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理由 ppt课件
历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时间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年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基因能调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费奥多尔·吕嫩德国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伯纳德·卡茨英国1971年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美国“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国“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国1973年卡尔·冯·弗利德国“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康拉德·洛伦兹奥地利尼可拉斯·庭伯根英国1974年阿尔伯特·克劳德比利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克里斯汀·德·迪夫比利时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美国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美国“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罗纳托·杜尔贝科美国霍华德·马丁·特明美国1976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美国“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美国1977年罗歇·吉耶曼美国“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安德鲁·沙利美国罗莎琳·萨斯曼·耶洛美国“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沃纳·亚伯瑞士“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丹尼尔·那森斯美国汉弥尔顿·史密斯美国1979年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美国“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高弗雷·豪斯费尔德英国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美国“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让·多塞法国乔治·斯内尔美国1981年罗杰·斯佩里美国“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大卫·休伯尔美国“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托斯坦·维厄瑟尔瑞典1982年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格特·萨米尔松瑞典约翰·范恩英国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美国“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1984年尼尔斯·杰尼丹麦“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乔治斯·克勒德国色萨·米尔斯坦英国1985年麦可·布朗美国“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美国1986年斯坦利·科恩美国“发现生长因子”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唐纳尔·托马斯美国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马丁·罗德贝尔美国1995年爱德华·路易斯美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德国艾瑞克·威斯乔斯美国1996年彼得·杜赫提澳大利亚“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罗夫·辛克纳吉瑞士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美国“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1998年罗伯·佛契哥特美国“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路易斯·路伊格纳洛美国费瑞·慕拉德美国1999年古特·布洛伯尔美国“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保罗·格林加德美国艾瑞克·坎德尔美国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蒂姆·亨特英国保罗·纳斯英国2002年悉尼·布伦纳英国“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H·罗伯特·霍维茨美国约翰·E·苏尔斯顿英国2003年保罗·劳特伯美国“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2004年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琳达·巴克美国2005年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罗宾·沃伦澳大利亚2006年安德鲁·法厄美国“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克雷格·梅洛美国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美国“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马丁·埃文斯英国奥利弗·史密斯美国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吕克·蒙塔尼法国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卡罗尔·格雷德美国杰克·绍斯塔克英国2010年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国“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2011年布鲁斯·巴特勒美国"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朱尔斯·霍尔曼法国拉尔夫·斯坦曼美国"他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2012年约翰·格登英国“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1]山中伸弥日本2013年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在细胞内运输系统领域的新发现,三人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pptx

五、阮病毒致病机理
阮病毒主要的致病途径有两种:
①动物进食了含有阮病毒的食 物从而导致致病。包括:羊的 搔痒症、牛的疯牛症、猫科动 物的传染性貂脑病、鹿及麋鹿 等动物的消耗症、人类的Kuru 病等。
②自身阮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 阮蛋白的变异第17而页/共2引2页 起的疾病。 包括:库雅症、运动失调的GSS
第21页/共22页
而普鲁西纳的发现就恰恰打破 了这些旧有的观念,引起这些 病的元凶——阮病毒,仅仅含 有蛋白质而已,并没有什么核 酸物质,也就是说,所谓的慢 病毒并不存在。
同时地,它也破坏了所谓的生 物中心法则。
第9页/共22页
四、研究历程
1972年,他在旧金山医学院当医 生,当时他的一位60岁的女病 人死于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 布病(Creutz. feldt-Jakob Disease, CJD)引起的痴呆症。自此开始 长达10年的研究,终于在1982年 发现了阮病毒,这是除细菌、
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外的一种 新的致病物质第10。页/共212页984年,分离出 一种基因探头,并证明阮病毒
1982年,布鲁希纳在其实验室中, 纯化出引起CJD病的病原体,并 且证明该病原体只有含蛋白质,
而不含任何的核酸成分,布鲁
希纳医师将这新发现、特异的
病原体命名为普恩蛋白质,简 称为PrP。
PrP在结构上有两种型式,生化 分析也发现突变的PrP比正常的 PrP更不容易第被11页蛋/共22页白酵素所分解, 显示出这两种蛋白质在型式上
迭结构为主,第13因页/共2为2页 突变的胺基 酸使PrP无法形成稳定的α-螺旋
第14页/共22页
1984年,普鲁西纳及其同事们分离了一个基因 探针,随后表明阮病毒基因存在于所有检测的 动物中,包括人类在内。
诺贝尔奖的介绍的ppt课件

伊格纳罗博士
22
诺诺贝贝尔尔医医文学学奖奖获获奖奖者者
2012年的获奖者 2000年,《红高粱》 2005年 《檀香刑》
莫言
23
The Nobel prize
曾被诺北 岛 巴金 钱钟书 老舍 文学 王蒙 李敖
24
25
恒理论,共同获得了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是最早两位获诺 贝尔奖的中国(中华民 国)籍人士和华人诺贝 尔奖得主之一(另外一 名是李政道)。
