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学说

合集下载

气质类型及其表现

气质类型及其表现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平衡、灵活(活泼 型)
多血质
强、不平衡(兴奋型)
胆汁质
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黏液质
弱型
抑郁质
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特点
多血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 情绪兴奋性高;反映速度快而灵活。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1
典型人物:张飞、李逵、拿破仑、鲁智深、李白等。
2

黏液质Βιβλιοθήκη 贰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

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黏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制,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典型人物:林黛玉
气质的分类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归入某个气质类型,非此即彼。因为除了少数人具有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外,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即只是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却也同时兼有其他类型的一些特点。

气质的主要生理机制及特征

气质的主要生理机制及特征

气质的主要生理机制及特征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特性所制约。

孩子刚一出生,最初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则平稳安静。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带来某种特征,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

气质是神经类型的心理表现,而气质类型则是在某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

既然各种心理特征不是偶然地彼此结合,而是有规则的互相联系着,从而构成代表一定组织性的气质类型,那么就有必要了解气质类型是由哪些心理活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

就目前心理学发展状况来看,还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被广泛接受的完整方案,只能根据已有的研究,列举如下几种气质类型的心理活动特征。

1.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外界影响的感受能力。

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

某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是由感觉的绝对阈限来判定的。

2.耐受性。

耐受性是指人在经受外界事物刺激作用在时间和程度上的耐受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反映。

它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时注意力的集中性;对刺激(如疼痛、噪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的耐受性;对长时间的思维活动而能保持优越效果的坚持性等方面。

3.反应的敏感性。

反应的敏感性包括两类特征: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注意转移的灵活速度、识记的速度、思维的敏感程度等等;不随意的反应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等。

它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4.可塑性。

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情况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

它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刻板性是与可塑性相反的品质。

5.情绪兴奋性。

情绪兴奋性是气质类型重要的心理特征,它是指人的情绪过程发生的速度与强度。

它既反映神经过程的强度,也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很高,而情绪控制力弱,这表明神经过程有强而不平衡的特点。

简要回答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简要回答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简要回答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认为,气质是由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
1. 强而不平衡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兴奋和抑制过程都强,但兴奋过程略强于抑制过程。

个体容易兴奋、奔放不羁,也被称为兴奋型或不可遏制型。

2. 强、平衡、灵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比较强,并且容易转化。

个体反应敏捷、表现活泼,能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也被称为活泼型。

3. 强、平衡、不灵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较强,但两者转化较困难。

个体通常安静、沉着、反应较为迟缓,也被称为安静型。

4. 弱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弱。

个体过强的刺激容易引起疲劳,甚至引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并以胆小畏缩、反应速度缓慢为特征,也被称为抑制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心理学家。

心理学气质理论学说的发展演变

心理学气质理论学说的发展演变

心理学气质理论学说的发展演变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气质指的是一个人的长相、穿着、举止等给我们的感觉。

奥黛丽赫本长的很有气质,贝克汉姆穿的这一身西服很显气质。

但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并非日常生活中所指的一个人的风度或仪表给人的一种感觉。

而是俗称的“脾气”。

脾气火爆,闷葫芦体现的正是心理学所指的气质。

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总和。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

从拉丁文翻译过来,表示“各部分应有的相互关系”。

一、气质的体液说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恩培多克勒提出人体"四根说"(四元素说)。

他认为人体由四根构成,血液主要是火根,呼吸是空气根,液体部分是水根,固体部分是土根。

并指出,"四根"配合得好,身体就会健康,并且决定有机体结构的特征。

例如,画家徐悲鸿,齐白石,手的"四根"配合得最好;周立波,舌的"四根"配合得最好。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虽没有得到科学的证明,在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中已经具有了气质学说的萌芽。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在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气质的体液说。

他认为:人体含有四种不同的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血液出自心脏;黄胆汁生于肝脏;黑胆汁生于胃部;粘液生于脑部。

