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体会作者:陈朝霞严桂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38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和2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分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急性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在春秋二季发病率较高,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常易反复发作,对患儿机体影响较大,西医多采用阶梯式吸入疗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期采用“止哮汤”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症状,缓解期采用“防哮汤”扶正固本,明显降低了复发次数,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近5年收治的哮喘患儿79例,按照哮喘的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分型标准[1-3],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
对照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急性期采用雾化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1h内每20min1次,如为中重度发作,可考虑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静滴茶碱类药物,如合并细菌感染,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缓解期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分级,确定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采用分级阶梯式诊疗方案。
②治疗组急性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哮汤”(药方组成:紫苏子、射干、麻黄、前胡、杏仁、地龙、苦参、黄芩、川芎),缓解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防哮汤”(药方组成: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茯苓、半夏、熟地黄、山药、山茱英、灵芝、冬虫夏草、胡桃肉、五味子、白芥子、丹参、桃仁),根据患儿病情缓解程度服药时间不等,小儿汤药难以服用,故将其炼蜜为丸,每丸5g,2次/d。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我们大家都知道有支气管哮喘这种病,那么科学的来说,到底该怎样解释这种病呢?比较正式的回答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疾病。
其实它也是一种炎症,大家都应该知道这种病发作的样子,患有支气管哮喘病的患者,喘息声特别严重,而且比较反复。
并且他们通常都会感觉到胸口有些闷,这是支气管哮喘病的普遍特征。
并且支气管哮喘病还伴随着轻微的咳嗽。
总之,患有这种病是很麻烦并且难受的。
而且这种病在白天期间一般不会严重,在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病尤其严重。
目前临床之上对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并没有特效的疗法,常规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等,积极地对病情进行控制,并防止复发。
常使用的药物为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以及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在中医之中,支气管哮喘属于哮症范畴,主要由脾肾肺等脏器的功能下降造成,患者情志不畅、饮食不节、风寒侵袭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使用的中药之中,炙麻黄可以宣散肺气平喘止咳,还可以扩张支气管,增加肺的通气量。
黄芪中的黄酮等物质可以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还可以解痉祛痰。
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辨证治疗,加入不同的中药,使得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生活的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尽早恢复,在临床之上值得推荐使用。
1、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哮喘轻度发作用药:哮喘轻度发作时,应按需吸入或口服β2激动剂。
常用的吸入β2激动剂有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均为200-400μg3-4次/d。
由于高浓度β2激动剂吸入后,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起效迅速、扩支气管效果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2)哮喘中度发作用药:应按需联合吸入β2激动剂及皮质激素,必要时口服长效β2激动剂或加用抗胆碱药物。
常用吸入皮质激素有丁地去炎松、倍氯米松等。
一般每日吸入剂量应大于600μg。
干粉吸入制剂丁地去炎松、倍氯米松等。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过度敏感,气道肌肉痉挛以及气道黏液分泌增多等症状。
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可以综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其优势。
一、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和舌苔等,判断病情所属的中医证候,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痰热壅肺型哮喘患者,可以使用清热化痰的中药,如半夏、黄芩等;对于气虚型哮喘患者,可以使用补气养肺的中药,如党参、黄精等。
2. 食疗调理中医注重通过调理饮食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改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哮喘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鱼类、瘦肉、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滋养肺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避免诱发症状。
