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医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医学⼼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医学⼼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学号队别专业层次(⼀)A型题:在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每题1分1.⼈们进⼊百货公司,每⼈注意的东西总不⼀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E.补偿性2.以下现象中,哪个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
( A )A.游泳池的⽔刚开始显得很凉B.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C.你更喜欢丝绸⽽⾮天鹅绒的感觉D.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你感觉不到E.视觉丧失后听觉能⼒有很⼤提⾼3.体液学说认为,多⾎质的⽓质特征是( A )A.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喜交际,缺乏毅⼒和耐⼼B.直率、热情、易感情⽤事、喜冒险、易冲动C.冷静、踏实、善于忍耐、稳定、情感不外露D.想象丰富,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观察细节,遇事缺乏果断E. 活泼,精⼒旺盛,⼼境变换剧烈,脾⽓暴躁试卷第1页(共8页)4.根据智⼒测验的结果,智商在70-79之间表⽰( A )。
A.智⼒临界状态B.智⼒超常C.智⼒优秀D.智⼒中等E.智⼒低下5.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 B )。
A.机械识记⽽接受的B.⽆意识记⽽接受的C.有意识记⽽接受的D.⽆意回忆⽽接受的E.有意回忆⽽接受的6.考试时想不起题⽬的答案,⼀出教室则想起。
这种现象叫( E )。
A.完全遗忘B.永久遗忘C.部分遗忘D.暂时回忆E.暂时遗忘7.标准化考试中常⽤选择题⽅式测验学⽣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记忆中的( D )。
A.联想B.有意识记C.⽆意识记D.再认E.回忆8.现代⼼理学诞⽣的标志是( D )A.1913年华⽣提出⾏为主义学说B.1883年魏特曼建⽴第⼀个⼉童⼼理实验室C.弗洛伊德创⽴精神分析理论D.1879年冯特建⽴第⼀个⼼理实验室。
E.希波克拉底提出⽓质的体液学说9.下⾯哪⼀个动机冲突属于趋避冲突?( C )A.前怕狼,后怕虎B.与⼈交往可以结识许多朋友,⾃⼰⼀⼈独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C.⼲部既想严格管理,⼜怕得罪⼈D.宝宝⽣病了,既不想吃药,也不要打针E.放假了既想回家与家⼈团聚,⼜想留在学校学习10.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 )A.韦⽒智⼒测验可以⽤于团体测试B.韦⽒智⼒测验既包括⽂字测验也包括⾮⽂字测验C.16PF是⼀种临床症状⾃评量表D.TAT是认知⽅式测验E.EPQ是美国⼼理学家编制的(⼆)X型题:在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少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气质的主要生理机制及特征

气质的主要生理机制及特征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特性所制约。
孩子刚一出生,最初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则平稳安静。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带来某种特征,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
气质是神经类型的心理表现,而气质类型则是在某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
既然各种心理特征不是偶然地彼此结合,而是有规则的互相联系着,从而构成代表一定组织性的气质类型,那么就有必要了解气质类型是由哪些心理活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
就目前心理学发展状况来看,还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被广泛接受的完整方案,只能根据已有的研究,列举如下几种气质类型的心理活动特征。
1.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外界影响的感受能力。
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
某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是由感觉的绝对阈限来判定的。
2.耐受性。
耐受性是指人在经受外界事物刺激作用在时间和程度上的耐受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反映。
它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时注意力的集中性;对刺激(如疼痛、噪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的耐受性;对长时间的思维活动而能保持优越效果的坚持性等方面。
3.反应的敏感性。
反应的敏感性包括两类特征: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注意转移的灵活速度、识记的速度、思维的敏感程度等等;不随意的反应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等。
它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4.可塑性。
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情况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
它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刻板性是与可塑性相反的品质。
5.情绪兴奋性。
情绪兴奋性是气质类型重要的心理特征,它是指人的情绪过程发生的速度与强度。
它既反映神经过程的强度,也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很高,而情绪控制力弱,这表明神经过程有强而不平衡的特点。
气质类型学说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气质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8 16:35 共106人浏览[大] [中] [小]一、气质概述(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既表现在人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中,也表现在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总,特别是在情感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例如,一个人言谈举止的敏捷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他的情绪产生的快慢、强弱程度,情绪的稳定性和变化的速度,意志努力的强度等,都是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
