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人与志怪小说产生与兴盛的原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 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 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 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 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 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 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
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 系,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其兴盛的土壤。 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 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这类志人小说即 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结果,又反过来促 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魏晋志怪小说中,《搜神记》是保存最 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搜神记》内容丰富,其中一些作品曲折 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人民的爱憎及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代表:如《韩凭夫妇》、《东海孝妇》、 《三王墓》、《董永》、《吴王小女》 、 《李寄斩蛇》 等。
魏晋南北朝之志 怪与志人625Biblioteka 主要内容

什么是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产生与兴盛的原因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 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 为内容的小说。 志人小说,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的言谈 举止和逸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 谈小说、轶事小说 。
鲁迅有话说
“《搜神记》多已佚失,现在所存的,乃是明人 辑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 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 至于《搜神后记》,亦记灵异变化之事,但 陶潜旷达,未必作此,大约也是别人的托 名。”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学》(一)下--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下--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第一节 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

第一节 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

第一章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第一节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我国宋代以前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文言短篇小说。

宋以后,白话小说异军突起,很快取代了文言小说成为古代小说的主要形式,但作为文言小说并未绝响。

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

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文言小说类型为志人志怪小说和传奇体文言小说。

下面,我们着重就这两种文言小说作一概述。

一、先秦两汉的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至先秦,大量在口头流传或载入史书的神话传说、迷信故事、地理博物传说和寓言故事,为后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中,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是歌颂创造天地的神灵,从而寄托古先民创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歌颂那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一心为人类谋幸福的神和英雄;钻木取火、仓颉造字等则反映出原始人的伟大创造力。

中国的神话虽然与史实相融合,零星分散,但是其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新奇奔放的幻想和理想化的夸张,以及由此所开辟的神怪题材,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先秦史籍中的传说故事虽然不同程度地含有志怪小说的因素,但是没有脱离史书,还不能算是小说。

真正的志怪小说是在两汉时期形成的。

所以,先秦两汉是志怪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

先秦两汉志怪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理博物体的志怪小说,它们都是仿学《山海经》的作品。

《山海经》一书,多记载山川道里物产、异禽怪兽、海外奇闻,以奇思异想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洞冥记》、《十洲记》、《括地图》等即是此种类型的作品,不过多记载遐方异物,缺乏人物和情节。

第二类是野史杂传体的志怪小说,代表作有《汉武故事》、《列仙传》、《蜀王本纪》等。

先秦两汉的志怪小说中,流传最广的是西王母、汉武帝、东方朔等人的故事。

西王母的形象有一个神话化的演变过程。

《山海西荒经》云:“西海之中,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二十卷。

东晋干宝作。

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

语言精炼,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

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

物词2023-11-0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动物名物词研究综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名目录物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的文化内涵•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的影响与价值01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起源与发展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更加关注鬼神、妖怪等神秘现象,加上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盛行,为志怪小说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与影响特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以记录奇闻异事为主,具有鲜明的神秘色彩和宗教色彩,其中涉及到的动物名物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和利用。

影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02动物名物词研究综述指用来指称动物类事物的词汇,通常包括动物名称、部位、习性等相关方面。

动物名物词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动物名物词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例如,按照动物种类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音译词、意译词等。

动物名物词定义动物名物词的定义与分类VS目前,对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名物词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者们从词汇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个角度对这一时期的动物名物词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词义演变、文化内涵等方面。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案分析和文化内涵方面,而对于这一时期动物名物词的总体特点、演变规律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动物名物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究现状研究问题动物名物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研究方法可以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语言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名物词进行穷尽性调查,比较不同类型动物名物词之间的异同,分析其文化内涵和演变规律。

研究意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这一时期动物名物词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深化对于古代语言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

美2023-11-1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研究价值目•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名篇赏析录01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定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主要记述神仙、鬼怪、妖异之事,以传闻和民间故事为素材,经过加工和再创作而成。

特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具有鲜明的神秘色彩和想象力,作品中的情节奇幻、夸张、离奇,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诗意。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定义与特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笔记小说,如《搜神记》、《幽明录》等,这些作品为后来的志怪小说奠定了基础。

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生死和宇宙的看法更加神秘和超自然化,这种社会背景为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怪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衰落,道家和佛教思想逐渐兴起,这种思想背景为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神仙思想和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宗教背景也为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文化背景0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色叙事方式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多采用短篇故事的形式,叙述简洁明快,情节曲折跌宕,富有戏剧性。

结构特点志怪小说通常以传闻、逸事、奇闻等形式收集、整理,再进行加工润色,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单元。

叙事方式与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类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包括鬼怪、妖物、神仙等各类奇异角色,以及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塑造手法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刻画,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怪诞元素的运用奇幻描写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常常出现各种奇异的生物、神秘的符咒、超自然现象等奇幻元素,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思维冲击。

第四章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第四章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二)作者
志怪小说的作者中有不少就是方士、道士或佛
教徒,也有些志怪小说出于文人之手,如张华 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 《幽明录》。
(三)分类: 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包括后人辑佚的)共四十
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晋 张华的《博物志》。 2.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 《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 《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 《冤魂志》。
《韩凭夫妇》: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
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 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 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 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 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 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 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 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 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 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伤逝》: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 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 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 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 雪,眠觉,开室,命酌 酒。四望皎然,因起彷 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 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何必见戴?”(《任诞》)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故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故事

