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理学18X射线成像物理基础
放射物理基础医学影像成像理论ppt课件ppt课件

三、 X线的产生
在发现X线之后,人们在研制产生X线设备的过程中,发现每当高速
带电粒子撞击物质而突然受阻减速时能产生X线的规律。因此现在所
使用的人工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带电粒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一)X线产生条件
Biblioteka 1、电子源:阴极2、高速电子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高压电场,使电子获得高速动 能;其二是高真空度环境,使电子在高速运动中免遭气体分子的阻挡 而降低能量,同时也能保护灯丝不致因氧化而被烧毁。 3、适当障碍物---靶:阳极
多; 中等透过性组织:软组织(结缔组织、肌肉、软骨等)及体液都是由氢、碳、
氮、氧等低Z原子组成,ρ与水相近;
可透性组织:脂肪组织成分与软组织相似,但排列稀疏,ρ比软组织小,X线 的透过性较好;肺部、胃肠道、副鼻窦及乳突内等均含有气体,也是由 氢、氮、氧等组成,但分布非常稀疏,密度很小,透过性能很好。
2018/12/5 6
1. X线具有波动性
X线与其它电磁波一样具有波动和微粒性;与可见光
一样具有衍射、偏振、反射、折射等现象。 波动性 表现在以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在空间传播;是一种横波,传播速
度在真空中与光速相同,可以用波长、频率(frequency) 描述。 2. X线具有微粒性 波动性不能解释它的光电效应、荧光作用、电离作
2018/12/5
5
X线波长很短,介于紫外线和射线之间,约为10-8~10-12 m;频率很高,约
在3×1016~3×1020 Hz。
由于光子能量不同,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1. 非电离辐射: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由于光子能量小,不能引起物
质电离的辐射;
2. 电离辐射:紫外线、X线、γ 射线等,于光子能量大,能使物质产生电离 的辐射。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一、引言医学物理学是物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方法。
X射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X射线的基本原理、产生方式、成像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二、X射线的基本原理1.X射线的发现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实验中发现了X射线。
他发现,当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高速撞击金属靶时,会产生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电磁波,即X射线。
2.X射线的特性(1)穿透性: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人体软组织,但无法穿透骨骼和重金属等高密度物质。
(2)荧光效应:X射线照射到某些物质上时,会使这些物质发出荧光,如X射线照射到硫化锌屏上,会发出明亮的蓝光。
(3)感光性:X射线可以激发感光物质,如胶片,产生潜影,从而实现成像。
(4)电离性:X射线具有一定的电离能力,可以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电离效应。
三、X射线的产生1.X射线管X射线管是产生X射线的主要设备,由阴极、阳极和真空玻璃壳组成。
阴极发射电子,阳极接收电子并产生X射线。
阳极通常由钨、钼等高熔点金属制成,以承受高温。
2.X射线发生条件(1)高真空:X射线管内必须保持高真空状态,以避免空气分子对X射线的吸收和散射。
(2)高温阳极:阳极在高速电子撞击下,温度升高,产生X射线。
(3)高速电子流:阴极发射的电子在高压作用下,形成高速电子流,撞击阳极产生X射线。
四、X射线成像原理1.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感光性,将X射线透过人体或物体,使感光材料(如胶片)产生潜影,从而实现成像。
2.X射线成像设备(1)X射线摄影(X-rayRadiography):利用X射线透过人体,使胶片感光,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五、X射线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诊断(1)骨折、脱位:X射线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对骨折、脱位等外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肺部疾病:X射线成像可以观察肺部病变,如肺炎、肺结核等。
医用X线的物理学基础PPT课件

