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型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2卷、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评析+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类题练习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2卷、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评析+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类题练习课件

2024年高考(新高考1卷,2卷、全国甲卷卜)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答案+解析+类题+方略PART真题透视012024年新高考I卷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

"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

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目民时长是A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也彳艮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

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

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

其实,(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

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

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O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新题型(成语+病句+标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新题型(成语+病句+标点)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运用题综合练习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一词早在殷周时期已频繁使用。

早期“君子”概念虽然多半专指社会特定人群,但已有明确的价值导向。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如此倡导,为此后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的形成发展,植入了胚胎基因,奠定了品质基础。

君子人格在中华民族数千年①_____________的历史长河中,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推崇。

关于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解说和阐发,不仅在②_____________的历代典籍里俯拾即是数不胜数,而且数千年来一直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浸润和渗透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不仅君子和君子文化在器物、植物以及动物、饮食等方面均有充分的表现,而且作为深厚的一种文化积淀,绵延数千年传承下来,传得③_____________、传得影响深远、传得深入人心,直至今天仍活在老百姓的口头和心中。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等,类似这些至今活跃于人们口头的民谚俗语,涉及我们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足以说明君子文化常常以“习用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方式,④____________地熏陶和浸染我们日常生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句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新题型训练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新题型训练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新题型训练及参考答案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新题型训练及参考答案一、训练目标本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的新题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二、题型概述近年来,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不仅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强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新题型主要包括情境模拟、语段改写、对联创作、文字创意等。

这些题型灵活多变,注重实际运用,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解题技巧1、情境模拟题: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解题时,要准确理解题意,合理运用语言,使表达符合情境要求。

2、语段改写题: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将一段文字进行重新组织,以符合不同的语境和表达方式。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改写后的语段意思与原语段一致。

3、对联创作题:要求学生对上下联进行创作,以表达某种意境或观点。

解题时,要注意对联的平仄、押韵等规律,使对联工整、寓意深刻。

4、文字创意题:要求学生根据特定要求进行文字创作,如广告语、宣传标语等。

解题时,要注意理解题意,把握创意点,使文字创意独特、吸引人。

四、真题解析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语言运用题为例:请根据以下材料,为某中学的校庆活动写一则宣传语。

要求: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某中学将于今年10月10日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届时将有众多校友返校参加庆典,共同见证学校的辉煌历史和发展成就。

【参考答案】百年风华,桃李芬芳,某中学百岁华诞庆典,诚邀全球校友齐聚母校,共谱辉煌篇章!解析:该宣传语紧扣题目要求,简练而富有感染力。

首先,使用了“百年风华”和“桃李芬芳”等词语,突出了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培养人才的成就。

其次,通过“某中学百岁华诞庆典”和“全球校友齐聚母校”等表述,强调了活动的特殊意义和重要性。

最后,“共谱辉煌篇章”一句话,既表达了学校与校友共同庆祝百岁华诞的喜悦之情,又展望了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

五、训练计划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新题型,建议进行以下训练:1、分类整理:将近年来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解析

2023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解析一、真题解析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补写句子知识要点】题干统一要求“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并限定字数。

高考补写句子题目规范,每一个空出的句子,表述上受到前后句子的约束,答案相对确定、几乎唯一。

【常用技巧】(1)理清段落结构层次;(2)句子所在的位置(段首主旨句子,中间过渡句,结尾总结句)(3)关联词的对应;(4)前后文语境提示(5)句式内容的对称;(6)关键词语的引用;(7)学会看标点;(8)注意字数限制。

【A处解析】原文: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解题方法:①前句关联②关联词推断(后句关联)③关键词①前句关联。

前一句讲到“我们常常会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内容与记忆中的忘记有关。

②关联词推断(后句关联)。

本句中“因为”表明前后关系为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庆幸”的内容可从“因为”这一原因表述中找到答案。

③关键词。

后句中讲到“遗忘”,意味着原因解析与前句中陈述的对象是一致的,庆幸内容围绕“遗忘”展开。

【综合答案】我们更应该庆幸 A ,“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或“大脑有遗忘的能力”评分:关键词“遗忘”1分,句意完整连贯1分。

【B处解析】原文: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解题方法】①句子位置;②关联词推断(后文关联);③关键词。

