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医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医学⼼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医学⼼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学号队别专业层次(⼀)A型题:在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每题1分1.⼈们进⼊百货公司,每⼈注意的东西总不⼀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E.补偿性2.以下现象中,哪个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

( A )A.游泳池的⽔刚开始显得很凉B.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C.你更喜欢丝绸⽽⾮天鹅绒的感觉D.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你感觉不到E.视觉丧失后听觉能⼒有很⼤提⾼3.体液学说认为,多⾎质的⽓质特征是( A )A.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喜交际,缺乏毅⼒和耐⼼B.直率、热情、易感情⽤事、喜冒险、易冲动C.冷静、踏实、善于忍耐、稳定、情感不外露D.想象丰富,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观察细节,遇事缺乏果断E. 活泼,精⼒旺盛,⼼境变换剧烈,脾⽓暴躁试卷第1页(共8页)4.根据智⼒测验的结果,智商在70-79之间表⽰( A )。

A.智⼒临界状态B.智⼒超常C.智⼒优秀D.智⼒中等E.智⼒低下5.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 B )。

A.机械识记⽽接受的B.⽆意识记⽽接受的C.有意识记⽽接受的D.⽆意回忆⽽接受的E.有意回忆⽽接受的6.考试时想不起题⽬的答案,⼀出教室则想起。

这种现象叫( E )。

A.完全遗忘B.永久遗忘C.部分遗忘D.暂时回忆E.暂时遗忘7.标准化考试中常⽤选择题⽅式测验学⽣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记忆中的( D )。

A.联想B.有意识记C.⽆意识记D.再认E.回忆8.现代⼼理学诞⽣的标志是( D )A.1913年华⽣提出⾏为主义学说B.1883年魏特曼建⽴第⼀个⼉童⼼理实验室C.弗洛伊德创⽴精神分析理论D.1879年冯特建⽴第⼀个⼼理实验室。

E.希波克拉底提出⽓质的体液学说9.下⾯哪⼀个动机冲突属于趋避冲突?( C )A.前怕狼,后怕虎B.与⼈交往可以结识许多朋友,⾃⼰⼀⼈独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C.⼲部既想严格管理,⼜怕得罪⼈D.宝宝⽣病了,既不想吃药,也不要打针E.放假了既想回家与家⼈团聚,⼜想留在学校学习10.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 )A.韦⽒智⼒测验可以⽤于团体测试B.韦⽒智⼒测验既包括⽂字测验也包括⾮⽂字测验C.16PF是⼀种临床症状⾃评量表D.TAT是认知⽅式测验E.EPQ是美国⼼理学家编制的(⼆)X型题:在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少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气质的主要生理机制及特征

气质的主要生理机制及特征

气质的主要生理机制及特征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特性所制约。

孩子刚一出生,最初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则平稳安静。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带来某种特征,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

气质是神经类型的心理表现,而气质类型则是在某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

既然各种心理特征不是偶然地彼此结合,而是有规则的互相联系着,从而构成代表一定组织性的气质类型,那么就有必要了解气质类型是由哪些心理活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

就目前心理学发展状况来看,还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被广泛接受的完整方案,只能根据已有的研究,列举如下几种气质类型的心理活动特征。

1.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外界影响的感受能力。

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

某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是由感觉的绝对阈限来判定的。

2.耐受性。

耐受性是指人在经受外界事物刺激作用在时间和程度上的耐受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反映。

它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时注意力的集中性;对刺激(如疼痛、噪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的耐受性;对长时间的思维活动而能保持优越效果的坚持性等方面。

3.反应的敏感性。

反应的敏感性包括两类特征: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注意转移的灵活速度、识记的速度、思维的敏感程度等等;不随意的反应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等。

它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4.可塑性。

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情况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

它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刻板性是与可塑性相反的品质。

5.情绪兴奋性。

情绪兴奋性是气质类型重要的心理特征,它是指人的情绪过程发生的速度与强度。

它既反映神经过程的强度,也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有的人情绪兴奋性很高,而情绪控制力弱,这表明神经过程有强而不平衡的特点。

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学说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气质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8 16:35 共106人浏览[大] [中] [小]一、气质概述(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既表现在人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中,也表现在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总,特别是在情感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例如,一个人言谈举止的敏捷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他的情绪产生的快慢、强弱程度,情绪的稳定性和变化的速度,意志努力的强度等,都是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

