改变蛋白与微球结合的空间构象;使用表位稀释物,占据微球上的部分蛋白结合位点,防止蛋白靠的太近。
3)问题:清洗去除未吸附蛋白后,微球聚集。
解决方法:增加蛋白标记量或封闭剂的用量,防止有空余位点;4)问题:标记后开始活性很好,储存一段时间后,活性降低。
解决方法:降低储存温度到2~8度;降低储存液中的封闭剂浓度,防止抗体被替换;确认储存液中无能与抗体竞争的杂质,防止长时间取代抗体。
5)PS微球与蛋白(抗体)交联后,当时没发现有凝集,但隔夜后发现有凝集是偶联效率低的原因。
当体系蛋白不足或是其它原因,使微球表面在交联后还空出许多反应基团时,由于这些基团又可以与相连微球上的蛋白反应,结果是把球又拉在一起了,所以有聚集。
可以加一些blocker agents 解决,常见的是BSA,另外,也可提高微球的交联率。
但为什么是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凝集呢,这是因为微球偶联上蛋白后,相互之间由于携带同种电荷的关系,比较稳定(所以能以胶体样存在),只有当偶尔相互碰撞,遇上彼此的反应基团时才能结合。
6)抗体偶联至羧基PS球,即时检测效果很好,但置于37度2天后,抗体活性似乎下降很大。
可能共价结合未成功,如果是这样,那么最主要的原因是EDAC质量差或过期了。
EDAC长期放在空气中会吸潮,水汽会降低EDAC活性。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凝集。
观察胶乳是否有凝集产生。
还有,交联蛋白前有没有清洗?我们提供的胶乳缓冲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可能干扰抗体的结合。
如果未发生凝集,而且用前已经清洗,那么我们建议换新的EDAC。
7)EDC活化羧基乳胶微球后,加蛋白(抗体)即时有沉淀出现,是什么原因?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蛋白加入后,微球聚集成块。
胶乳微球与抗体蛋白相互作用机理的荧光光谱法分析

光谱法 ( _ s 、圆二 色谱法 ( D) uv ) C 、傅里 叶变换 红外 光谱
法 ( I R 及核磁共振法 ( K' ) I NMR)7 。 而 ,在这 些方 法 中, Ⅲ。 然 。
乳 的凝 聚作用 , 免疫反应从宏观上被放 大 了。所以将不 同的 抗原 / 抗体连接在胶乳 微球 表 面,通 过免 疫检 测 ,可将 一些 常见 疾病 , 如肝炎 、流感等快速检测 出来 。 常用 的制备胶乳一 体蛋 白复合 物 的方法 有两 种 :物理 抗 吸附法和共价偶联法。由于吸附会引起固定于胶乳 微球表 面 蛋 白的部分解 吸及结构的变化 , 以用物理吸 附法制备 的胶 所 乳一 抗体蛋 白复合物特 异性低 ,在生物 诊 断 中的应用 受到 限 制Ⅲ ] 4 。共价偶联法能在最 大 限度 上控 制吸 附法 中出现 的问 题 , 为 目前制备胶乳一 成 抗体蛋 白复合物 的主要方法 。 在胶乳一 抗体蛋 白复合 物 的制备 过程 中 , 白 与胶乳 微 蛋
公司 ;1苯 胺基 萘一一 - 8硝基 苯 甲酸 盐 ( ANS ,美 国 Sg ) ima公
球的相互作用总会存在 , 而这些相互作用会 对 固定 于胶 乳微
球表面抗体蛋 白的功能特性 、空间结构 、生物 活性及其 在生 物诊断 中的应用产 生一定 的影 响,所以研 究它们之 问相互作 用 的机理 以及这些 相互作 用对胶 乳一 抗体蛋 白复合 物 中抗体
司; 其余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
1 2 主要 仪 器 .