提示:这一空有点难,解析有点长,请耐心阅读。

①句子位置。

所填句是过渡句、段首句,承接第二自然段内容。

第二自然段主要论述记记力强并不一定是好事,会对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注意力、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程度反向作用。

2024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组合训练题型归纳

2024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组合训练题型归纳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组合训练题型归纳一、否定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

建筑本身常常是时代环境的写照。

建筑里会反映各时代的智识、技能、思想、制度、习惯,①。

因此,适用是指建筑要适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气候环境。

天然材料种类很多,但不一定都被人选用,被选用的材料,更不一定是最坚固、最易驾驭的。

石料本身比木料坚固,然在中国用木达到了高度的圆满,②,且建筑上的各种问题常不能独用石料解决,即有用石料处亦常发生弊病,反比木质的部分容易损毁。

建筑上的美,浅而易见的,当然是轮廓、色彩、材质等,③,如长与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比较分配,立体上各体积各部分之轻重均等,正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

建筑主要是为解决生活上各种实际问题而结构出来的物体,所以无论美的精神多缥缈,建筑上的美都不能脱离合理的结构而独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③21.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二、双音节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以往判断一件纺织品是不是丝绸,①。

先是形貌,将织物置于显微镜下,就能明显地看出其特征;其次是结构,②,而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各不相同,运用光谱分析,可以明确其是否是丝绸;最后是成分,丝绸是由十八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③,也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而三星堆遗址中的丝绸呈现泥化、矿化和灰化的状态,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纺织品范畴,上述常规方法难以奏效。

此时,丝绸微痕检测技术进入大众视野。

遗址中的丝绸残留物也许非常微弱,但即便抗原(丝绸的分子标识物丝素蛋白)浓度很低,抗体(丝素蛋白抗体)也能在复杂环境中突破重重障碍,找到抗原并与之结合。

检测时不需要大型设备,测试结果立等可取。

与大型仪器动辄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样品测试单价相比,这种方法的测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推出第4版。

与8年前的第3版相比,近千条新词语被增补,许多字词有了新义项。

“新常态”“弯道超车”“刷屏”……新词、新义像一面镜子,映照出______的时代变迁。

词语也同样存在_____的现象,一些词语会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被淘汰。

本次修订就删除了一些过时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以及个别见词明义、查阅价值不大的词语。

如单放机、八进制、夯机、打柴等。

这样的词汇更新,自汉语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只是速度时快时慢。

就像一条河流,不断有新溪流汇入,也一直有水分蒸发。

新词新义层出不穷,不少网言网语、潮词新语只在一时的热潮中______。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价值、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仅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更是新词能否进入辞书的标准。

权威辞书的与时俱进,背后是汉语言词汇系统及表达的更新,成为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小题。

最近,刘畊宏火爆全网,凭借健身操直播,收获了一大群追随者——“刘畊宏女孩”。

很多人都是为了减肥跟着刘畊宏跳操,不少网友高呼“瘦了5斤”“腰围缩小了2cm”,但也有人说“吃不消”“没效果”。

那么,刘畊宏的健身操,①?其实长期健身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刘畊宏的操是科学的有氧健身操。

所以这个操减肥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重点问题是:你能跳吗?你现在能跳吗?如果你是真的很喜欢刘畊宏的健身操,想练起来,那么我给你几个建议。

首先,运动之前一定要先热身。

不管做哪项运动,热身必不可少,再忙也得五分钟热身。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新题型专练人称的变化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新题型专练人称的变化

语用新题型专练------人称的变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

那时正当抗战,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寸铁轨也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之中,总爱对着地图,向往去远方游历,而且觉得最浪漫的旅行方式,便是坐火车。

每次见到月历上有火车在旷野奔驰,曳着长烟,便心随烟飘,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坐在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目的地呢,则远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达,好让我永不下车。

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厢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慑人。

过桥时俯瞰深谷,真若下临无地,一颗心,也忐忐忑忑吊在半空。

黑暗迎面撞来,当头罩下,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过山洞。

惊魂未定,两壁的回声轰动不绝,你已经愈陷愈深,冲进山岳的盲肠里去了。

光明在山的那一头迎你,()。

这一连串的经验,从惊到喜,中间还带着不安和神秘,历时虽短而印象很深。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迟疑不决,蓦地天光豁然开朗,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B.先是一片迟疑不决的幽昧的微熹,蓦地天光豁然开朗,黑洞把你吐向白昼C.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先是一片迟疑不决的幽昧的微熹,蓦地天光豁然开朗D.你被黑洞吐向白昼,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迟疑不决,蓦地天光豁然开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目的地则远在千里外等我”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文中人称由“我”变为“你”,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