01 Chapter战乱频繁思想自由文化交流030201社会背景玄学盛行佛教传播道家思想的影响文化氛围起源随着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变化,志怪小说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发展流变志怪小说的起源与流变02 Chapter鬼的形态与特征鬼的形态鬼的特征鬼的来源鬼的去向鬼的来源与去向鬼对人的影响人对鬼的应对方式鬼与人的关系03 Chapter鬼魅附体鬼怪复仇鬼魅诱惑•鬼怪报恩是指鬼魂或妖怪因为受到人类的帮助或恩惠而展开报答的行为。

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鬼怪报恩的故事常常与善良和慈悲的主题相关,表达了人们对于善良和慈悲的推崇。

例如,《搜神记》中的“东海孝妇”故事中,孝妇为报答婆婆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感动了上天,最终得以重生。

鬼怪报恩04 Chapter强化社会道德观念引发民众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反映民众内心世界03对其他宗教信仰的影响01促进佛教、道教信仰的传播02强化民间宗教信仰1 2 3开创志怪小说体裁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05 Chapter反映社会思想观念传承文学传统拓展文学题材文学价值刻画细腻作者们在描述鬼故事时,往往注重细节刻画,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性格、情感变化以及环境特点等。

想象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鬼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作者们运用独特的构思和奇幻的情节,将现实世界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鬼怪形象表现出来。

语言简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鬼故事作品语言简练明快,文字流畅自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艺术特色06 Chapter启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信仰和道德观念,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恐惧、疑虑和追求。

这些故事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了解人性、探索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警示这些鬼故事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重视道德修养,追求正义和真理,避免被邪念和不良习惯所诱惑,以免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警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故事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
志怪小说的作者中有不少就是方士、道士或佛 教徒,也有些志怪小说出于文人之手,如张华的 《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 《幽明录》。
(三)分类:
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包括后人辑佚的)共四十 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晋 张华的《博物志》。
《庞阿》一则,写石氏女爱慕美男子庞阿,身不 得随,精魂常于夜间来庞家,最终二人结为夫妇。 这是最早的一个离魂故事,虽是离奇,抒情性却 很强。还有很多鬼魅故事,也比较注意感情气氛 的渲染。
唐代陈玄佑传奇《离魂记》、明代汤显祖《牡丹 亭》等离魂故事即由此演化而来。
4、张华《博物志》
浮槎: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代表作品:《干将莫邪》、《韩凭夫妇》、《宋定伯 捉鬼》、《李寄斩蛇》、《董永》、《吴王小女》。
《干将莫邪》: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 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 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 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 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持头 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 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 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 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
桃花源
3、刘义庆《幽明录》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著述甚 多,除《幽明录》外,传世还有志人小说《世说 新语》。不过,这些著作当有他门下的文士参与 编写。
《刘阮入天台》:
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 子,姿质妙绝。见二人 持杯出,便笑曰:“刘、 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 来。”晨、肇既不识之, 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 有旧,乃相见忻喜。问: “来何晚邪?”因邀还家。
《卖胡粉女子》更是绝佳之作: 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
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 无所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 欲何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假此 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与私,克以明夕。其夜,安寝 堂室,以俟女来。薄暮果到,男不胜其悦,把臂曰:“宿愿始伸 于此!”欢踊遂死。女惶惧,不知所以,因遁去,明还粉店。至 食时,父母怪男不起,往视已死矣。当就殡殓。发箧笥中,见 百余裹胡粉,大小一积。其母曰:“杀吾儿者,必此粉也。”入 市遍买胡粉,次此女,比之,手迹如先。遂执问女曰:“何杀我 儿?”女闻呜咽,具以实陈。父母不信,遂以诉官。女曰:“妾 岂复吝死,乞一临尸尽哀。”县令许焉。径往,抚之恸哭,曰: “不幸致此,若死魂而灵,复何恨哉!”男豁然复生,具说情状 。遂为夫妇,子孙繁茂。
《李寄斩蛇》:以前 有一条大蛇,为祸一 方,每年都要送去童 女祭祀,将乐县的李 诞,家里有六个女儿, 没有儿子。他的小女 儿名寄,要应征前往。 父母慈爱,终究不让 她去。李寄自己偷偷 地走了,最后李寄访 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 将蛇杀死了。
2、陶潜《搜神后记》 多言神仙,少言妖异变怪之类。 如:白水素女
(五)艺术特色
1、鲜明的人物形象:与神话中有形而不能变化的鬼 神相比,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常常没有一定的形状,善 于变化,人鬼相杂,人神难辨;鬼既害人,又可爱人, 既可偷吃东西,与人吵架,又可互相聊天,甚至谈 情说爱。
己头,头复堕汤中。三头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 之,故通名“三王墓”。
《韩凭夫妇》: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 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 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 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 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 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 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 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 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 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2.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 《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 《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 《冤魂志》。
(四)代表作
1、干宝《搜神记》
《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者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 是两晋之际的史学名家,著有《晋纪》,时称良史。 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搜神记》序中,自称 作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同时亦有保存遗闻 和供人“游心寓目”即赏玩娱乐的意思。此书原已散 佚,由明人重新辑录而成,现为二十卷,四百多则, 其中偶有误辑。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 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
一、志怪小说的概念 志怪小说是指受宗教迷信思想的影响,大多记述神仙
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的文言小说。
二、魏晋志怪小说
(一)产生的原因:原始巫术、佛道思想的盛行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
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 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 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 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 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 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 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