超 声 波 细 胞 粉 碎 机 (Y 9 I 型 ) J -2I ,宁 波 新 芝 生 物 科 技 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乳微球物理吸附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的都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
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的磺酸基团,pka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保持稳定。
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和蛋白行程共价键。
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的羧基基团,在pH5.0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的蛋白的吸附和配位结合,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标记方法。
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和含目标蛋白的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的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
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的微球)。
醛基表面修饰微球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的共价结合。
虽然物理吸附是不依赖pH的,但反应缓冲液的pH对蛋白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蛋白吸附到微球上的反应效率。
一般,在被吸附蛋白等电点附近pH时,物理吸附效率会很高。
反应步骤:1. 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蛋白到10mg/ml;2. 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胶乳微球到1%;3. 将蛋白溶液加入到胶乳微球溶液中,10ml胶乳中加入1ml蛋白溶液。
室温搅拌孵育2hr;4. 离心或超滤,除去未结合蛋白;5. 将微球蛋白复合物用储存缓冲液溶解。
注意事项:1. 最优蛋白标记量影响因素1)有效比表面积:粒径减小时,比表面积/mg微球值得增加;2)胶体稳定性:蛋白对胶乳有稳定和去稳定作用;3)免疫反应:最近标记量由免疫反应需要决定。
2. 胶乳微球中加入蛋白后,快速搅拌混合,利于反应均衡。
反应体积是1ml时,可用移液器吸取蛋白加入微球中,并吹打数次。
如果反应体积较大时,用烧杯,边搅拌边加入蛋白,3. 储存缓冲液和反应缓冲液不同时,抗体有脱落的可能;4. 表面活性剂能使得抗体从胶乳中脱落,所以应避免加入。
微球共价结合抗体方法一、一步法1. 准备50mM pH 6.0的reaction buffer,醋酸或MES buffer更合适2. 用reaction buffer溶解抗体,使其浓度为1mg/mL。
3. 用reaction buffer 悬浮微球,使其浓度为1% w/v4. 边搅拌边将一倍体积的抗体溶液加入到10倍体积的微球悬液中,室温下持续搅拌20分钟5. 准备浓度为10mg/ml(52umol/mL)的EDC溶液,用前准备,现配现用。
6. 将计算需求量的EDC溶液加入到上述微球悬液中。
(Note 6).7. 室温下,立即调节pH (Note 7).8. 移除未结合的蛋白,并将包被微球用storage buffer重悬。
(Note 3 and 4)B. 两步法为了避免EDC将相邻微球之间的蛋白偶联导致微球聚集或者蛋白之间交流,两步法偶联抗体更合适。
两步法中,在蛋白加入之前,多余的EDC被移除。
两步法中,蛋白也可以使用更高pH的buffer来溶解,从蛋白的稳定性方面和加速蛋白和活化微球之间的交联速度方便考虑,是非常有利的。
B1 简单一步法:1. 准备50mM pH 6.0的活化 buffer,醋酸或MES buffer更合适;用活化 buffer 悬浮微球,使其浓度为1% w/v2. 每ml微球悬液加入20mg的EDC,室温孵育20分钟,然后再次加入20mg/mL的EDC,继续室温孵育20分钟。
(Note 7).3. 离心或超滤,用等体积的包被缓冲液清洗两次微球,最后悬浮在包被缓冲液中。
(Note 3).4. 用包被缓冲液溶解抗体到1mg/mL,包被缓冲液pH7~9,浓度为50mM~100mM。
(Note 1)5. 将抗体快速加入的搅拌中的微球悬液中,持续搅拌,室温孵育2~5小时。
(Note 2).6. 每ml反应溶液中加入2.5ul的乙醇胺,持续搅拌并室温孵育10分钟。
(Note 9).7. 离心或超滤,用储存缓冲液悬浮,重复两次,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乙醇胺。
(Note 3 and 4)B2. NHS中间活化酯两步法在此方法中,在EDAC存在下,NHS通过与微球上的羧基反应形成中间活化酯。
活化酯比EDC更稳定,不易水解。
1. 每ml反应混合物加入以下成分:加入DIW,定容最终体积为1ml;0.1ml 10X的MES buffer,ph6.0~6.5(10X的buffer通常用0.5M);0.1ml 10%的微球(终浓度为1%);0.23ml NHS水溶液(50mg/mL); 11.5mg一定体积的19.2mg/ml(100mM)的EDAC水溶液;2. 室温下搅拌反应15~30min;(Note7)3. 清洗:MES buffer或DIW清洗两次;(Note3);4. 用DIW冲悬浮微球到浓度为1%;5. 同时,用包被buffer溶解稀释抗体。
buffer一般为ph7~9,50mM~100mM。
最终的蛋白浓度1mg/mL;6. 清洗完微球后,立即加入一定体积的抗体溶液。
(Note 2)。
(注意:此处给出的例子,微球浓度和蛋白浓度和buffer分别为0.5%(w/v),0.5mg/mL,25~50mM);7. 室温下搅拌孵育2hr;8. 每ml反应液中加入2.5ml 乙醇胺,室温搅拌孵育10~30min;9. 清洗:storage buffer清洗两次。