7
Th李e政N道obel prize --Physics
物理
华人物理学家。他主要的 物理学贡献有李模型、高 能重离子物理、量子场论 的非拓扑性孤立子和孤立 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 的θ-τ之谜。1957年,31岁 时与杨振宁一起以弱作用 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 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首两位 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中华 民国)籍人士和华人诺贝 尔奖得主。
一氧化氮和诺贝尔奖的历史渊源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1833年 —1896年)
1、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 2、”现代炸药之父”
1
诺贝尔奖的概述
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 诺贝尔化学学奖 3. 诺贝尔医学奖 4. 诺贝尔文学奖 5. 诺贝尔和平奖 6. 诺贝尔经济学奖
2
诺贝尔奖的概述
(一)颁奖细节
1992年当选中华民国中 央研究院第19届院士。 1998年与罗伯特·B·劳 克林及霍斯特·路德维 希·施特默获得诺贝尔 物理奖,以“分数量 子霍尔效应”研究成 果获奖。列入《美国 科学名人录》
12
The Nobel prize --Physics 钱永健
物理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8 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朱尔·博尔代比利“免疫性方面的发现”年时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圣捷尔吉·阿尔伯匈牙“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年特利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赛尔曼·A·瓦克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年斯曼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机理”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费奥多尔·吕嫩德国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伯纳德·卡茨爵士英国1971年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美国“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国“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国1973年卡尔·冯·弗利德国“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康拉德·洛伦兹奥地利尼可拉斯·庭伯根英国1974年阿尔伯特·克劳德比利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克里斯汀·德·迪夫比利时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美国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美国“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罗纳托·杜尔贝科美国霍华德·马丁·特明美国1976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美国“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美国1977年罗歇·吉耶曼美国“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安德鲁·沙利美国罗莎琳·萨斯曼·耶洛美国“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沃纳·亚伯瑞士“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丹尼尔·那森斯美国汉弥尔顿·史密斯美国1979年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美国“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高弗雷·豪斯费尔德英国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美国“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让·多塞法国乔治·斯内尔美国1981年罗杰·斯佩里美国“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大卫·休伯尔美国“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托斯坦·维厄瑟尔瑞典1982年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格特·萨米尔松瑞典约翰·范恩英国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美国“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1984年尼尔斯·杰尼丹麦“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乔治斯·克勒德国色萨·米尔斯坦英国1985年麦可·布朗美国“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美国1986斯坦利·科恩美国“发现生长因子”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唐纳尔·托马斯美国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马丁·罗德贝尔美国1995年爱德华·路易斯美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德国艾瑞克·威斯乔斯美国1996年彼得·杜赫提澳大利亚“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罗夫·辛克纳吉瑞士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美国“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1998年罗伯·佛契哥特美国“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路易斯·路伊格纳洛美国费瑞·慕拉德美国1999年古特·布洛伯尔美国“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保罗·格林加德美国艾瑞克·坎德尔美国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蒂姆·亨特英国保罗·纳斯爵士英国2002年悉尼·布伦纳英国“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H·罗伯特·霍维茨美国约翰·E·苏尔斯顿美国2003年保罗·劳特伯美国“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英国2004年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琳达·巴克美国2005年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罗宾·沃伦澳大利亚2006年安德鲁·法厄美国“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克雷格·梅洛美国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美国“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马丁·埃文斯爵士英国奥利弗·史密斯美国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吕克·蒙塔尼法国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卡罗尔·格雷德美国杰克·绍斯塔克英国2010年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国“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2011年布鲁斯·巴特勒美国“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朱尔斯·霍尔曼法国拉尔夫·斯坦曼美国“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2012年约翰·格登爵士英国“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2山中伸弥日本2013年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兰迪-W.谢克曼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国2014年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美国“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莫索尔挪威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挪威2015年威廉·C·坎贝尔爱尔兰“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聪大村日本屠呦呦浙江宁波人中国“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6年大隅良典日本“发现细胞自噬机制”2017年杰弗里 C ·霍尔Jeffrey C. Hall美国“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迈克尔W·扬Michael W. Young2018年詹姆斯·艾利森美国“发现了抑制负面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本庶佑日本。