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里。

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

现实的景象消失了。

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峦……“唔……”他像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

2024届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之“语境 词义”专题

2024届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之“语境 词义”专题

高考语用新题型之“语境+词义”专题【本节目标】1.全面认识2023届高考语用新题“语境+语义”,熟悉题型;2.了解人称代词、实词、虚词等不同题型的解题要领,培养在具体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3.辨析相同语言形式语义上的细微差别;4.认识语言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关注复杂的语言现象,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培养语感;5.高考真题引导,各地最新试题专练,精讲+精练,提高得分率。

2023届高考语用新题“语境+语义”汇展★(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T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分)T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3分)★(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T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T21.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

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

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6分)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T17. 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T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画线句:“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2023年高考,“语境词义推断”类题目较2022年推进了一大步。

★2024年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T19.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考情速递】词语类别题目内容题型及分值高考风向虚词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能”新课标Ⅰ卷、全国乙卷有两道此类主观题,分值共计6分。

全国甲卷,要求在具体语境中解读成语,分值占比较高,一题6分。

四套试题中“语境词义”类题共计6题,总分值21分,其中客观题6分,主观题15分,主观题占比7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型
语言表达主观改错题
【题目】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互联网及电商产业的发展,实体书店遭受了严重冲击。

②近年来,随着新理念的发展,实体书店开展了由“倒闭潮”到“开店潮”的变革进程。

③和几何书店一样,在网红书店兴起的同时,④中国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寒潮”,⑤复合新业态被积极探索。

⑥如今,实体书店是继电影院、超市之后,⑦成为大型购物和文化中心的“标配”。

⑧然而业界也清醒地认识到,实体书店行业的目前整体盈利能力依然较为薄弱。

【答案】
②"开展”改为“开启(或:出现)”;⑤改为“积极探索复合新业态”;
⑥去掉“是”;⑧“目前”移到“实体书店”前。

【解析】
②“开展....变革进程”搭配不当,应将“开展”改为“开启”;
⑤与前文陈述话题、句式不一致,造成语言表达不流畅,应将被动句改为一般陈述句;⑥⑦“是...成为....”句式杂糅,去掉“是”;⑧时间状语位置不当,“目前”移到“实体书店”前。

【题目2】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根据要求完成1--2题。

我们对您的深情难以言状。

所有的迷恋都已凝成一串省略号。

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敬;走向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

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我多想再一次关注您的目光,让热情重新把我的理想点燃;我多想再一次倾听您讲课,让知识重新给予我飞翔的翅膀。

春风化雨沐我心,师恩难忘永记心。

在人生的旅程中,您启迪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

谢谢您,老师!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1.赠言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2.仿照上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献给老师的赠言。

【答案】
1.(1)“难以言状”改为“难以言表”;(2)“迷恋”改为“依恋”;(3)“关注”改为“注视”;(4)“倾听”改为“聆听”;(5)“开拓"改为“开发”。

2.(示例)人生的岁月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精彩的乐章!
人生的岁月是满天繁星,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耀眼的星光!
【解析】
1.“难以言状”,指难以描述 ,无法形容,强调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

放在此处不合语境。

此处侧重指情感深厚,语言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应用“难以言表”。

“迷恋”,指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含贬义。

此处用以表达对老师的情感,不恰当,应用“依恋”。

“关注....
(示例)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方队高警党旗、国旗、军旗阔步走来。

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踏过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太行的烽火硝烟,跨过滚滚长江,穿过峥嵘战斗岁月。

人民军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安全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解析】
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结合题干中的文字说明(国庆阅兵式、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和图片的主体内容(军人、整齐的步伐、恢宏的气势)两方面的内容,同时联系特殊的背景(2019年国庆),如实、完整地描写画面。

注意语言要有文艺性和鼓舞性。

【知识拓展】
解说词主要有如下特征:①解说词常用口头语言,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②解说词是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表达依据,叙述实物和形象要完整、逼真。

③解说词的文艺性很强,是说明性语言和诗意语言的结合,兼有文艺作品的特性。

压缩语段+新闻点评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近日,国内外教育系统开始把AI打分应用在作文批改上,仅国内就已经有超过1.2亿人次被AI批改过作文。

