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学第2讲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税收经济学第2讲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PPT课件

4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边际税负,税收增量占GDP增量的百分比。
• 1994年后我国边际税负先升后降。其中,1994年边 际税负为7.18%,2000年达到最高水平25.14%,2005 年边际税负为17.92%。
• 含社保基金的边际税负, 1994年和2005年分别为 8.86%和22.82%。
2020/8/10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2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高黎和聂华林(2006)利用中国1994-2004年的税 收收入和GDP数据,对税收收入与GDP的总量 进行的OLS回归分析结果是:
Y898.690.25X R2 0.968
上式的X表示GDP,Y代表税收收入。
他们由此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 ”。
6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我国社保基金具有规模小,增长快,覆盖面窄的特点,主 要以城市人口中的就业人员为主体。含社会保障税或社保 基金口径的宏观税负,我国也大大低于大部分工业国家。
工业国家包含社会保障税的宏观税负在1990年至2002年间 保持在37%至41%的区间里,比我国同期宏观税负水平高出 一倍多。
不同的税收收入口径会影响宏观税负的高低。税 收收入有两个口径:
• 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指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 收的各税收入,减除出口退税,加上关税和农业税;
• 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由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 加上社保基金组成。
2020/8/10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3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2020/8/10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9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根据跨国的比较研究。提出经济发 展阶段不同,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会存在较大差异。
税收经济学重点

税收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税收概论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的发展,经历的各个阶段p8-p10概念:什么是税收法定原则,内涵、演变、建立西方国家的税收概念、税收基本特征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区别P26 税收依据学说掌握主要的税收依据学说P30 税收的职能作用四大职能作用要掌握一、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制约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公权力的产生和存在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出现)→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私有制)→国家公共权建立1.经济条件:财产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私有制是国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2.政治条件:国家公权力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而税收的产生则是为了维护国家公权力的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二、税收的发展1. 税收确立方式的发展:自由纳贡阶段→承诺纳税→专制课税→立宪课税2. 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1)古老的直接税制阶段: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国家统治者只能采取直接对人或物征收简单的直接税,最主要的是土地税和人头税。
这一阶段的税制结构以农业税收为主体;(2)间接税制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为对商品交换和流通课税提供了广阔的税源,逐步形成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3)现代直接税制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转向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间接税作为重要补充;(4)现代复合税制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货物劳务税为主体,财产税等其他税收为补充的复合税制结构。
三、税收法定原则(概念):税收活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范,税收制度的各个构成要素必须并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社会成员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1. 内涵:(1)政府征税权法定(2)纳税义务法定: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必须履行,否则纳税义务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纳税人应当履行的纳税义务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公民和法人不应承担或有权拒绝承担缴纳税款的义务(3)课税要素法定:税法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率、纳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税收处罚等课税要素,都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4)征税程序法定(5)解决税收争议与税收处罚法定2.西方税收法定原则的确立:起源于英国。
税收效应

第四专题税收效应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即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税收对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又称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以及由此影响到社会经济运行本身。
税收效应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不干扰相对价格,仅仅削弱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减少其可支配收入,而不产生额外的效率损失。
税收的替代效应:当相对价格(即广义相对价格,它不仅指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还包括资金价格――利率、劳动的价格――工资率、外汇价格――汇率,以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等)由于政府征税而发生变化时,生产决策与消费决策发生改变。
这种效应就是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导致经济的低效率或无效。
长期以来,税收学界一直信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即税收应保持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这种观点被称为“税收中性观点”。
但是,税收中性实际上只是一种理论上描述,或者说是建立完善税制的努力方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
税收作为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国家占有社会产品,总会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发生影响,对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也就是说,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对税收“非中性”的情况的分析研究正是税收对经济影响的构成内容的研究。