CHENLI
28
5、软X线摄影:是利用X线谱中波长较长的软 X线透过动物体软组织,使胶片感光的一种摄 影方法。近年来,铂靶X线管专供软组织特别 是乳腺的软X线摄影。
6、X线体层摄影:它可以使动物体某部位事 先选择的一个深部层次,在X线片上显影清楚。 而其他前后各层结构则显影模糊或不显影。X 线体层摄影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一次多层体 层摄影、自体层摄影、线形及其他轨迹体层摄 影、横轴体层摄影、曲面体层摄影、干板体层 摄影。
CHENLI
32
根据动物体各部结构在解剖和生理方面的不同,
介入造影剂的途径有直接注入、生理排泄和生 理积聚三种,以前两种应用最为普遍。X线造 影检查是X线诊断工作中应用广泛而又甚为有 效的方法
CHENLI
33
X线医学影像学进展
X线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伦琴发现X线后出现的早期X线
6
(二)x线与物质的作用
1.穿透作用:X线的波长短.即能量大,故 穿透力强。
一定波长的X线的穿透性与物质的性质、结构 有关。
一般原子序数高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作用强, X线穿透力差。
由于X线能穿透人体,因而在医学诊断和治疗 中得到广泛应用。
CHENLI
7
X线在穿透过程中x线被部分吸收而发生衰减。
CHENLI
9
3.感光效应
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照射后可以感光, 产生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后形成灰阶度不 同的X线照片.这就是X线摄影的基础。
CHENLI
10
4.电离效应
X线穿过物体而被吸收时.能产生电离作用, 使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正负离子。X线照射 空气可使其产生正负离子而成为导体。通过测 量空气电离的程度可以检测X线的剂量。
X射线成像物理学基础.ppt

13:03:03
8
2、特征辐射
高速电子流轰击阳 极靶,将某些电子击出, 转移到外部壳层或击出 原子之外。
轨道电子从外层跃迁 到内层。放出特征X射 线光子。
13:03:03
9
3、连续辐射
连续辐射又称为轫致辐射或阻止辐射。
它是由轰击电子与靶原子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 果。
一个轰击电子在与靶原子核相互作用时,可以损 失任意量的动能,所以这种射线有一个相应的能量 范围。
电子源 高速电子流 靶
13:03:03
X 射线
阳极
7
三、产生X射线的机理
1、电离与激发
轰击电子与靶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使 其上升到能级差仅有几个电子伏特的轨道上而受到激 发。相互作用过后,受激发电子迅速回到它们的正常 状态,产生跃迁,辐射出红外线(热能)。
99%以上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不到1%的能量产生X射线。
13:03:03
12
2、特征X射线谱
特征光谱的波长和X射线管的工作条件无关,只
取决于阳极组成元素的种类,是阳极元素的特征谱
线。
13:03:03
13
五、影响X射线辐射谱线的因素
1、管电流的影 响
在管电压一定 的条件下,X射 线强度与管电流 成正比。
13:03:03
14
2、管电压的影响
当管电流不变 时,随着管电压 的增高,最短波 长和最强波长的 位置均向短波方 向移动。
13:03:03
4
一、X射线的发现
1894年,实验物理学家勒纳德在放 电管的玻璃壁上开了一个薄铝窗,成 功地使阴极射线射出管外 。
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 X射线,阴极射线管、铂氰化 钡(一种荧光物质)的硬纸板。
X线成像PPT课件

=
c
c310 8m/s
正比于管电压 KV p 故 KV p
25
2、X线的强度的空间分布
高速电子
0
A BC
阳极效应---足跟效应
26
三、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入射X-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渐渐损失掉,在
入射方向,射线愈来愈弱,衰减。 衰减的过程主要有三种:光电效应,康普顿散
a,阳极特性曲线; b,灯丝发射特性曲线。
49
4)X线管的容量
a,决定因素:焦点面积、转速、倾角等。 B,计算公式:P=U×I/1000。其中U、I分
别为有效管电压和有效管电流。 C,标称功率:将一定整流方式和一定照射
条件下X线管的最大负荷,称为X线管的标 称功率。 D,连续负荷和瞬时负荷容量表示方法。
X线的辐射量用X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电荷的多 少来间接测量。
在X线诊断中,可用X线管的管电流与照射时间 的乘积来间接反映X线的量。单位:毫安秒 (mA s)。
24
X线的质(X-ray quality) :表示X线的硬度。
光子能量/个 = h 单位: ev
h = 6.62610 34JS Planck 常数
35
X线光子
Nucleus
光子
自由电子 慢正电子
光子
电子
36
37
四、X射线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不变散射:光子与电子碰撞只改变进行方向而 能量不变。
康普顿散射:光子与自由电子或原子中束缚的 不太紧的电子碰撞,将一部份能量传递给电子, 使之脱出原子成为反冲电子,光子则因损失能 量成为能量更小的光子,且改变运动方向。
Bone Muscle Fat
x射线成像的物理基础