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ppt课件

癌细胞自杀,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达
到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目前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 理,研究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新方法,一些医药生物科技公司已 经开始在进行这方面的临床实验。不久的将来,由今年这3位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创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 将可能在人类战胜疾病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在健康的机体中,细胞的生生死死 总是处于一个良性的动态平衡中,如 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如 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 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如果不 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比如受艾 滋病病毒的攻击,不该死亡的淋巴细 胞大批死亡,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能 力,导致艾滋病发作。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科学 家就开始探索“程序性细胞死亡”的 奥秘。要揭开这一奥秘,需要选择一 个合适的研究对象,像细菌这样的单 细胞生物太简单,而像哺乳动物这样 由大量细胞组成的生物又太复杂,科 学家最终选择了线虫。线虫长仅1毫 米,细胞数量不多,功能也不复杂, 而且它身体透明,便于用显微镜观测。
表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比较
细胞坏死
1.性质
病理性
2.诱导因素
强烈刺激,随机发生
3.生化特点 4.形态变化
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不 耗能
细胞结构全面溶解、破坏、细 胞肿胀
5.DNA电泳 弥散性降解,电泳呈均一DNA片 状
6.炎症反应 溶酶体破裂,局部炎症反应
7.凋亡小体
无
8.基因调控
无
细胞凋亡
生理性或病理性
霍维茨不仅自己动手时做研究杰出,他从1978年以来 领导的实验室,一直是生命科学界最高产的实验室之 一。他有多方面的重要工作、论文很多,他实验室开 创的对小RNA和对嗅觉机理的初期研究,都有在将来 达到诺贝尔高度的可能。
历届(1901-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9)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年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费奥多尔·吕嫩德国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
1981-1990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ppt课件

-
7
10年诺贝尔:
-
8
1989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
获源”奖者:
毕晓普(M.Bishop):美国微生物学家,毕 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马萨诸塞州总 医院(MGH)作了2年住院医师,然后 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病毒。 1962年毕晓普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美 国西岸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evintow领 导的实验室工作至今。
1981—199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主讲人:邹高溪
-
1
10年诺贝尔:
1981年:大卫·休伯尔(David Hunter Hubel,1926年2月27日-2013年9月22
日)是一位加拿大神经科学家,与瑞典神经科学家托斯坦·维厄瑟尔(Torsten Nils Wiesel,1924年6月3日-),由于对视觉系统的讯息处理过程之研究,而和研究 左右脑半球的罗杰·斯佩里(Roger W. Sperry,1913年8月20日-1994年4月17日) 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和英国科学家万恩在1969年分别发现了新的类似前列 腺素的生物活性物质——凝血腺素。它除了能使机体内的各种 平滑肌收缩外,连具有使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万 恩研究组又进一步发现了抗凝血腺素——前列环素。
-
4
10年诺贝尔:
1983年:发现了能自发转移的遗传基因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1902.6.16-1992.9.2),出生于美国康涅 狄格州,是美国科学家和世上杰出的细胞 遗传学家,她因在1951年提出“移动的控 制基因学说”获得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单独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2015-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课件

B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 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在 感受温度和触觉方面的发现获奖。
驱动生物钟的内在机理随着一个一个基因的发现和研究,逐渐明朗, 从果蝇到人存在同样一批控制生物钟的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合作 共事,节律性地调节细胞内的基因转录,都采用了负反馈模式,并与 光和温度等外界因素协调,从而对应于地球自转的近24小时节律。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他们因在 肿瘤免疫领域(PD-1 免疫治疗靶点)做出的贡献而获奖。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 由卡罗林斯卡学院颁发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20年, 共颁发111次,有222人获得该奖 [3] ,其中210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 39次由一人获得,33次由二人分享,39次由三人共享;其中有9年因故停 发;二对夫妻获奖
“我们现在几乎已经站在了打开治疗肿瘤的通道大门之前 因为在青霉素被发现之前,传染性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个重 大威胁。现在PD—1抗体的发现,就相当于我们在传染性疾 病,或者细菌性疾病里面发现了青霉素一样重要。”
人类对抗癌症已经历了100多年,从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到靶向治疗, 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得癌症治疗进入了免疫疗法的时代,不久的将来, 也许治愈癌症不再是梦
人类对疟疾的存在早已知道,这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它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 因单细胞寄生虫——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发热并在严重情况下造成脑损伤和死亡的 疾病。目前,每年还有45万人被疟疾夺去生命,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的10/1细5 胞——GPS细胞。
12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爱尔兰医学家 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中国药学家 屠呦呦分享。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治疗蛔 2虫020/1寄0/15生虫新疗法 ;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13 法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