(二)气质类型学说气质有很多特征,按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可把人的气质分作几种不同的类型。

2500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观察到人的心理活动的这种现象。

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体质类型。

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Gad en,C.)才在希波克拉底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

所以,希波克拉底是最早划分气质类型并提出气质类型学说的人。

在希波克拉底之后出现过多种气质类型的学说,比较有影响的,包括希波克拉底的学说在内,有以下几种:l、体液说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每一种液体和一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黄胆汁相对于胆汁质,血液相对于多血质,黏液相对于黏液质,黑胆汁相对于抑郁质。

一个人身上哪种液体占的比例比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液体相对应的那种气质类型。

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这四种气质类型比较切合实际,所以至今仍沿用着他提出来的名称。

但是,希波克拉底的学说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在科学知识贫乏的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贡献已是难能可贵的了,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

2.体型说20世纪20年代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Kretschmer,E.)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发现,病人所犯精神病的种类和他的体型有关。

社会心理学单选多选填空判断

社会心理学单选多选填空判断

社会心理学试题单选多选填空判断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 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A、个体 B、环境C、他人D、另一对象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

山东理工大学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经历和成果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机创1301姓名:包芸畅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经历和成果(俄国生理学家И.Π.巴甫洛夫创立的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又称高级神经活动学说)1、历史地位:巴甫洛夫学说是一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学说体系。

在20世纪中期,巴甫洛夫学说曾经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体系,在国际哲学界、生理学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特别是当该学说被移植到心理科学的研究领域之后,就被奉为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并出现了以巴甫洛夫学说改造心理学的运动。

尽管到60年代以后,苏联心理学界有许多人明确批评了这次改造运动,指出了改造运动中出现的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错误。

但由于其民族历史原因,正如墨菲在《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在这里看到有非常强大的民族主义因素在起作用,以谢切诺夫的巨大成就和巴甫洛夫显赫的国际作用而自豪;以实验室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力量和灵活性而自豪,这些制度处处都赋予巴甫洛夫方法以极高科学威望并同时赋予它以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

苏联心理学界批评人们滥用巴甫洛夫学说改造心理学的问题时,主要指责的对象是当时的一些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而没有对巴甫洛夫学说本身提出质疑和批评,没有进行认真严肃的清算。

因此,很难消除这个学说对心理学的消极影响。

2、核心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把意识和行为看作“反射”,即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机体生来具有的、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反射称作无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则称作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外在世界和有机体之间形成联系的机制。

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心理和精神,一切智力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对信号的反应,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条件反射。

所以,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即心理学上所谓的联想。

巴甫洛夫以条件反射作指标,探讨了高级神经活动基本的神经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为解释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吉林省教师资格证一点通

2010吉林省教师资格证一点通
21、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22、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23、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1、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2、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3、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4、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 )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25、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 )
A、 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2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1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I. 引言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由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是基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

这些神经活动类型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反射、条件反射和高级条件反射。

II. 反射反射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类型。

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生理反应,由刺激引起。

例如,当手碰到热锅时,身体会自动产生退缩反应。

这种反应不需要任何意识或思考。

III.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特定情况下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模式。

它是由原本没有引起特定行为模式的刺激所引起的,例如当有人敲门时,我们会去开门。

这种行为模式是通过与先前存在于环境中其他刺激之间建立联系而形成的。

IV. 高级条件反射高级条件反射则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认知能力和意识参与。

它涉及到对事物进行预测和计划,以及对行为后果的评估。

例如,当我们决定去旅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时间、预算、交通等各种因素,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V. 应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在医学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一些疾病的成因,并为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在商业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

VI. 争议尽管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受到了一些争议。

其中最主要的争议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是否完全由神经活动所控制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该理论过于简化了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

VII. 结论总体来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一个重要而又有争议性的理论。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方式,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该理论的局限性,并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人类行为和思维机制。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由俄国的巴甫洛夫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

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兴奋与抑制能力强,其神经活动就是强型;兴奋与抑制能力弱,其神经活动就是弱型。

- 均衡性是指兴奋与抑制能力的相对强弱。

如果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基本接近,就是平衡型;如果兴奋能力明显高于抑制能力,就是不平衡型。

- 灵活性是指兴奋与抑制之间相互转换的速度。

抑制与兴奋转换迅速的,叫灵活型;抑制与兴奋转换慢的,叫不灵活型。

在现实生活中,除少数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大多数人都偏于中间型或混合型,也就是说,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类型的一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