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二、操作要点。

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小于10秒,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5.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升/分(有氧情况下)。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秒钟,使胸廓抬举,连续2次。通气频率8-10次/分;

6.按压和通气比30:2;

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秒钟。

三、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秒钟;

2.成人使用1-2升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升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升简易呼吸器挤压1/3;

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新旧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一、关键点

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2、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3、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4、避免过度通气,

5、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三、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四、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原因: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 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五、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原因: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六、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原因: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七、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100次/分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八、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 ㎝≥5cm

★2010(新):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5cm

●2005(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 4-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术

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和肺部这两个器官的复苏方法。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在于,脑部缺氧4-6分钟即可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我们用心肺复苏来维持大脑的供养状态。主要目的是抢救急危重症状的病人。适用情况包括溺水、触电、呼吸苦难、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异物梗塞等多种情况。 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平均每年有几十万人因为抢救不及时在医院外死亡,这些人中大多数如果抢救得当都是有可能被拯救的。心肺复苏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应用在身边家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学好了心肺复苏术,就等于为身边的人提供了一份特殊的保障。 心肺复苏术发展史 心肺复苏术最早的历史可以见于远古的埃及,那个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有限,人类只能是简单的利用物理的方法对死亡进行尝试性的干预。因此复苏的方法多是感性的和经验性的,而且复苏也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木桶法和马背法,原理很简单:将需要抢救的病人放在木桶上然后两侧的人滚木桶,或者讲其捆在马背上奋力抽打马屁股,在马背上颠簸可能讲患者救醒。 人类历史上最早研究身体构造的是中医医学,中医医学的身体研究在东汉时期到达鼎盛,最早的完整的心肺复苏术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救助上吊死亡的案例时,张仲景提出:半刻之内,将其解下,手按胸上,数动之。另一人,以管吹耳,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到华佗的时候青囊经已经将吹耳变为吹鼻,捂其口,竭气贯鼻,借以续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自华佗以后中医研究身体构造的这个学派就再也没有在历史记载中出现了。 最早大批量应用现代心肺复苏术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仑,他的总军医名叫拉雷,这个精明的医生除了建议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战地医院外,还将心肺复苏术大批量运用于军队的抢救,一时间法国军队的中弹死亡率从31%降到了百分之11%,使得法军作战英勇无比所向披靡。 心肺复苏术定义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于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的病人来使用的一种紧急急救方法。 心肺复苏术具有其针对性。 首先,只有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病人才可以应用心肺复苏术,那么就说明如果此病人有心跳或者呼吸那么就千万不可贸然使用心肺复苏术,不然有可能使得病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有必要提出的情况有很多种。首先要提出的是外伤状况,如果发现由外伤导致的心搏骤停那么要首先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果发现可疑人员就在身边,轻易施救可能会遭到伤害,就要谨慎对待。 其次是在施救时最好找到帮手,这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身边的人帮忙。 无法立刻进行的急救,比如触电,就需要先用长的干燥的木棍将带电的电线挑开才能进行施救,如果溺水,不会游泳千万不能自己跳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规程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CPR2010国际指南)(依说明: (1)CPR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1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CPR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A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1mg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准备电击除颤: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200J/360J、充电!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b继续CPR轮回: 继续CPR,从胸外按压开始、循30:2做5个轮回全面检查评估: 暂停CPR,检查评估持续心电监护,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 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治疗否则开始ACLS: 心肺复苏失败(进入ACLS阶段)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尽快气管插管: 开始插管、继续按压确定导管在气管气管内吸痰复苏球囊过渡: 捏皮球给氧,正压通气8~10次/分,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不间断地心脏按压: 持续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准备开胸按压(有条件时)及早给予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1mg静推急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动脉血气反复除颤和用药: 全身亚低温保护再次电击除颤,胺碘酮300mg静推准备心脏起搏,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25.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半小时后心电图一分钟描图,诊断生物学死亡终止抢救、尸体料理双人法BLS操作考核的行为和用语规范标准适用于医护专业人员2人急救操作考核;仅限BLS阶段(第一个ABCD)的技能;假设倒地者是一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担任主角A,而另一施救者为助手B、从旁协助;医生与护士互为A-B角色,临考核时抽签决定;用徒手配合器械的方法实施急救,下医嘱的(简称一看,由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确定昏迷呼救: 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判断循环征象: 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胸外心脏按压:

2019年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 最新美国心脏协会 AHA 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 月 15 日在网站上公布了 2019 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9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与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9《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与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与 2010 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 :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 以足够的速率与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就是 100 至 120 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 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就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就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与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 )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9(更新): 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 (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9(旧版):