考察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应分别置于微观主体层面和国民经济宏观层面来考察。
在微观层面中,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分析税收对生产、消费、劳动力供给、投资以及个人储蓄等的影响。
在宏观层面,主要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因为政府课税对纳税人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中做出的反应。
税收的“非中性”特征使得国家征税行为对纳税人带来超额经济负担和决策行为的变化。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分析税收如何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影响厂商和个人的决策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经济产出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第一节国民收入的主要核算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
在1993年以前,各国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此后,改用国内生产总值。
视频:国内生产总值注意:(1)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2)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仅计算本年度产品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以前产出。
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3)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 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通常包括:①个人与社会集团消费品、军工产品;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③净出口产品(进出口差额)。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
例如,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
例: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练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
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
(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
(5)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价格是变动的,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的缺陷:“我们有的GDP数字很好看,但不是增加了社会财富,是浪费了社会财富。
比如,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真正形成的财富就那一笔。
第10章税收的经济效应(ppt 25)

(三)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二、扣除法。 亦称“列支法”,即居住国政府对其
居民取得的国内外所得汇总征税时,允许 居民将其向外国政府缴纳的所得税作为费 用在应税所得中予以扣除,就扣除后的余 额计算征税。 国内所得应纳税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已缴国外税额)×本国税率
(三)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第十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the income effect )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4.4 2.1
5.2 2.0
表9-1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三、减税政策评析
(一)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理论争议 (二)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 ——减税政
策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
本章小结
【关键词】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拉弗曲线”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一)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二)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三)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征税使投资替代效应
投 资
A
I1
P1
D
P2 I2
I1 I2
0
C 1 C2
B
消费
图9-4 征税使投资替代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投 资
A
I2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宏观经济学第2讲

恒等关系
由于将存货视为支出的一部分和将利润算 为销售和支出的差额,这使产出总是等于 支出,产出总是等于收入。这种关系就是 核算体系的恒等关系,但它并非关于经济 如何运行的表述。
产出=支出;产出=收入
29
二、核算方法之一:支出法的内容
GDP = 总支出 AE(Aggregate Expenditure)
公债利息
36
注意
后两者不计入GDP,我们要把与生产无关的, 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市场交换带来 的价值排除在GDP 的计算之外。
37
4、净出口,计为 :NX = X ― M
X为出口,M为进口,出口应通过国外对最 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应计入GDP。
• 在GDP的统计中,为什么要减去进口M呢? 原因是国内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 买中既包括本国最终产品和劳务,又包括 进口品,只有从这三项支出中剔除对进口 品的购买支出,才能准确地衡量GDP。
从国外取得的产值( )外国公民从 该国取得的产值。
A、大于 B、小于
49
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对 B、不对 C、可能对也 可能不对
50
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51
4、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外国要素在国内收入
17
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市场价值的总和。
18
(2)GNP: 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无论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呆 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常住居民所生
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GNP。
常住居民包括:常住本国的本国公民 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 常住本国的外国公民
西方经济学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分析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多种观点与理论,旨在寻求可行的经济发展路径与方案。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主要观点和分析方法。
一、供给侧经济学视角下的税收政策供给侧经济学强调通过减税和降低税收负担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
根据这一观点,降低企业税收、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等,能够刺激市场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经济竞争力。
同时,供给侧经济学认为通过刺激创新和投资活动,税收减免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供给侧经济学的观点也存在不少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减税可能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进而增加国债和通胀压力。
