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精)
地理专题-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地理专题-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
部大开发)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工业区位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科技进步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原料的依赖性减弱:一方面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技术革新使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2.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对原料和动力依赖下降,区位选择更加灵活。
3.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4.工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空间分离。
发达的物流支撑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
5.对市场的依赖加强。
高频考点01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018·全国卷Ⅲ,36(2)、(3)]纯碱厂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其对纯碱厂建设不同观点表达 (2017·全国卷Ⅰ,4~5)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好处,海德堡印刷机竞争优势分析
[2017·全国卷Ⅱ,36(1)]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备考导航
1.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考查频次高。从题型 上看,选择题、综合题均有出现,但以综合题为主,分 值较大。2.备考中要熟练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工业主导 类型、工业集聚与分散,以及代表性工业区发展条件、 整治措施等相关知识;通过典型题目的训练,强化获取 、解读信息的能力,进而提炼出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思 路,增强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工业现象的能力。3.重 点关注以某企业发展过程为例,考查对产业转移基本原 理的理解与掌握;或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国际发 展战略等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角度一 以新能源汽车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及变化
【例1】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课题。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 企业,并初步形成了包括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新能 源汽车产业链。据此完成1~2题。
叁
考向预测
Examination direction forecast
●考向一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家具制造企业的影响,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例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省某市的出口导向型家具制造企业出口订单量出现下滑。为 此,该市家具制造企业逐步增加国内销售份额,以减少对外出口的依赖。下图示意家具制造企业 增加内销份额的主要途径。完成(1)~(3)题。
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

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
工业的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地理位置的因素。
以下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1. 市场因素:工业企业选择的区位通常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距离市场消费者近,能够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劳动力因素: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持,因此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是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工业企业具有吸引力。
3. 能源和物流因素:工业企业对能源和物流的需求很高。
因此,选择临近能源和运输节点的地点能够降低能源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4. 政策和法规因素: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于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吸引工业企业,例如提供税收优惠、土地开发等。
5. 基础设施因素:工业企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很高,包括道路、铁路、港口、机场等。
选择临近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地区,能够提供更便捷的物流和运输条件。
6. 生态环境因素:一些工业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选择需要考虑到是否
符合环保标准。
一些地区可能会存在污染物排放和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其中市场因素、劳动力因素、能源和物流因素、政策和法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地点的重要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2)生产特点 技术要求高
城市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三)环境因素
化工厂炼油厂 水泥厂 酿造厂 发电厂 钢铁厂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污水排放口 远离水源地 及河流上游
污 染 空 污 染 水 气 源
工厂设在居民区 最小风频的上风 地带或与常年盛 行风垂直的郊外
固体废 弃物污 染
(1)工业部门
(2)生产特点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3、动力指向型工业
(1)工业部门 有色金属冶炼厂,如炼铝厂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2)生产特点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电能)
(1)工业部门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2)生产特点 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 5、技术指向型工业 (1)工业部门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D、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业—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人才聚集
例3、读“甲,乙两工厂万元产值主要成本百分 比”比较表,回答问题。
(1)下列工业部门与甲乙两工厂最吻合的是: C
A、服装工业,化学工业
B、有色冶金工业,食品工业
C、水产品加工工业,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石油加工工业
(2)关于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的叙述,正确 的是: D A、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 的要求相当。 B、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甲乙两工厂劳动力 成本比例上升。 C、甲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人 的工资水平低。 D、乙工厂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从业人员的 工资水平高。
例4、某工业城市拟在 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 自来水厂、钢铁厂、水 泥厂,请根据影响工业 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 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 择合适的区位,布局相 关企业。 (1)化工厂宜布局在 __处,理由是什么? B 该处有化工厂所需要的原料海盐、石油,且 该处离市区较远并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不易污染居民区的空气。
我国主要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分析.