返回
一. X射线的产生
(1)装置: X射线管,低压电源,高压电源,
电流表,电压表,冷却装置
阳极
阴极
低压 电源
千伏表
毫安表
高压电源
图1.X射线仪装置图
返回
(2)X射线产生必要条件有: a.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阴极,钨) b.有适当的障碍物(阳极,钨,钼, 99%转变为热量!)
返回
就象子弹打在坦克上会发出声音和 火花一样.
图6. 钨靶的连续X射线谱
与强度为零相对应的波长是连续光谱中最 短波长,或称为短波极限.
返回
hm
axhm c
eU
in
min
hc e
1 U
min
1.242
nm
UKV
***
返回
例题二: (411页,16--6) 如果加在X射线 管两端的管电压减少23kV,最短波长就 增加一倍.求连续X射线谱的最短波长.
X 射线成像
返回
提示:
1.X射线照相比X射线透视优点多:由于 胶片感光度高,所以需要的X射线剂量低 (透视的1/8),且分辨率高;
2.由于脑室中各部分组织对X射线吸收 的差别很小,所以不易做常规的X射线照 相和透视;
3.可以人为造成某器官与其周围组织的 密度差异, 可以扩大X射线成像的范围, 此方法称为造影术.例如:向血管内注射 碘(Z=53),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由于人体内各种不同的组织或脏器对X 射线吸收本领不同, 所以X 射线透过身体不同 部位后的强度是不同的.将这些强度不同的X 射线投影到荧光屏上,就可以显示出明暗不同 的荧光像,称为X射线透视术.如果让透过人体 的X射线投射到照相底片上,显影后就可以观 察到各处明暗不同的像,称为X射线照相术.
X线成像基本原理ppt课件

1
一、概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进 行阴极管放电实验时偶尔发现了具有很高能 量,肉眼看不见,但能穿透不同物质,能使 荧光物质发光的射线。 因为当时对这种射线的性质不了解,因 此称之为X射线。为纪念发现者,后来也称 为伦琴射线,现简称X线。
2
伦 琴
世界上第一张X线片
24
25
26
五、X线图像特点
灰阶图像 重叠、放大、失真 放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
27
(1)密度 a.透光率:透过光线强度/入射光线强度 T=I/I0 b.阻光率:透光率的倒数 O=1/T=I0/I c.密 度: 阻光率的对数值 D=LgI0/I 人眼正常能分辨的密度范围:0.25—2.0 X线诊断照片的密度范围:0.7—1.5
30
b.运动模糊: X线摄影过程中,X线管、被检者、胶片 三者之间产生运动,从而引起影像模糊。
造成运动模糊的原因: ①组织脏器的生理性运动 ②病理性运动 ③被检者不合作
31
消除运动模糊 的方法:①加 强X线设备的定 期检测②采用 短时间曝光法 ③屏气与固定 肢体④尽量缩 小肢—片距离
32
(4)失真:照片影像与原物体在大小、形状 及位置上的差异。 影像失真包括:歪斜失真、放大失真、 重叠失真
28
(2)对比度: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 K = D 2 - D1
(3)模糊 a.几何模糊: X线束呈圆锥放射状非点状源射线,在 物—片距不为: 当半影模糊<0.2mm 时,没有模糊之感。当 半影模糊=0.2mm时, 开始产生模糊之感。
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密度及厚度的差 异,是 产生影像对比的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 件。
17
医用物理学课件X射线及其医学应用(2024)

2024/1/30
20
放射治疗方案制定过程
初步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分析,确定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身体状 况。
方案制定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放射治疗方案,包括照射方式、剂 量和频率等。
方案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副作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2024/1/30
21
疗效评估及副作用管理
01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在研究阴极射线时首次发现X
射线。
2024/1/30
02
03
X射线的发现对医学诊断产生 了革命性的影响,开启了医
学影像技术的新篇章。
早期X射线设备简单,辐射剂 量大,随着技术进步,设备 逐渐完善,安全性得到提高
。
4
X射线产生原理与设备
X射线产生原理
高速电子撞击靶物质时,部分动能转化 为X射线辐射出来。
2024/1/30
31
面临挑战及解决策略
技术创新与成本效益平衡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要考虑成本效益,让 更多的患者受益。
跨学科合作与人才培养
加强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 合,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2024/1/30
法规政策与伦理问题应对
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法规政策和伦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2024/1/30
定义
电子对产生是指X射线光子在物质原子的核库仑场作用下, 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的过程。
发生条件
电子对产生的发生几率与物质原子序数的二次方成正比, 与光子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在高能X射线或高原子 序数物质中,电子对产生相对较多。
应用
电子对产生在医学物理和放射治疗中有一定应用,如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