他认为,四种体液就像人体内的四条河流,分别在快慢急缓之间。

哪一条河流占上风,这人就具有这条河流所具有的风采面貌。

正是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的性质"。

机体的状态就取决于四种体液的混合比例。

他指出,人体内某种液体过多或过少,或者比例不适当,人就会感到痛苦。

例如,胆汁太多使头脑过热,导致恐怖与恐惧;粘液太多使头脑过冷,导致忧虑与悲伤。

只有四种体液调和,配合恰当时,人才会健康幸福。

希波克拉底根据四种体液混合比例的不同,将气质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

气质

消息树:
胆汁质中学生的特点 • 1.在学习、工作和与人交往中热情高,极 具感情色彩,顺心时什么都肯干,不高兴时 拒绝一切。 • 2.精力旺盛,是各种活动的倡导者和积极 参加者,喜欢热闹也易做超越规范之事。 • 3.课堂上理解快,反应快但不细心,不求 甚解。 • 4.好胜心强,作业完成迅速而缺乏耐心思 考。 • 5.行动坚决而迅速,喜欢直来直去,对自 己信服的老师由衷敬佩。
五、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1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2.高级活动神经类型 3.气质的特性
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 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强 强 强 弱
平衡性
不平衡 平衡 平衡
灵活性
兴奋型(冲动型) 活泼型 安静型 抑郁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既个体在实现目标时是以多大的毅力克服障碍
的。这里包括目的方向性、坚定性及注意力的集中
性。
5、可塑性与刻板性 即对环境影响适应的难易和灵活程度。 6、外向性与内向性 反应主要倾向于外部世界,还是倾向于内心世 界。
7、情绪的兴奋性
主要指情绪兴奋性的强弱和情绪向外表现的强烈 程度。
8、可交际性 :与人交际的难易程度。
胆汁质 坚定顽强,遵守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易分心。能 坚持不懈地埋头于繁重工作,决不半途而废。不因空 谈而耗费精力,估计好自己力量后,可把事情一干到 底,态度持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或情绪,但不够灵 活,个性强,注意力转移需很长时间,因循守旧。
精力充沛,情绪产生快 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精力充沛。积极克 且强,言语动作迅速而 服困难。直率、热情、积极外向。但可能任性, 难于自制,内心易于外 急躁甚至粗暴。 露,直率、热情,易怒, 急躁,果敢 多愁善感,受不了挫折,行动缓慢,敏感。情绪表现 持久深刻,能注意到别人容易疏忽的细节。往往因微 不足道的缘由动感情。在习惯的环境容易与人相处, 能胜任所委托的任务,表现出坚定性,但是在新的环 境里,表现孤僻。在困难的情况下,优柔寡断,面临 险情时,极度惊慌。

气质的概念和特征

气质的概念和特征

气质的概念和特征气质的概念: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的特征:1.动力性特征—-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部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如一般把知觉的速度、情绪和动作反应的快慢归结为速度方面的特点,把情绪的强弱、意志的坚强程度归结为强度方面的特点,把注意持续时间的长短、情绪起伏变化等则归结为稳定性方面的特点,而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归结为指向性方面的特点.2。

先天性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的特性所限制.研究表明,在儿童生命最初几星期内,对刺激物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就有明显的差异,这些气质上表现出的明显个性特征,显然不是由于后天生活条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造成的。

3。

稳定性特征--气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即气质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它能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

例如,一个情绪稳定、内向的学生,在任何场合下,即使是很熟悉的环境、很热闹的场面、自己很感兴趣的活动,都会表现出不爱激动、较为稳重、不过分表现自己的特点。

4.可塑性特征--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气质虽然具有先天性,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起变化,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在性格的掩盖下,气质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

例如,在集体生活的影响下,情绪容易激动的学生,可能变得较能控制自己;行为动作较为缓慢的学生,可能变得行动迅速。

气质类型学说1.体液说最早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

他认为人有四种液体: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配合比例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将这四种气质类型分别命名,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体内血液占优势属于多血质,黄胆汁占优势属于胆汁质,黏液占优势属于黏液质,黑胆汁占优势属于抑郁质。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二、性格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 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 特征。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表 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