2020/10/15
7
•2009
Hale Waihona Puke 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 克本、卡萝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因
杰 克 绍
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被
斯
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和端 粒酶的这一机理的发现对于生命医学发展、
塔 克
对于人类攻克癌症等疾病,有着深远影响。
伊
丽
莎
白
布
莱
克
本
2020/10/15
2020/10/15
10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
斯-E. 罗斯曼和兰迪- W. 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
斯- C. 苏德霍夫 。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
2020输/10/1调5 控机制。
11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约翰·欧基夫(John O‘Keefe) 和迈-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以及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I. Moser)获 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构建大脑定位系统
❖ 2008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 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 -西诺西(Franoise BarréSinoussi)、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和德国科学家哈 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 。他们分别在宫颈癌 致病因和艾滋病病毒研究上有 突出成就。
❖ 2002 英国的约翰·劳尔斯顿和悉尼·布雷内、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表彰他们 在研究基因如何控制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过程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20/10/15
4
❖ 2003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 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 尔德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 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 就。这项技术使人们可以 详细了解大脑和人体内部 器官的状态。
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
改变。据介绍,无论是研发针对传染
病的“治疗性疫苗”,还是开发对抗癌
症的新方法,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
果 有重要的意义。
2020/10/15
9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John B. Gurdon 约翰・格登
Shinya Yamanaka 山中伸弥
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即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 2004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 尔和琳达·巴克表彰两人在 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 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20/10/15
5
❖ 2005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 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 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 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 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 菌。
❖ 2006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 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 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 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 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 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 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2020/10/15
1
前言:
❖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 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1833-1896) 的部分遗 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 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 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
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2020/10/15
2
精品资料
❖ 2001 美国的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的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表彰他们发现 在细胞裂变中的重要控制物质,这可以使人们找到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2020/10/15
15
2020/10/15
16
2020/10/15
17
2020/10/15
18
2020/10/15
19
2020/10/15
20
2020/10/15
21
2020/10/15
22
2020/10/15
23
2020/10/15
6
2007
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 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 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是因 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 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 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 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 们称为“基因打靶”的强大技 术。这一国际小组通过使用胚 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实现了基 因变化。
得诺贝尔科学奖项 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 生理医学奖的华人 科学家。是中国医 学界迄今为止
获得的最高奖
项,也是中医
药成果获得的
最高奖项。
然而,屠呦呦被称为 “三无科学家”—— 无博士学历,无海外 背景,无院士头衔
2020/10/15
14
❖ 其实,除了屠呦呦,中国 医药学界有很多这样的科 学家,他们在各自的研究 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有 的甚至都没突出个人,有 的已经作古,但同样配得 上这个荣誉。
8
卡萝尔格雷德
❖ 2010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
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伯特·爱德华兹
现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被称为“试管
婴儿之父”。
❖ 2011
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人布鲁斯·巴特
勒,卢森堡人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
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获奖者发现了
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