(二)气质类型学说气质有很多特征,按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可把人的气质分作几种不同的类型。
2500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观察到人的心理活动的这种现象。
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体质类型。
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Gad en,C.)才在希波克拉底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
所以,希波克拉底是最早划分气质类型并提出气质类型学说的人。
在希波克拉底之后出现过多种气质类型的学说,比较有影响的,包括希波克拉底的学说在内,有以下几种:l、体液说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每一种液体和一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黄胆汁相对于胆汁质,血液相对于多血质,黏液相对于黏液质,黑胆汁相对于抑郁质。
一个人身上哪种液体占的比例比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液体相对应的那种气质类型。
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这四种气质类型比较切合实际,所以至今仍沿用着他提出来的名称。
但是,希波克拉底的学说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在科学知识贫乏的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贡献已是难能可贵的了,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
2.体型说20世纪20年代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Kretschmer,E.)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发现,病人所犯精神病的种类和他的体型有关。
社会心理学单选多选填空判断

社会心理学试题单选多选填空判断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 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A、个体 B、环境C、他人D、另一对象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巴甫洛夫

山东理工大学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经历和成果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机创1301姓名:包芸畅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经历和成果(俄国生理学家И.Π.巴甫洛夫创立的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又称高级神经活动学说)1、历史地位:巴甫洛夫学说是一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学说体系。
在20世纪中期,巴甫洛夫学说曾经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体系,在国际哲学界、生理学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特别是当该学说被移植到心理科学的研究领域之后,就被奉为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并出现了以巴甫洛夫学说改造心理学的运动。
尽管到60年代以后,苏联心理学界有许多人明确批评了这次改造运动,指出了改造运动中出现的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错误。
但由于其民族历史原因,正如墨菲在《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在这里看到有非常强大的民族主义因素在起作用,以谢切诺夫的巨大成就和巴甫洛夫显赫的国际作用而自豪;以实验室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力量和灵活性而自豪,这些制度处处都赋予巴甫洛夫方法以极高科学威望并同时赋予它以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
苏联心理学界批评人们滥用巴甫洛夫学说改造心理学的问题时,主要指责的对象是当时的一些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而没有对巴甫洛夫学说本身提出质疑和批评,没有进行认真严肃的清算。
因此,很难消除这个学说对心理学的消极影响。
2、核心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把意识和行为看作“反射”,即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机体生来具有的、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反射称作无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则称作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外在世界和有机体之间形成联系的机制。
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心理和精神,一切智力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对信号的反应,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条件反射。
所以,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即心理学上所谓的联想。
巴甫洛夫以条件反射作指标,探讨了高级神经活动基本的神经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为解释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积极心理学 2017期末考试第三次模拟练习

一、单选题(共40.00 分)1.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与强、平衡、灵活相对应的是下列那种气质类型____。
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粘液质正确答案:A2.鲁迅说:不读(),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A.《大学》B.《中庸》C.《论语》D.《楞严经》正确答案:D3.人格四个特性中,最能反映人格是否健康的特征是_____。
A.独特性B.稳定性C.统整性D.功能性正确答案:C4. 下列中国传统的积极文化心理取向例证,不属于儒家的是:()A.《大学》B.《中庸》C.《论语》D.《楞严经》正确答案:D5.无意义章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________。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詹姆斯D.达伦巴赫正确答案:B6.下列关于对“善终”的理解,错误的是()。