性格首先表现为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 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认知活动了解到现实 世界的一定对象或活动与自己需要的关系:有的能 满足自己的需要;有的妨碍自己需要的满足。在这 种认识的基础上,人们会形成一定的态度,产生一 定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倾向:喜欢那些能满足自己需 要的对象,并乐于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讨厌那些 妨碍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不愿意从事自己不喜欢 的活动。

二、人格因素及其结构
人格是一个系统,并非由单一特征构成, 它是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组 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包含 着许多成分。
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

三、人格结构的特征
人格结构的独特性
人格的完整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成份不是 相互独立的,也不是机械地联合在一起,而是错 综复杂地相互联系、交互作用,构成个体整个心 理面貌的完整的功能系统。

(二) 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份的心理特征构成的 复杂的心理结构。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的独特结合,它既有复杂的组成,又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通常认为性格的结构包括: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
(1)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 天的,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 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 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3)从社会评价意义上看,气质无好坏善恶 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20世纪初,巴甫洛夫针对狗的“心理性分泌”用客观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是他对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开始。

在几十年内积累了许多资料,逐步形成了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狗吃食物时大量分泌唾液,即使没有吃到食物,但看到(或嗅到)食物时也分泌唾液,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心理性分泌。

巴甫洛夫观察了这类现象,认为看到或嗅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也是一种反射。

不过,吃食引起唾液分泌是固定的、无条件的反射,而看到或嗅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一种暂时的,起伏变化的,依靠许多条件的反射。

因此,巴甫洛夫把吃食引起唾液分泌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把看到食物或嗅到食物的气味引起唾液分泌这类新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在非条件反射中,起刺激作用的是食物的化学成分、坚硬和干燥的程度等;在条件反射中,起刺激作用的是食物的那些与唾液分泌没有直接关系的特性,如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实际上是食物的那些主要特性的信号。

又如将有颜色的酸液注入狗的口中,引起大量的唾液分泌,后来当狗看到这种颜色的酸液但尚未注入口中时就引起了唾液分泌。

这些条件反射有重要的适应意义,使动物能更精确地适应外部环境(见图)这种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呢?巴甫洛夫认为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铃声原来与食物无关,并不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是与食物刺激无关的刺激。

在铃声单独作用几秒钟后给狗食物,这叫做强化。

重复若干次以后,铃声单独作用即可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是铃声引起的条件反射,原来与食物无关的铃声变成了食物的信号。

这种能引起条件反射的铃声叫做条件刺激。

能引起非条件反射的食物叫做非条件刺激。

在建立条件反射的时候,由非条件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强烈的兴奋灶会把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较弱的兴奋灶吸引过来,也就是说,非条件反射为条件刺激开辟了一条通到非条件反射中枢的暂时通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气质学说
大脑皮质的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 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均衡性和灵 活性 3个基本特性。 •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是大 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或耐力的标志。 强的神经系统能抑制过程的相 对力量,二者力量大体相当是均衡,否则 是不均衡。不均衡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 种是兴奋过程相对占优势,一种是抑制过 程相对占优势。 • ☆灵活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 的速度,能迅速转换是灵活的,不能迅速 转换是不灵活的。


不均衡
均衡
安静型 (粘液质)
抑制型 (抑郁质)
强 弱
均衡
不灵活 安静、迟缓、不易兴奋、 不好交际。
行为紧张、刻板,耐受 性差

巴甫洛夫根据个体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差异,将人的 气质分为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 型(相当于多血质) 、安静型(相当于 黏液质)和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四种 类型。如下表所示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
神经类型 气质类型 兴奋型 (胆汁质) 活泼型 (多血质) 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 行为特点 攻击性强,易兴奋,不易 平静,难于抑制。 灵活 易兴奋、适应性强, 反应灵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