(Note 3/4)NOTES:1. reaction buffer的组成根据蛋白种类的不同而改变,常用buffer有醋酸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MES缓冲液。
蛋白在等电点附近更易于吸附到微球上,因为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表面会有更多的疏水位点暴露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抗体也更紧密,因此需要更多的抗体用于标记到微球上。
然而,最终reaction buffer的选择,需要考虑最终抗体微球复合物的生物活性,因此,几个不同浓度的抗体和不同pH 的反应buffer应该进行优化选择。
起始实验,反应buffer的离子强度应该在25~50mM。
2. 蛋白溶液应该在快速的搅拌下,快速加入到微球悬液中。
小体积的话,可以进行斡旋混合。
当大体积时,应该在烧瓶或烧杯里搅拌剧烈些,蛋白溶液快速加入到漩涡中间。
3. 移除未结合的化合物或蛋白,如果颗粒直径大于0.2um,可以通过离心的方法,微球可以重新悬浮,然后搅拌,接着温和的超声分散。
离心力不宜过大,这样会导致微球不易分散。
也可以用超滤或透析来纯化。
当用超滤时,滤膜孔径应该足够大,使得游离的蛋白能自由的通过滤膜。
用于清洗微球的buffer应该和storage buffer一样。
用于清洗的buffer的任何缓冲液成分及pH的改变,都会引起蛋白的脱落。
4. 微球包被抗体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者去污活性成分,可能会导致抗体脱落。
如果是共价结合到微球上,共价结合的抗体就不会有脱落现象发生。
封闭蛋白,像BSA,casein 或gelatin可以用来封阻任何空余的疏水性位点,防止微球发生非特异性凝集。
但是表面活性剂可以将那些共价结合不牢固的抗体洗脱下来。
5. 此试剂和水反应,因此,溶解后应立刻使用掉。
6. EDC的用量,根据微球表面羧基浓度来计算。
根据计算所需量,每mol的羧基应该再多加2~3mol的EDC。
但是,根据功能性检测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7. 此步骤,微球的凝集经常能观察到。
因为接下来的步骤中,EDC会将相邻两个微球上的抗体连接起来从而引起微球凝集或者中和微球表面的羧基或者两者情况都发生。
调节pH到6.5或超过6.5,优化共价反应,对微球的分散有帮助。
如果反应结束后微球凝集现象仍然发生,用新鲜的buffer清洗除去多余的EDC和游离的蛋白,一般会使得凝集颗粒再分散。
如果在最终的产品中凝集依然发生,尝试稀释微球,一开始可以稀释到原来的50%浓度。
如果稀释后凝集依然发生,可以尝试在所有reaction buffer中加入Tween20或Tergitol NP9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不会干扰颗粒的活性或共价结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在这种去污剂存在下微球共价结合的抗体的稳定。
9. 加入乙醇胺,可以和加入蛋白反应后多余的羧基位基团反应。
1)问题:蛋白无法吸附到微球上。
解决方法:加入更多的蛋白;去除微球中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其占据的蛋白结合位点;引入中间物,将微球与蛋白相连;改变缓冲液。
2)问题:标记时加入了大量的蛋白,但是仍然无活性。
解决方法:改变蛋白加入量,从而改变蛋白与微球结合的空间构象;使用表位稀释物,占据微球上的部分蛋白结合位点,防止蛋白靠的太近。
3)问题:清洗去除未吸附蛋白后,微球聚集。
解决方法:增加蛋白标记量或封闭剂的用量,防止有空余位点;4)问题:标记后开始活性很好,储存一段时间后,活性降低。
解决方法:降低储存温度到2~8度;降低储存液中的封闭剂浓度,防止抗体被替换;确认储存液中无能与抗体竞争的杂质,防止长时间取代抗体。
5)PS微球与蛋白(抗体)交联后,当时没发现有凝集,但隔夜后发现有凝集是偶联效率低的原因。
当体系蛋白不足或是其它原因,使微球表面在交联后还空出许多反应基团时,由于这些基团又可以与相连微球上的蛋白反应,结果是把球又拉在一起了,所以有聚集。
可以加一些blocker agents 解决,常见的是BSA,另外,也可提高微球的交联率。
但为什么是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凝集呢,这是因为微球偶联上蛋白后,相互之间由于携带同种电荷的关系,比较稳定(所以能以胶体样存在),只有当偶尔相互碰撞,遇上彼此的反应基团时才能结合。
6)抗体偶联至羧基PS球,即时检测效果很好,但置于37度2天后,抗体活性似乎下降很大。
可能共价结合未成功,如果是这样,那么最主要的原因是EDAC质量差或过期了。
EDAC 长期放在空气中会吸潮,水汽会降低EDAC活性。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凝集。
观察胶乳是否有凝集产生。
还有,交联蛋白前有没有清洗?我们提供的胶乳缓冲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可能干扰抗体的结合。
如果未发生凝集,而且用前已经清洗,那么我们建议换新的EDAC。
7)EDC活化羧基乳胶微球后,加蛋白(抗体)即时有沉淀出现,是什么原因?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蛋白加入后,微球聚集成块。
通常,蛋白偶联前的聚集与缓冲液(电解质)有关。
可能是羧基没有活化好。
EDC质量出现问题了,请换质量好的再尝试。
如果没有好的EDC,可以适当调低活化缓冲液的pH值。
对非修饰微球,那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绝大多的微球制备过程中,加有脂肪酸乳化剂。
在聚合时,它起乳化作用,在聚合后,它起稳定剂作用,使微球以胶体样分布。
在碱性pH下,微球表面的COOH,脂肪酸分子上的COOH以及聚苯乙烯多聚链末端的硫酸根(SO42-)使微球表面带负电荷,亲水性增强,从而能形成稳定的胶体。
由缓冲液导致的聚集可以通过加蛋白,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如Triton X-100和Tween-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