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指导意见
水利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解决方案(完整版)

水利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解决方案目录水利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解决方案 (1)1方案概述 (3)2总体框架 (4)3主要功能 (4)4典型应用 (9)1 方案概述水利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系统以水利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LI 标,实现了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的前端展示、后台管理、服务门户、地理信息服务建设和服务管理等功能,为水利专题一张图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提供支撑。
2 总体框架Z"5Ju V\u£^CK77、图1总体架构图3主要功能超图水利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空间服务管理平台、GIS门户网站、“一张图”应用前台展现、“一张图”后台管理、服务建设等主要功能。
标准规范体亲<■fB! OGC Senice(刖S. WFS、WCS. WPS)Web S«vice|SOAP>REST Service侃片缓存II配囹方累:制囹模板.符号库、制图上亍茎正地理敦堀庠ggg GQQ OOQ 9 9 < 矢・D£M水利业务数就9 ©成裤电子炖圈欽朋VO&. Terns運件网络艮作系统数堀违理系统(DBMS)运维保障体M 卷営AJA^tt Ftaxffitt Srtvedghta ~| 三般件粉邙控件J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N 】其中:空间服务管理平台是应用支撑平台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地理信息数据 和服务共建共享的集散地,是实现地理信息服务共卒的基础,为GIS 系统建设提 供基础性支撑。
其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开发管理、应用管理、 运维管理和用户管理等。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办[2003]369号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办[2003]369号](https://img.taocdn.com/s3/m/2a6f4f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1.png)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办[2003]369号)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加强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程序,有效整合水利信息资源,克服重建轻管、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开发等不合理现象,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告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8月28日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程序,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有序发展,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及水利基本建设管理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利部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指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水利业务应用及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由水利信息采集设施、水利信息网络、水利数据中心构成。
水利业务应用由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的各类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构成。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由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相关政策、投资和人才队伍等构成。
第三条水利信息化建设包括水利部信息化建设和地方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部信息化建设是指水利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以及中央投资的其他水利信息化建设。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水利部信息化建设。
地方水利信息化建设可参照执行。
水利信息网络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必要性研究

水利信息网络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必要性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也日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水利信息网络的建立以及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利信息网络和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水利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水利信息网络的建立水利信息网络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水利管理和生产的需求,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强水利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水利信息网络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实现对水利信息的集成、共享和应用,进而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水利信息网络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通过建立水利信息网络,可以整合各个单位的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避免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提高水利信息的利用效率。
2. 促进水利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水利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条件,建立水利信息网络可以更好地实现水利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提高水利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4. 促进水利信息的应用与推广。
建立水利信息网络可以更好地实现水利信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水利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必要性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是指将各个单位的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并实现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加强水利信息资源的更新和维护。
水利信息资源的更新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通过整合共享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水利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维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 促进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整合共享可以促进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水利信息资源,推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
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

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水利信息化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其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水利信息化概述1.1 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水利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的过程。
1.2 水利信息化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管理决策效率。
二、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2.1 水文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建立水文监测站点,实时采集水文数据,监测水位、流量等信息。
2.2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水资源管理数据,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
2.3 水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建立水质监测站点,监测水体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
三、水利信息化技术支持3.1 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水利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水利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水利信息进行预测和优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水利信息化应用案例4.1 水库调度管理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对水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提高水库的蓄水效率。
4.2 灌溉系统优化通过水利信息化技术对灌溉系统进行优化,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4.3 水环境保护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监测水体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
五、水利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5.1 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水利信息化领域,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5.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实现水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精准性。
5.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提高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综上所述,水利信息化是解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难题的重要手段,其技术支持和应用案例不断丰富和完善,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四川省水利厅关于报送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川水函[2015]1112号
![四川省水利厅关于报送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川水函[2015]1112号](https://img.taocdn.com/s3/m/120805f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3.png)
四川省水利厅关于报送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四川省水利厅关于报送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川水函[2015]1112号各市(州)水务局、厅直属各单位:2015年4月,水利部正式印发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以下简称《顶层设计》),其目标是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统筹共建以及必要补充,优化水利信息化资源配置,建成三级部署(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五级应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市级、县级)的水利信息化部署应用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应用协同、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并逐步过渡到集中部署、多级应用。
同时,要求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顶层设计》,对本辖区内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等进行梳理,全面规划水利信息化资源配置,抓紧编制《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为编制我省《实施方案》,落实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具体内容、技术路线、策略、方法、路径以及组织领导、资金投入、队伍建设和进度计划等保障措施,请你们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单位的水利信息化资源相关情况。
一、信息系统现状情况主要包括水利业务和政务系统(含已建、在建、规划)的系统架构、统一用户管理、数据资源状况、业务应用范围、GIS系统、存储及安全设施设备状况等。
二、基础设施现状情况1、网络连接情况(并含网络拓扑图);2、机房面积;3、机房安防设施;4、本单位信息化系统及设施设备的运维管理部门三、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方案各单位立足现状,梳理并整合数据资源、应用系统及基础软硬件等信息化资源,同时,梳理本单位对外可共享信息资源和需要从水利行业内其他单位共享的信息资源需求,以利我省逐步实现水利信息化“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的“五统一”目标,促进我省水利信息化良性发展。
关于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问题的研究以及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对策的思考