急救常识五心肺复苏术

急救常识——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意义人体是靠心脏的跳动、血管的节律运动和肺的呼吸,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人的各个部分,以供机体正常活动;并通过血液流动和呼吸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即脑组织缺氧4分钟之内,可恢复其原有功能,心跳停止超出4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抢救此类伤员要及时、迅速,以竭力挽救伤员生命。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

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右手的中指、示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3-4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产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颁布了成人降胆固醇治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1]。该指南以现有研究证据为依据,强调他汀类药物在降低ASCVD风险方面的获益,对ASCVD的一级、二级预防及风险评估、他汀类药物的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一指南虽然针对西方人群所制定,但对我国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与ASCVD的防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1 指南要点 1.1 强调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可降低ASCVD风险 指南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明确以下4组患者可由他汀类药物治疗获益:(1)确诊ASCVD者;(2)原发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4.9 mmol/L);(3)40~75岁、LDL-C为1.8~4.9 mmol/L 的糖尿病患者;(4)无ASCVD与糖尿病,但其10年ASCVD风险≥7.5%者。指南重点强调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低ASCVD 风险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治疗强度作出了分级推荐(表1)。 表1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降胆固醇幅度 1.2 LDL-C和(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治疗目标值缺乏证据 专家组认为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为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LDL-C和(或)non-HDL-C治疗目标。在ASCVD常规预防措施中,对最可能获益人群应用适当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ASCVD风险。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尚待明确。 1.3 更新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风险评估 指南推荐对所有患者评估其10年ASCVD风险,并确定他汀类药物治疗最能获益的对象。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医生与患者要充分沟通。 1.4 药物安全性建议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提示要充分考虑用药安全性问题。指南强调重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并为包括肌溶解等在内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提供临床指导。 1.5 生物标记物与无创性检测的作用 对于不属于上述4组他汀类药物获益人群的患者,可进行相关生物标记物与无创检测,以为风险评估提供更多依据。 2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建议 2.1 ASCVD患者二级预防 临床已诊断ASCVD的患者,若年龄≤75岁,且无用药禁忌,无论性别,均应启动并长期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ⅠA)。若患者不能耐受强效他汀类药物治疗或出现他汀类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可尝试中等强度他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基础生命支持部分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王映珍 美国心脏病学会于今年10月份公布了期待已久的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指南基本相似,但仍有几个最主要变化,现将部分变化罗列如下: 一、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 《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并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的重要性。2005 年前后发表的相关研究表明:(1) 尽管在实施《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 各个急救系统(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基于以上几点问题,《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停后治疗的新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一)、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仍然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包括: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请注意,不再使用 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院前急救之现场心肺复苏(CPR)

现场心肺复苏(CPR ) 一 确保环境安全:首先评估现场是否安全,该案例中的场地安全,可以疏散人群后马上实施抢救,但如果是触电的病人,则须先断电,煤气中毒的病人先脱离危险环境然后进行急救(见图1-3-1)。 二 判断意识 先在伤病员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啦?”再轻轻拍伤病员的肩部,如伤病员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可判断其无意识。婴儿则拍击足跟,婴儿不能哭泣,判断为意识丧失(见图1-3-2)。 三 立即呼救 当判断伤病员意识丧失,应该求助他人帮助,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我是救护人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快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见图1-3-3) 四 救护体位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 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救护人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若伤病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病员应采用侧卧体位(复原卧位),分泌物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稳定,并易于伤病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通畅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伤病员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病员,以免造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部外伤者需翻身时,为防止颈髓损伤,另一个应保持伤病员头颈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一)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 图1-3-1 图1-3-2 图1-3-3

1.救护人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2.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见图1-3-4)。 3.将伤病员远离救护人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4.救护人员一只手托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人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或胯部。 5.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人员侧(见图1-3-5)。 6.伤病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见图1-3-6)。 (二)救护人员体位 救护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位于伤病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或立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实施操作(见图1-3-7)。 图1-3-4 图1-3-5 图1-3-6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二)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 南》(二)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CHC)组织专家进行了一次线上专家研讨会(查看解读一)。 全国各地的高委会专家第一时间研究了美国2017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的高血压指南以及中国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期评述专家为: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副主委李玉明教授、副主委杨天伦教授、委员张新军教授,分别对指南进行了述评。 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 诊断高血压指南的标准前移,即≥130/80 mmHg 基于美国10年来(2007-2017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13.7%,接受药物治疗的仅增加了1.9%(34.2%~36.2%/10年)这样一个特点,同时也基于一些重要的研究,例如SPRINT研究和JAMA的meta分析,