这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质疑。

他们认为,学生用心写的文章却被没有感情的机器评阅,其中的错别字、
语法错误等可能会被机器死板地点评出来,但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又该如何评判?
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却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据了解,目前AI改作文,主要运用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写作者上。

众所周知,作文批改的人力成本非常高,不仅费时,而且对批改者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而致力于为外语学习者提供服务的人工智能批改不仅及时、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得到持续的、积极的反馈,这对外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此处,这种批改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被批改作业的人可能分布于世界各地,这样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1.请为上述新闻材料拟定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针对上述新闻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写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70个字。

【答案】
1.示例 AI打分引争议
解析新闻标题主要包含新闻报道的对象以及事件。

这则新闻材料主要报道了由AI批改作文所引起的争议。

第1段主要写“质疑”,第2段主要对第1段的认识进行分析,这样围绕整则新闻材料拟写的标题就是“AI 打分引争议”。

2.示例要理性看待AI打分技术,虽然它可能无法准确评判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但它对于外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不要急于否定。

【解析】
新闻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表述简洁。

写作时考生首先要对新闻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即“要理性看待AI打分”,然后从新闻材料中找到依据,如“有一定道理”“主要运用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写作者上”“可以得到持续的、积极的反馈”等信息。

反之,也可以从“死板地点评出来”等处持反对意见。

【技法点拨】
亮观点、理思路,确保语言表达鲜明
1.亮明观点。

明确表明赞同或反对的态度,不要使用“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

2.理清思路。

新闻评论的思路大致可概括为:亮明观点、概括事件揭示实质(追溯原因或分析影响)。

注意在评论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切忌乱扣帽子,使观点与阐释脱节。

3.修饰语言。

为使语言表达严密且生动,要注意恰当使用关联词:为增强观点的鲜明性,可选用恰当的句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和限制,比如修辞手法的要求、字数的限制等。

访谈+补写句子
【题目】
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莫言的一段访谈.请根据访读内容,补写文中空缺处语句。

南方周末:您说过您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①__
莫言:因为我和蒲松龄同乡,《聊斋志异》里的很多故事,我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很着迷。

相对于其他作品,它对我的创作影响更大。

南方周末:法新社认为,您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

②__
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

《蛙》是以我姑为原型创作的,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开始做妇科医生,一直做到退休。

写这样一个人,自然要涉及从1980年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__,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

这个小说是文学作品,挑战性并非在于题材本身,而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

【答案】
①为什么尤其推崇《聊斋志异》?②写作的时候,您付出了比其他作品更大的勇气吗?③写这个问题是文学创作的必然需要
【解析】
解答访谈性文段补写问句题时,考生要根据答句来确定疑问词和内容。

第①处,由答句中的“因为”可知,问句应为“为什么.... ”;提问中的前半句明确了提问方向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莫言在回答时,重点谈了《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影响,可见前面的提问应该是“为什么特别推崇(喜欢)《聊斋志异》”这类意思。

第②处,提问中已经明确“最勇敢的作品”,根据后面回答部分“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可见,提问中应该是“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更大的勇气”这类意思。

第③处句子是和“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连接在一起
的,前面应该是用来比较的,由此③处应该是“写这个问题是文学创作的必然需要”。

诗歌点评
【题目】
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李谷一第一次为这首歌录音的时候就把歌词中的“脉搏”改成了“温情”,但词作者张藜仍坚持自己原来创作的“脉搏”。

请你为张藜说明他坚持的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个字左右。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温情)
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
【答案】
①由“心窝"到“脉搏”能产生自然的联想,便于理解;②"脉搏”比“温情”更富有动感,形象性更强;③“脉搏”与后面的“诉说”联系紧密,自然流畅;④"搏”与前后句的“窝”“说"等押韵,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解析】
鉴赏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本词含义、语境、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来分析。

“脉搏”,一般情况下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这就对应上文的“心窝”;言由心生,通过“脉搏”进行诉说,语意相承。

“脉搏”是动态的、具体的,与抽象的“温情”相比,形象性更强。

因为本题材料为歌词,还应考虑歌词的韵律和节奏感。

前有“国”“窝”,后有“说”“我”“朵”,脉搏的“搏”刚好与其押韵,增强了歌词的韵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