3. 中药治疗中医药物对于哮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肺脏与大肠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有“大肠通肺”的观念。
因此,一些通便药物如芒硝、车前子等可以通过通便排毒来改善哮喘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如苦杏仁、桑叶等也具有平喘作用。
二、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1. 快速缓解药物西医治疗哮喘主要采用快速缓解药物,如β2受体激动剂和短效支气管舒张剂等,以迅速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舒张气道平滑肌,促进气道畅通。
2. 持续控制药物西医还采用持续控制药物来预防和减轻哮喘发作。
这些药物包括吸入型类固醇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等,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过敏反应,达到控制哮喘症状的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优势1. 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能够综合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手段。
比如,在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西医的快速缓解药物来迅速缓解症状,而在缓解期可以使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来调理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2. 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辩证的特点,可以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选择适合其体质和病情的中药进行治疗,并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体会

治疗过程 中应注意肌力训练 , 开始时以等长收缩为主 , 结合关
节活动度训练 , 进行抗 阻练 习; 后期肌力增强和骨折愈合后 主
中西 医结合治 疗小 儿支气 管 哮 喘的 临床 体会
张洋 王长华 杨 晓 双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的疗效。方法 将 6 o例支气管 哮喘患儿 临床
a dtet n ftetrep r ad fu —atdsl e JBo eJit n rame to h e・ atn o rp r ipa d. n on h c
程度上也限制了肩 关节 的活 动 , 而且人 工肱骨头置换 术还不 像髋关节及膝关 节置换术那 样成熟 , 旦手术失败没 有很好 一 的补救措施。本组患者没有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 由于该类骨折的患者容 易出现肩关节 的功能 障碍 , 因此
激素 , 扩血管药对症支持 治疗 , 发作期 抗炎、 喘快速缓解症 平 状。缓解期以抗炎 、 降低气道 高反 映性 、 避免触发 因素防止症 状加重或反复 , 同时不分寒热痰 型, 虚实喘型用 止咳平 喘合剂 治疗 。方剂组成 陈皮 、 杏仁 、 半夏、 参、 党 白术 、 甘草 、 五味子 、
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经 中西 医结合治疗后临床控制率超过 5 % , 5 总有效率 达 9 %以上。结论 中西 医 2 结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满意 , 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 中医治疗 ; 西医治疗
dJ 支 气 管 哮 喘 是 儿 科 较 常 见 的疾 病 , 种 以 嗜 酸 性 粒 ,L 一 细 胞 和肥 大 细 胞反 应 为 主 的气 道 慢 性 炎 症 引起 的不 同程 度 的
术 后早 期 的功 能锻 炼 十 分 重要 。肱 骨 外 科 颈 骨 折 的处 理 方 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疗效观察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主要是可逆性的气道阻塞和炎症反应。
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并且有机会结合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疗效进行观察。
首先,我们回顾下目前西医治疗哮喘的常见方法。
西医治疗哮喘主要采用两类药物,即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类固醇。
长效支气管扩张剂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通畅度,从而缓解症状。
吸入性类固醇则通过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减轻气道壁的水肿和炎症,从而改善气道通畅度。
这些西医药物在治疗哮喘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吸入性类固醇可能引起反应性气道痉挛等。
中医治疗哮喘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肺虚、脾虚、肝火旺盛等,因此治疗方法也多样化。
中医治疗哮喘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结合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疗效。
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气道水肿。
而西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来迅速缓解症状,同时也能够控制疾病的进展。
因此,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症状,并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疗效是显著的。
对于一些慢性和难治性哮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结合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内环境,降低疾病的反复发作,减少疾病复发的几率。
这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由于哮喘的病因复杂,中医辨证施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总结

中医药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总结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式,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总结一些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