鉴于美国患病人数与治疗人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诊断目标的前移,以及早期血压管理对美国改善高血压所导致的器官损害和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药物治疗理念 以10年风险>10%+ 血压≥130/80 mmHg可以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而前面任何一种状况(仅10年风险>10%或者血压≥130/80 mmHg且<140/90 mmHg)都是以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治疗,而不必强调药物治疗。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美国指南的这种血压分级理念和治疗理念适合中国吗? 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1)要看中国目前有多少血压在≥130/80~140/90 mmHg的人群(2)在这样的人群中,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有多少? (3)目前的我国的生话方式干预的结果可以使多少人达到血压下降5%~10%的效果 (4)中国目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线性关系是什么?血压高直接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升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AHA CPR & ECC 指南》 1 ?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 (2)尽早实施CPR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 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 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3. 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 & ECC 指南》 《2010'AHA CPR & ECC 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cm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T C -A-B ★ 2010 (新):C-A-B

心肺复苏术操作规程

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5-10秒,计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 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1、复苏后整理 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幅度5-6cm之间,连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术(2019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心肺复苏术(2019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术(2010 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患者意识不清,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来快速判断患者的是否心跳骤停,并快速建成患者是否呼吸停止或处于濒死喘息,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2、根据《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 如果只有一名施救者在场应该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 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轮 30 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压和通气之比为 30: 2。 按压方法: (1)按压部位在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胸骨下半部);(2)双手掌跟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按压;(3)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幅度至少 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 (4)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 100 1 / 5

次。 4、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成人): 用仰头抬颌法首先打开气道,是下颌角与耳垂垂直地面 70-90 度,形成气道开放,用人工气囊面罩覆盖患者的鼻子和嘴进行吹气,吹到看到患者的胸部隆起,吹起时间为 1 秒以上,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 开放气道的 4 种方法: (1)仰头提颈法: 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五只并拢、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颈项部,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 此法严禁用于颈椎受伤者。 (2)仰头推颌法: 一手掌放在前额,向下压,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固定于病人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推举,收头部充分后仰。 (3)仰头抬颌法: 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下颌的骨性部位,并向上抬起,是头部充分后仰,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 (4)推举下颌法: 医护人员站或跪在病人头颈部,双手中、食指并拢,分别固定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提起,此方法适用于颈椎受伤的患者。 5、气管插管后使用高级气道通气:

cpr心肺复苏术

何谓心肺复苏术(CPR)? CPR是心肺复苏术的英文简写。在196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鉴于CPR的施行没有标准,特别是医师接受CPR的训练不完全,因此建议医护人员要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标准学习CPR的技术。这是CPR的开始。到1970年代中期,CPR始成为美国全国推广的活动,至今在美国有超过4000万人次接受过CPR训练。 在台湾,CPR的推广最早是由红十字会推广,及至急诊医学会成立,在急诊医学会下设有全民CPR推广小组,CPR的推广始步入轨道。 心肺复苏术(CPR)技巧是使用于心脏或呼吸停止的病人,直到更高一层的生命救命术到达。CPR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它会使一些带氧血流到脑部和其它重要器官。 心肺复苏术(CPR)简介 CPR 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的缩写,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心肺复苏术的英文缩写。 根据美国近年来重要「生命之链」之观念,在心脏及呼吸停止之状态,人之脑细胞于四分钟开始死亡,于十分钟内脑死成为定局。依据此一观念,全世界目前对病危患者之救治目标在达到四分钟以内有基本救命术(BLS)之救治;八分钟以内有高级救命术(ALS)之救治。 心肺复苏术(CPR)技巧是使用于心脏或呼吸停止的病人,直到更高级的生命救命术到达。心肺复苏术(CPR)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它会使一些带氧血流到脑部和其它重要器官,争取那重要之几分钟使病患生命征像能够维持稳定。 CPR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C P R的原理: 空气中含百分之八十的氮气,百分之二十之氧气其中包括微量之其它气体而经由人体呼吸再呼出之空气成分经化验分析氮气仍占约百分之八十,氧气却降低为百分之十六,二氧化碳占了百分之四,这项分析让我们了解经由正常呼吸所呼出的气体中氧的份量仍足够供应我们正常所需的要求。 利用人工呼吸吹送空气进入肺腔,再配合心外按摩以促使血液从肺部交换氧气再循环到脑部及全身以维持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之存活。 C P R的重要性: 当人体因呼吸心跳终止时,心脏脑部及器官组织均将因缺乏氧气之供应而渐趋坏死,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嘴唇、指甲及脸面的肤色由原有呈现的正常色渐趋向深紫色,而眼睛的瞳孔也渐次的扩大中,当然胸部的起伏及颈动脉的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二、操作要点。 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小于10秒,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5.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升/分(有氧情况下)。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秒钟,使胸廓抬举,连续2次。通气频率8-10次/分; 6.按压和通气比30:2; 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秒钟。

