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人与志怪小说产生与兴盛的原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 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 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 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 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 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 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
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 系,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其兴盛的土壤。 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 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这类志人小说即 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结果,又反过来促 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魏晋志怪小说中,《搜神记》是保存最 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搜神记》内容丰富,其中一些作品曲折 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人民的爱憎及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代表:如《韩凭夫妇》、《东海孝妇》、 《三王墓》、《董永》、《吴王小女》 、 《李寄斩蛇》 等。
魏晋南北朝之志 怪与志人625Biblioteka 主要内容

什么是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产生与兴盛的原因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 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 为内容的小说。 志人小说,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的言谈 举止和逸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 谈小说、轶事小说 。
鲁迅有话说
“《搜神记》多已佚失,现在所存的,乃是明人 辑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 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 至于《搜神后记》,亦记灵异变化之事,但 陶潜旷达,未必作此,大约也是别人的托 名。”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学》(一)下--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下--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汇报人:2024-01-09•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发展历程目录•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文化内涵•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与传承目录01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是指以记录奇闻异事、神仙鬼怪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作品,通常具有奇幻、神秘、超自然的元素。

定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内容上多以记录异闻传说为主,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简练明快,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

特点定义与特点志怪小说的起源与演变志怪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等作品,经过汉代的积累和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熟并形成独立的文学流派。

演变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干宝为代表的“鬼神志怪”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志怪”两大流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汉赋之后,又一重要的文学流派,对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还涉及到哲学、历史、民俗等多个领域,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价值。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地位与影响0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发展历程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寻求精神寄托,志怪小说应运而生。

起源与背景代表作品特点与影响《搜神记》、《博物志》等,这些作品多以神仙鬼怪为题材,描述奇闻异事。

魏晋志怪小说具有鲜明的神秘主义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0201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在继承魏晋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

发展与演变《幽明录》、《述异记》等,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涉及神仙、鬼怪、民间传说等。

代表作品南北朝志怪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注重情节的曲折离奇和文笔的优美。

艺术特色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文学价值题材创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题材上具有创新性,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第一节 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

第一节 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

第一章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第一节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我国宋代以前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文言短篇小说。

宋以后,白话小说异军突起,很快取代了文言小说成为古代小说的主要形式,但作为文言小说并未绝响。

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

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文言小说类型为志人志怪小说和传奇体文言小说。

下面,我们着重就这两种文言小说作一概述。

一、先秦两汉的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至先秦,大量在口头流传或载入史书的神话传说、迷信故事、地理博物传说和寓言故事,为后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中,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是歌颂创造天地的神灵,从而寄托古先民创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歌颂那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一心为人类谋幸福的神和英雄;钻木取火、仓颉造字等则反映出原始人的伟大创造力。

中国的神话虽然与史实相融合,零星分散,但是其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新奇奔放的幻想和理想化的夸张,以及由此所开辟的神怪题材,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先秦史籍中的传说故事虽然不同程度地含有志怪小说的因素,但是没有脱离史书,还不能算是小说。

真正的志怪小说是在两汉时期形成的。

所以,先秦两汉是志怪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

先秦两汉志怪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理博物体的志怪小说,它们都是仿学《山海经》的作品。

《山海经》一书,多记载山川道里物产、异禽怪兽、海外奇闻,以奇思异想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洞冥记》、《十洲记》、《括地图》等即是此种类型的作品,不过多记载遐方异物,缺乏人物和情节。

第二类是野史杂传体的志怪小说,代表作有《汉武故事》、《列仙传》、《蜀王本纪》等。

先秦两汉的志怪小说中,流传最广的是西王母、汉武帝、东方朔等人的故事。

西王母的形象有一个神话化的演变过程。

《山海西荒经》云:“西海之中,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第四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第四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
志怪小说的作者中有不少就是方士、道士或佛 教徒,也有些志怪小说出于文人之手,如张华的 《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 《幽明录》。
(三)分类:
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包括后人辑佚的)共四十 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晋 张华的《博物志》。
《庞阿》一则,写石氏女爱慕美男子庞阿,身不 得随,精魂常于夜间来庞家,最终二人结为夫妇。 这是最早的一个离魂故事,虽是离奇,抒情性却 很强。还有很多鬼魅故事,也比较注意感情气氛 的渲染。
唐代陈玄佑传奇《离魂记》、明代汤显祖《牡丹 亭》等离魂故事即由此演化而来。
4、张华《博物志》
浮槎: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代表作品:《干将莫邪》、《韩凭夫妇》、《宋定伯 捉鬼》、《李寄斩蛇》、《董永》、《吴王小女》。
《干将莫邪》: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 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 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 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 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持头 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 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 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 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
桃花源
3、刘义庆《幽明录》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著述甚 多,除《幽明录》外,传世还有志人小说《世说 新语》。不过,这些著作当有他门下的文士参与 编写。