关于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问题的研究以及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对策的思考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力量。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水利信息的整合、共享及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发展的未来方向。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主要对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对策。
希望本文能够为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提供先进的工作思路,从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资源整合;现代化;对策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过去,由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不到位,水利工程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逐步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并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为总体发展思路,在做好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对现代化的有效带动。
一、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一)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总体要求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就是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调配,最大程度地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集中部署、层级应用的信息化综合体系,实现系统内部的数据共享,以便更好地协同各级之间的业务,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在这一工作目标的引导下,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1、从大局出发,抓住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因此在进行相关信息整合和共享的工作当中,我们必须以此为出发点,立足大局,着力解决好防汛抗旱、农村饮水安全及水资源管理等民生问题。
2、加强组织和领导,做好总体设计和规划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完整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要想做好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就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制,在统一规划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保障整合共享的顺利实现。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助推智慧水利发展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助推智慧水利发展作者:王明玮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3期摘要:促进水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终极武器。
因此在实际的水利工作中,应该逐渐完善信息化资源整合系统,并伴随智慧水利的发展,推陈出新,不断更新水利工作的发展理念和技术应用等,改良当前智慧水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托顶层设计发展智慧水利,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
文本主要研究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助推智慧水利发展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作;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頂层设计;智慧水利随着智慧水利理念的提出和方案执行,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越来越贴合实际,而水利资源的即时共享以及顶层设计的理念也不断推进着智慧水利的建设和完善。
一、智慧水利的定义和建设意义智慧水利是在水利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需要利用物联网、无线光纤技术以及信息化处理设备等,能够有效整合水利信息资源,对水利信息和各方数据进行感知和预测的一种智慧型系统。
该系统不仅能够保障水利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即时共享,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水利资源的管理效率,为水利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智慧水利的发展意义就在于,该系统可以提升水利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效率,对不同的水利监管部门中的各类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有效保护水利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除此之外,智慧水利还可以提升水利工作部门的服务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分支之一,智慧水利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保障人们基本的用水安全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开发水利工程、促进水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保障。
[1]二、当前智慧水利中存在的问题《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是水利工作发展的黄金时期,促进水利工作的安全部署、强化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建设、加强水利生态环境的改良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而对于现代化水利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加工,也催生出了网络和智能化水利等相关概念,为水利工作的日后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技术和信息保障。
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水规字〔2019〕6号

