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4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 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 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 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e)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f) 能够使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要求的合法有效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7医院感染的监测 7.4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 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75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 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7.6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8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14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2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 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操作规范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
改善病房环境
空气净化
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净化,减少 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环境清洁
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洁 和消毒病房内的物品和表面。
通风换气
确保病房内的通风换气,降低病 菌在病房内的传播风险。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与维护
消毒制度
制定严格的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确保每次 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防控措施
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消毒、规范医护人员操作、对患者进 行隔离治疗等。
经验总结
成功的防控经验在于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加强医院管 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操作水平。
案例三
经验一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 任和分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
得到有效执行。
经验二
加强消毒和清洁工作,定期对 病房和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 毒,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经验三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操作水 平,加强培训和教育,确保医 护人员掌握正确的防控知识和 技能。
经验四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和观察 ,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
防止感染扩散。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取得的成果与不足
成果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得到了广泛重视,有效降低了感染率。
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
0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常 见原因
患者自身因素
01
02
03
免疫系统受损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通常 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 病原体。
疾病严重程度
病情严重、昏迷、气管插 管等状态的患者,容易发 生医院感染。
长期住院
长期住院的患者与外界接 触的机会减少,增加了医 院感染的风险。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评估病情优先选择非侵入式排尿,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二、插导尿管及行导管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制度。

三、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理的导尿管,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导尿管前端插入部分应涂抹足够润滑剂,使用一次性包装灭菌合格的润滑剂。

四、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五、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六、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七、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八、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九、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前,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十、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实行)》[S].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计生委.《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2016。

2023年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全文)

2023年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全文)

2023年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全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1. 留置前手卫生(手消毒)2. 会阴部清洁,尿道口消毒3. 口罩、帽子、无菌手套4. 铺无菌巾,建立最大范围无菌区5. 妥善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移位6. 整个操作过程遵循无菌原则1. 检查导尿管留置的必要性2. 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排空集尿袋3. 保持引流系统的通畅和完整4. 保持尿道口清洁,妥善固定导管。

5. 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6. 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治疗前更换尿管7. 导尿管脱落应及时更换导尿管8. 导尿管1周更换一次9. 密闭式集尿袋1周更换一次10. 尿道口消毒最少2次/日,按需增加次数11. 尿道擦洗最少理2次/日,按需增加次数12. 置管时间大于3天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版[2].Hooton T M, Bradley S F, Cardenas D D, et al.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dults: 2009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rom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50(5): 625-663.[3]Mandakhalikar K D, Chua R R, Tambyah P A. New Technologies for Prevention of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Tract Infection[J].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 8(1): 24-41.[4]Sampathkumar P. Reducing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the ICU[J]. 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017, 23(5): 372-377.。

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制度

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制度

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制度
1.无菌操作留取病人中段尿做细菌培养,若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5CFU/ml者判断为尿路细菌感染。

2.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3.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4.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5.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

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

6.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7.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8.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尿道口。

9.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釆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

10.ICU导尿管及集尿袋具体措施:
1)医生每2周更换一次。

2)护士每班交接并查看引流通畅程度、管路固定情况及尿液色、
质、量并记录。

新入GICU或第一次插导尿管者,为便于观察和计量,选用子母式精密集尿袋,2周换一个,连用两个,周
一更换;1月后仍需使用导尿管者,选用普通集尿袋,1周更换两次,由每周日/周三夜班基础班护士更换,须注明置管/更换后日期。

护士发现导管或尿液有异及时通知医生。

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方法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

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参考组75例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高达21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28%;实验组75例患者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6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8%。

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对于尿路感染的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十分显著的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预防;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都是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住院治疗的之间较长,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各种物理治疗,使得患者在治疗期间非常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没有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或者被限制行动,都需要使用留置导尿管,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发尿路感染[1]。

尿路感染可以分为上路感染——肾盂肾炎,下路感染——膀胱炎。

尿路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是多发区域,仅次于医院感染的呼吸道感染,而医院发生尿路感染的80%以上的患者都是与导尿有关。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一旦患有尿路感染,会严重影响治愈时间,增加患者的病痛和治疗费用。

而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针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且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

2023年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南

2023年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南

2023年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南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均较高。