特点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①淡水资源 供应不足, 环境污染严 重;②高科 技产业发展 不足,工业 产品类型单 一、技术落 后
发展方向 ①加大科 技投入, 更新设备 ,提高产 品质量; ②调整工 业结构, 发展第三 产业和高 科技工业
辽中 南工 业基 地
重工业 基地
①丰富的煤 、铁和石油 资源;②便 利的海陆交 通运输;③ 雄厚的工业 基础
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发展 方向
发展外向型经济
加强东西部 联系,内联 外引,逐步 形成联系东 西部的重工 业地带
2.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我国有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四大工业 基地因各自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不同,呈现的发展问题也 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名称
位置、范围及 主要工业中心
能源 和矿 产资 源不 足
[ 典题例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指 依靠创意人的智慧和技能,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和提 升, 生产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的新兴产业。 它主要包括广播影视、 动漫、音像、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广告 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下图为 2010 年国家 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分图。
名 称
位置、范围及 主要工业中心
特点 出口为 主的工 业,以 轻工业 为主的 综合性 工业基 地
发展条件
存在 问题
发展方向 ①调整产业 结构,促进 产业升级; ②加强区内 各城市的分 工与合作, 构建大珠江 三角洲城市 群;③加强 规划与管理
珠 江 三 角 洲 工 业 基 地
①毗邻港 澳,邻近 东南亚, 多侨乡, 可利用外 资发展工 业;②水 、陆、空 运输便利
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一)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会因素:社会需求对工业的影响。
1.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20世纪80年代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到21世纪初进行西部大开发。
2. 国防安全的考虑: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
3. 个人行为因素: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补充:4. 工业惯性:有些工厂的区位并不合理,但仍留在那里,称为工业惯性。
原因是可能搬迁费用高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四)环境因素:工业在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会产出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进行工业(特别是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工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注意不同工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各不相同)1. 从主导风向上看,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选择厂址,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工厂应该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
2. 从水源上看,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该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地区,而自来水厂宜于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3. 从距居民区的远近上看,占地面积不大而没有污染的工业,宜于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而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于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和郊外。
4. 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看,工业布局应该远离生态脆弱带和自然保护区。
二、影响工业区位的成本因素较多,各项成本因素对不同行业的区位吸引力不同。
成本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1) 原料指向。
某些原料消耗量远大于产品重量的行业(如炼铁),或原料不易运输且容易变质的行业(如水果、蔬菜、水产等加工工业),区位尽量靠近原料产地。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十六、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一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例1: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①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②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③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①自然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动力、土地、水源;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
2、主导区位工业类型
①原料指向型:应接近原料产地如,制糖(甘蔗、甜菜、水产加工、水果罐头。
②市场指向型:应接近市场如,啤酒、家具、印刷、食品。
③动力指向型:应接近火电厂、水电站如,炼铝、电镀。
④技术指向型: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电子、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⑤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应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方,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3、投入要素类型
包括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如,钢铁、化工、技术密集型。
4、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区位因素:
(1、德国鲁尔区
区位优势: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离铁矿区(法国东北较近;
③、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沛;④、水陆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
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整治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拓展交通,发展科技;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工业区特点:①、(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②、(部门以轻工业为主; 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
⑤、工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乡村地区。
(3、美国“硅谷”
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地中海气候区,温暖湿润,气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④、交通便捷。
⑤、军事订货
工业区特点: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高;
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大;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存在的问题:①用地紧,地价上涨;②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增大。
解决的措施:①调整产业布局(将新工厂转移到地的德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②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
(4、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
治理环境污染。
(5、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
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
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6、沪宁杭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高;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
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7、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
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8、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围: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四个工业基地
优势条件:
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
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大铁路、神黄铁路;港煤炭输出港;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9、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为中心钢铁工业;以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优势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
(10、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
围:、、、、、、新疆乌鲁木齐
优势条件: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11、城市工业布局
区位因素:
①、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②、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
③、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④、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⑤、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
⑥、交通:沿交通线分布;⑦、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⑧、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
⑨、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
⑩、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