A.把事情做完做好B.人正常死亡C.以平常心对待最后的结果D.办好丧事,饰终以礼正确答案:C7.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阶段称为“自我同一性”阶段,此阶段是对生命意义困惑的最初阶段。
A.幼儿园到小学B.小学到初中C.初中到高中D.高中到大学正确答案:C8.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佛家以()修行营造和谐心境。
A.无欲B.无为C.中庸D.仁政正确答案:A9.下列属于性身份异常的是?A.易性癖B.同性恋C.露阴癖D.窥阴癖正确答案:A10.改变的真正动力来源是:( )A.追求性格完善B.追求人际和谐C.心理需要的满足D.获益的需要正确答案:D11.在洛伦兹的看来,人和动物的行为可归结为四种本能,下列不属于这四种本能的是()。
A.生殖B.饥饿C.攻击D.睡眠正确答案:D12.前景理论的提出者是()。
A.泰勒B.西蒙C.卡尼曼D.梅约正确答案:C13.认为人生目的和幸福在于按理性命令行事,而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只会玷污理性,荒废人生是_________价值观。
B.道家C.感性主义D.理性主义正确答案:D14.以下不属于秦淮八艳的是?()A.柳如是B.李香君C.董小宛D.李师师正确答案:D15.遗忘进程是________。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I. 引言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由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是基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
这些神经活动类型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反射、条件反射和高级条件反射。
II. 反射反射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类型。
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生理反应,由刺激引起。
例如,当手碰到热锅时,身体会自动产生退缩反应。
这种反应不需要任何意识或思考。
III.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特定情况下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模式。
它是由原本没有引起特定行为模式的刺激所引起的,例如当有人敲门时,我们会去开门。
这种行为模式是通过与先前存在于环境中其他刺激之间建立联系而形成的。
IV. 高级条件反射高级条件反射则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认知能力和意识参与。
它涉及到对事物进行预测和计划,以及对行为后果的评估。
例如,当我们决定去旅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时间、预算、交通等各种因素,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V. 应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在医学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一些疾病的成因,并为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在商业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
VI. 争议尽管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受到了一些争议。
其中最主要的争议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是否完全由神经活动所控制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该理论过于简化了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
VII. 结论总体来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一个重要而又有争议性的理论。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方式,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该理论的局限性,并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人类行为和思维机制。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20世纪初,巴甫洛夫针对狗的“心理性分泌”用客观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是他对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开始。
在几十年内积累了许多资料,逐步形成了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狗吃食物时大量分泌唾液,即使没有吃到食物,但看到(或嗅到)食物时也分泌唾液,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心理性分泌。
巴甫洛夫观察了这类现象,认为看到或嗅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也是一种反射。
不过,吃食引起唾液分泌是固定的、无条件的反射,而看到或嗅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一种暂时的,起伏变化的,依靠许多条件的反射。
因此,巴甫洛夫把吃食引起唾液分泌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把看到食物或嗅到食物的气味引起唾液分泌这类新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在非条件反射中,起刺激作用的是食物的化学成分、坚硬和干燥的程度等;在条件反射中,起刺激作用的是食物的那些与唾液分泌没有直接关系的特性,如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实际上是食物的那些主要特性的信号。
又如将有颜色的酸液注入狗的口中,引起大量的唾液分泌,后来当狗看到这种颜色的酸液但尚未注入口中时就引起了唾液分泌。
这些条件反射有重要的适应意义,使动物能更精确地适应外部环境(见图)这种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呢?巴甫洛夫认为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铃声原来与食物无关,并不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是与食物刺激无关的刺激。
在铃声单独作用几秒钟后给狗食物,这叫做强化。
重复若干次以后,铃声单独作用即可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是铃声引起的条件反射,原来与食物无关的铃声变成了食物的信号。
这种能引起条件反射的铃声叫做条件刺激。
能引起非条件反射的食物叫做非条件刺激。
在建立条件反射的时候,由非条件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强烈的兴奋灶会把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较弱的兴奋灶吸引过来,也就是说,非条件反射为条件刺激开辟了一条通到非条件反射中枢的暂时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