(最新整理)9魏晋南北朝小说

(最新整理)9魏晋南北朝小说

2021/7/26
14
《世说新语》的宗旨不在记事,因而不讲求 叙事的完整和情节的故事性,而追求人物品貌 的传神逼真。
主要记叙人物的神情笑貌和玄言高论,它们不 写人物的经历,只是攫取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神情 举止和只言片语,一个瞬间,一个镜头,表现人物 的品貌精神和内在人格。
2021/7/26
15
它所记叙的绝大多数是魏晋时期的名士,放达
2021/7/26
17
《世说新语》乃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
文的典范。它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 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语言精练含蓄, 隽永传神。
2021/7/26
18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 瑰奇。”
作品选析: I、《刘伶病酒》 II、《石崇王恺》
阅读作品:I、《王子猷居山阴》;II、《石崇邀客燕集》
2021/7/26
19
2021/7/26
20
和清谈是那个时代的风尚。它所要表现的正是人物 超凡脱俗的品貌,书中人物大都标新立异,特立独 行,他们不拘一格的举止和谈吐,构成魏晋时代的 风度神貌。
2021/7/26
16
《世说新语》的意趣更接近诗和画,它正与志怪
小说不同。志怪小说以叙事为本,讲究故事情节, 与小说接近。所以唐人传奇小说乃源于志怪,而非 源于志人。
魏晋南北朝人的作品有:
魏晋时张华的《博物志》、《列异传》;
东晋王嘉《拾遗记》、干宝《搜神记》;
刘宋刘义庆的《幽明录》;
梁吴均的《续齐谐记》等。
2021/7/26
9
干宝《搜神记》倡言“发明神道之不诬”。今 本二十卷《搜神记》原本分篇,如《感应篇》、 《神化篇》、《变化篇》、《妖怪篇》等。