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水规字〔2019〕6号各市水利(水务)局,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单位:为加强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强化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和网络安全,保障水利信息化协调有序发展,现将《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水利厅2019年11月22日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强化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规范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程序,根据《水利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山东省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办法》及水利基本建设管理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一)新建、续建、改建的水利信息化项目(以下简称“水利业务信息化”),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及信息化保障环境等三个方面。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采集设施、信息网络、数据中心、公共应用平台;水利业务应用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管理等各类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主要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相关政策、投资和人才队伍等。
(二)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中的信息化项目(以下简称“水利工程信息化”)。
包括水利数据采集、视频监控、自动化控制、传输网络、水利工程业务应用、地理空间数据建模、应急演练及水利工程信息化保障环境等方面。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级水利信息化建设,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知识)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指导意见》解读为进壹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水利部党组“坚持现代化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思路,优化配置水利信息化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和效能,积极构建和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近期水利部印发了《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就充分认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的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且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提高认识,统壹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壹、《指导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1、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导意见》阐述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机到网络、从局部应用到协同应用、从数据库建设到数据中心建设、从满足个性应用的环境建设到协同应用的公用平台建设的发展过程。
于总结了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于的问题和不足,指出由于任务来源、建设时间、建设环境、建设目标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尚存于目标单壹、资源割据、共享困难、效能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水利信息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壹定程度地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由于缺少统壹规划或制定的规划壹定程度上难以落实,各单位或各部门结合自己的业务需求,为满足局部的应用目标,利用各方面的资金,开发建设了壹些专用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于水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壹定程度上促进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但于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由于许多系统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建设资金来源复杂,大多数数据库和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硬件、基础软件和具体单位、部门绑定。
这些系统大多分散建设于各个地区或不同业务部门,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系统等为边界的孤岛,形成了资源割据的局面。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系统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加上系统规范性差,客观上形成了共享困难的鸿沟。
同时,由于缺少信息共享政策法规,共享机制仍未建立,社会公益和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资源的占有者均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于原有机制和体制下,实施的各个系统独自建设,甚至从采集、通信、网络、信息、业务应用等均各自独立建设,壹些功能相似的系统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利益,变化名目重复申请建设,造成不必要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壹些孤立的系统只能于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使用。
同时,因为规范性差、文档缺乏,伴随着系统硬件、软件老化的问题,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系统很难随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影响了系统效益的持续发挥,系统效能低下,甚至无法保证正常运行。
这些问题导致水利信息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壹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重要意义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主要是指于壹定范围内,对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信息资源、水利业务应用、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等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整合,促进资源的公用和共享,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和效能,增强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建设和运维资金,促进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水利业务应用中的综合分析、决策支撑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对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是水利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指导意见》提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是衡量壹个单位信息化水平乃至业务工作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近期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壹项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已成为我们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共识。
政府部门的行政决策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升,乃至我们日常工作均已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我们已经生活于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高效地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资源的作用,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使其发挥整体效益,已成为水利信息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二、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水利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能为目标,以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各级水利部门和各单位要从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全局和长期利益出发,加强领导,协调关联各方共同参和,于宏观上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此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有序地开展好这项工作。
②用好现有,补充完善。
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首先要保证现有各种资源的充分整合、共享利用,发挥其最大效能。
整合后仍不能满足共享要求的,要于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③基础先行,确保应用。
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共享是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工作的首要任务,要认真调研,摸清情况,充分分析各类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能力,于保证现有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整合信息,共享利用。
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工作的核心任务,要于充分整合各类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的基础上,强化水利信息特别是水利基础信息的统壹采集、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
⑤强化标准,确保安全。
标准和安全是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高度重视应用支撑环境的相对统壹和各类信息编码、标识、展现的统壹。
强化系统安全,逐步建立统壹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基本任务《指导意见》于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依据水利部已经印发的《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结合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基本任务。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完善公用资源等方面。
1、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共享任务主要包括网络和通信设施、机房环境、硬件设备、基础软件、视频会议、安全系统六个方面:于网络方面,水利部已经建立了连接全国七大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信息骨干网络(政务外网),且建立了连接七大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
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也结合实施工作需要建立了相应的网络系统。
这些网络的建立为水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为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充分发挥这些网络的作用,加强统壹管理,强化共享利用,坚决避免重复建设,自成体系等现象。
于机房环境方面。
目前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息中心或相应的部门基本上按照国家机房建设的相应标准建设了专用的机房。
这些机房基本符合对供电、温度、湿度、消防、监控、门禁、防尘、防盗、防雷等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这些专用的机房,提供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逐步整合或取消各业务部门自建的内部机房,实现机房的统壹管理和开放利用。
这种整合既可消除机房空间的浪费,节省资金,又为专业化的运行维护管理提供了保障。
于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方面,各类服务器、存储设备建设和运行维护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要加强统壹部署、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逐步构建相对统壹的基础硬件运行平台,提供统壹的基础硬件支撑环境,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益。
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应用支撑平台等基础软件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昂贵,要加强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的共享利用。
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和运行应尽可能依托现有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资源,避免建设壹个系统购买壹套硬件设备,配置壹套软件环境的现象。
于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上连下接,强化视频会议系统的共享利用,扩展系统使用范围,最大限度发挥系统的效益。
于安全系统方面,要从全局出发,制定统壹的安全方案,进行整体实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安全管理等。
要建立统壹的防范机制和安全策略,要于统壹的规划下逐步完善。
要避免每个项目均新建壹套安全系统的现象。
2、水利信息资源于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方面,《指导意见》重点对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库建设进行了阐述。
于信息采集方面,强调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采集站网和采集系统,制定综合利用方案,要促进部门之间的共建共管,避免个别业务为满足局部的需求而分别建设或者说重复建设采集系统的现象。
要通过制定或完善相应的政策及部门间的协调,建设信息采集系统的共享机制,确保信息采集的唯壹性,要严格审批信息采集系统及关联建设内容,避免重复建设,重复采集等问题。
于数据库建设方面,要重点进行各类水利基础数据的整合,首先要以建成的各类数据库为基础,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标准,实施数据库整合。
整合后的数据库壹方面要保证已有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又要充分考虑为新的业务应用提供支撑,且为建设各层次的水利数据中心奠定基础。
要制定信息资源共享的关联政策,建立数据库共享利用和更新维护机制,促进基础数据库为各类水利业务应用和社会公众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
专业数据库应充分利用统壹共享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采取托管等方式进行建设和整合。
3、水利业务应用于业务应用系统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种已建业务应用系统的作用,逐步建立支撑业务应用的平台架构,且基于统壹平台架构进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和建设,逐步优化已开发业务应用中同类、共性的功能模块,推进业务软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逐步将业务应用中的应用和可共享的数据资源分离,且将数据资源集中到数据中心管理。
各类新建设的业务应用系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特别是基础数据资源,要注重基础数据的补充和完善,提倡数据资源的统壹建设,共享利用。
要统壹组织开发覆盖不同层次的同类业务应用系统,强化推广应用,避免同类业务应用的重复立项,重复建设。
于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中,仍要注意系统建设的完整性,做好需求分析,确保建设壹个应用壹个,发挥效益壹个,要避免盲目上项目,变换名目上项目,不求实际应用效果的情况。
于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方面,要逐步建立统壹的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统壹本单位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的目录体系、网上办事、查询服务、互动反馈等功能,推动统壹门户网站建设,建立高度集成和共享的公众信息服务系统,促进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