此外,减税政策也可能导致财富差距的加剧,从而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
二、需求侧经济学视角下的税收政策需求侧经济学则认为通过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提高就业水平。
它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个人和企业税收负担,来扩大总需求和激发消费。
需求侧经济学认为,通过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增加投资支出,可以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不过,需求侧经济学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批评者认为需求侧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压力的增加,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此外,需求侧经济学没有很好地解决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缺乏保障。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家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分析可从供给侧经济学视角和需求侧经济学视角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税收减免来提高市场活力和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需求侧经济学则认为通过税收调节,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和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不同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批评,如减税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加、贫富差距扩大等。
因此,在实施税收政策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综合分析来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实现经济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税收经济学分析

六、税收结构理论
2、税制结构的划分
①按照税源划分 生产要素报酬是收入的源泉。工资税制、土地税制、 如:生产要素报酬是收入的源泉。 工资税制、土地税制、 资本税制、注册税制(印花税) 资本税制、注册税制(印花税)。 ②按征税的客体性质划分 如:收益税制系统、所得税制系统、消费税制系统。 收益税制系统、所得税制系统、消费税制系统。 ③按照企业负担能力划分 如:所得税、消费税。 所得税、消费税。 ④按社会再生产过程设置的税种
单一所得税,但在历史上,无一付诸实施。 单一所得税,但在历史上,无一付诸实施。
优点:对生产流通危害小、征税费用低,简单明了。 优点:对生产流通危害小、征税费用低,简单明了。 缺点:收入少,弹性小,范围窄,有失公平。 缺点:收入少,弹性小,范围窄,有失公平。 ②复合税制是指在一个课税主权范围内,同时课征两种以上 复合税制是指在一个课税主权范围内, 的税。复合税制的优点是税源广泛,弹性大,公平普遍。 的税。复合税制的优点是税源广泛,弹性大,公平普遍。
2、外部性的存在
外部性是指某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的影响 , 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 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得利而付费的 现象。 现象。 外部性的存在使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外部性的存在使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 社会收益与私人收 益发生分立。若没有政府,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会生产过多, 益发生分立。若没有政府,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会生产过多, 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会生产过少。 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会生产过少。政府通过征税和补贴可以内 化外部性。 化外部性。
22
八、税收与政府宏观调控
3、政府宏观调控手段 (1)财政政策 a.财政政策的概念:通过调整财政支出 与税收政策达到调控总需求从而调控宏 观经济的一系列做法。 b.财政政策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4Leabharlann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我国不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大大低于大部分工业国家。 2005年我国宏观税负低于所有30个OECD国家2003年的宏观 税负水平。 OECD国家中最低的墨西哥宏观税负为19.5%, 比我国高3个百分点多。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第二讲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第二节 税收的增长效应 第三节 税收的收入分配效应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不同的税收收入口径会影响宏观税负的高低。税 收收入有两个口径:
• 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指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 收的各税收入,减除出口退税,加上关税和农业税;
在索洛模型中,只有改变技术进步率才具有增长效应 ,其它变量的改变只有水平效应。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26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27
第二节 税收的增长效应
包含政府支出的增长模型
首先将政府支出政策进行内生化的是阿罗和库兹(Arrow and Kurz 1970。
巴罗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公共开支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8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更为准确地称呼也应当是杜普伊特曲 线。他在1844年的专著中就说到:
– “如果某种税从零逐渐增加到使人望而生畏的水平 ,那么获得的税收收入最初为零,然后开始缓慢上 升,直到达到最高。此后又逐步下降,直到再次为 零。所以说,当国家需要通过课税来征集一定数量 的收入,那么满足这一要求的税率通常会有两个, 其中一个高于收入水平达到最高时的税率,一个要 低于这一税率。收入相同的不同税率所带来的效用 损失有非常大的差距”。
上式中 GDP增长率、劳动力投入增长率、资本存量的时间变化量与GDP 之比,g / g 是劳均政府支出增长率,G/Y政府支出与GDP的比值,也就 是通常被称为政府规模的指标。
巴罗曾将 MPG1 看作政府支出的最优条件(也被称为政府规模的自然 率条件。因为政府每提供一单位公共服务都需要消耗经济资源,即政府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公共服务,同时都意味着私人部门的税收负担同样幅 度的上升。
24
储蓄率的变动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
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高的资 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水平。
f (k)
nk
s ' f (k)
sf (k)
2022年8月
k k *
*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2
k
25
储蓄率增长的效应
储蓄率改变具有水平效应,但没有增长效应:它改变 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也即对人均产出水平具有影响 。但不会改变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增长率。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2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而在同一篇文章中,他们从经济增长率角度,对中 国的税收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OLS回归分析结 果是:
Y 15.98 0.123X R 2 0.069
X表示GDP年增长率,Y表示税收收入年增长率。
他们的结论是1994年以来税收增长率只有很少部分 能被GDP增长率解释,GDP增长率之外的一些因素 对税收增长做出了贡献。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3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4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5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6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2007年中央财政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及对地方税收返还 和转移支付支出)执行情况主要是: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7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 政府职能的大小。政府职能的大小决定了对税收总量 的要求,国家职能的大小也自然成为影响宏观税率高 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经验看,国家职能经历了 由小到大、由窄到宽的发展变化过程。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8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 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由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 加上社保基金组成。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2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 1994年不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为10.63%,2005 年的16.18%,宏观税负11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2007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5%。
• 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1994年和2005年分别为 12.17%和19.95%,11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1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高黎和聂华林(2006)利用中国1994-2004年的税 收收入和GDP数据,对税收收入与GDP的总量 进行的OLS回归分析结果是:
Y 8989.6 0.25X R 2 0.968
上式的X表示GDP,Y代表税收收入。
他们由此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 ”。
最优政府支出的估计模型
最优政府支出的实证分析模型,一般是通过将公共资本纳入总生产函数(Arrow and Kurz 1970;Barro 1990),构建一个包含公共资本的总量产出函数为:
Y F(L, K,G / L)
(1)
对式(1)关于t求导,并利用 MPG F / G=1/ LF / g
下列关于政府支出的边际产出特征的估计方程: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23
第二节 税收的增长效应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结论:在资本-产出比率v一 定的条件下,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储蓄率的大小 。因此,要促进经济的增长,就必须设法提高储 蓄率。
索洛增长理论:储蓄率增加有一个水平效应,而 不存在增长效应。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按照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最优化原则,公共部门规模的自然率条 件当然是MPG=1 。当政府支出增加1元也使产出提高1元时,政府劳务 的提供才是最优的;如果产出的增加大于(小于)1元,那么政府服务是供 给不足(过度)。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归根到底是通过税收促进储蓄 和资本形成来实现的。 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就是 去理解一个由原先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4%或5%的 社会本身变为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国民收入的12%到15%以 上的经济的过程。 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在其著名的“贫因恶性循环”理论中 也把资本形成看作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
Y L MPK K MPG g G
YL
Y
gY
,两边再除以Y,得到 (2)
其中 g G / L ,参数 F / L L /Y ,代表劳动力的产出弹性,MPK F / K 为 资本的边际产出,MPG F / G是政府支出的边际产出。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29
最优政府支出的估计模型
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根据跨国的比较研究。提出经济发 展阶段不同,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会存在较大差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 落后,私人部门不愿投资或没有能力投资。需要政府投资以 克服可能出现的基础设施“瓶颈”效应。
经济进入发展的中期,私人产业部门资本存量不断扩增,公 共积累支出在整个社会总积累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就会下降。
–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包括安全生产、粮棉油等重要物资储备、解 决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本息等方面的事务)支出2429.16亿元,增长 41%;
– 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10924.35亿元,增长21.2%, 完成预算的108.1%。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7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3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边际税负,税收增量占GDP增量的百分比。
• 1994年后我国边际税负先升后降。其中,1994年边 际税负为7.18%,2000年达到最高水平25.14%,2005 年边际税负为17.92%。
• 含社保基金的边际税负, 1994年和2005年分别为 8.86%和22.82%。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19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20
第二节 税收的增长效应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因此,他主张应该实行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政府或者增加支出,或者减少税收,或者两者并举。
在一个简单的凯恩斯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Y的水平由消费 量C、投资量I和政府支出量G决定,即 Y=C+I+G
发展中国家包含社会保障税的宏观税负在1990年至2002年 间保持在26%至29%的区间里,也比我国2005年的宏观税负 水平高出6至9个百分点。
2022年8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付文林
6
第一节 税收规模的演化
影响宏观税率的因素
• 经济发展水平。马斯格累夫认为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发 展水平有关。
• 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中央集权制度、非市场 经济体制的国家,宏观税率则相对要高—些。自1950年 以来,中国的宏观税率经历了一个从高到低的发展变化 过程。
– 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科学技术支出999.99亿元,增长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