第四章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第四章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二)作者
志怪小说的作者中有不少就是方士、道士或佛
教徒,也有些志怪小说出于文人之手,如张华 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 《幽明录》。
(三)分类: 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包括后人辑佚的)共四十
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晋 张华的《博物志》。 2.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 《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 《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 《冤魂志》。
《韩凭夫妇》: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
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 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 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 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 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 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 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 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 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 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伤逝》: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 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 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 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 雪,眠觉,开室,命酌 酒。四望皎然,因起彷 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 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何必见戴?”(《任诞》)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出自于以下哪部典籍?()A:《孟子》B:《论语》C:《孝经》D:《中庸》答案:C2.中国最早的文化一词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B:《周易》C:《论语》D:《孟子》答案:B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了以下哪些?()A:融会贯通B:文化自信C:和而不同D:文化自觉答案:ABCD4.汉代的七经是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基础上,加上了哪两部经书的基础上形成的?()A:《论语》和《春秋繁露》B:《孝经》和《春秋繁露》C:《论语》和和《孟子》D:《孝经》和《论语》答案:D5.故宫既对中国公民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公民开放,这体现了文化的()A:民族性B:符号性C:复合性D:共享性答案:D6.将人与动物界最终分开的是()A:弓箭的发明B:打造石器C:摩擦生火D:磨制石器答案:C7.以某种生物或无生物作为氏族徽号或象征符号的古代宗教崇拜称( )A:萨满崇拜B:祖先崇拜C:图腾崇拜D:自然崇拜答案:C8.认为“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的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朱熹C:张载D:陆九渊答案:A9.《论语》中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实际上是强调( )A:血缘伦理B:祭之以礼C:重德守本D:死,葬之以礼答案:ABCD10.伦理主义的作用在于( )A:约束人们的行为B:维系社会和谐与安定C:维系家族稳定D:形成家国情怀答案:ABCD11.齐史兄弟三人前赴后继书写“崔杼弑其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 )A:中庸的公平、公正B:还原客观C:自强不息D:史官秉笔直书,写信史答案:ABCD12.春秋时期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以下哪几种?( )A:齐鲁文化B:秦文化C:三晋文化D:岭南文化答案:ABC13.“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一语出自古代哪部典籍?( )A:《孟子》B:《论语》C:《潜夫论》D:《淮南子》答案:C14.宗法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宗庙祭祀制度D:家国同构制答案:ABC15.古代天子坐北面南,宗庙与社稷坛的位置是左社右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胡粉女子》更是绝佳之作:
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
,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 初无所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 将欲何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假 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与私,克以明夕。其夜,安 寝堂室,以俟女来。薄暮果到,男不胜其悦,把臂曰:“宿愿始 伸于此!”欢踊遂死。女惶惧,不知所以,因遁去,明还粉店。 至食时,父母怪男不起,往视已死矣。当就殡殓。发箧笥中, 见百余裹胡粉,大小一积。其母曰:“杀吾儿者,必此粉也。” 入市遍买胡粉,次此女,比之,手迹如先。遂执问女曰:“何杀 我儿?”女闻呜咽,具以实陈。父母不信,遂以诉官。女曰:“ 妾岂复吝死,乞一临尸尽哀。”县令许焉。径往,抚之恸哭,曰 :“不幸致此,若死魂而灵,复何恨哉!”男豁然复生,具说情 状。遂为夫妇,子孙繁茂。
2.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 《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 《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 《冤魂志》。
(四)代表作
1、干宝《搜神记》
《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者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 人,是两晋之际的史学名家,著有《晋纪》,时称 良史。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搜神记》序中, 自称作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同时亦有保存 遗闻和供人“游心寓目”即赏玩娱乐的意思。此书原 已散佚,由明人重新辑录而成,现为二十卷,四百 多则,其中偶有误辑。
代表作品:《干将莫邪》、《韩凭夫妇》、《宋定 伯捉鬼》、《李寄斩蛇》、《董永》、《吴王小 女》。
《干将莫邪》: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 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 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 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 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 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 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 ,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 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 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 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 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 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 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 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桃花源
3、刘义庆《幽明录》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著述甚 多,除《幽明录》外,传世还有志人小说《世说 新语》。不过,这些著作当有他门下的文士参与 编写。
《刘阮入天台》:
出一大溪,溪边有二
女子,姿质妙绝。见二 人持杯出,便笑曰: “刘、阮二郎,捉向所 失流杯来。”晨、肇既 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 姓,如似有旧,乃相见 忻喜。问:“来何晚 邪?”因邀还家。
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头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 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韩凭夫妇》: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 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 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 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 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二)作者
志怪小说的作者中有不少就是方士、道士或佛 教徒,也有些志怪小说出于文人之手,如张华 的《博物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 《幽明录》。
(三)分类:
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包括后人辑佚的)共四十 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晋 张华的《博物志》。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 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
一、志怪小说的概念 志怪小说是指受宗教迷信思想的影响,大多记述神
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的文言小 说。
二、魏晋志怪小说
(一)产生的原因:原始巫术、佛道思想的盛行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
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 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 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 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 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 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 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五)艺术特色
1、鲜明的人物形象:与神话中有形而不能变化的 鬼神相比,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常常没有一定的形状, 善于变化,人鬼相杂,人神难辨;鬼既害人,又可 爱人,既可偷吃东西,与人吵架,又可互相聊天, 甚至谈情说爱。
《李寄斩蛇》:以前 有一条大蛇,为祸一 方,每年都要送去童 女祭祀,将乐县的李 诞,家里有六个女儿, 没有儿子。他的小女 儿名寄,要应征前往。 父母慈爱,终究不让 她去。李寄自己偷偷 地走了,最后李寄访 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 将蛇杀死了。
2、陶潜《搜神后记》 多言神仙,少言妖异变怪之类。 如:白水素女
《庞阿》一则,写石氏女爱慕美男子庞阿,身不 得随,精魂常于夜间来庞家,最终二人结为夫妇。 这是最早的一个离魂故事,虽是离奇,抒情性却 很强。还有很多鬼魅故事,也比较注意感情气氛 的渲染。
唐代陈玄佑传奇《离魂记》、明代汤显祖《牡丹 亭》等离魂故事即由此演化而来。
4、张华《博物志》
浮槎: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