为此,本指南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策略和措施,旨在帮助医院和专业人员预防和控制ICU中的医院感染。

1. 人员培训和教育所有ICU工作人员应接受关于医院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等。

2. 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所有ICU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都应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彻底洗手。

3. 消毒和灭菌ICU内的设备和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

特别是呼吸机、导管和其他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严格执行消毒和灭菌程序。

4. 个人防护装备ICU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状况和操作的性质,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5. 患者隔离对于确诊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人员流动。

6. 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原体的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7. 监测和评估ICU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体的分布,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感染控制策略。

8. 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医院感染预防的信息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和参与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以上指南旨在为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一套全面的策略和行动指南,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

所有ICU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本指南,并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2023)
引言
本指南旨在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指导。

严格遵循本指南的建议可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护理和治疗环境。

1.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 常见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分类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 手卫生和消毒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
- 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立
3. 感染风险评估与监测
- 加强患者感染风险评估
- 定期监测感染发生率和耐药性情况
4. 具体感染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管理
- 尿路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 血流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5. 输液和药物使用安全
- 静脉导管的选择和管理
- 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存储
6. 培训与教育
- 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计划
- 患者及家属教育计划
7. 感染事件管理
- 感染事件的报告与分析
- 分类和管理感染事件
8. 质量改进与审计
- 建立质量改进机制
- 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审计
结论
本指南总结了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本指南的要求,并定期评估和改进感染防控措施,以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有关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短暂概述,并不详尽,具体实践应根据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的建议进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7-07-27T16:11:19.1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作者:唐燕萍
[导读] 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对于尿路感染的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云浮 527125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方法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

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参考组75例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高达21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28%;实验组75例患者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6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8%。

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对于尿路感染的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十分显著的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预防;护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都是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住院治疗的之间较长,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各种物理治疗,使得患者在治疗期间非常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没有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或者被限制行动,都需要使用留置导尿管,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发尿路感染[1]。

尿路感染可以分为上路感染——肾盂肾炎,下路感染——膀胱炎。

尿路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是多发区域,仅次于医院感染的呼吸道感染,而医院发生尿路感染的80%以上的患者都是与导尿有关。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一旦患有尿路感染,会严重影响治愈时间,增加患者的病痛和治疗费用。

而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针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且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考组与实验组。

所有的患者住院时间都超过72小时。

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

150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7.5±2.1)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时间有10-46天,平均治疗时间(28±2.0)天[2]。

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考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均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尿路感染预防和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参考组75例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高达21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28%;实验组75例患者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次数6次,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达到8%。

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有效的预防了尿路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监护病房的预防措施:首先要从卫生清洁入手,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及时更换使用了的床单被套,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被感染的概率[4]。

重症监护病房内,必须要定期完成消毒,对于室内使用的治疗仪器设备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

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耐药性的检查,从而选择更好更有效果的抗生素;避免多种抗生素的共同使用,以免造成多种耐药性和免疫力下降。

当出现耐药菌时,应该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耐药菌株感染,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交叉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措施:鉴于导尿管是一种外侵型的操作,因此在进行留置导尿管操作时,护理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其操作技巧,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避免重复性的操作,在放置导尿管时,应该动作轻柔、慢慢放置,避免粗暴的动作导致患者尿道的伤害,使得感染的几率增加。

在进行操作时,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的入侵。

保持导尿管畅通,引流袋的位置需要放置了患者的耻骨联合位置以下,防止尿液的回流受到阻塞,引发逆行感染[5]。

对于恢复良好、适合拔掉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及时拔除,避免长期使用增加了感染的概率。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降低尿液浓度,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对外阴和尿道进行清洁与消毒,降低感染概率。

护理人员按时检查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状,并作出记录,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针对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实行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显著的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思源,陈艳,张悦. 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认知及依从性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6,31(2):95-97.
[2]黄华平,陈斌,王海燕. 洗必泰擦浴对预防成人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效果的系统评价[J]. 护理研究,2016,30(25):3123-3127.
[3]陈蓉,赵小艳. 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华西医学,2015(3):519-521.
[4]刘平姣. ICU患者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护理及相关研究[J]. 当代护士旬刊,2015(6):4-6.
[5]陈明君,吕琳,张红娟,等. 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4):5607-56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