三、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秒钟; 2.成人使用1-2升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升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升简易呼吸器挤压1/3; 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新旧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一、关键点 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2、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3、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4、避免过度通气, 5、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2019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操作流程图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 2010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 CPR 2010 国际指南)(依说明: (1) CPR 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 1 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 CPR 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 A 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 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 a0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2. a1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 3. a2 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 4. c0 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 5. c1 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 6. c2 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 7. c3 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 1mg 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 8. a3 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 9. a4 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 10. b0 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 b1 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 (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 12. d0 准备电击除颤: 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 13. d1 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 200J/360J、充电! 14. d2 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 15. c/b 继续 CPR 轮回: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协会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协会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2017年5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联合发表了2017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该指南在2013年ACC/AHA心衰管理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主要对心衰生物标志物、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s,HF-REF)的新型药物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治疗、重要合并症处理及心衰预防进行更新[1]。其中HFrEF新型药物治疗指南更新部分已于2016年5月发布[2]。指南仍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指南导向的心衰评估和管理(guideline-directe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GDEM),即对患者的诊治应根据心衰指南中的I类推荐,指南更新的要点如下: 一、生物标志物推荐 血浆利钠肽(NT-ProBNP或BNP)可用于心衰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价的多个环节。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应用钠尿肽进行筛查,并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心衰发生,故指南推荐对心衰高危人群(心衰A期)使用利钠肽进行早期筛查,然后接受专业团队的管理,进行GDMT 早期干预,可预防左室功能障碍(收缩性或舒张性)或新发心衰(IIa,B-R)。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进行利钠肽检测,以诊断或排除心衰(I,A);慢性心衰患者推荐使用利钠肽进行预后评估或额外风险分层(I,A);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入院时利钠肽和/或心脏肌钙蛋白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估

(I,A);心衰患者在出院前的利尿钠肽水平有助于判断出院后患者预后(IIa,B-NR)。其他生物标志物(例如心肌损伤或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可溶性ST2受体, galectin-3, 高敏心脏肌钙蛋白)也有助于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IIb,B-NR)。 利钠肽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除心衰患者中升高,其他心脏情况中(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心房颤动、心肌炎等)以及一些非心血管情况也会引起升高,临床使用时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 二、HF-REF心衰药物治疗更新 新指南对有症状的慢性HF-REF患者的治疗步骤有了更清楚的推荐(见图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长期的过度激活在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阻断RAAS 的药物目前已然成为了心衰治疗的基石。基于最新的随机临床试验,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valsartan/sacubitril]和伊伐布雷定治疗能够给HF-REF患者带来获益。指南推荐RA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ARB)、ARNI]联合β阻滞剂(部分患者使用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可降低HF-REF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I类推荐,其中ACEI/ARBs/ARNI的证据水平分别为A/A/B-R。对于慢性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II或III级的HF-REF患者,如果能耐受ACEI或ARB治疗,建议更换为ARNI以进一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 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 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4~5 cm,儿童按压深度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年人1-8岁儿童婴儿 开放气 道 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 上) 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 次) 检查循 环 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 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 手掌根 2指(以环绕胸部双 手 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 度 4-5cm 2-3cm 1-2cm 按压频 率 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 (单人或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 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 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期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AED 不推荐使用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新建议1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新建议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新建议5 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新建议6 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新建议7 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 新建议8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 级预防指南 摘要 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我们从指南中摘取一些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对我国未来一级预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2019年3月,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19一级预防指南)发布[1],该指南除了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一、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概要

2019一级预防指南不仅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还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与经济学因素。主要内容包括:(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2)基于团队的护理方法是预防CVD的有效策略。(3)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4)对于40~75岁成年人应进行10年ASCVD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中增加了风险增强因素,指导被选定的个人进行预防干预决策。(5)所有成年人都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动物蛋白(瘦肉、鱼),尽量少吃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6)建议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减重。(7)成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高强度有氧运动。(8)对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改善血糖控制。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一线治疗药物,其次考虑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9)评估门诊每位成年人的吸烟情况,并且强烈建议和指导吸烟者戒烟。(10)因为缺乏净获益,阿司匹林在ASCVD一级预防中应慎用。(11)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4.9 mmol/L或≥190 mg/dl)患者、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经临床风险评估确定有明确ASCVD风险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12)建议对所有成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干预。对于需药物治疗者,其血压控制目标一般应<130/80 mmHg(1 mmHg=0.133 kPa)。(13)有限医疗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