一、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中医药强调调理整体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首先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合理搭配膳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方式来改善睡眠。
二、药膳调理,缓解症状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通过食疗的方式调理身体。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一些药膳调理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食材,如梨、百合、银耳等,煮成汤或炖煮,有助于清热润肺,缓解咳嗽和气喘。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祛痰、止咳作用的食材,如冰糖、苏子、蜂蜜等,制作成药膳或茶饮,有助于舒缓呼吸道症状。
三、穴位按摩,舒缓症状中医药强调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身体,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足底中央凹陷处,每次按摩5-10分钟。
按摩太渊穴位可以舒缓咳嗽和气喘,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在胸骨下缘凹陷处,每次按摩5-10分钟。
此外,还可以按摩风池、肺俞等穴位,以缓解呼吸道不适。
四、中药调理,改善病情中医药中有很多经典的方剂可以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
这些方剂通过调理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改善气喘、咳嗽等症状。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单味中药进行调理,如白芍、黄芪、连翘等,具有清热、祛痰、止咳的作用。
五、调理情绪,减少诱因中医药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体的气机运行,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方式,如听音乐、读书、做瑜伽等,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的将入院治疗的8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相应的加以中医的配合。
结果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西药针对性强,中药作用持久,两者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对治疗临床哮喘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我院自2009年8月—2010年12月在常规的西医治疗中加以中药的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80例,效果明显,先将护理过程及方法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实验的80例患者均符合中、西诊断标准,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
随机的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5-65岁;病程2-23年;病情属轻中度者32例,重度者8例。
对照组40例,男性33例,女7例;年龄!23-58岁;病程5-25年,病情属轻中度者38例,重度者2例,此80名患者均排除伴有其他疾病的可能,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在起初治疗时都相应的给予西药消炎、抗过敏、化痰平喘等常规的治疗。
治疗组同时加之中药汤剂(五味子5g、黄麻6g、白术、甘草、浙贝母、半夏、杏仁各10g、:葶苈子、补骨脂、黄芩各12g、紫苏子、款冬花15g、,海浮石、山药各20g)的配合[1],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的加减剂量。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支气管哮喘的不同病因相应的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例如:偏热哮喘者要注意清热、平喘;偏寒哮喘者要注意温肺、平喘;对于偏风哮的者要注意疏肝祛风、解痉平喘;偏痰哮者要注意涤痰利窍、降气平喘;偏瘀哮者要注意活血化瘀、降逆平喘[2]。
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可加长疗程,根据其肺、脾、肾虚的轻重程度,相应的加减补肺固卫、健脾化痰的药。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喘为大法治疗 , 方如下 : 黄 、 干 、 菀 、 冬花 、 杷 叶、 处 麻 射 紫 款 枇 半 夏 、 味 子 、 辛 枝 、 草 。热 哮 主要 临 床 表 现 为 咳嗽 、 五 细 桂 甘 咳痰 、 黄 、 痰 口干 、 口苦 、 憋 、 喘 呼吸 困难 、 红 、 黄 、 弦 滑 , 舌 胞 (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 大 细 胞 、 如 肥 淋
巴 细胞 、 中性 粒 细 胞 和 气 道 上 皮 细胞 等 ) 细 胞 组 分 参 与 的 和 气 道 慢 性 炎 症 疾 病 。这 种 慢 性 炎 症 致 气 道 高 反 应 性 , 引 起 并 反 复发 作 性 的 喘息 、 急 、 闷或 咳嗽 等 症 状 , 在 夜 间 或 清 气 胸 常
1 7 06
新 疆 医科 大学 学报
J UR O NAL O N I F XI JANG ME I AL UNI E S TY 2 0 g , 1 8 DC V R I 0 8 Au . 3 ( )
支 气 管 哮 喘 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体 会
杨 惠琴 ,杨卫 江 ,夏迎 雪
杷 叶 、 夏 、 白皮 、 半 桑 鱼腥 草 、 瓜 仁 、 冬 山栀 等 治 疗 , 确 的辩 正 证 治 疗 可 使 病 情 缓 解 。治 疗 过 程 中应 保 持 大 便 通 畅 , 与 大 肺 肠 相 表 里 , 热 移 于大 肠 , 便 通 , 肺 热 除 , 便 通 , 喘 即 肺 大 则 大 则 除 也 。在 临 床 上 可 用 承 气 汤 灌 肠 以 泄 腑 中积 滞 以 平 喘 。
疗 , 用 抗 生 素 , 时 行 痰 培 养 + 药 敏 , 据 培 养 结 果 调 整 抗 使 同 根 生 素 ;7 缺 氧病 情严 重 者 , 使 用 无 创 呼吸 机 及 气 管 插 管 有 ()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一)
中医认为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可因风、寒、痰、瘀、气等邪气所致,或素有痰饮者感受诸邪更易发病。
本虚责之于肺、脾、肾诸脏亏虚。
或本有肺、脾、肾虚,感受外邪而发病;或外邪侵犯发为哮喘,日久诸脏受损,终致本虚标实之虚实夹杂证。
其中血瘀和肾虚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
西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
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病人不能活动,一口气不能说完一句话,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脉搏都更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严重脱水,神志焦躁或模糊。
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1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区别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施治,治疗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但应分别轻重缓急,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注重扶正培
本,各期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疗效。
1.1发作期:鼻塞胸闷,微咳干呛,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中哮鸣有声,痰粘少,咯吐不利,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端坐俯伏较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青紫,额汗淋漓,或伴有寒热症状,舌淡,苔腻,脉浮弦。
辨证:痰气阻滞、肺气不利。
治则:化痰利气,肃肺止哮。
方药:苏子10g、杏仁10g、全瓜蒌30g、大贝母15g、紫苑10g、桔梗10g、白前10g、太子参30g、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0g、全蝎5g。
方中苏子、杏仁、全瓜蒌、大贝母、紫苑、桔梗、白前、陈皮、半夏化痰利气平喘,太子参、白术补肺健脾以培本,全蝎活血通络。
若偏于寒哮而见哮喘遇寒发作,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紧者,上方加干姜、细辛温肺散寒。
若偏于热哮,见有痰黄粘稠,烦闷不安,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
苓、桑白皮、葶苈子、大黄等清肺化痰。
1.2缓解期:疲乏倦怠,气短声低,纳差便溏,腰酸膝软,或喉中轻度哮鸣音,舌淡苔薄,脉弱。
辨证:肺脾肾虚。
治则:扶正培本。
方药:党参15g、白术10g、茯苓30g、甘草5g、陈皮10g、半夏10g、附子6g、肉桂6g、熟地20g、山药30g、山萸肉15g、五味子10g、全蝎4g。
方中六君子汤补脾益肺,金匮肾气丸加减补肾培元。
临床上肺、脾、肾之虚各有特点,但多错杂兼见。
治疗上既当区别主见、又应适当兼顾,因人而异摸索
出一个有效的处方,以便于长期服用。
2西医治疗
2.1去除病因,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2控制发作,常用解痉平喘、抗炎、祛痰等方法,而以解痉抗炎为主。
2.2.1平喘药
2.2.1.1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主要具有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
吸入:丙酸倍氯松或丁地去炎松200-800ug/d、借助定量雾化吸入器或干粉剂吸入,吸入用药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局部不良反应为口咽部念珠菌感
染,声音嘶哑或上呼吸道不适。
口服:适用于急性发作病情较重者,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
可予大剂量、短疗程,病情控制后及时减量及停药。
少数应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者,可晨起顿服或隔日晨起顿服,泼尼松维持剂量以≤10mg/d为宜。
静脉用药,适用于严重的哮喘发作者。
可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300mg/d或甲基泼尼松龙40~80mg/d,注射后4~6小时起效,症
状控制或缓解后再逐渐减量连续用药1周。
2.2.1.2茶碱类: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及呼吸肌等作用,小剂量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口服氨茶碱0.2g,每日3次,或以4~6mg/(kg.d)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ml静滴,也可应用控释型茶碱片口服。
茶碱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下降),偶可见兴奋呼吸
中枢,严重者可以引起抽搐乃至死亡。
2.2.1.3β受体兴奋剂: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
可用沙丁胺醇吸入治疗(200-600ug/d,5-10分钟起效,作用持续4-6小时),也可口服。
此类药物主要的副反应为心慌、焦虑、肌肉震颤,低血钾等,以吸入疗法副反应较轻。
2.2.1.4抗胆碱能药:吸入抗胆碱能药如溴化异丙托品,溴化氧托品。
(定量雾化吸入器25-75ug,3次/日),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
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
2.2.2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及祛痰剂
2.3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应用一般
平喘药物包括静脉滴注氨茶碱而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者。
2.3.1补液2000~3000ml/d,以纠正脱水,稀释痰液。
2.3.2氨茶碱0.25~0.5g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
2.3.3舒喘灵雾化吸入(0.5%舒喘灵溶液1ml,适量生理盐水稀释)或静脉滴
注4ug/(kg.次),于10分钟左右时间注入,必要时可重复用药。
2.3.4吸氧
2.3.5糖皮质激素,可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300-500mg/d静脉滴注。
2.3.6抗生素
2.3.7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3.8纠正二氧化碳潴留。
3预防复发
3.1脱敏疗法。
以皮试法选定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的稀释液从低浓
度,低剂量开始皮下注射,逐渐增大药量及浓度,维持治疗3-6个月。
3.2酮替芬1mg2次/日,6周为一疗程,色苷酸二钠吸入,20mg/次,3-4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